馮侖不做地產商?
不久前,在中國大飯店的會議廳里,馮侖面對著全國各地來取經的數百名開發商描述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未來。 馮侖說,所謂傳統的全能開發商在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不存在了。他們要么是將傳統地產細分化為商鋪、酒店或寫字樓開發商,要么只是單純的房屋集成商,如加拿大的溫哥華就有16家比較大的房屋集成商。
馮侖又說,未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樣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全力將企業全面納入資本社會化、公司專業化、經理職業化的發展軌道,實施規模擴張,追求每一項產品的利潤最大化,這是傳統房地產企業自然的、邏輯的發展,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萬科。另一種是對傳統房地產業的全面創新,地產商與房產商分開,房屋供應從傳統的現場濕法施工,變為工業化、產業化的干法施工。
按照馮侖的描述,北京萬通顯然選擇了第二種發展模式。早在去年九月份“萬通筑巢網”的記者見面會上馮侖就曾經對記者表示,萬通從此要做房產商,不再作房地產商。“我不花錢圈地了,土地只是我網上按需建房的集成要素。”馮侖對記者說萬通是提供獨立住宅的網上房屋供應商,他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了自信。
可是頗耐人尋味的事實在于,在離馮侖演講現場不到百米的國貿展覽大廳里,在今年春天的房展會上,萬通卻投入了300萬元,訂下24個展位,推出了100萬平方米的住宅。即使像天鴻集團、華遠這樣的地產大鱷,一年啟動100萬平方米的住宅,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對于萬通這樣的舉動,我們只能理解為馮侖又殺了一個回馬槍,還是在做傳統的地產開發商做的事情。
從“頭腦發熱” 到“有進有退”
萬通1991年起步于海南,在那個奇跡多于機會的年代,馮侖和他的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并憑著對政策,對市場敏銳的洞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撤出了海南市場。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后,萬通進入了快速擴張階段。按照馮侖自己的說法:“在快速擴張階段,各地的‘諸侯’要自我擴張,因此并不是每一項投資都完全合情合理,有很多頭腦發熱的投資,萬通1995年70億元的總資產就是這種‘諸侯’膨脹的結果。”
那個時候,萬通巨輪上50%的資產由金融產業提供,房地產業又占了另外40%的資產,在這個意義上,萬通的核心業務并不突出,因為馮侖一直認為金融產業應該處在利潤中心,同時也是企業擴張時重要的融資工具,而傳統房地產拖了萬通的后腿,若要輕裝前進,非終結傳統房地產不可。
進入1995年,隨著宏觀調控的開始、銀根的緊縮,房地產業全面進入低谷,這一切都似乎證實馮侖判斷,可是迫于當時的環境,馮侖又開始思考新的出路。馮侖首先認為金融領域中民營的未來并不樂觀,接著也感到了房地產業在北京市場的發展前景會更誘人,于是馮侖開始了萬通的“有進有退”戰略,業內人士這樣描述他的這種戰略:“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這場遲早要來的房地產革命還看不到開始的日子,萬通注定還要在傳統房地產的地里刨食。”
但萬通仍然沒有避免困境的出現:1999年,盡管有萬泉新新家園的熱銷,盡管馮侖已在董事長報告中宣布:“在完成內部一系列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調整之后,各方面的業務發展持續向好,令人鼓舞”,但萬通的每股盈利僅為0.0033元。也就是說北京萬通1999年每股利潤只有一分錢的1/3。陷入低谷的萬通和馮侖苦苦思索著新的出路,終于有一天,他們的目光集中到了網絡上。
“筑巢網”,英語名稱叫do it yourself(DIY),網絡名稱叫ehousing.com.cn。萬通是這樣號召的:客戶只需在網上選好地、訂好房型,其余包括征地、報批設計、施工、采購、裝修、貸款等等,就放心交給萬通好了。簽好合同,付完定金60天后,客戶就可以搬到這樣一套位于郊區的獨立式住宅里去住。馮侖名之曰“創新業務”,并為此組建了一個“新概念房屋集成公司”。
“失節事小 餓死事大”
馮侖的思路剛剛調整好,北京萬通又面臨著網絡經濟的神話跌落凡間和北京樓市日趨火爆的大背景。今年,北京萬通同時推出的5個項目中,3個屬于“新新家園”系列。同時,萬通還想趁北京寫字樓市場迅速回暖之際,盡快啟動寫字樓部分,以便在高利潤的寫字樓市場分得一杯羹。
這些項目,均以“筑巢計劃”貫穿之。馮侖說,萬通的創新業務(筑巢計劃)與傳統業務是相互依托、相互滲透的。沒有創新業務,只靠傳統業務,我們就永遠只能跟在萬科的后面,距離還會拉得越來越大。而舍棄傳統業務,創新業務就失去了起飛的基礎。
馮侖的這番話說得還是滴水不漏,可是比起去年的那一句“萬通從此要做房產商,不再作房地產商”相比還是有了耐人尋味的變化。馮侖沒有認真地解釋這其中的變化,只是面對自己在媒體上的頻頻亮相,習慣于低調的馮侖有點不好意思。他自我解嘲道,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他不惜犧牲色相,在各種媒體上露臉,畢竟,失節事小,餓死事大。
是啊,失節事小,餓死事大。對于任何企業來說,生存下來才是第一位的。曹海濤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