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丁騁騁:四百年前的貿易順差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2:53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丁騁騁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生 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副教授“全球化”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白銀資本》的作者、美國學者弗蘭克認為1500年以后的幾個世紀已經有了“經濟全球化”。當時的葡萄牙、西班牙人以及后來的荷蘭人和英國人,以中國的澳門和菲律賓的馬尼拉為轉口貿易中轉站,將中國的絲綢等物遠銷海外。當時,歐洲列強對中國的貿易無一例外地都處于逆差,而且一直維持到19世紀早期。西方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絲綢、瓷器和茶葉,而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白銀、胡椒等。當時西歐各國及其殖民地出產的香料等初級產品根本無法與中國工藝精良的高級商品在貿易上達到平衡,只能從美洲大量掠奪白銀支付給中國。學者全漢升從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中整理發現:1571年至1821年間,從美洲運往馬尼拉的白銀共計4億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流入了中國。 這種“歷史上罕見的輝煌”大約維持了很長時間,中間還經歷中國政府的海禁政策。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西屬美洲的白銀產量趕不上迅速增長的對華貿易所需的貨幣量,很多銀礦日漸枯竭,這使得歐洲國家靠輸入美洲白銀來維持的對華貿易難以為繼,這時他們開始想到向中國輸入鴉片。最先是葡萄牙,后來英美等國都紛紛干起了這個骯臟買賣。歐洲各國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不僅平衡了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甚至還有大量盈余,中國的白銀卻大量外流,這引起了晚清國計民生的凋敝并衰敗。 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差不多一百年內,中國幾乎陷入了不停的戰火之中,直到新中國的建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外貿出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除了少數年份以外,長期處于巨額的外貿順差之中。尤其是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以后,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開始不斷擴大,1995年突破100億美元, 2005年達到1019億美元的順差高峰,而且這樣的貿易順差還將維持很長時間。中國進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機器設備、鐵礦石、原油和其他原材料。出口商品主要是機械及運輸設備、生活消費品、原料類消費品等。這些出口商品大量是憑借低成本打開國外市場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貿加工企業形成的出口產品。 中國在全球化的兩個時期雖都存在貿易順差,但卻存在本質的不同。明清之際的中國雄踞世界,而現在中國無論在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上都與美、日等國存在很大差距。歷史上的中國對外形成的巨額順差是憑借它最有競爭力的產品(絲綢和瓷器)形成的,按現在的說法,絲綢和瓷器就相當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西方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仿制而只能依賴中國進口。而現在,中國對外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憑借廉價的勞動力和出口加工形成的,在國際產業轉移所形成的“美歐消費、亞洲加工”的全球貿易格局下,中國僅分得一小瓢羹利益。如果明清曾經有過的巨額貿易順差可以看作是“歷史的輝煌”,那么當前的高順差卻不意味著我國是一個貿易強國,而恰恰反映了國內經濟結構的軟肋! 明清之際的中西貿易,中國基本上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國流通的白銀當仁不讓地成為世界貨幣。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靠的是無與匹敵的制造業使世界臣服,那么美國就是靠無限的貨幣創造能力俘獲了全球。由于美元的霸權地位,使得其他國家一方面須向美國保持順差,另一方面還得努力維持美元穩定,而美國一邊可以坐享其它國家向他出口的商品,一邊又可獲得數量可觀的“鑄幣稅”———這就是貨幣與金融的力量! 歷史上的中國為全世界提供了工藝精良的絲綢和瓷器,因此外國向中國源源不斷輸入白銀。而現在的美國究竟向全世界提供了什么,以至于這樣一種怪異的國際貨幣體系仍得以維持?它的秘密在于美國有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世界各國在有了貿易盈余之后,往往又將順差形成的美元源源不斷流回到美國投資于美國的股票和國債市場。證券投資資本大量流入使得美國在經常項目逆差的同時,卻可以維持資本項目的順差,因此總可以保證國際收支的平衡。由于美國擁有這樣一個秘密武器,它在“國際收支”這根鋼絲上總能保持巧妙的平衡,同時維持美元幣值的穩定,因而也就造成了今天的美國與明清之際的中國在國際收支上的不同結局。美國的成功是由于它無論在實物因素還是貨幣因素上都牢牢掌握了主導權,從而保持了國際收支長期的可持續性。 歷史常常驚人相似,給人們帶來的啟示總在有意無意間。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除了在提升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練好內功以外,更應該在國際金融市場這個舞臺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做兩個工作:一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二是精心培育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這也許是從歷史的漫談中得出的一個有意思的結論吧!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