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世博 > 上海世博倒計時一周年 > 正文
各位新浪的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權靜: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新浪網的直播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權靜。再過兩天就是上海世博會倒計時一周年的日子,今天我們也請來了兩位嘉賓跟大家一塊兒聊一聊世博會,我左手邊的這位是北大中文系的老師張頤武老師,歡迎張老師,張老師也是新浪的常客,經常有熱點的話題就會幫我們分析。旁邊的這位女孩子就是海巖的名劇《舞者》的女主角,演員章齡之,歡迎章小姐。
章齡之:大家好,我是章齡之。
主持人權靜:還有齡之是上海人,聊世博會的話題會特別合適。
章齡之:當然了,在我自己的老家舉行世博會。
主持人權靜:先想請問一下,兩位對世博會有什么樣的概念?很早以前我們就在說世博,很龐大快要來了,臨近一周年的感覺什么樣?
張頤武:世博會是集中展示全世界的各種珍奇物品,各種民俗,各種技術的最高的成就,都在這兒得到一個充分的展現,也是各個國家把自己的綜合實力都放在這兒了,所以從1851年開始到現在世博會歷來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非常有意思,而且這個19世紀的時候,其實中國人民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或者文化人都是看了世博會覺得很震驚,震驚以后才發誓發愿要改變中國的面貌,大家去看了1851年世博會看到水晶宮,一看那么壯觀,開始的時候,看到以后,大家就有強烈的愿望,中國確實太落后了,所以那個時候開始確實中國人一百年來確實也有一個夢想,除了奧運夢以外還有世博夢,世博是和現代化,現代性,現代人進入現代世界是緊密聯系的,所以這個意義很大,到一年的時候確實感覺到,世博會來了以后,我們從奧運到世博說明中國人在一百年的發展中間,終于有了一個歷史的機會,中國的所謂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終于到了一個新的高點,從這個高點再往上走就會更開闊了,中國的未來就會更輝煌了,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時刻。
主持人權靜:張頤武老師不愧是北大中文系的老師,一說就是從我們民族的和文化的歷史淵源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齡之作為一個女孩子,在你的家鄉上海舉辦世博會,你的認識我覺得肯定跟張老師不一樣,你的感覺是什么?
章齡之:張老師說得那么專業,讓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說,作為演員來說,我覺得世博會我最想看到的就是有一些什么稀奇古怪好玩的東西,有一些我們國家有新的發現或者是新的一些研究,一些展示,包括對我們演藝圈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一個相互推動的作用。
主持人權靜:那你是上海人,比如說回到家里面或者是跟家里人聊天的時候,會感受到上海當地人對世博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嗎?
章齡之:當然了,就覺得,因為上海人覺得很自豪,然后覺得不一樣,世博會在上海舉行,每個人穿得時髦一點,就像我外婆都會這樣,自己穿的特別時髦,不一樣,我外婆今年就會穿大紅色的衣服,就說,明年要世博會了,絕對要新潮一點。從老百姓還有城市面貌都有改變。
主持人權靜:張老師,你看咱們從中文的家度來說,會說京派和海派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時隔兩年,一個北京奧運會,一個上海世博會,您覺得這兩個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張頤武:奧運會是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展現,也是中華民族一個非?释氖虑,它的展現是各個國家在這兒有競技性,世博會就是一個大派對,各國充分展示自己,也是大家友好交流,互相了解,這一點是一致的,但是世博會是爭奇斗艷,有一點兒各種花樣,各種好玩的事情,這個不像奧運會好像有很強的競技性,金牌要多少,世博會就是大家在一起的大派對一樣,全世界的人都在這兒展示自己國家的魅力和吸引力,把自己文化,最新的科技拿出來看一看,所以當年的世博會就像愛迪生發明一個燈泡,那時候大家一看覺得很了不起,19世紀的時候就這樣,那個時候大家震驚就是中國人過去叫奇跡迎巧,很奇怪的東西拿出來玩一玩看一看,這是一個大派對,很歡樂,沒有那么多的競技性。對中國人來說我覺得有了奧運會,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中華民族一百年的很多痛苦,很多壓抑,通過這個已經有了一個告別了,圓夢了。
那么現在這個世博會我覺得就是用一個更歡喜的心情,就是告別過去,更輕松的心態來對待,大家去旅游去玩去參與,這個參與比奧運的參與沒有那么莊重,可能是更加輕松,更加愉快,好像渡假一樣的去玩,這樣的一個感覺,就是可能人的角色和整個大家參與的心態都會有一個很好的變化,就說也是感受到一種商業文化的氛圍,感受到消費的魅力,感受到各種品牌,各種文化差異,中間顯示出來各個文化,通過消費品的展示,各種有趣的東西的展示,給你一個充分的展示。世博會就是類似于嘉年華一樣的一個事情。
主持人權靜:齡之,你看張老師從更宏大的角度分析了北京的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區別,那因為在奧運會期間,我們都是在北京親身經歷這件事情,其實北京的老百姓對奧運會還有很多前期的準備,很多的哥去學英語,大家更文明的遵守一些規則,包括三環周圍的舊房子全部要刷上紅的顏色,在上海你的老家大家有沒有這樣子的一些日常的一些改變,或者說會不會有更大的壓力,覺得北京奧運會已經那么成功了,我們上海也不能落后,我們也要超越北京奧運會那種盛況,要做的更好?
章齡之:其實我覺得,其實上海和北京這一次舉辦世博會和奧運會,都是一樣的目的,目的其實就像張老師所說的,緩和大家的一個心情,我覺得是從老百姓角度,大家有學英語,因為電視上,上海有一個專門的頻道,東方衛視,現在一直在播有英語的教學,每天你看家里爺爺奶奶老年人都會天天的學一些英語,就是為了世博會的時候能夠跟國際友人溝通。其實我覺得現在也是金融風暴的時候,我覺得世博會的展開,可以讓大家看看好玩的東西,開拓一下思維,我覺得挺開心的。
主持人權靜:張老師您看齡之雖然是演藝圈的女孩,但是提到金融風暴,跟您的背景很相關,也是學金融出身的,很厲害。大家都說在金融風暴的時候會有一種口紅效應,很悲觀的情況下我們大家會更需要那種娛樂和讓人高興的東西,可能世博會也是這樣的契機,但是整個金融危機會不會世博會有影響?一周年的時候,往后看這一年你覺得會有什么樣的應九?
張頤武:大家都說的口紅效應,就是說的文化創意娛樂這些產業都有很好的機會,我們大家反而是每天盯股票的東西少了,股票反正賠了,從6124點,現在2千多,那個時候到1600,反正是賠了,想開了,多有時間去參與文化的消費,同時在文化的消費里面,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這個中間能夠得到很多激勵,得到很多新的發展的動力,世博也是這樣的一個,大的嘉年華式的這樣一個展示,其實是一方面對大家是信心的激勵,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拉動旅游業,對于中國對于整個上海華東的旅游都有很大的促進,同時也是一個大平臺,是使得大家能夠在這個大平臺上面獲得很多新的機會,新的可能性,比如說通過展示大家可能就獲得很多商業的機會,可能你一個困境中的企業在這兒就能尋找到很多可能性,這個都是有可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很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