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梁怡:探求信息不對稱下的最優規制機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03:1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梁 怡 “規制”是英文“Regulation”的漢譯詞,其含義是規制部門通過對某些特定產業或企業的產品定價、產業進入與退出、投資決策、危害社會環境與安全等行為的監督與管理。市場失靈構成規制經濟學的前提,由于公共品、外部性、壟斷(包括人為壟斷和自然壟斷)和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市場失靈,市場自身不能完善地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政府規制便應運而生。凡是市場經濟,就存在著市場失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因此,在各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對特定產業的規制已成為普遍的政府行為,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需要科學、適時、有力的政府規制。 學者們對規制經濟理論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大派別:規制規范分析與規制實證分析。規制規范分析學派側重于說明是否應該規制,而規制實證分析則是通過對經驗數據的分析,深入考察規制實施的實際效果,側重說明規制產生的實際作用。 規制規范分析學派產生于十九世紀,主要代表人物有查得威克、馬歇爾、庇古、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該學派的主要觀點是: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及市場失靈,應對企業活動進行規制,規制的目的是在確保資源配置效率情況下,保證公共利益不受損害。 規制實證分析學派肇始于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Dupuit的研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壯大,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卡恩、帕爾茲曼、貝克爾等。這一學派的主要觀點是:政府規制的目的并非是保護公共利益,而是為維護個別集團的利益;保護公共利益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規制與否與規制的實際效果是兩個問題;傾向于通過經驗數據分析來證明所提出觀點。 迄今為止,規制經濟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分水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博弈論、機制設計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等新理論工具的引入。從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規制經濟學理論被學者們稱為傳統規制經濟學理論;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現在的規制經濟學理論,則被稱為新規制經濟學理論。 傳統規制經濟學理論是伴隨著產業革命的發生而產生的。產業革命以及伴隨革命產生的新技術向市場提出嚴峻挑戰,尤其是鐵路運輸的發明與推廣。對鐵路部門實施規制的市場效果引起了廣泛討論,討論結果奠定了規制規范分析的基礎。1870年開始的“新古典革命”浪潮堅定了當時社會對“規制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這一信條的篤信,自然壟斷理論和社會福利理論的提出,都為進行規制提供了充足理論依據。從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令西方經濟急劇衰退,市場機制無能為力徹底體現;而對具有自然壟斷特征的公用事業部門加強規制的羅斯福新政卻給陷于危機的美國經濟帶來復蘇希望。政府進行行業規制而帶來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終于使經濟學家們對具有自然壟斷特征的產業進行規制普遍持支持態度。 傳統的規制實踐主要以規制收益率為主,即通過限制企業資本投資收益率的辦法使企業的資本獲得公正收益(fair return)。收益率規制允許企業的資本投資賺得公正的收益,但不允許企業獲得超過公正收益率水平以外的利潤。這一實踐方式能夠保證企業收回成本和正常經營,但易出現規制俘虜,同時規制機構的自由裁決權過大導致利益集團的“尋租行為”和規制機構與被規制企業之間的勾結,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這統統這些被稱之為“規制失敗”或“政府失靈”。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重新審視了政府的性質與作用,將“經濟人”概念延伸到那些以投票人或國家代理人身份參與政治或公共選擇的人們的行為中,即承認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種特殊利益,而不是所謂的公共利益。這一延伸有效解釋了腐敗或以權謀私的出現,以及政府規制導致的低效率。 新規制經濟學理論在博弈論、機制設計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等新理論工具的輔助下,更加趨向于合理,并產生了更加有效的規制方式。特別是近20年來,經濟學家看待經濟規制的方式以及政府和國際組織應用經濟規制的方式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眾所周知,博弈論是一門研究相互影響著的局中人策略選擇的行為規律科學,它試圖將其研究內容數學化、理論化,以便更確切的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這就為清晰的描述與解決不同領域的經濟問題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理論分析工具,對其他學科的研究產生著有力影響。而經濟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框架是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Leo Hurwicz最先嚴格勾畫出來的,它可以研究和探討各種經濟問題,特別是在不完全信息情況下探討和設計各種激勵機制,以實現所要達到的社會或某個既定目標。委托-代理理論實際上是特定條件下的機制設計理論的應用,它主要是針對代理人的激勵機制設計,不涉及代理人之間的對策,可以歸結為有約束的最優化問題。 新規制經濟學與傳統規制理論的區別在于:傳統規制理論將規制機制視為外生,學者們更多地是在尋求規制產生的根源;而新規制經濟學則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把最優規制機制的設計作為研究的重點,學者們運用博弈論以及機制設計理論,分析規制雙方的行為和最優權衡,從而發展出對當前規制實踐更有解釋力和指導意義的規范性理論。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