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世博 > 上海世博倒計時100天 > 正文
“城市總是在變與不變、交融與排斥中行進,而這其中的張力便如同交響曲中樂章的回復與變幻,讓人感到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建筑師陳家毅
(世博網編者按) 2008年8月,新加坡政府正式簽署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展合同。同年9月,新加坡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征集設計提案,最終,經過長達4個月的層層篩選,以“城市交響曲”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設計脫穎而出。
外形如同靈動音樂盒的新加坡館,由四根支柱撐起,其內部形狀各異的展廳,通過緩坡和樓梯巧妙地連接起來。音樂噴泉、視聽互動以及屋頂花園的特色花卉景觀,形成了一曲完美的協奏。
水與花園
“在新加坡,無論走到哪里,我總能聞到泥土的芳香,人與自然相互親近和信任。”陳家毅說,“不是我們選擇了‘水’與‘花園’,而是它們選擇了我們。”
新加坡館外廣場上的噴泉,是“城市交響曲”的序曲。在蔥郁的草木掩映之下,水柱的聚散起落將為夏日的上海世博會帶來清涼而悅耳的韻律。而聞名遐邇的新加坡花園景觀將在展館頂部綻放,即使站在盧浦大橋上,這座“空中花園”依然清晰可見,它將不言而喻地提醒人們居住在花園城市中的美好。
而這一創意正與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相映襯。國土面積有限的新加坡,擁有4,868公頃的公園土地、草地,國花“胡姬花”更是久負盛名。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新加坡館將帶你體驗被水與花園簇擁的美好。
將能耗降到最低
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或許我們從未像現在一樣強調節約能源。對于上海世博會所有參展國而言,節能也成為進行展館設計不可忽略的要素。環保節能設計是新加坡館的一大亮點。新加坡館的各個細節,從側面體現出這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對每一份天賜能源的珍惜。
內部開放式的結構、外墻的開縫設計和圍繞一樓中央區域的冷水池,這些為展館提供了天然的溫度調節系統,通過空氣的自然流動,館內溫度將有效降低,從而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同時,整座建筑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比如鋁板、鋼材、造型玻璃墻和緩坡結構。在展館頂層,一個由熱帶綠色植物以及熱帶花卉裝點出來的精美“空中花園”將為游客帶來“非常新加坡”體驗,讓每一個走進新加坡館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居住在“花園城市”中的愜意與美好。
既先鋒又傳統
以“城市交響曲”為主題,以“音樂盒”為基本造型的新加坡館頗具先鋒色彩。在這個建筑中,各種元素相互交織,讓游客如同置身于旋律的中心。一樓呈全開放式結構,游客站在館外,就可以將館內進行的各種展覽和活動一覽無遺。沿著緩坡而上,展館二層將通過多媒體技術為游客呈現新奇的擬真投影表演。再往上,便是浪漫的屋頂花園。當夜晚降臨,繽紛奪目的光影從建筑立面上參差錯落的窗戶與外墻開縫散射出來,將為這座靈動的音樂盒增添更多迷人魅力。而這些先鋒的設計元素,正是新加坡現代化水平與領先科技的生動寫照。
然而,正是最先鋒的形式,卻承載著最傳統的內涵。交融和諧的“城市交響曲”主題體現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淵源。上海世博會期間,新加坡館將推出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活動,在這里,游客可以臨近新加坡的文化根部,感受新加坡深邃的文化積淀。
界與無界
“各種文化的差異,并不能構成他們之間的界限;界限往往源自內心的狹隘與封閉。”新加坡館陳家毅說。
新加坡館設計的另一大亮點是四根形狀各異的立柱,它們沿著平滑的曲線從樓頂懸吊下來,貫穿上下,相互映襯,張力之間形成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平衡。而這四根立柱,正象征著新加坡和諧共存的多元民族。
幾百年前,新加坡就已經成為阿拉伯、中國、歐洲、印度和馬來商人之間的交易中心。現在,四百萬新加坡人口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還有1%的歐亞族和其它種族的后裔。如此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新加坡達到完美的交融,正如支柱一般,支撐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