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長安講壇第62講,長安講壇總第193期,做客專家是論壇成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他演講的題目是:當前農業形勢與農村政策。
以下為演講實錄:
媒體來源:新浪財經描述完了以后,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做一些分析,我想要分析第一個方面就是地權細分,從原來的一個統一的東西,變成了各種不同的權能,把它分開了,咱們知道土地權利可以從自然方面看,你可以是通過的權利,可以是建造的環權利,可以是種莊稼的權利,從社會屬性來看,你有所有權,有使用權,也處分權、有經營權、有收益權,最重要的恐怕是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
既然是這個樣子,咱們大家可以看,在過去公社化的時候,咱們基本上的狀況是一個,你不管說62年搞了60條,搞了所三機所有隊為基礎(核實)但是這三個權利,都在生產隊和公社手里,所有權是公社的,經營權也是公社的,也是生產隊的,收益權也是生產隊的,農戶有什么權利,名義是他所有者,但是名義的所有權,實際是沒有所有權的,經營權是農戶可以參與,但是實際上做主的是生產隊,收益權因為收益全部是生產隊的,農戶只有勞動的權利,你可以提供勞動力,你按勞動的憑工記分,來進行分配,所以農戶只是一個勞動者,只有勞動的權利,只有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的權利,這是第一個階段里邊的狀況,我不能展開,只把基本的東西給大家說說。
你可以看,到了第二個階段,發生了產權的第一次分割,分什么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了,所有權仍然是集體的,但是經營權給了農戶,農戶承包那一塊地,我種什么,由我自己決策,你集體干涉不了,當然這個時候由于咱們剛轉過來,集體的力量強大,當時撕毀承包合同,有的承包給人家,看人家賺錢了、眼紅了,縮短承包期,撕毀承包合約的事情也有,但是農戶確實是有了經營權,而且農戶這一個階段里邊的勞動權利仍然在,所以這個時候其實農戶是經營和勞動是合一的。
這是發生在第一次分割,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分割,才增強了農戶的激勵,因為農戶這個時候,就是咱們講的那三句話,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農戶有了剩余索取權,農戶實際上變了一個健農(核實)有了承租的權利,所以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進入土地流轉以后,發生了產權的第二次分割,什么分割呢,就是承包權和經營權也分離了,在這個時候所有權沒有變化,仍然是集體的,承包權是農戶的,承包權一個是用以物權,而經營權轉給了大戶、合作社和涉農企業,這是現在的這三權是分離了。
這是我想咱們可以看到,如果說三權合一的形態是一個古典的產權結構的形態,那么現在的三權分離,實際上是一個現代的,可以說產權的實施的一個結構形態,這個我后面回過頭來還要涉及到,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想講的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農村的主體,經濟主體的身份地位發生了變化,咱們也可以看到,在公社化的時候,既然幾權是合一的,身份也是合一的,生產隊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農戶的身份只是一個勞動者,沒有別的身份,但是到了第二個階段,情況就變化了,集體只是所有者,而農戶是經營者和勞動者,到了第三個階段,更進一步主體的變化,集體仍然是所有者,農戶是產權的,承包權的所有者,經營者已經不是農戶了,而是進入的企業和合作社。
這個變化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咱們人口流動以后,非農產業發展,人口進城,農村的經營的主體,就變成了三八六零部隊,婦女和老人,當時的情況到了土地,人口流動多的時候,大概農村的經營主體百分之五十幾是婦女,你想再加上老人,年輕人作為經營主體的很多人出去了,不作為經營主體了,你想一想婦女和老人,她的交往的范圍,她的能力、知識結構,各個方面都有限制,所以才出現了由于咱們這種制度才造成了后來很多農業的波動,可能都是很重要原因。
但是到了第三個階段主體變化了,不在是三八六零為主體的,而變成合作社,變成大戶,變成企業,經營主體變化了,這個時候據一些調查得到的結果,大概農村的三八六零的經營主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幾,這是你也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個經營主體的變化,第三個分析,就是農戶收入大大的增加,在公社化的時候,農戶只有勞動收入,而且由于擊毀主義,效率很低,勞動的工分值一年,每天的工分值,有的分錢,有的是幾毛錢,所以農戶勞動辛辛苦苦一年,最后到了年終分配,結果還倒欠隊里邊。
那么到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由于農戶可以經營他那小一塊土地,有了剩余的權利,有了勞動的收入,農戶的收入增加,溫飽解決了,這是咱們大家都經過的事情,所以收入是比公社化的時候要增加了很多,但是終究由于經營規模的限制仍然不富裕,而這個階段就是農戶既有勞動收入,也有經營的收入,但是沒有財產的收入。
到了第三個階段,咱們可以看到非常大的變化,是農戶有可能有三種收入,一個是勞動收入,勞動可以出去打工也可以賺錢,在農村里干活也可以賺錢,有勞動收入,第二塊最重要的有了財產收入,這個時候我把地轉包出去,你得給我交租子,我得收租,那么租金實際上是土地的價格,也是財產的收入,有了財產收入,用以物權就實了。
還有一個,第三塊收入就是分紅收入,這個分紅收入在涉農企業和大戶是沒有的,在合作社,因為你土地要入股,入股今年經營的好,有剩余就可能分紅,這是現在農民可能至少有兩種收入,最多的有三種收入,而收入的數量是大大增加了,大概根據我調查的結果,財產收入大概是每一畝地,一年是五百塊到一千塊錢,就租金五百到一千塊錢,勞動收入多少不一樣,各地都不一樣。
我在四川郫縣有個西部花鄉,他農民的月入,工資收入是八百到一千五百塊錢,因為根據他的技術根據他的情況不一樣,我在山東寧陽調查,他的每一天的收入是25到35塊錢,那么土地的租金收入額,為什么是那么個樣子,大概農區低一些,城市周邊高一些。
咱們北京郊區,通州的一個村,他把村里邊兩千畝土地流轉了,流轉以后,他的租金收入額,是八百塊錢,那么八百塊錢做個比較,大家就知道增加了沒有,過去你種地,一年兩收,夏季小麥、秋季玉米,扣除各種農本以后,農戶的收入是六到七百塊錢,現在光土地租金就是這么些,農戶還可以有勞動收入,你可以想大概這個樣子以后,這個村的流轉以前和后,大概收入增加了一倍。
這是這個收入的增長,分紅收入那得取決于經營的狀態,我在山東寧陽看到合作社,他經營的不錯,分紅收入一畝地一年達到一千塊錢,一家四口,兒子、兒媳婦在濟南打工,老頭老太太留在家里邊種地,你想一想,人家勞動收入,一年還有那么些分紅,五畝地是幾畝地,他分了五千塊錢,這個情況是相當不錯的。
所以收入增加了,這個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聯產承包制推行以后,尤其到了后期,由于我承包那一塊地和你生產隊沒關系,于是很多生產隊變成空殼化了,沒有錢,。
就剛才我說通州那個地方,那么大個村,結果村里邊負債74萬,而且給有些人,原來是成員權,有些人沒有分到地,每年得按一畝地給人家多少錢,這個錢都給不了,但是流轉以后,咱們看到集體的空殼化的現象也解決了。
為什么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咱們現在的土地流轉,尤其是大規模的流轉,集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僅是中介,因為實際上這個流轉是一個所有權和使用權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營,使這個流轉更順利。
往往都是這個樣,就說農戶先和集體簽訂一個土地流轉的合約,規定他的那幾畝地,流轉給集體,集體給他支付多少租金,集體在把和一個涉農企業再簽一個土地流轉的協議,所以集體在這中間起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要推動這個土地流轉,因為中央政策也是這樣,地方也要政績,所以很多地方都在積極的推進土地流轉,有些鄉鎮搞的土地流轉的網站,都要提供一些服務,所以在土地租金里邊,往往是農戶拿80%,集體拿20%,因為他要提供相應的服務。
集體的第二個收入,就是要規模流轉,都得經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填平溝溝坎坎,都多出了10%到15%的土地,多出來的土地就不在分了,就變成集體財產,照樣流轉,這個收入土地租金就全部歸了集體,集體還有第三塊收入,那就是土地上有一系列的設施,比如說機井,這個時候流轉以后,也像轉流轉的單位要收取一定的租金,因為他也不可能分到農戶里邊,有的地上有,有的地上沒有,就變成了集體財產,所以這樣就解決了集體的空殼化的現象,這是農戶的收入的變化。
第四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土地農業生產的經營方式,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出現了產業化、專業化的,這樣的發展,這些凡是大規模流轉的,都是專業化生產,比如說通州這個地方,兩千畝地流轉以后種什么呢,全部種優良品種的高粱,用來加工、生產生物能源和各種產品。
比如說山東寧陽的地方合作社,它就專業化生產,生產蔬菜,而種菜不是所有菜都種,種三種菜,一種西蘭花、第二種蘆筍、第三種蘑菇。它是一個專業化的生產基地,而銷售呢是和泰安一個公司叫紅海公司,做商業的,來負責銷售,就是這些流轉以后,基本上都專業化。比如說剛才我講的郫縣,郫縣西部花鄉五千畝地,全部種的花卉苗木,叫做西部花鄉,五千畝地的規模。
所以大家可到它生產專業化了,都成為了一種專業化的生產基地,大規模的生產,而且咱們可以看到,生產標準化,專業化還有一個,不光是種植專業化,而且給農業服務也專業化。
我在四川崇州它的土地流轉的規模更大,兩萬多畝土地流轉,建立了一個農業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引進了46家企業,外匯企業,從事各種各樣的農業生產,這46家就需要一些服務,于是有五個農機手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農業服務公司,而這個公司購置了各種各樣的農機具,大型的拖拉機,中小型的,以至于其他的各種各樣農業機具,給46家企業提供從種到收的服務。
比如說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他們講的例子,從種糧戶他是糧食企業,他為了新糧換舊糧,把舊糧加工出售,它是一個上下游產業都有,所以他能夠站的住,但是種糧種水稻,他一年要除病蟲害,他就麻煩了,他就要講說每次要雇一百多個農民工,用十年的時間,最后防治的結果還不見得滿意,現在有了農機服務公司以后,他有各種各樣的滅蟲的這種機具,他就全部外包給他,只是說我一畝地給你多少錢,到時候你該打什么藥,什么時候去打,都由你自己來負責,我根本不管,而且呢你要保證給我80%的效果。
大家就可以看,由于大規模的經營以后,農業的服務產前產中服務,發生了變化,而且土地流轉以后,剩下那些人,勞動力,他怎么辦呢,他把他培訓,按照企業的需要,培訓以后,向這46家企業輸入勞務工,你需要什么,我這培訓什么,給你輸送什么。
所以大家看專業化生產發展起來,而且生產也標準化了,比如說剛才說山東寧陽種蘆筍,什么時候施肥,用量是多少,都是明確規定的,而且蘆筍的最后交上來,生產出來的蘆筍,只能15公分高,不能超過,低一點可以,不能超過,超過有可能就老,所以農民,種菜的卡著尺子量,不能超過尺寸,你也就看一些標準化不一樣,盡管農業的標準化和工業的標準化不一樣,但是它終究出現了這些問題,這是我覺得恐怕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就是農業的科技投入增加了,為什么,就是我剛才的四川崇州這個地方,它規模大了,所以他從省內外聘請了39個農業專家,建立了農業科技大院,有一部分科技專家就長住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實驗,在那個地方推廣,我也參觀他們那個搞的各種各樣實驗的東西。比如說他實驗用各種各樣的生物辦法來滅蟲,還是那個,還有他搞的一些生物能源,生物肥料,這種東西。所以他就搞了一系列的這種專業化的生產基地,而在一年光創造的新的農業品種160多個。
所以可以看到,農業的科技現在也發揮了作用,至于大型的農業機具都更不用說了。
這里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農業,大家也都知道,要綠色農業,要這些要求,生態農業的發展,也在這個情況之下發展起來。
比如說山東寧陽這個地方,它種植蔬菜,種有機菜,不用化肥,全部是人工的,就是農家肥,于是他就建立了一個有機肥的肥場,有機肥場它本身的原料不夠,正好他的鄰村有一個村是養牛的,大概養了一千多頭奶牛,這兩個村這邊的西蘭花的葉子也成了問題,那邊牛糞也成問題,于是兩個村合作,用一車西蘭花葉子換一車牛糞,兩家的問題都解決了,結果他搞了有機肥,自己種用不了,還把它賣給紅海公司其他的蔬菜基地,也就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生態農業的一些現象也在發展起來。
所以說,我覺得恐怕土地大規模的流轉,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咱們可以看到農業的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在發展,至于說比如說西部花鄉人家中花,花盆多大直徑,大的多少、小的多少,使的肥料都有規定。
咱們看到這樣一些發展,都是這里邊非常重要的一些變化,當然我覺得也有一點要說明,恐怕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不是一條路子,這是一種路子,是不是還有其他路子,我覺得恐怕是需要探索的,我們不要把腦袋局限在一種里邊,如果說我們真正放開,讓各個地方自己去創造,我想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模式可能會有多種,這是我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講一下關于土地的產權,土地的流轉和市場發展的關系,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為什么我們過去集體化了,而農業沒有發展,因為我們沒有市場,而現在之所以能夠發展了,是由于市場化改革提供的條件,大家想理論上說,楊格爾定理(核實)講的也很清楚,說專業化的發展,取決于市場的擴展,市場的擴展也依賴于專業化的發展,所以恐怕如果沒有市場,咱們沒有這個成績。
大家可以看,公社化的時候,咱們沒有市場,農產品也不是商品,僅大是一個商品的外殼,因為什么呢,你想想,當時是公社化,買農產品的只有一家,政府居于買方的壟斷地位,所以那個時候,賣與不賣,賣多少,賣的價格,全都是政府規定的,所以說你說這種情況下有市場?
沒有市場,你說有個農產品的自由市場,農民種的,自由地上種的東西可以拿去賣,但是你想自留地有多少,規模有限,所以說我覺得過去基本上是沒有市場的,農業合作化的失敗,可能都要失敗在這個地方,當然還有其他的那一套東西都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