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陳志武:中國家庭資產結構不利于財富升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16:20 《新財富》

  經過800年的發展,金融證券、基金和保險品種已是成千上萬,真正的金融超市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今天,世界上的流動財富或者說“錢”的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證券金融的發展使“錢”的供給大大上升,這也使理財的機會與挑戰同時出現。

  陳志武/文

  從表面看,財富管理,即關于創造財富成功之后如何理財的問題,似乎再簡單不過,在一個人擁有財富之后難道理財還難嗎?—其實,中國的俗話—“富不過三代”—本身就說明,理財之道遠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否則,怎么會“富不過三代”呢?不管是對已成功或者是未來會成功的創業者,還是對基金管理、理財業者,增進對現代財富管理的理念和工具的了解,無疑都是很有必要的。

  發財致富當然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到今天,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確實登峰造極。按照法國凱捷公司(Capemini)與美國美林公司最近的統計,2006年個人凈金融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富翁在全球范圍內有870萬人,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共擁有財富總值33.3萬億美元。當今世界首富是美國的比爾·蓋茨,其財富500億美元,在中國也有施正榮、江南春、李彥宏等超過或接近10億美元的富翁。

  多數人的財富當然沒有這么高,但是不管怎樣,理財的問題是每個人所無法回避的,保值、增值、養老、保險等等這些是每個人要考慮的現實問題。那么,該如何管理財富呢?今天的理財手段跟過去有什么差別?

  過去的財富載體

  在古代,百萬美元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會是不能想象的天文數字,更不用說億萬美元。比如說,在800年前的蒙古部落時代,雖然成吉思汗能收服中國、中亞以及中東,但游牧民族以溫飽為生,沒有固定的土地財產、沒有房產,更談不上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對沖基金、創投基金等這些金融證券化了的財富載體。即使有了這些證券投資品種,游牧時代的生產力也無法高到讓人們有任何剩余財富積累,談不上有什么財富管理問題。當時,蒙古游牧人的財富是以馬和女人的數量來衡量,財富載體很原始。那種時代,人的生活真是過一天算一天,顧不上為明天的風險和生活需要而理財了,他們只能依賴部落和家庭這些社會組織來達到規避風險、實現經濟互助的效果。

  隨著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從被動的游牧摘取轉變到在同一塊地重復種植,特別是由于家禽的出現,人們的食物供給一下子從被動變為主動,生存的挑戰一夜間發生突變。這樣一來,生產力上升了,財富積累速度加快了,同時土地的價值也大大增加,并成為自然的投資品種和主要的財富載體。農業社會開始有財富管理的問題,有保值、增值這類挑戰。但是,以中國為例,直到150年前,富農也好,中農也好,他們能挑選的理財工具非常有限,買土地出租、放貸、蓋房產,參股合伙企業,或者從事商品販賣,不外乎這五種投資方式。由于農業社會的正式法治往往不發達,產權保護與契約保障體系不可靠,這些可行的財富載體基本以有形的實物為主,而不是以金融契約為載體,這當然限制了投資品種的流動性和投資規模。另外,投資交易的范圍也基本不超出親戚朋友和同鄉的范圍。因此,農業社會的理財空間很小,增值保值的機會也相當有限。

  特別是過去周期性的農民革命,還有社會的仇富心理,從根本上讓人們不敢大膽地去投資增值,寧愿選擇將財富以金銀通貨藏在家里、埋在地下。

  今天的理財工具

  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工業技術的廣泛采用帶來的不只是財富創造速度的加快,使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能成為億萬富翁,而且也帶來了金融技術革命,財富載體日益豐富,理財手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到今天,除了大家熟悉的股票、政府公債、企業債、項目債、銀行儲蓄、黃金、商品、房地產、土地、企業創業之外,還有開放式基金、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創投基金等等,還有人壽年金、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汽車保險等等金融品種。有境內人民幣品種,也有相對應的港幣、美元品種,等等。這么多的選擇當然令人眼花繚亂,理財本身已是一種專業化的學問,但這些豐富的選擇已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整體福利,使我們每個人能夠更好、更巧妙地規避未來各種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使我們的生活更加體面,使我們通過金融投資的合理配置讓自己一輩子的自尊達到最大。

  金融技術革命早于工業革命,但受到1780年開始的工業革命的進一步推動。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貨幣技術要落后于中國,比如,中國在宋朝即發明了紙幣。但是,在證券類金融技術上,中國則落后700多年,直到19世紀末期,才出現股票市場以及更后的債券市場。

  在投資票據品種方面,12世紀之前的西歐跟當時的中國一樣,土地、以某種有價物或收入流為抵押的債據是人們的主要財富投資手段。跟中國不一樣的是,從那時開始,意大利的城邦國家由于戰爭開支的不斷上升,必須拿未來的政府稅收做抵押向民間借債,當時的這種政府公債往往是強行分攤到富人家里的,是他們必須購買的短期“愛國債”?墒,到13世紀中期,威尼斯、佛羅倫薩和熱那亞這三個城邦國已發行太多短期政府公債,靠簡單的到期再借、一次接一次地把短期債務延續下去的做法已經難以奏效,它們必須推出長期債,把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壓力平攤到未來許多年,逐年支付。1262年,威尼斯政府第一個把眾多短期債合到一只意大利文稱為“Mons”的長期債券基金中,然后再把該基金的份額按股份證券的形式分售給投資者。這種股份的意大利文稱作“Prestiti”,它可以在公眾市場上隨便交易。這算現代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公眾基金的前身。當時的意大利當然沒想到這一創新的意義所在。

  開始時期,威尼斯的Prestiti只有威尼斯人可以買賣。到14世紀中期,已擴展到外國人也可買賣。這些債權基金股份一時間成為西歐人特別歡迎的投資理財品種。

  由政府以未來多年的稅收做質押向大眾發行公債這項證券技術,13-14世紀開始從威尼斯、佛羅倫薩和熱那亞往西歐其他國家傳開。法國的賽力散、荷蘭的弗里敦城邦政府于13世紀末發行年金債券,為公共設施建設和戰爭融資。到16世紀中葉,意大利、法國、荷蘭、德國已發展出有相當規模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債市場,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多種固定收益債券投資和保險品種。

  隨著債券市場在16世紀的進一步發展,期貨和期權交易開始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證券交易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出現。

  相對于債券交易市場,公司股權市場發展得較晚些,關鍵的一點在于外部股東對公司的債務責任是否有限。如果一個企業的所有股東對企業所欠債務都享有無限責任,“老子還不了,兒子還;兒子還不了,孫子還”,那么,除了參與日常經營的公司管理者之外,可能沒有幾個人愿意入股。換言之,在企業股份成為外部投資者愿意選擇的證券投資品之前,股份所包含的必須是有限責任并可隨意轉手,因此,支持有限責任的法制體系必須跟上。傳統的合伙企業股份都是無限責任,這也說明為什么以前的合伙股東一般都是親戚朋友,這種親戚關系讓彼此對于潛在的無限責任不至于太擔心,但這也限制了個人的創業投資范圍,只能在本地、本族的范圍之內投資創業,十分不利于個人的理財安排,限制了財富載體的選擇空間。

  在12世紀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首先出現了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的雛形。這種不同于合伙企業的公司形態叫做“compagnia”,相當于英文“company”(公司)的意思。這種公司的股東分“有限”和“無限”兩種?墒牵切┰缙谝獯罄镜墓煞菔遣荒茉诖蟊娛袌錾辖灰椎。

  現代股票的出現最早應該是英國于1555年創立的“莫斯科公司”(The Muscovy Company),其目的是組建船隊,探索從大西洋往北穿過俄羅斯、然后走向中國與印度的航線。第二個是1584年成立的“弗吉尼亞公司”(The Virginia Company),它從700多名股東手中融到大量資金,其招股書(可能是世界史上第一份招股書)聲稱,公司目的是開發北美洲,展開橫跨歐洲、亞洲、非洲與北美洲間的貿易。該公司后來確實成功占領了今天美國的弗吉尼亞州等殖民地。其他諸如“麻省公司”(The Massachusetts Company)、“非洲公司”等以海洋貿易為業的公司也都在那個期間相應成立,但這些早期英國公司在商業上基本都不成功。真正成功的是1599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該公司的創始股東有80人,他們選舉產生了15人的董事會。到1600年12月,公司股東增加到218人。

  第一個向公眾發行的現代股票基金,是1924年在美國創立的“麻省投資者信托基金”(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一年之后其投資者增至200人。到1951年時,全美的共同基金數量差不多為100家,持有基金股份的人數為100萬左右。到1960年初,全美共同基金數為155家,所管資本共158億美元。十年后,基金數目增至269家,共管資金483億美元。到1980年初基金總數為524家,共管資金945億美元。到今天,美國的開放式基金數超過一萬,所管理的資金超過10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發展歷史更短。雖然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并不是第一家對沖基金,但1968年成立的“量子基金”的確為對沖基金的廣泛認同和知名度貢獻非凡。從1968年成立到2000年4月關閉的31年間,“量子基金”平均年回報率超過30%。如果在1968年成立時將1萬美元放入該對沖基金,那么到2000年4月時,則變成了4200萬美元。這一過程中,其創始人索羅斯的財富當然也激增到70億美元。有了像“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這些成功故事之后,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對沖基金行業也逐漸增長,到今天,對沖基金的數量已不低于8000家,所管理的資本達到1.5萬億美元。

  中國理財前景

  人類在過去幾千年的“致富”努力,到今天真是成功至極,不僅個人創造財富的能力空前,而且,證券金融的發展使人們能輕易將未來收入流提前證券化,變成現金,從而讓我們今天手中的錢不僅包括過去積蓄下來的收入,也包括將未來收入提前變現得來的錢。于是,今天世界上的流動財富或者說“錢”的確是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證券金融的發展使“錢”的供給大大上升。理財的機會與挑戰也同時出現:這么多“錢”往哪里投?

  好就好在正如我們剛才談到的,經過過去800年的發展,世界上的金融證券、基金和保險品種已是成千上萬,真正的金融超市在全球范圍內形成。

  那么,今天中國家庭的理財投資結構如何呢?根據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對50個大中城市家庭的金融資產結構的調查,中國家庭84.5%的流動資產投在銀行儲蓄賬戶上,7.7%在股票,5.8%在債券,1.7%在各類保險上。相比之下,美國家庭23.6%的流動資產投在銀行儲蓄賬戶上,70.8%在股票(包括退休金基金投資),5.2%在債券,2.8%在各類保險上。由此可見,跟美國家庭相比,中國家庭的資產結構非常不利于升值(因為股權型投資太少),也不利于規避未來風險(因為保險和退休金投入比例還太低)。

  這種差別當然跟總體金融發展水平相關,但跟人們對理財的認識程度也不無關系。正因為這樣,專業的理財服務就更有必要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本土機構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他們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整合資源,提供更豐富的金融工具和更合理的資產配置,滿足迅速增長的中國家庭對財富管理的旺盛需求。-(《新財富》2006年09月號最新文章)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