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前,地產界翹楚北京華遠董事長任志強突然辭職“不玩了”,出讓股權、回收華遠品牌,與親密合作了6年之久共同創下融資奇跡的資本方華潤集團緣盡分飛,一時間輿論嘩然、莫衷一是。對此,任志強自己的解釋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反問記者:“兩種企業文化沖突,好合好散,由我來建立一種退出機制,這難道不是一種革命?”
華潤一直以來致力于將中國最大的兩個地產公司華遠與萬科組合成中國地產業的“航
母”劈波斬浪,但華遠卻選擇了遠離華潤這條大船,寧愿搖起舢板、重新來過。這在外人看來多少有些不識時務,不過任志強自己倒是信心十足,他宣稱:“3年以后,我將率領新華遠憑借10億股本‘再度’上市。”
任志強和華遠的資本輪回
華遠一直在追求用社會融資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一直在追求成為行業中的龍頭。華遠曾為任志強開出過700萬元類似年薪的獎金,這位中國地產界最牛氣的“打工皇帝”引以為豪壯的便是華遠超常規的國際資本運作。從1500萬元原始資本到80多億元總資產,是華遠資本運營的結晶成果。6年時間的總融資量超過了中國境內上市的所有地產公司的單個融資量,總資產值也超過了所有上市的地產公司的總資產值。境外上市公司“華潤北京置地”融資4.23億美元,境內華遠房地產公司從境外吸引外資達4.1億美元(含股東貸款與分紅款入股)。華遠的資本運作歷經了這樣的三級跳:股份制、合資、境外上市。任志強自言:華遠在資本市場完全徹底地走了個遍,所有的招都用上了。
資本擴張的螺旋線
華遠的資本故事要從1993年講起。是年4月,華遠實行股份制改造,首度試水資本市場,1500萬元的資金一下子變成了3.75億元。到1994年4月,華遠房地產首次通過分紅擴股增配,將股本擴大到37500萬股,公司凈資產達到6.048億元。華遠借此一跳,跳出了區屬房地產企業的窄小圈子。
1993年,在華遠努力尋求上市發展機會時,法人股上市僅一天半就被證監會通知與同時上市的6家企業一起停牌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使房地產企業上市被無限期暫停。情急之中,華遠開始創新摸索一條嶄新的路,即海外融資發展。1994年進行送二配三擴股,使股本變成3.75億股。當年12月,第二次合資擴股,以放棄控股權為代價,吸收華潤控股的堅實發展有限公司為股東。華遠借堅實發展認購的40625萬股普通股?約占52%?,將股本擴大為78125萬股,注冊資本擴大為7.8125億元人民幣,凈資產增至12.9億元,總資產超過26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制的房地產專業開發商。
1996年,華遠借海外股東華潤北京置地間接上市,融資10億元人民幣。華遠地產在靜悄悄中完成了三級跳的最后一跳,完成了從量到質的蛻變。1997年,境外發行可換股債券1.725億美元,境內擴股為13億股。任志強說:“股份制改造和擴股是第一步,先做大自己;第二步是合資,吸引外資;第三步是建立起中國地產的第一個股份合資企業,這里有兩個突破:無合資年限,無投資總額。”
在這場資本游戲中,華遠可謂數開先河:華遠的境外上市不應該叫做公司境外上市,因為只是外方股權上市了,不需要國家任何部門批準;之后證監會專門發了一個紅籌股監管文件,文件對中資的外資境內合資公司上市問題做出了規定,別人就不能再用同一辦法了。當時國內還沒有發行可換股債的先例,而在境外可發行換股債券,華遠是境內公司用境外上市公司發債的第一家。1998年,再次利用上市公司擴股融資1億多美元。快速遞進的四個年頭里,1994至1998年華遠合計完成利潤總額17.4億元人民幣,合計納稅13.1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高達78億元人民幣,總股本13億股,自有資金超過30億元人民幣。
我賣的不是房子,而是股權
隨著資本實力的日漸雄厚,參與游戲的各方面孔也開始像走馬燈式的變來換去。1996年,華遠的三大外資股東是太陽世界、國泰財富和華創,上市前太陽世界轉給美國的高盛公司,這中間發生過很多次變化。現在國泰還在,華創轉給了華潤集團,太陽世界已經轉讓了。上市以后增加了境外資本市場上的其他股東,實際上只剩下原始股東國泰和華潤。
在任志強看來,別的地產商是經營產品,自己則是經營公司,經營產品賣的是房子,經營公司是賣股權。1996年境外上市之前,任志強一直是華遠資本大戲的總導演、主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也不無得意地說:“華遠成功地創造了境內地產公司與境外資金結合的高速發展過程,這是華遠與華潤共同合作的碩果。”華遠集團公司所持華遠地產股份的股權在幾年的資本運作中被逐漸攤薄:1993年持有35%的股權,1996年變成16.8%,1997年13.4%,最后是2001年包括華遠集團的其他企業17.7%的股權全部退出。
早在1988年華遠總公司成立集團之前就提出了股份化、國際化、集團化戰略構想,1989年以后全放下了,但實際上那時候起任志強已經想好了用這三種方式擴大企業資本。1993年中進行了華遠集團下屬六個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改造有多種形式,國有控股、國有不控股、非國有,這都是社會融資的方式,這里頭包括了吸收其他社會法人股,比如說華控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北京某個工廠吃掉了,工廠的資產變成了股權。所以這六個公司里頭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股權持有方式。
1993年9月份華遠集團公司獲批,實現了集團化。國際化始于1988年境外設公司,1996年境外上市,實際上就是企業經營資本國際化,外資在這時占到了房地產公司股權的70%。到1996年華遠“三化”實現,耗時8年。1988年華遠成立了第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現在有金融、房地產、以自動化控制為主的高科技、服務業,甚至包括零售業、餐飲業、旅游業都有,華遠還是商業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光大撤出
1994年以前華遠與華潤之間關系并不緊密,華潤控股華遠純屬“意外事件”。雖然現在是以華潤為主控股的境外上市,但是事先安排外方持有52%的股權,使華遠境外借橋上市,一直是與光大國投為主談判的。合資時上報所有的文件中外方堅實公司的大股東都是光大,另外兩個股東是太陽世界(石油部的一個在港上市公司)和美國國泰財富,三大股東注冊的堅實發展有限公司。光大國投在1994年擴股時還另持有3.4%的國內法人股。實際上談判是光大國投為主的,外方持有52%,就是為了境外上市。
1994年7月31日合資簽約前,開始談判時有七八家,最后簽合同的只有三家。8月8日光大卻出人意料地決定撤出。光大退出后,華遠陷入困境、極度被動。因為和光大簽約后,華遠房地產公司和北京市政府簽約了一個交納7個多億元土地出讓金的京通快速路土地合同。本來這筆錢要依靠境外投資才能履行,如果不能保證這個合資合同做成,華遠就沒有辦法履行和北京政府簽的合同。
任志強認為,合資談判的第一步如果成功了,他一定會找到新的投資者去填補光大退出的空缺,所以他冒險并未終止這個合資合同的審批手續。實際上是到了北京市政府批完合資合同后,才找到華潤做為新的外方投資者。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任志強承擔了雙重的風險壓力:一個是和政府履行已簽合約的壓力,因為完成的可能性沒有了;一個是最后找不到合作者,可能這個合資的合同無法完成。幸運的是,最終他終于走完了這段鋼絲。
任志強遭“暗算”
但另一件意外事件,則使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差點在陰溝里翻了船。記者小心翼翼地問及16年前的那個“錯案”,觸痛了任志強最為敏感的神經,他兩眼定定地直視前方,一臉凝重。“1985年9月份我曾被檢察院拘留審查,關了一年多,最后無罪釋放。這件事到后來我早已遺忘了,因為人大代表、勞動模范都已經當上了,這個陰影應該已經沒有了。”
但在1996年11月7日,上市公司正式掛牌的前一天,香港的八大報紙和香港聯交所同時收到一封匿名信,說任志強曾被判過刑,按照香港法律的規定,沒有資格作為上市公司董事。這個匿名信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它將直接決定公司能否繼續上市的問題。
任志強回憶說:“我是下午3點鐘左右得到這個信息,華遠的黨委書記跑到檢察院去取證,下午5點拿到檢察院出據我無罪的證明,由公司把這個證明發到香港,向聯交所聲明。”同時由香港公司的律師緊急起草了相關函件,通告各大媒體:任志強不是罪犯,媒體得到的信息是錯誤的,如果刊登了這個信息公司要追究你們的法律責任。在上市前的很短一段時間內,任志強和整個公司向香港的各大媒體和聯交所做了大量的應急工作,才最終保證了上市的順利進行。
想起這段往事,任志強至今仍無法完全釋懷:“這件事對我個人來說我不覺得什么,可是如果因為我個人的事影響公司的發展,我覺得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如果公司沒有找到檢察院的知情人員開出證明,可能第二天就不能在香港市場掛牌。華遠公司和華潤集團在資本市場的信譽就無法挽回了。”
從頭再來
“把玩”資本這些年,長袖善舞的任志強寵辱不驚,一次次化險為夷,然而最終不得不出走華潤系,資本意志的高壓是否讓硬漢任志強痛感資本的無情無意?任志強的回答多少有點出乎記者料想,他說:“資本本身是有情的,也一定會有意的,我如果是大股東我也會這么做,這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認識不同。道不同我們不干就是了,你愿意那樣做你就那樣做,轉讓前華潤占70%,轉讓后華潤占90%,剩10%沒有任何可說的。小股東要聽人家的,因為人家占到90%了,人家出了錢。”
一紙收回“華遠”名稱、標志及與“華遠”形象有關全部品牌的合同將隨著一個公司的股權結構改變而生效,同時也將改變一個公司的經營風格和文化。從外經貿部批準之日起現在的華遠房地產公司將于一夜之間消失,并更名為華潤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手之后,“新華遠”除了自己的文化內涵之外,幾乎完全是一張白紙,任志強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重新建立自己的土地儲備,重新開發自己的項目。“新華遠”將從原華遠80億元資產的經營規模和上百萬平方米的開復工面積,變成了重新注冊的新公司,重新開發項目推出新樓盤的小舢板,但有著軍人作風的任志強寧愿重操舊業,重新融資,重新樹立自己的名牌項目形象,也要留住“華遠”的根。
記者屢屢重提“辭職事件”,讓任志強有點煩,他不愿再提那檔子舊事,他很忙,忙著新公司組建和原有公司變更的審批,還得把交接做完(現在還沒完)。目前他正在做新公司名稱登記,把新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制度定下來,這要花一些工夫,需要一段時間。今年4月份華遠收回、重組了什剎海開發公司,任志強的想法是改造“什剎海”打造“新華遠”,第一步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步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估計到不了年底,“新華遠”就開張了,計劃三年以后以10億股本上市。
任志強說:“變成有限責任公司的意思,是要先全部由華遠集團的所屬公司參股改造為非全民的企業,再進行社會融資,然后擴股、上市,分幾步走。這其中不排除競爭,也可能再一次吸收外資,可能境內上市也可能境外上市,其實還是資本市場走一遭兒,無非當年是1500萬元起家,現在是5億元的基礎。”與華潤分家后任志強的第一個項目海潤國際公寓將于11月開盤,“華遠”占該項目55%的股權。
三年再造一個華遠?
任志強當過11年步兵,華遠集團黨委7個人中5個人當過兵,一個是軍屬。過去華遠集團公司400多人的時候,大概有三分之一曾是軍人,因此華遠曾被喚作披著綠軍裝的地產大軍。任志強自認為部隊指揮、管理的一套,對企業管理有相當的作用,“沒有人希望打敗仗,總要爭取、努力爭取最后的勝利,確定的目標一定要完成”。任志強坦言:“部隊對人的個性有著深刻的錘煉,不服輸,無論有多少困難都要克服,堅韌不拔,頑強奮斗,不斷地進攻。我們不怕丟陣地,丟了可以奪回來,不怕大船變成小船,心理上沒有障礙。但是僅僅靠部隊的光榮傳統是不行的,還要靠市場的知識,進行不斷地學習,所以創新和學習很重要。”
華遠集團歷來把探索、創新作為一種精神,他將把怎樣一種創新的精神融入新華遠?新華遠要達到原華遠房地產的規模還要幾年?任志強說:“新華遠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是最新的,比現在的公司在治理結構上更新。制度的建立、股權結構的建立以及對管理層激勵機制的建立都比較新。新華遠可能更多地用社會招聘的方式來組織,總經理我們現在沒有任命,就是想招聘一個稱職的職業經理人。所以在制度的安排、社會融資的安排、以及員工隊伍的管理上都會用一些更新的方式來進行。這個很明確,就是說我還是認為我是從事公司經營的,更多的是從公司結構上或者制度上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單獨地做產品經營者,所以我不當這個總經理,我的職位是新華遠的董事長。達到昨日華遠的規模需要幾年?我想三年之后、上市之后可能就能達到。”《金周刊》記者張翼謝紅玲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