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股權競購戰:SAB要約收購 把AB逼向墻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9日 10:44 《財經時報》 | ||||||||||
相關報道:
AB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放棄哈啤,要么幫助SAB高價套現,被宿敵凈賺走8億港元! 本報記者 陳曄 啤酒之都“東方慕尼黑”哈爾濱,電視連續劇般的哈爾濱啤酒(0249,HK)競購戰,本周又有新進展。 全球二號啤酒廠SAB周一(5月24日)正式寄出4.3港元/股的要約收購文件,抵抗世界頭號啤酒廠AB的進攻。 鑒于沒有人相信,這兩個宿敵愿意在中國一個中型啤酒廠如此近距離相視,并長久保持一、二大股東的合作,所以,擺在SAB和AB面前有兩種選擇:套現一筆錢,或者得到一個公司。 它們是彼此了解的老冤家,它們是善于給對方設置商業陷阱的高手,分析人士指出,本周4.3港元/股的要約收購價? SAB不僅成功從哈啤管理層設計的困局(參見本報上期報道《爭購戰熱到沸點 哈啤管理層聰明絕頂》)中得以解套,還把一個新的難題拋給AB:要么給我這個殼,擴大我在東北市場的領地;要么你付出更多的代價,我套現。 這好比是一場游戲,你和對家各有5塊錢,差距為零。因一次失誤,你被對家賺走5元,兩個人之間的金額差一下子擴大到10元。 套現對于SAB而言,也是不錯選擇,畢竟SAB去年7月取得29.6%哈啤股權時的出價僅為2.29港元/股(其實AB當時也可以類似價格吃進這筆股權),低于本月初AB取得29.04%股權的作價3.7港元/股。 如果AB選擇套現,按照SAB給出的4.3港元,不到一個月AB就可以套現1.75億港元(?4.3-3.7?×2.91=1.75),但是這個利潤顯然不是AB本次加入哈啤之爭的最終目的。更何況,AB已向哈市捐獻了800萬美元——本周AB宣布了這個捐贈計劃,目的是建立城市發展信托基金,其中有一項用途就是為哈市舉辦啤酒節,并有意在哈市建立其主打品牌——百威的銷售中心。這一招被業界理解成AB堅定收購哈啤的暗示,但是人們還是沒有真正得到AB給出的競購價,同時AB還在積極洽商入股濟南啤酒。 而AB如果決意血戰到底,只有提出更高的競購價,普遍認為AB的出價應不低于5港元(5月25日哈啤股價達到5.05港元)。SAB套現卻是近8億港元(?5-2.29?×2.95=7.99),扣除SAB因為改變哈啤股權比例而付給哈啤管理層的1.1億港元,SAB在購入哈啤股權不到一年時間里賺得近7億港元。 這個數目相當于2003年哈啤凈利潤的6倍多,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哈啤的利潤不變、假設SAB收購哈啤50%股權,SAB需要等待12年以上才能從哈啤獲得與7億港元相當的收益。 在利潤率不斷下降的中國啤酒行業,何必坐吃一個公司的收益?更何況,這筆錢是從AB處賺得! 因此SAB對全購,對于截止日期6月21日之前能否拿到50%以上籌碼顯得心不在焉。5月25日,SAB亞非區財務董事何喬羽在北京對《財經時報》表示:“收購哈啤對于我們來講并非是不可或缺的。” SAB全球總部的公司事務總監蘇 .克拉克也沒有否認套現的可能。SAB管理層說過,收購哈啤只在某個價格上具有吸引力,這個價格就是每股4.3港元! 蘇.克拉克、何喬羽離開北京后,本報27日致電SAB,卻被告之二人都不在香港,SAB留給公眾聯絡的一部香港手機,打過去對方的回答也是沒在香港。 何喬羽透露:年初在得知哈市想要出售股權時,就與哈市進行了某種意義上的談判;并為這次收購特意于今年4月8日成立了一間間接全資附屬的BVI公司(也就是本次收購的收購人),何喬羽、陳金杯、Keith Gordon Doig、克里斯沃安出任董事。在談判到某一階段時,SAB回去征求股東意見,之后卻獲知哈市這筆股權已經賣給了GCH,GCH又馬上將股權賣給AB。 何喬羽一番話可能表達本次收購戰的另一層意義:“SAB在中國和AB的戰略是差異化的,我們在中國有合資公司,AB直到近期才開始在一些中國的當地啤酒公司中戰略性持股(持青啤9.9%),AB努力地想在這方面趕上我們。” 在青啤之外,AB在1995年以5000萬美元收購武漢的一家啤酒公司,成立武漢百威, AB在此的累計投資額接近2億美元。在中國的地位顯然沒有達到世界一哥的要求。 自從SAB在1994年與華創成立華潤啤酒以來,華潤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啤酒廠,全國的生產基地達到34個,擁有雪花等多個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