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的局面,如果把房地產市場比做股市的話,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正處于牛市呢?還有人擔心房地產市場有點過熱,甚至有人擔心泡沫的出現……就這些問題,中央電視臺中國房產報道欄目10月2日和4日以特別節目的形式,專訪了房地產業界的三位資深人士,他們分別是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上海房地局局長蔡育天、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如果把樓市比做股市,中國房地產目前處在牛市還是熊市
記者:如果把房地產市場比做股市的話,您認為目前的房地產發展是處于牛市、還是熊市的狀態?
王石:當然我認為是牛市,而且這個牛市會持續時間比較長。
蔡育天:我認為是牛市,而且這個“!笔钦f整個房地產業進入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
任志強:我個人認為,現在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剛剛開始的過程,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只能對前一段時間,曾經有過低潮的情況看,現在是一個平穩上升的過程。
記者:那么您認為這個牛市會維持多久呢?
王石:應該是15年到20年吧,房地產行業和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是相關的。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金的時候,房地產市場就進入穩定持續的高速增長期。目前上海、深圳人均GDP已經達到4000美金以上,但廣州、北京等城市人均GDP才3000多美金,其他很多城市基本上還都在1400-1500美金,所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增長僅僅是開始,這種情況一直會持續到人均GDP達到7000美金的時候。
任志強:從中國居民的住房水平看,和世界的差距還很大。按照2000年的統計數字看,國內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0平方米,按建筑平米算的話,最多不到20平方米,而美國人均居住面積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超過了45平方米,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均居住面積也維持在35到45平方米之間。我們如果要追上并達到目前發達國家的平均人均居住水平的話,可能還要努力30年。
蔡育天:現在上海市房地產業的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5.3%,到“十五”期末,我們估計將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7%以上,F在我們拉動經濟是靠投資和消費,而房地產行業,現在還是投資大于消費,我們想一點點把投資和消費并舉,達到消費大于投資。
-房價漲落不能籠統地說,而應該把高、中、低檔住宅分開看
記者:按照您剛才來講,房地產市場的走勢是向上的,也就是說價格和產品的供需都會呈現一個很明顯的增長幅度,但是您也曾說過,北京的房價有下降的空間,為什么呢?
王石:北京樓市今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實際上并不是高檔的價位和中檔的價位的房子的房價漲上去了,而是原來提供的福利房、微利房供應數量少了,把平均價格拉了上去。所以如果細分析一下,我相信如果市場再更多地提供中檔、低檔的產品,中檔價位的房子還是有一個下降的空間。
任志強:我覺得現在我們的房價并不是很高,但是官方一直認為北京的房價較高,其實這是沒有把居住人群分成不同的類別來看,而是要求最低收入者和最高收入者同樣到商品市場購買住房。假定我們把50%以下的中低收入者刨掉,用上面一段高收入去計算我們現在的住房收入比的話,應該說北京的房價收入比不是很高。
蔡育天:現在我在做分析,就是這個價位的話,不能籠統地說整體房價提高多少,我感覺政府對房價重視關心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分析本地市民當中的普通老百姓的住宅消費?催@個價位怎么樣,我感覺比分析整體價位還要重要,所以我建議,做房地產市場價格分析的話,最好是高檔的、中檔的、低檔分別看。而其中關鍵是中檔價位的房子,比方說百分之八十的上海市民是中檔的消費,這一塊的價格不上,市民就對消費缺乏信心;這一塊上得太快,需求和承受力脫節的話,就可能帶來其他的問題,所以這一塊是最敏感、最重要的,這一塊的價格把穩了后,整個市場就沒問題了。
-上海每平方米2500到4000元的樓盤占主體,而北京卻是4000到每平方米6000元的樓盤較多,產生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記者:從一個統計的數字來看,好像在上海整個房價是中檔價位占主體,就是每平方米2500到4000元的樓盤占了大約50%左右,那么這個比例是不是應該說比較合適呢?
蔡育天:我感覺結構還是可以的,主要是上海前幾年實施了一個政策,就是公房出售這一塊給百姓一個實惠,所以現在每個人手里幾乎都有一套房屋,如果他想改善居住環境,就可以把這個房屋賣掉,可能能拿到三四十萬元錢,然后再做銀行貸款,就又能拿幾十萬元,然后自己再掏一點錢,就能買得起新房了。還有,上海的房地產稅費是最低的。所以,在上海,現在已經形成梯級消費。
記者:在北京卻是4000-6000元左右的樓盤比較多,那么這種差距您認為原因是什么?
王石:它形成這個差別除了說城市的特性不同之外,很重要的還有一點:北京市場沒有充分放開,只要它充分放開,可提供各種選擇,它的價格應該是會調下來的。
任志強:假定6000元以上價位的房子占多數的話,那就是說明這個市場是存在的,這個市場需求是最大的。
記者:那么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您認為高價位的樓盤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嗎?
任志強:從我們現在銷售的房屋的情況看這個空間還很大很大。
-北京有60%到70%的普通老百姓還在持幣待購,對北京樓市有什么影響
記者:有人說在北京目前有60%到70%普通的老百姓仍然持幣待購,那么對這個現象您是怎么看的?
任志強:我不認為我需要去研究持幣待購,因為現在從北京市場供應情況看,不持幣待購的人在市場上也有很大的支持能力,雖然市場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恰恰不是在市場供應的范圍之內,應該討論的問題是把那一千元錢、兩千元錢的房子擱到社會保障體系里去調控,所以我在市場討論的時候從來不考慮經濟適用房的問題,因為它是政府特定的一種東西,就像當年憑票買雞蛋一樣,是一個特殊產品,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商品房。
-有人擔心局部地區會出現房地產泡沫,應該怎么看這個問題
記者:現在有人擔心局部地區會出現泡沫,那么您是怎么看的?
任志強:我不認為它是泡沫,泡沫的一個很大基礎就是大部分人購買房子是用于再轉讓,而不是自己直接使用或者出租,這種時候最容易產生泡沫。假定我們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需求,購買者買了自己住或用來出租,而不是為了今天買、明天賣,就不會有泡沫問題。
王石:我們再看看1992年、1993年的情況,那時全國形成房地產熱,它和2001年相比,有幾個典型的差別:第一,1992年的房地產市場還是以福利房為主,并不是體現在貨幣上,這是市場的主流;而現在是什么市場呢,現在是商品化的市場;第二,再看發展商,當年海南島曾出現這種情況,有人拿200萬定金簽下一塊地后,他會在一個禮拜內轉手出去,中間的差價就贏得了6000萬元到8000萬元的利潤。當時就是這樣的神話,大家都在擊鼓傳花地傳,自然房價就往上升,就很明顯地形成了這個泡沫經濟。
記者:那么1992年、1993年出現的所謂泡沫或者虛熱的現象,您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哪里呢?
蔡育天:都沒經驗,一改革開放,大量的投資商就進來,消費者說實在的,當時也不是以本地為主,很少數是本地的,所以從結構上來說,從消費的群體來說,從整個政策環境來說,都是像一個小孩。
-北京和上海的市場環境區別在哪
記者:那么您覺得北京跟上海相比,市場環境有哪些不同呢?
任志強:我可以肯定地說,上海市場化程度要比北京或者其他城市要好得多。這點從上海政府的開明程度就可以明顯地看到。上海把所有的內銷房、外銷房、劃撥土地用房、經濟適用房和拆遷房,都合并為一種房,在產權制度上、在供應對象上、在交易方式上,在各個方面上都市場化,所以在土地的出讓和拍賣上也可以會采取一種市場化行為,而不是完全壟斷的非市場的政府行為的一種做法。
王石:我們來看看政府的調控力度。上海是在市場充分開發下的宏觀調控,北京是在市場不充分開發下的宏觀調控,這兩個調控的力度都是非常強的,這兩個政府的特點也都非常強,但是強的差別在于一個是市場充分開放,一個是市場不充分開放。
任志強:一個市場充分開放、不充分開放的區別在于什么地方?市場如果充分開放,這個市場就比較容易進去;如果不充分開放,進這個市場的門檻就比較高。顯然你進入北京市場跟進入上海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說你拿了2000萬元到上海投資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要進入北京市場,你可能東南西北都找不到,因為市場并沒有開放。可以舉個例子,上海大概有3000多家房地產公司,北京1999年只有400多家,2000年和2001年高速增長也就1000多家,說明北京市的門檻遠遠高于上海市門檻,外地企業要到北京注冊是很困難的,而上海市政府是敞開大門歡迎你,各個省市的鄉鎮企業到我這兒變成上海企業來注冊。
蔡育天:我感覺整個市場機制運行過程當中,核心問題是公平、公開、公正。政府就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培育這個市場,通過立法去完善法規,嚴格立法,把這個市場的秩序維持好,另外一塊就是對我們現在最低收入的、又是住房最困難的群體,政府對他們要負責任,比方說廉租屋這一塊要把它做好,也就是說不僅要降低開發商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門檻,同時還要降低老百姓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門檻。
-供稿/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信息部
《中國房產報道》欄目田軍王婭麗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