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檀盛 實習生:胡后波 王曉瑩 董娟
有一類人被稱為“漂一族”,他們只租房不買房,只打的不買車,喜歡跳槽和城市間移動,以搬家為樂趣,向他們推銷的房子號稱“白領公寓”。
一個與傳統房屋出租業有些不同的名詞———白領公寓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不難發現,很多白領公寓的經營者原本都是地產公司,公寓是自己的物業。雖然有關負責人不愿正面回答,作為房地產商進入白領公寓市場,是不是為了地產業在低潮期盤活自己資產?但以規模化經營的白領公寓,在傳統零散經營的房屋出租業市場,在獲得注意力方面的確有一定的機會,也是房屋出租業打造品牌的一個良好時機。
安得廣廈千萬?
實際上,介于旅店業和房屋出租業之間的白領公寓業,有著不小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
以下這些地名對房地產行業來說,是有著特殊文化含義的。
廣州:楊箕村、石牌村、冼村、林和村……
北京:東村、樹村,甚至中關村,三里屯……
上海:蘇州河畔……作為一個沸騰的國際化大都市,幾百萬的流動人口在這些城市翻滾。機場、站臺、碼頭每天潮水般吞吐著各種尋找夢想的人群,最后都消失在這些城市棋子一般的建筑里。可以想像的出,都市里的房屋出租業市場有多大。
資料顯示,1998年辦理暫住證的流動人口就達4045萬人,沒有辦理暫住證的比例不在其下。目前各省內流動人口就有8000萬人,跨省流動人口約有3000萬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外來財團、機構、企業的駐華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多。由于這些人居住沒有穩定性,帶有臨時性質,因此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會購房,主要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
然而如此大的市場蛋糕之下,覓食的卻是數不清小螞蟻——眾多個體小業主,這個行業一直沒有誕生過品牌型的大公司。房屋出租市場普遍存在著房東與求租者避開政府,私自交易的黑幕,這種“暗箱”操作現象之所以存在,與政府稅率太高不無干系。記者從上海最大的租房網絡上房租賃網了解到,保守估計,上海租房族有150萬人,但只有1萬人租房有登記,實際交易而未登記的租賃量不計其數。這種現象在廣州也是公開的秘密。
與此同時,我國的商品房空置面積又創下了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表明,至去年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積增加了1000多萬平方米,達到創紀錄的9124萬平方米,積壓的總市值超過2000億人民幣。如此大的龐大空置房市場,從盤活資產出發也會一部分轉向房屋出租業。
房屋出租業由幕后走到前臺,由地下轉到地上,由分散走到規模,由產品走向品牌經營也就毫不奇怪了。
明賣文化,實賣品牌
北京、上海、廣州出現的白領公寓,都試圖走統一經營、大批量、標準化的公寓房連鎖模式,不僅提供標準化的設施和管理,包括全套家具、廚衛設備、衛星電視、網絡接口和完善的物業管理,有些公司一經問世就迅速發展起來,其中上海打造的“連鎖白領公寓”品牌的經營模式,通過特許經營,形成涵蓋15個城市的連鎖品牌企業。
日前廣州“縱橫白領公寓”的開發公司總經理何錫先生接受采訪時再三強調,“白領公寓”的誕生是房屋出租業的必然趨勢,隨著新一代白領的大量涌現,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相應而生。白領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白領文化是都市文化的重要部分。給白領們一個溫馨的“家”,讓他們在苦苦奮斗之余有牧歌式的舒適和豐富的星級服務。
幾個月前,在北京召開的2001年中國房地產北京總裁峰會上,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說過,房地產是個區域文化非常明顯的一個商品,不要說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城市,就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方位都會產生出不同的定位。他舉例說,在武漢漢陽蓋房子,一定針對工人階級;在武昌蓋房子,則針對官員;漢口一定針對商人。因此在“白領公寓”這個全新的產業上,廣東應比上海、北京更具優勢,因為廣州、深圳這是一塊誕生“中國夢”的熱土,白領的絕對數量毫不遜色北京、上海,“白領文化”正是新嶺南文化的支柱。
白領公寓宣傳的是白領文化,而賣的卻是品牌。
中國的房地產租賃業因為沒有品牌的壁壘存在,新進入者比較容易建立自己的品牌。這也是上海白領連鎖公寓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特許經營模式的原因。但是,比別人搶先一步建設品牌,是為今后“白領公寓”品牌競爭搶占先機,而目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品牌,一面還要與蟻群一樣的房屋出租者搶占市場客源。
要活下去,“白領公寓”必須既叫好還要叫座,品牌的經營者必須接受市場的拷問。
相關鏈接
國際:房地產“租憑”最活躍
國際上房地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開發企業往往是即從事房地產開發,又大量經營房屋租憑業務,以美國為例,相比于活躍的租憑經營活動,房地產開發反而成了“夕陽”行業,不僅收益低,而且市場需求也不如房屋租憑市場旺盛。
國內:將調整稅收加快房屋租憑業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司長謝家瑾稱,住房實物分配和公房的低租金,制約了租憑市場發展。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租憑市場逐步啟動。發展房屋租憑業能滿足不具備買房條件家庭住房消費需要,也為投資經營提供新的渠道。
謝家瑾指出,在加快住房租憑市場發展中,要注意三個環節:一是推廣租憑指導租金制度。房屋租憑指租金以市場租金為依據,通過測算后,由政府提出并公布不同地段、結構、用途出租房屋的階段性租金。二是以租憑合同登記備案為重點,加強部分協管,將出租屋納入規范管理。第三是規范發展租憑中介,為租憑雙方牽線搭橋。
另據報道,從今年元旦起,個人出租房屋的總體稅收已由原來的17%至30%左右降低到目前的7%至14%左右,稅收降了一半還多。此次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個人所得稅,由原規定的20%減至10%。另外其他12項稅收也相應做了調整。業內專家認為,這對房屋租憑業是利好消息。
(檀盛輯)
專家聲音:住宅回歸“消費”功能
國際經驗表明,一味追求市民的住宅自有率和住宅投資的政策傾向和市場傾向,無助于住房市場的良性發展。以深圳為代表的城市住宅市場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較高的居住成本,都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質量和生活質量,同時也不利于住宅市場在結構上的穩定性。在住宅市場上,住宅投資倡導的典型就是近年住宅市場十分流行的所謂“零風種”和“返租金”等推廣現象,日前已被建設部“商品房銷售管理條例”所禁止。因此,我們強烈呼吁政府和市場參與者能夠重視這一現象。讓住宅回到“住宅”的最初始,也是最終的功能——消費功能。
文章選自郭建波《“第三類住宅”——一種新的城市居住消費觀》一文,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著名國際住房政策研究專家,注冊房地產估價師。題目為記者所加。
什么樣的人在租房?
據調查,我國城鎮居民“租房一族”細化可分為以下幾類——
1、每年新增城鎮人口約955萬,其中相當數量的居民不具備即時購房能力。
2、我國城鎮每年約有269萬對男女結婚,這種新組成的家庭有相當數量不具備即時購房能力。
3、我國城鎮每年約35萬對夫婦離異或分居,其中有相當多的人買不起房。
4、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不少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無人照料,更愿意住進老年公寓。
5、我國城鎮居民中有相當一部份暫時無購房意愿,而且隨著就業人口不斷增加,以及下崗、就業不足情況的嚴峻,今后將有相當多的人無法自行置業,必需依靠租房及其他方式維持家居生活。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