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怡:從凱恩斯到宏觀經濟理論演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02: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梁怡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的決定與波動,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或曰國際宏觀經濟學,顧名思義,重點研究、解釋國際宏觀經濟中一些主要變量之間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由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于1933年提出,但用經濟學方法來研究與考察宏觀經濟現象的歷史卻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那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古典經濟學家及后來的多數庸俗經濟學家,并未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進行區分,對兩者的分析往往交和在一起。直到20世紀30年代,傳統庸俗經濟學在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了,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對凱恩斯理論長期化、動態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解釋、補充和發展凱恩斯理論的兩大派別:以P.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和以J.V.羅賓遜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兩大學派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了凱恩斯理論。7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出現了滯脹,凱恩斯主義的原有理論不僅對之難以解釋和提出相應政策,并且受到來自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新自由主義等沖擊。產生于80和90年代的新凱恩斯主義,在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的基礎上,既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等學派的合理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吸取了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的經驗教訓,從而使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體系都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 與宏觀經濟學的發展相聯系,開放經濟學在戰后至今的半個多世紀中也經歷了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從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的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和從1995年至今的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在第一階段中,主要有這樣三個理論模型:一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對IS-LM模型的延伸,它繼承了凱恩斯粘性價格的思想,假定價格不變,進口產品的價格以外國貨幣形式表示,假定資本流動是國內和國外利差的函數。這樣,貨幣政策的效果取決于匯率制度和資本流動的程度。當然,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有三個主要缺陷:價格粘性、對資本流動的流量分析方法以及對匯率的靜態預期處理方法。 二是多恩布什模型。多恩布什模型繼承了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固定價格的分析,假定短期內商品市場價格粘性,但一價定律在長期成立。由于貨幣市場可以瞬時出清,短期內調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場。因此,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會導致利率上升和匯率貶值。 三是克魯格曼的“市場定價”理論。克魯格曼的“市場定價”理論產生的比較是1985年美元大幅貶值后美國貿易赤字的持續惡化,其核心觀點是指當市場處于分割狀態時,出口商可以根據進口地點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價格。 這一階段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缺陷是缺乏微觀基礎,或許“盧卡斯批判”是能夠用來作出恰當評價的最佳論述。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開始擺脫以往的短期或長期購買力平價的假設,開始從不完全競爭、價格差異的角度研究相對價格變動問題。 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指的是以美國著名的國際經濟學家奧布茨菲爾德和羅高夫等學者開創的新一代開放經濟的研究方法,以1995年奧布茨菲爾德的和羅高夫著述的《匯率動態回轉》一文為標志。在這部書中,他們創造性地將名義粘性和不完全競爭納入動態一般均衡模型中,并建立了分析經濟主體行為的微觀基礎,通過求解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可以對宏觀政策進行明確的福利分析。這較之傳統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大大前進了一步,并成為目前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導方法。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的學者們并不是簡單地假設價格粘性,而是根據實際經濟中價格粘性的不同形態,來分析宏觀經濟的調整和最佳政策問題。 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既涵蓋了前一階段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的分析結論,同時又超越了靜態的分析方法,為分析經常賬戶、匯率問題和財政貨幣政策的沖擊效應等提供了分析框架。它的價值不在于給出了諸如明確的最優貨幣政策和匯率制度安排等結論———因為結論總會依賴于參量的改變而改變的,而在于給出了分析國際經濟問題的正確方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