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孫錚做客新浪EMBA頻道《商學院院長系列訪談》,就商學院的本質在于分清商業與事業、義與利之間的取舍、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根基、中國資本走向國際市場、商學院經營的是精神產品等話題發表看法。
媒體來源:新浪財經本期嘉賓孫錚簡介:
孫錚,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會計學)博士。現任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前一段時間關于企業家的話題很熱。很多人在討論中國商業文明的重塑,包括我們看新聞,比如李國慶和大摩之間的一些爭斗,包括后來俏江南的老總表示很后悔引進一個PE進來等等,這樣的事情,從您的角度講,是不是他們來到商學院學習了中國根基的系列課程后,能夠在義與利之間的取舍中做更好的選擇?
孫錚:企業面臨很多沖突,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都有,大家討論更多的是利益之爭,這確實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在保護自己利益的過程中,大家都使出自己的手段,有的是在陽光下可以曝露出來,有的是比較黑暗的,甚至白、黑兩道的手段都用上。包括最近的中國概念,我們自己走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鬧了一把,雖然會遇到很多陷阱,但我覺得還是蠻有趣的。
中國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開始走向國際,那是正常的。當時很多溫州的小商品走到了歐洲市場、美國市場,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它把競爭對手一個個消滅掉的同時,給世界帶來了什么?一開始有人認為它給世界帶來了價廉物美,但其實并不是,它的價是廉的,但品質也是次的。于是我們溫州人進入一種自己的反省過程,他們發現這樣做下去,市場的江山是坐不穩的,必須自我糾正。所以,我們看今天的溫商在國際上若是站穩了腳跟,不是以過去那種價廉質次的方式去推銷他們的商品的,而更多的是靠著品牌意識,憑著精益求精的產品品質。
這整個過程,我想就是中國商人的一種產品。我可以看到很多國際上的商人,這里還是主要講工商企業的商人和傳統的制造業、傳統的小商品市場和家電市場,我通過了解最近中國商人的一些作為,發現我們企業家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中國的商人有一種什么特質呢?我認為是一種自我改造、自我更新、敢于從頭再來、不氣餒不放棄地追求卓越的一種精神,這形成了我們中國制造的一種特有的優勢。
最近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海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秘書進行培訓,9月2日上午我去講課,專門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問題。我一方面指出許多搞“中國概念”的企業做的有問題,另一方面,我表示對這些仍然有信心。往回看后我發現,當時溫州的溫商們是怎么走過這條路的,今天我們的中國企業家也一樣要走,并且是比溫州的企業家更進一步。過去我們是用小商品打入、占領國際市場,現在我們開始要占領國際的資本市場,一開始可能魚目混珠的很多,一片混亂,但是到了這個市場,在經過鍛煉之后,中國人會啟動自己的調節功能,他們會用中國自己的商業理念和信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開辟一個新天地,干出一番新的事業來。這就顯示出我們的優勢,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有信心的。
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資本家們開始走入國際資本市場。他們不搞商品銷售,就是反向收購,借殼上市,說他們是草根的IPO也可以。但是,我們要知道,他們正在走向國際資本市場,這種雄心壯志和過去又不一樣,可能這其中的一塊充斥著各種不規范,用中國人習慣的不透明的制度去玩資本市場,如信息造假,但這種東西都會逐步得到糾正。可能一開始通過學習外國的制度,去糾正自己的問題,然后到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其他國家的制度,我對于中國會走出這一步,是非常有信心的。這些現實中的案例都將影響我們商學院的教育。
中國下一輪的發展,這樣的勢頭是不可估量的,而這也給上海帶來特有的優勢。上海的商學院的教育和其他內地商學院的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它側重在金融方面的教學份量比較大。因為上海是金融中心,它的很多金融行業相關的運行是以制度為驅動力的,不像其他地方可能以某種產品或某種專利為導向,上海是開動、開發一個資本產品,如開發出某種金融衍生品,用這種方式來推進商業的發展。因此,金融知識在我們的商學院教育過程中,它的份量是比較重的,這就是我發現我們商學院的教育和其他商學院的區別。
主持人:這是否就是上海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呢?
孫錚: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我們通過回顧歷史可以看到,在過去的十年里面,分別在2001年和2008年,一頭一尾,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國際資本市場都發生了重大事件。2001年,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安然公司與世界通信公司的財務造假,給予美國的資本心臟以沉重的打擊,再加上當時的“911”國際恐怖分子襲擊事件,這一年對美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很大,而問題的核心就是財務造假。尾上的2008年、2009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一場金融危機,也是全球性資本市場的一場災難。
在過去的十年,整個資本市場可謂遭受了嚴重的打擊,現在已經影響到一個國家的主體經濟了,甚至一個國家的信用評級都被下調。這種信用危機的背后就是整個金融危機,因此,金融方面的教育問題,從手段、技術一直到金融行業運行當中的理念、觀念,對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對我們的MBA教育,我認為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僅僅涉及一個具體的商品或某種專利了,而是資本利益最大化導向下,可以影響整個經濟生活的金融市場的問題。
所以這次我們財大商學院整個MBA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有很大一塊就是在金融知識教學上的加強,特別是對風險的分析。比如計量風險,具體來說就是怎樣通過定量化的管理來觀察企業的風險。今天的財務報告,它不是用照相機的方式來拍攝一個企業的過去或者在某一個時點上的狀態,而是會告訴你企業未來的風險在哪里,潛力在哪里,現在整個財務報告體系已經演變成這個方向了。而且,財務報告里到處充滿了金融工具,今天的資產可以用很多金融工具的方式變現,我們在判斷企業的資產、流動性、狀態如何時,其實是在研究它背后的資產市場的定價問題,而資產市場的定價問題就是一個金融問題,整個金融理論就是資本市場的定價問題。所以這么多的問題交集到一起,對MBA學生,尤其是在上海這種國際化大都市、國際金融中心學習的MBA學生,如果不加強這方面的教學,恐怕在商學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做出了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