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路線巨變
目前,高端彩電的路線已經不可能按照亞洲的CRT(陰極射線管)—PDP(等離子)—LCD(液晶)路線前進了,盡管日本和韓國的一些企業已經對等離子進行了巨額的投入,但大屏幕液晶將改寫全球彩電進程,未來的彩電路線極有可能是這樣的:CRT—LCD,包括等離子在內的現有的其它技術將被主流市場廢棄。
日本、韓國市場的信息表明,日本、韓國企業之所以加速等離子的推廣,就是因為感受到等離子的技術短命所致。而來自美國的消息說,中國長虹、海爾、康佳等彩電企業在等離子彩電上表現出少有的冷靜是非常理智的,跟風一個市場前景不大的產品的發展成本是整個中國彩電業都難以承擔的。
后發者先至
與等離子技術相比,液晶在近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突破了小屏幕的局限——最大已達46英寸且進展神速。亞洲的兩大主力——日本和韓國的巨額投入無力抵擋技術劣勢帶來的空前壓力,大屏幕液晶幾乎割斷了等離子的喉嚨。
等離子先天不足
有關專家指出,等離子技術先天不足,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問題難以徹底解決:它的面板畫質的灰度、亮度、對比度以及解析度都不具有競爭優勢;通常耗電高達300W以上,是未來家電中不折不扣的耗電大戶,且很難解決散熱問題;價格將長期偏高。
由于等離子顯示屏上的玻璃極薄,所以它的表面易碎,不能承受太大或太小的大氣壓力,更不能承受意外的重壓。去年國內等離子彩電銷量不足1萬臺。據來自上海國美的統計數據顯示,從上半年引進等離子彩電以來,看的人不少,問的人也不少,就是買的人不多,至今只賣出17臺,而真正屬于個人購買的只有1人。
等離子成本奇高
投資一條等離子屏幕生產線需1億美元,年產量要達到5萬到10萬臺才有利潤。且不說目前中國的彩電企業很難有這個投資實力,就是有,如何保證產品質量也是個大問題。日本企業的成品率10年前只有30%,然后才逐步上升。國內缺乏成熟的技術和工人,大大局限了其成品率的提高,成本將長期居高不下。
中國撐不住等離子
目前,國內等離子的研發制造狀況還不足以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僅人才儲備一項就與日本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國目前100%投入等離子研究的專業人員不過百人,而日本投入等離子項目的企業就多達1000家左右,而且配備十分完善。我國著名的等離子專家、來自東南大學的王保平教授認為,等離子目前還不能解決功耗和高分辨率等關鍵問題,這些都將嚴重制約我國等離子產業的健康成長。
液晶獲得新生
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相比具有一定優勢:液晶電視色彩比等離子豐富,液晶電視功耗只有等離子電視的1/3;一般液晶電視的壽命為6萬小時左右,是等離子的2倍;新一代液晶電視的高亮度、高對比度等顯著特點也優于等離子。盡管日本、韓國等大的家電企業向中國最大的彩電企業長虹極力推銷等離子屏,但長虹還是把方向放在了液晶電視上,從彩電技術的發展看,這種戰略無疑是正確的。
最近,長虹突破了22英寸的傳統業界極限,推出了30英寸液晶電視,標志著中國在液晶電視科技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長虹集團已具備5.8英寸、7英寸、15英寸、18英寸、20.1英寸、30英寸等近30個不同規格型號的各類液晶顯示器、監視器及液晶電視的龐大產品陣容。這是最令日本、韓國企業擔心的產品群體。
目前,液晶電視第三、四代生產線的產品合格率已經達到95%,而等離子電視屏的合格率卻很低,對其成本影響很大。王保平還認為,可否持續投資也將成為等離子能否順利產業化的關鍵。據王保平介紹,日本和韓國企業對等離子的投資力度要遠遠小于液晶,中國彩電企業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液晶電視正在成為彩電業的又一發展方向。2001年,全球1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機數量已超過150萬臺,約為2000年的4倍。另據日經市場調查的一項調查預測,2002年液晶電視的銷量將達到260萬臺,約為上一年的兩倍;預計到2005年,全球的液晶電視銷量將達到700萬臺。
亞洲壓力空前巨大
有觀察家認為,日韓企業正在進行一場前景灰暗的豪賭,他們曾經的如意算盤是:先推等離子,再推液晶。讓日韓企業難以接受的是:大屏幕液晶正在大口吸食等離子的“血”,而它們都曾是日韓企業的寵兒。目前,可以預見的是二三年內液晶的市場占有率將超過等離子和CRT等其它產品市場占有率的總和。包括中國在內的跟風等離子的企業也將面臨艱難的選擇。
日韓企業各尋出路
表面來看,日韓企業正在等離子、液晶兩條線上分別同時作戰,但戰略上液晶早已取代了等離子成為他們的主攻方向。日本企業已經調低了對等離子的預期和投入,韓國企業則在超大屏幕技術上超越了日本企業。在剛剛結束的“2002液晶/等離子國際技術研討會暨產品展覽會”上,世界最大的63英寸等離子、46英寸液晶屏幕誕生在韓國三星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從下屆開始,該展會名稱將變更為“FPD International”,并將覆蓋更為廣泛的顯示技術,這也表明等離子不再是日韓企業唯一的、重要的選擇。
日本及韓國同樣發展等離子顯示技術,不過日本廠商近期相對態度已經趨于保守,透露出對等離子未來前景的質疑,因此,日本把等離子定位于“短線產品”。然而,部分跨國企業在充分造勢的前提下,用等離子技術誘惑國內企業跟風,試圖通過以合作、授權生產等方式在短期內實現利潤最大化來平衡巨額的前期投入。一個重要的背景是日本7大電子企業2001財年有6家陷入巨虧泥潭。
有信息表明,韓國政府為了推動等離子產業的發展,在今年8月已宣布調降了等離子電視的消費稅,由15%降至1.5%,直到2008年才回復15%的正常消費稅,由此刺激內需市場,達到推動產業化的目的,但是效果如何他們自己也已經在擔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