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效果圖。2009年2月11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節能系統將使能耗比傳統模式降低25%以上。在節能照明系統世界領先的西門子公司日前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簽署框架合同,西門子將為“中國館”提供一流的、全面整合的節能解決方案,力爭將中國館建設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綠色地標”。中新社發 井韋 攝
2009年3月25日消息,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透露,中國館目前已經封頂,今年年底建設將全部完成。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將永久地保存。中新社發 井韋 攝
新華網上海4月23日電 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躍出圖畫接受考驗
新華社記者吳宇
遍布上海街頭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海報,讓無數人認識了中國館——大紅的外表,巍峨的斗拱,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間的一位巨人。作為東道主展館,中國館已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焦點展館和象征之一。
經過16個月的緊張建設,近日,高達69米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進入內部機電設備安裝和外立面施工的新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館躍出圖畫,開始接受萬眾的審視和檢驗。
獨特造型難度陡增
不同于上小下大或上下一般大的常規建筑,中國館上大下小的造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其底部為四根巨型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兩個筒之間邊長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頂層邊長達140米,即屋頂寬度是底座寬度的2倍,1.96萬平方米的屋頂,面積之大,相當于兩個半足球場。
年已七旬的何鏡堂教授是中國館設計團隊主持人。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認為,這種造型莊嚴、大氣、華麗,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特色和風格形象,蘊含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但施工難度也是挑戰性的。
據介紹,中國館共向地下鉆孔約5000根水泥鋼筋樁,其深度幾乎與中國館地面以上的高度相當。隨著建筑長高,每一層的面積和承載越來越大,四根核心筒上“站”著的巨型塔吊也在不斷長高。最終,四座塔吊的“臂展”覆蓋了整個屋頂,并小心翼翼地將總計2.2萬噸的鋼結構吊裝至中國館各個位置。
工期無回旋余地施工潛力一挖再挖
今年9月底交付布展,年底全部竣工,這就是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的中國館的工期底線。總共24個月的施工期,沒有回旋余地。而在常規情況下,建成類似建筑,最少需要三年時間。由于期望高、標準嚴、要求多,中國館工程是在邊修改、邊設計、邊出圖、邊施工的特殊狀況下進行的,工作難度與緊張度可想而知。
馬龍飛是中國館總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團的一線管理者,今年已58歲。他告訴記者,去年6、7、8三個月,正值中國館四根核心筒澆筑關鍵期,全場近2000名建設者分班輪流,全天24小時撲在工地,沒有休息過一個周末。正值高溫酷暑,“每個人都把汗水灑在了澆筑中國館的水泥和鋼花里。”11月,中國館建設者又創造了單月吊裝鋼結構一萬噸的罕見紀錄。
中國館工程項目副經理趙炯告訴記者一組數字:作為有史以來中國參展世博會規模最大的展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工程共挖運土方52萬立方米,澆筑混凝土50萬立方米,制作吊裝鋼結構2.2萬噸,耗用電焊條125噸,焊縫總長18公里,鋪設安裝各類空調、通風、水電等管線總長40多公里……
凝聚中華兒女的心血和牽掛
中國館的設計方由廣州、上海和北京的三家知名機構聯袂組成;工程總包之下,有全國各地的數十家分包商;數千人次頭戴統一安全帽的建設者,更是來自天南海北……
在中國館60多米高的屋頂,記者還遇到了一支特殊的建設隊伍——“南京路上好八連”的60名官兵。他們利用4月中旬的一周,集中來世博會工地開展全天義務勞動,并為世博建設者提供理發、補鞋、縫紉、量血壓等服務。
作為中國館主體的國家館,即高聳的斗拱部分,是世博會唯一接受社會各界定向捐贈的場館。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介紹,自2007年9月捐贈辦法公布后,海內外的電話和匯款單紛至沓來,最少的定向捐贈為起捐金額一元人民幣,多的數十上百萬元。無論多少,都凝聚著無數中華兒女對中國館的心血和牽掛。
中國館將定義“中國紅”
在中國館項目部,記者看到臨時板房上掛著兩排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紅板。據中國館項目部經理姚建平介紹,這些都是全國相關企業的應征作品——中國館的外衣。
繼頗具爭議的外觀設計之后,如何為3.6萬平方米的中國館外墻“穿”上合適的“中國紅”外衣,成為一道超出預想的難題。所謂“中國紅”,以往只是一個概念,沒有現成答案。這種紅色的外衣,由什么材料制成最合適?其視覺效果注重白天還是夜晚?遠觀近賞是否都合適?能不能經受長期的雨淋日曬?一切都是未知數。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作為顧問,見證了“中國紅”的篩選過程。他認為,這已不是一項專業工作,而是關乎中國館形象和聲譽的公眾大事。
經過長達半年的反復比對和篩選,中國館的“中國紅”外衣終于“名花有主”。記者在一本剛剛出爐的設計圖冊上看到,如同北京故宮整體和諧的紅色由多種紅色構成一樣,中國館橫梁、椽子、斜撐、柱子的“中國紅”外衣,顏色既統一又有微妙的變化,而最終選用的鋁板表面,并不光亮平滑,而是有一層類似“城墻”形狀的紋理,這種紋理的深淺、寬度都不同,賦予鋁板豐富的肌理和質感。
姚建平告訴記者,國內眾多企業,無論是國有、民營還是外資,都積極投入到了“中國紅”的艱苦尋覓之中,而且不講條件,不考慮回報,而最終中選的企業還提出無償贊助一部分鋁板。“如果屆時公眾認可并滿意這種顏色選擇,那就是中國館定義了‘中國紅’。”姚建平說。
接待容量有上限運營難題巧破解
歷屆世博會的東道主國家館,往往聚集著最多的人流。為進入展館,觀眾經常需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為了應對大客流,東道主國家館的面積和參觀者容量,都會比其他國家館大。比如,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德國館,每天接待觀眾能力達到了2.6萬人次;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日本館,也達到了每天接待1.2萬人次參觀者的容量。
隨著中國館雄姿由圖畫成為現實以及上海世博會門票近期開始預售,親身走進中國館觀看精彩展示,成為許多人的期待。
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本屆世博會200個左右的展館和展位有望吸引全世界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參展規模和參觀人數均極為龐大。組織者在中國館的設計中也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盡管中國國家館的面積已是歷屆世博會之最,每天接待觀眾數也達到了創紀錄的4萬人次,但相對于園區內平均每天40萬人次的參觀量,還是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走進中國國家館。
據上海世博局中國館部籌備小組組長錢之廣介紹,世博會的每一個展館均有容量限制。根據歷屆世博會的經驗,最大展館的觀眾容量不會超過日均參觀者總量的十分之一。他說,世博會組織者希望每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世博會主題的精彩演繹,都會得到參觀者的欣賞,而不是僅僅一兩個展館特別得到青睞。
當然,上海世博會組織者也在巧破容量難題,盡力幫助更多熱切希望參觀中國國家館的觀眾實現愿望。組織者已經在考慮,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以后,中國國家館的所有展覽能保留一段時間,繼續向參觀者開放。另外,世博會組織者正在積極籌備采用互聯網和三維技術的“網上世博會”,屆時,參觀者在家中輕點鼠標,就能把中國國家館里里外外看個真切。
“這多少可以彌補部分觀眾在世博會會期里不能走進中國館的缺憾。”錢之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