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北京、山西、陜西、內蒙、云南的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5%,這使高過全國平均房價一倍還多的北京樓價,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有關政府官員稱,北京房價是虛高,需要退燒;有業內人士稱,這個25%還有待商榷,為什么呢?
據了解,現在很多統計只有一個平均數,對于房地產市場上項目多樣化來講,平均數是不能真正說明問題的;而目前北京的房價統計與國內外房地產市場成熟的城市來講還有一
定的差距。
北京環宇信達行房地產顧問公司總裁鄧智仁告訴記者:“在世界所有成熟的城市里面,所有成交量大概2/3以上是用二手房來作標準,很少部分才用預售樓來作標準,因為預售樓里水份太多這里面有利息存在、客觀配套存在、購房風險存在,但國內所有指標都是用預售樓來作為指標,這完全是錯誤的。”
按道理來講,大中城市本來房價就比較高,房價升的也很慢,而上海、廣州是微升,甚至有時還回落,那么,北京房價為什么會突然增長25%呢?
在采訪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顧云昌時,他說:“我覺得和供應的住房結構有關系,經濟適用房少了,供應的都是高房價的房子,平均下來就高了,是不是表示每平米都在漲,未必,因為我也發現周圍房價沒漲25%呀,并且有的樓盤還在明升暗降,送物業費、打折,表面上是升了,實際上是降了。”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建住房面積841萬平米,其中100多個項目大都是在7-8千的,而去年同期為453萬平米,增幅達46%,而備受普通消費者青睞的經濟適用房建設卻出現嚴重萎縮,與去年267萬平米相比,今年計劃開工150萬平米,上半年實際開發面積卻只有34.6萬平米。
顧云昌認為判斷一個房價的高低,認真一點要跟蹤樓盤,比如,高檔次的漲落,中檔次是漲是落,低檔次樓盤長了落了,應該從各種價位不同漲落來看待這個市場。
據有關人士介紹,從去年開始,北京的房價已經開始下跌了,在不計風險,只計利息的情況下,樓盤價格升幅達6%才算上漲,而北京的樓價真正升幅卻只在2%左右。有關專家提醒,有關部門向社會公布的一些數字,要全面、要理性、要有根據,否則是要給投資和消費造成誤導。另外,在北京高檔住宅的盲目開發和大規模建設,已經出現了新的積壓,一些經濟適用房消費者排隊購買和高檔樓盤鋪天蓋地的廣告叫賣,這樣的事實是不是應該有人來真的管一管。
就在有關資料顯示北京今年房價同比增長25%,有關人士稱北京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又一個春天的時候,而鄧智仁先生卻說,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向崩潰之路邁出了一只腳。
他認為,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高風險期,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已不僅僅是“過熱”,而是“過鬧”。他說,高風險期和股票市場一樣,當大家全面樂觀的時候,樓價不斷上升,卻與購買力脫節,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征兆。樓市是否健康要看成交量,而不只是樓價的升與跌。在健康發展里面,北京的成交量每年要遞增20%,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據,問題就在這里,大家過分樂觀的情況下,供應量變成了幾倍,這就是一個不健康的情況出現了,樓價過高,成交量變得萎縮,這很危險。
北京確實有很多人需要購房,但價格卻是決定供求平衡的一個主要因素,之所以說京城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高風險期,是對房地產界現實狀況的善意提醒。他說,如今在北京廣告最多的要數房地產,人們街談巷議的往往也都是樓市,而美國有句話,當傭人和出租車司機都在談論股票時,就是股票下跌的最好警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的顧云昌先生認為,鄧智仁的說法,并不是危言聳聽,北京樓市的風險主要是結構性與購買力的矛盾,高價位樓盤遍地泛濫,低價位和經濟適用房數量捉襟見肘,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和集團購買也都幾乎滿足了需求。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顧云昌說:“現在北京供應樓盤的價位大多6-7千,一套房子要60-70萬到100萬,但老百姓的能力只有30-40萬,這種矛盾的供求關系長期下去的話,這些樓盤的后果是可以設想的,要么掉價,要么積壓。”(記者:楊天智 關義 孫惠君 劉賢霞)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