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以前,發展商無論是參加展會,還是打廣告時,使用的價格多數都是起價。自從有些房地產發展商為吸引客戶在起價上“做秀”后,越來越多的買房人便不再對一個項目打出的低“起價”動心了,于是,許多精明的發展商在項目推廣時多采用了“均價”這個詞。
“均價”顧名思義當然是這個項目的平均價格,它代表一個項目的整體價位水平。但近來有人發現,用標著的“均價”來買房,也買不到合適的,往往想買的房子與打出的“均價”也有很大差距。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均價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價格?
“均價”不是簡單的算術平均值,即(最高價+最低價)÷2得出的,而是發展商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制定的,以收回成本并獲得合理利潤的價格。一個項目在推向市場時,先有“均價”,通過它來計算出每棟樓中的每個單元戶型的價位,它是整個項目銷售價格控制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這個項目售價的加權平均值。
根據這個平均值,在給每一戶定價前,先要定出要銷售的小區中每一棟樓的均價,在這里就要應用到價差系數,它是根據每棟樓在總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朝向不同、景觀不同等定出來的。用擬定的均價乘以每棟樓的系數,得出這棟樓的銷售平均價。
而每一個單元戶型的價格,則是根據各個戶型的垂直位置(樓層)和水平位置(在一層樓中的位置)差以及每個戶型的朝向、采光、通風等的不同定出系數(好朝向、好位置的戶型當然系數就會高),再用這棟樓擬定的均價與系數相乘,得出每戶每平方米的價格,再與每戶的面積相乘,便得出一戶的總價。
怎樣看“均價”?一些細心的買房人發現,自己看重的房子,戶型朝向比較一般的,往往也與均價相差較遠,這是怎么回事兒?是不是發展商在“均價”上也做了手腳?
其實,發展商在均價上大做文章是沒有必要的,計算兩套價格,費時又費力,不劃算。但由于現在市場上項目太多,競爭得太激烈,為了吸引“眼球”,一些發展商在項目推廣時,打出的均價并不是這個項目現在推出的幾棟樓的整體均價,而是其中“均價”最低的那棟樓的價格。因此,你在挑房時就會產生與均價相差較遠的感覺。
有人會說,這與原來打出的低“起價”不是一樣嗎?當然不一樣。發展商打出的“起價”的套型,在整個社區中只有幾套這樣價格的房子,且是所有單元當中無論是樓層位置還是朝向、通風、采光最最差的,要么購房人不愿買,要么根本買不著;更有甚者,有項目原本就沒有這樣價格的戶型,僅僅為吸引客戶的光顧。而低“均價”則不同,這樣價格的樓,社區中至少有一棟,而且這些樓中的戶型與社區中其他樓中的戶型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可能沒有景觀,或者由于樓體的朝向而影響到戶型朝向而已。因此,買房人如果是價格當先者,大可以考慮它。 一般來說,多層的樓盤接近均價的戶型位于4層或5層;高層塔樓在6層~8層,戶型位置多為東、西向;一層二戶的多層樓盤單位面積最高價與均價相差5%~8%,塔樓是在15%~20%之間。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