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邁克爾·林德:對伊戰的中間派詮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11:2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劉波 北京報道 1942年,在埃及的沙漠里,英將蒙哥馬利的奇謀瓦解了德意聯軍勢如破竹的挺進,帝國的生命線蘇伊士運河得以保全,開戰以來屢敗屢戰的尷尬局面被打破。阿拉曼之役為“日不落帝國”挽留了僅存的顏面和一絲生機,在中東留下了最后的回光返照。當時的帝國首相丘吉爾滿懷欣慰地宣稱,“現在并不是結局,甚至不是結局階段的開始,不過,這有可能是開始階段的結局”。 而今天,在伊拉克的沙漠里,美國似乎在沿著一條相反的軌跡滑行。2003年幾乎兵不血刃直入巴格達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而且在那之前,美國的軍威早已如日中天。經過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人們已無法相信在一場現代戰爭中,美軍會付出一百條、甚至一千條生命的代價。 但歷史很快就回頭報復了一下,一瓢冷水打濕了當年盲目的樂觀。今天,已有3752名美軍飲恨伊拉克,傷者無算。心灰意冷的公眾、“趁火打劫”的民主黨人、半信半疑的共和黨人和一意孤行的布什總統,一起組合成一幅悲觀的圖景。人們已經在猶豫,伊拉克戰爭是走到了開始階段的結局,還是結局階段的開始? 不久之前,任何人將伊戰與越戰相提并論,都會被打入“左派”、“失敗主義者”的陣營,但現在是布什總統親自在警告反戰者、抑或他自己,不要重蹈越南的覆轍。可能就在9月11日,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將軍將向美國國會提交伊拉克形勢報告。此際人們最為關注的事情,就是 “撤軍”這個詞會否出現在報告中。 像所有那些重大而復雜的歷史事件一樣,從一開始,伊拉克戰爭就在全世界的左派與右派中引發了嚴重的爭議。出現在一派眼中的美軍,是一支救民于水火的正義之師,而在另一派看來,卻是罪惡的侵略者與占領軍。伊拉克模式是阿拉伯世界民主的先聲,還是殖民主義變幻時空的虛假影像?反美武裝是邪惡的恐怖分子,還是正義的抵抗戰士?伊拉克政府是文明的捍衛者,還是帝國主義的傀儡?人們為現實的目的而重新解釋歷史,并且發問道:一百年后的人們,是將從伊拉克戰爭聯想到柏林的攻克,還是法國人被趕出阿爾及利亞的痛史? 在電影《特洛伊》中,智者奧德修斯說道,“戰爭就是青年血染沙場,老者高談闊論”。而對于伊拉克,我們似乎也可以說,當交戰雙方與伊拉克的平民百姓死傷枕藉之時,全球的知識分子正在對此高談闊論。 對伊戰的判斷無法擺脫一種善惡對立的傾向。在篤信基督教的布什總統的心目中,恐怖主義是這個世界的“大撒旦”。但在很多伊拉克人看來,“大撒旦”就是布什自己。這種嚴峻的正邪對立畫面擴展到知識分子的論戰中,就引發了相互之間無數的口誅筆伐,而伊拉克的現實,反而淪為一種背景的陪襯。也許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會遮蔽人們的眼目,而在伊拉克的遍地烽煙和漫天黑霧之下,需要以真切發生的現實來做評斷的依據。 也許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美國是在伊拉克真誠地推行了民主還是虛情假意,但我們有證據判斷這一努力是否成功。不論如何,一個“民主、穩定與和平”的伊拉克現在只存在于美英政治家的演講里。在帝國的首都華盛頓,即便美國最右翼的知識分子,也不免要對布什政府失敗的伊拉克政策大加撻伐。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新的英國首相布朗已經開始了撤離的行動。雖說為了維系神秘的 “盎格魯-撒克遜聯盟”,英軍仍會將數千人的軍隊留在巴士拉機場,但原先由英軍掌握的伊拉克南部防務,已經轉到什葉派民兵組織手中,而且這些民兵組織相互為敵。 在原伊拉克政府軍被解散后,數十萬失去工作和收入的兵員就投入到了地下武裝之中,無數的民兵組織崛起,填補了薩達姆政權倒臺后留下的安全真空。解散伊拉克軍隊之舉成為美國在伊拉克最具災難性的政策錯誤,而現在,美國首任駐伊行政長官布雷默與布什正在為決策責任問題相互指責。 雖然薩達姆已經歸于塵土,但在養出了這個怪胎的伊拉克土地上,他的陰魂不散。即便是布什政府的支持者也認為,馬利基為首的伊拉克政府是癱瘓無力的。而美國人正在激烈討論的是,面對當前的亂像,伊拉克是否需要許多個薩達姆這樣的鐵腕人物以主持大局。這將是薩達姆時代的還魂,還是對薩達姆時代的反動,人們不得而知。 而且,不止在伊拉克,在加沙、黎巴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宗教原教旨主義者的崛起,都使局勢呈現即將爆炸的態勢。我們也許可以將此歸因于美國自由主義干預政策的失敗,但到底是美國干預激發了極端主義,還是極端主義的滋長需要美國的干預,這已經演變成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難題。 面對伊拉克重重的問題,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林德奉行一種“激進中間派”(radicalcentrist)的研究方法。林德早年曾持自由派和新保守主義的立場,后來轉為激進中間派的代表人物,這一派試圖跨越傳統的黨派政治界限,就美國面臨的政治問題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在林德那里,沒有“民主”或“反帝”的理想與熱情洋溢,只有根據冷酷無情的現實狀況,做出冷酷無情的決策建議。 在那里,只以一把邏輯的刀來剖析現實:伊斯蘭圣戰主義是美國的敵人和現實威脅;繼續留在伊拉克,只會讓美國遭受更慘重的損失;但是如果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伊斯蘭圣戰主義必然信心大增,崛起為一場跨國性的運動。有鑒于此,最好的出路就是,美國應向撤軍之后的伊拉克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促使其鎮壓極端分子。而戰后的地方政府的建立者,又將是正在與美軍作戰的民兵分子。分析至此,美國應當怎么做,已經不言自明。 林德認為,以此策略,伊斯蘭圣戰主義的消亡是指日可待的。也許美利堅帝國不會像大英帝國那樣走向衰落,而是在戰勝了蘇聯帝國之后,再次擊敗新的意識形態敵人,延續它的前進道路。而此時僅存的惟一問題是,這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高談闊論呢?我們還不知道,只有留待時間做出評判。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