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經濟學人--郭梓林 > 正文
 

郭梓林:應重視倫理教育與人格培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4日 09:35 新浪財經

  --在“商學院與中國”院長(圓桌)論壇上的發言

  謝謝主持人給我一個發言的機會。今天這個論壇,討論的是“MBA的競爭力與營銷戰略”。我發現在座的都是賣方。賣方在什么情況下會坐在一起討論問題呢?這個問題可能在MBA的課程中會講到。比方說,作為賣方“歐佩克組織”,他們常常要坐在一起,要協調全球原油市場的產量和價格。但這里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目前原油總的來說是賣方市場,作
為賣方的“歐佩克組織”壟斷了全球76%的原油生產量。而稍懂經濟的人都知道,但凡要談品牌競爭力和營銷戰略的人,都是處于買方市場。剛才有院長說,中國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了MBA招生報名遞減的趨勢,這種趨勢背后隱藏的是MBA的質量問題。所以,大家都在為中國的MBA教育著急。

  MBA目前的狀況,是一哄而起之后,供給太大了,還是需求本來就不足?或者說,由于魚龍混雜,我們自己把MBA這個牌子搞砸了?或者是因為MBA只是教了適合在國外市場環境下的“屠龍術”?不過,有一點倒是應該引起重視的,那就是在解決品牌

競爭力和營銷戰略之前,賣方最應該知道的是買方的需求。如果產品設計與買方的需求相去甚遠,再怎么談質量,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在MBA的課堂上,講營銷的老師一定會大談特談如何滿足市場的需求,那么到了商學院自己要推銷自己的實際運作中,何以就不談市場需求了呢?所以,討論“MBA的競爭力與營銷戰略”時,最需要的是聽聽買方的意見。如果不知道買方需要什么,你賣什么呢?中國未來肯定是需要一大批商業人才的,但需要什么樣的商業人才呢?商學院院長是否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這對于“品牌競爭力和營銷戰略”來說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如果出現一批在外國從來也沒有掙過錢的人,來教在中國掙過錢的人如何掙錢,那就難免生源下降了。

  商學院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就要考慮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日后是為學院增光呢?還是會無所作為,甚至丟臉?這就要看你教給學生什么了?

  我昨天晚上拿了某所大學的MBA教材來看,看著、看著就出了一身冷汗。書中談到經營理念時,有一招是“借雞生蛋--借別人的雞,下自己的蛋”。還有“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我就想,這是教學生什么?這和地攤那些《員工害老板58招》,《老板整員工56計》有什么區別?

  在我看來,商學院培養人才,無非是三個方面:一是商業模式,企業是如何掙錢的,或者說利潤是從哪里來的。二是合作模式,怎么與人合作,股東、經理 人、員工、顧客的關系怎么處理?畢竟MBA出來的人,主要是與人打交道的,他不像工程師,主要與技術打交道。三是心理模式,怎么教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來面對責任、義務與權利,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MBA出來的人很多都是要當職業經理人的。那么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既不能采取過去的那套道德說教,也不能認為學員的道德教育問題與MBA無關。這就要求我們的商學院在給MBA學員講職業道德的時候,不是把道德作為倫理學來講,而是應該從經濟學的交易成本來講這個問題。要有案例來說明,不講道德的職業經理,是怎么走向孤家寡人的,職業經理人的敗德行為為什么會導致經理人市場的交易成本升高,等等。這是一個直接影響MBA學員個人收入的問題。而它首先是一個經濟問題,是一個理性人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倫理的問題。這樣去教育MBA的學員,是能夠起到作用的。

  商學院要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成才,需要三塊基石:性情、學問和人格。而一個企業家要做到多大了,才需要人格的力量?性情是學校改變不了的,所以,不適合學MBA的人,給再多錢都不能讓他入學。學問是后天的,商學院能夠給人學問。而人格呢?是目的,還是手段?反正你做大事,沒有這一條不行。不過,人格雖然也是一種表演,但它與演員的表演不同,人格的表演既是演給別人看的,更重要的是表演給自己看的--它的魅力也就在于這里。所以,人格的培養很重要。它可能直接影響到一個商學院的歷界學生是否形成一個無形的團隊,而這個團隊就是商學院最好的廣告。

  我們的市場經濟雖然時間不長,但人文關懷已經被GDP壓得喘不過氣了。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后面,尤其是在商業成功的后面,是否得到幸福,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金錢只能給人帶來20%的幸福,權力能給人多少幸福感呢?權力的幸福感如何讓位于人格帶來幸福感?金錢和權力如何跟有品質的生活結合起來?這些問題,對于那些要成就大事業的人來說,都是回避不了的。所謂“小事從權,大事從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從這個高度來培養MBA的學生,這樣就會有一批學生今后能夠成大氣。只要有一批學生十年、八年之后、甚至更長一點時間,能夠成大氣,商學院也就自然會有名氣。這才能徹底解決商學院的“品牌競爭力和營銷戰略”的根本問題。謝謝!

  梓林:

  MBA昨天還炙手可熱,今天已有邊緣化之慮了。真是“這個世界變化快”;蛟S,先前的熱本身就不正常,不健康,所以才會有現在的急劇降溫。要是那樣的話,降溫未必不是好事,邊緣化也是一個進步。

  企業管理本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問。它源于實踐,依賴實踐,時間不到,實踐不到,管理斷成不了“學”!耙慌谕鈬鴱膩硪矝]有掙過錢的人,來教在中國掙過錢的人如何掙錢”成一時勝景,到底是教MBA者的問題呢,還是學MBA者的問題呢?

  “在外國從來也沒有掙過錢的人”虛張聲勢、言過其實固然不應該,但那些“在中國掙過錢的人”不問三七二十一,一窩蜂地、上桿子地去聽那些人講“如何掙錢”,恐怕也是病得不輕。

  生意場固然變化萬端,但萬變不離其宗。任何生意要想做成,做大,做長,要靠實實在在地“創造客戶價值”,須有扎扎實實的管理內功。也就是說,你得把你的“上帝”伺候好了,把你的團隊調理順了。不在這上面下苦功,總想點石成金,一夜暴富,總要尋覓點既不費心、又不勞力的竅門,難免先上當,后失望,然后抱怨。八十年代的“點子熱”,九十年代的MBA,一土,一洋,看似毫不搭界,根子恐怕都在一個--商界浮躁,學界噪浮,兩相迎合,便“好戲”連臺了。

  是泡沫,總會破滅,是虛火,總要消退。但真才實學不會衰敗。相反,泡沫散盡,干貨方顯,虛火退完,身心才健。隨著

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企業的成長,真正扎根于中國本土的MBA一定有大放異彩的一天。不確定的只是個人,到底是淘真金還是撈泡沫,就要看個人的見識、定力和苦功了。生意、學問,無不如此。

  韓

朝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