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慶:古巴記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6日 10:42 新浪財經 | |||||||||
一、五大理由去古巴 第一,天氣好。 2006 年春節之后,加拿大倫敦下了場大雨,電閃雷鳴,將積雪沖刷得干干凈凈,好像春天提前來了。可是,沒過幾天,大雪卷土重來,將碧綠的草地又覆蓋了起來。不管你喜歡
古巴只有兩季:從11 月到4 月是旱季,5 月到10 月是雨季。登機的時候人們還穿著皮夾克,全副武裝。一下飛機,就看見鮮艷的短衣短褲。從北國冰天雪地一下子跳進了艷陽高照的夏天。清爽的海風不僅剝下來人們身上的皮夾克,也吹散了壓在心頭的寒冬陰霾。我在古巴七天,天天好天氣。我對導游說運氣真好,他不以為然。如果不是以晴天為主怎么叫旱季呢?倘若7、8 月份到古巴來,雷雨不斷,悶熱潮濕,恐怕就沒有那么舒服了。 第二,風景好。 瓦拉德羅是一個半島,長長的,像條帶魚,斜插進加勒比海。長20 公里,寬只有700 公尺。蘭天白云,一塵不染。偶爾發現落在草地上的椰子,抬頭一看,上面果實累累,說不定什么時候再2砸一兩個下來。巨大的仙人掌上開著一朵朵鮮艷的小花。老遠就能看到一樹紅花,像跳躍的火焰一樣燦爛。在海濱吃飯的時候,一群小鳥在腳下跳來挑去,幾只八哥在梁上歌唱。高大的棕櫚樹下,沙灘又白又軟。極目望去,海平線處,大海深蘭,越靠近海岸顏色越淺。由于地處熱帶,海水溫度總保持在20 度左右,非常適合游泳。海水極為清澈,像玻璃一樣。陽光將一道道波紋投影到海底,時而一群小魚游來,看得清清楚楚。我一個猛子扎下去想和它們打個招呼,魚群突然炸開,掉頭向深處游去。 第三,住得好,吃得好。 在瓦拉德羅半島上,50 多家飯店星羅棋布。三星、四星、五星級飯店,各種服務和娛樂設施應有盡有。我住的Playa Caleta 飯店位處半島的最西端,雖說只有九層,可是從棕櫚樹中竄出來,就像羊群中的駱駝,顯得格外高大。我們住在五樓,拉開落地窗的窗簾,一望無際的蘭天碧海撲面而來。樓下幾排棕櫚樹和椰子樹,50 米外就是潔白的沙灘。用棕櫚葉編成的涼亭,像一個個蘑菇。東方人怕曬,大多躲在涼亭的陰涼里。白人巴不得曬黑一些,把躺椅拖出去,左一條右一條,最大限度地暴露在陽光下。 入住酒店的時候,給每個人套上一個塑料手環。我有些莫名其妙。服務員解釋說,憑這個可以在酒店所屬的3 個酒巴,2 個飯店免費享用一切食品、水果、酒水和飲料。沙灘上有個酒巴,游泳池邊上有一個,最大的一個在二樓大廳內,24 小時供應。剛剛走近酒巴,服務員就熱情地說,來杯什么? 這里是酒鬼的天堂。反正一切包在旅游費用中,不喝白不喝。我不善飲酒,對于各類酒了解甚少。有的時候在飛機頭等艙內,空姐推著一車酒水過來,問我要哪種酒,因為叫不上名字來,只好點杯桔子水。來到古巴海濱度假,正好學習一點飲酒常識。對照著酒水單,一樣一樣嘗嘗各類雞尾酒。有雙色的,三色的,鮮紅的,碧綠的,喝完了也就把那些古怪的名字給忘了。惟獨記住了兩個雞尾酒。一個叫做“特別哈瓦那”(Havana Special) 主要是用桔子汁兌白酒。另一種雞尾酒用可口可樂兌哈瓦那白酒。可口可樂是典型的美國飲料,加上烈性的古巴白酒,美國和古巴一對冤家調和在一起,再起個名字:“自由古巴” (Cuba Libre),讓你喝下去就忘不了。有人從古巴回去后寫文章說,在古巴的五星級飯店里,只管一頓早飯,沒有什么可吃的。這位老兄也許上當受騙了。我們參加的旅游項目全程七天,包括來回機票在內,住三星級飯店950 加元,住四星級飯店1280 加元。每天菜譜翻新,一日三餐,大蝦螃蟹、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除了各種咖啡、冷飲、冰激淋之外,還當場給你榨桔子汁、菠籮汁。西班牙式蜂蜜點心,甘甜可口。古巴是個島國,海鮮魚類很豐富。老外喜歡吃沒有刺的大魚。其實,有一種烤小魚的味道很好,可惜沒有記住它的西班牙名字。古巴的烤芋頭和紅豆湯都頗有特色。如果不怕發胖盡管敞開肚子享受。難怪那么多退休了的加拿大老頭老太太跑到古巴休閑,來了還要再來。 第四,玩得好。 3古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18 世紀西班牙殖民時代,哈瓦那是加勒比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現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在哈瓦那住了20 多年。哈瓦那的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漫步于哈瓦那街頭仿佛回到了殖民時代。那些古老的建筑歷經滄桑。如果對西方歷史和文化有些了解的話,在哈瓦那有許多東西可看。 瓦拉德羅的海灘又平又淺,走下去幾十米都不會沒頂。在海水中暢游之后,再回到游泳池旁。在這里,旅店的工作人員組織各種游戲和比賽。歡歌熱舞,笑聲不斷。殷勤的服務員把各類雞尾酒送到你的臺前。酒巴的一部分緊靠著游泳池,比池中水面還低一米多。你可以游到池邊,伸手向酒保要杯酒,泡在池子里喝。沙灘上有排球、籃球、臺球、迷你高爾夫球、水上有風帆、快艇、潛水…管保讓你樂不思歸。 入夜,飯店有不同的演出,音樂、喜劇、歌舞、魔術…古巴人能歌善舞,拉丁美洲音樂中少不了打擊樂器,節奏鮮明,歡快熱烈。可惜,唱的是西班牙語,聽不懂。旅店的帥哥辣妹常常邀請游客登臺共舞,臺上臺下,熱火朝天,暢飲狂歡。 第五,古巴有許多地方引起人們的深思。 加拿大的旅游度假公司“太陽之翼”(Sunwing)擁有好多架新式的波音737 客機,每天不停地把加拿大的游客送去南方,除了古巴之外還有亞買加、墨西哥、多米尼加等許多旅游點。無論是海灘、飯店、氣候都不差,可是古巴卻是我的首選。到古巴去,最有趣的是“憶苦思甜”,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又回到了當年計劃經濟的歲月。每次外出歸來,躺在海灘上,喝著雞尾酒,不由得思緒連翩,從經濟到政治,從哲學到歷史,感慨萬千。 如果你問一個中國人,牙買加、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在哪里?恐怕沒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可是,古巴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1959 年古巴革命勝利,學校組織學生們上街游行,高呼支援古巴革命的口號。“要古巴,要古巴,不要美國佬”。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突然出現在美國的后院,好像世界革命高潮很快就要來了。當時,古巴糖和伊拉克蜜棗是絕無僅有的、令人垂涎的進口食品。“美麗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陽光照新屋,門前開紅花”。那首委婉動聽的歌曲把我們對古巴的記憶延續了很久。在60 年代,中蘇大辯論,古巴站在蘇聯一邊,大罵中國。從此,古巴從中國的新聞媒體上消聲匿跡。 山不轉水轉,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果之后,古巴也悄悄地打開了大門。天下什么都在變,惟獨古巴的領導人沒有變。和卡斯特羅同世代的風云人物,毛澤東、赫魯曉夫、肯尼迪早已作古,惟獨卡斯特羅還活得滿精神。卡斯特羅在古巴革命成功那年剛32 歲,2006 年過80 大壽。他的大胡子依然是古巴的象征。 在人類進步過程中,古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實驗室。報紙雜志上經常說古巴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封閉獨裁的計劃經濟國家,非常窮。究竟古巴是一個什么狀態?世界上的事物,見仁見智。與其聽別人說長道短,還不如自己親自去看看。 二、行在古巴 到古巴去,自然要了解一下古巴人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從行說起。旅游公司只負責把我們安排海濱飯店里,管吃管住。至于你想到外邊去玩,悉聽君便。在飯店前臺上擺著一大堆廣告,提供各種各樣的島內旅游服務。有哈瓦那、海洋世界、山區探險和著名的熱帶歌舞(Tropicana Show)等等。當然,自選旅游項目要另外付費。古巴開放程度相當高,我們遇見一對老外夫婦,騎車圍繞古巴全島旅游。沒有聽說有什么外國人禁止入內的地區。有個旅游項目的終點是翠尼臺(Trinidad),路程最遠。我查了一下地圖,瓦拉德羅在西北,翠尼臺在東南,斜穿古巴,途徑平原和山區,也許可以親眼看看真實的古巴。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們就出發了。坐的是一輛德國奔馳客車。來機場接我們的是韓國大宇客車,后來去哈瓦那坐的是中國的宇通客車,質量都很好。初來乍到,還以為古巴的汽車和北美、中國沒有什么兩樣,等到上路之后才發現,這些豪華客車是專門給外國游客使用的。古巴人的公共汽車滿身銹跡,又老又破,有的客車就是在貨車的基礎上隨便焊個框架,門窗都不全,居然還擠滿了乘客。 哈瓦那的公共汽車非常奇特,有20 多米長,兩頭高,中間低,由一輛載重貨車拉動。當地人很形象地稱之為“駱駝車”。一次可以擠進去150 人。在公共汽車站上許多人排隊侯車,秩序井然。 除了看電影,在美國早就看不見騎馬的牛仔了。而在古巴,騎馬依然是相當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山區,古巴農民騎在馬上放牧。在公路上,三、五個農民騎馬趕牛。聽到后面有汽車來了,舉起手來揮揮,特別瀟灑。 馬車是古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各式各樣的馬車。旅游點的馬車非常豪華。乘坐旅游馬車在瓦拉德羅半島兜一圈,要價20 比索。 在許多地方,馬車象公共汽車一樣,擠上10 來個人,在馬路中間慢跑。汽車只好乖乖地跟在后面。 在馬路上看見過現代化的油罐車,也看見過普通的卡車上裝滿了汽油桶。和中國60 年代的狀況差不多。除了汽車、馬車、自行車之外,還有灑水車。看起來很像當年中國的灑水車。 計劃經濟,大鍋飯,使得古巴人的生活節奏很悠閑。干什么都不慌不忙。古巴的公共交通服務比較落后,車子少還不說,不準時。在路邊常常看到許多人等車。 在古巴的公路上,不少人在拖拉機和卡車的后斗里或蹲或站,看起來很不安全,可是古巴人鎮定自若,習以為常。黃昏之后,由于沒有幾盞路燈,路上黑呼呼的。有的時候,司機突然減速,車燈中出現幾個騎自行車的人,一點閃光標志都沒有,怪危險的。在十字路口常有幾個人手里揮舞著鈔票,希望過路的汽車捎他們一腳。 古巴騎自行車的人很多。在路旁閃過一個巨大的自行車模型。導游介紹說,這個小鎮能夠生產自行車,他們為之非常驕傲。 在瓦拉德羅海灘上,兩個打漁的人把自行車架在海灘上,下海捕魚。這自行車怎么這么眼熟?走過去一看,中國造的鳳凰牌。 古巴人騎自行車的本事很高。有的人騎車,前面帶一個后面帶一個。有個騎加重自行車的人前后都堆滿了貨物,虧得他還能夠保持平衡。有個小孩子站在自行車后座上,雙手抱著媽媽的脖子,穿流在車群中。對于外國人來說好不驚險,可是母子二人從容鎮定,想必是久經車陣,鍛煉出來了。 我和太太租了二部自行車,到鄉下去觀光。自行車沒有鎖,問租車的人,他回答說,沒有關系,丟不了。半信半疑。遇到一家小商店,我跑進去看,讓太太在外面守著兩部自行車。待我出來時,太太說,她親眼看見好幾個騎自行車的人把車一架就進了商店,都沒有鎖車。不僅自行車沒鎖,連摩托車都沒鎖。果真路不拾遺?那么,為什么路旁的住宅,不僅一樓甚至連二樓、三樓,都焊上了防盜窗? 相對而言,古巴的公路交通系統相當好。古巴,東西長,南北短。有一條貫穿東西的公路,古巴人稱之為高速公路。和一般理解中的高速公路起碼有兩點不一樣:第一,沒有封閉的護欄。牛、馬、狗、羊都可以隨意穿過公路。拖拉機在路中間大搖大擺,唯我獨尊。第二,高速公路有三條車道那么寬,卻沒有劃線。我到過不少國家,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寬的車道。路上的車不多,似乎劃不劃線都沒有多大關系。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隨意馳騁,有的時候在右面超車,有的時候在左面超車。既然沒有多少車輛通過,為什么要修這么寬的“高速公路”呢?古巴的道路系統還真的有些超前意識。在北美或者中國,通常都在十字路口的路面上劃線,區分直行或右轉。在古巴,類似的標志是一排水泥半球,每個都有半個籃球那么大。不管誰撞上去,非倒霉不可。這大概也是古巴特色。 古巴只有一條縱貫全島的客運鐵路,從哈瓦那到圣地亞哥。還有很多專門用來運甘蔗的窄軌小鐵路。令人奇怪的是,公路和鐵路相交的路口,無論是主要鐵路還是甘蔗鐵路,不僅無人看守,連欄桿、信號燈都沒有。好在古巴的司機都能較好遵守規則,即使在附近看不到任何火車,依然在路口停下來,左右看清楚了之后再啟動。在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路口也沒有紅綠燈。我們的旅游車每逢十字路口必定要停一下。可是那些馬車一路小跑,揚長而去。也許是馬車的剎車系統不如汽車,特別是不如進口的外國車,理應給予優先權。 如果前方沒有障礙物,在高速公路上最快車速也能達到每小時100 公里左右。路面狀況還是很不錯的。突然,司機來個緊急剎車,只見前方一頭牛慢吞吞地登上了公路,走到路中間干脆站定不動了。等到車停了下來,這頭牛反而掉過頭來,從容不迫地回去了。司機火冒三丈,咕噥著罵了一句西班牙語。盡管聽不懂,從表情和語氣上來判斷,大概和中國人的國罵差不多。他發動車子,對著牛開了過去,把牛嚇了一跳,逃下了高速公路。司機得意地哈哈大笑,調整車頭,繼續趕路。導游蓋斯是個爽朗快樂的小伙子,會英語、意大利語和德語。來古巴旅游的外國游客很多,每天早晨要按照語言來分別安排旅游車。給講英語的游客派個英語導游,講俄語的就派個俄語導游。有的時候實在派不過來,只好混裝。這就要求導游精通多國語言。在我們的旅游車上有意大利人和加拿大人,加拿大人當中有講英語的還有講法語的。于是,蓋斯首先向講法語的加拿大游客道歉,聲明今日的導游只能提供英語和拉丁語服務。 導游介紹說,在1962 年古巴通過了一項法案,因為牛和馬為革命工作,所以禁止殺牛殺馬。所有的牛和馬都屬于國家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等到牛馬老邁年高,送給國家統一處理。如果牛馬有病,或者出了什么事故,農民必須立即報告警察,由國家來人把牛馬(或者它們的遺體)帶走。私自屠殺牛馬是犯法行為。難怪在飯店里吃到的牛肉那么老,咬不動。導游說:“豬、羊、雞、鴨不能干活,不在保護范圍之內。奶牛為人們提供牛奶,所以也在保護范圍內。” 我問:“奶牛生產牛奶,母雞生產雞蛋,為什么歧視母雞?” 導游聳聳肩膀,大家哈哈一笑。 除了在主要的高速公路上有些新建的路標之外,大部分鄉村道路是沒有任何標志的。這和中國文革期間的狀況一樣。當時領導解釋說:給出路標不就泄露了軍事機密?沒有路標難不倒熟悉地形的中國人,卻可以讓那些外國侵略軍分不清楚東西,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知道古巴人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戰略考慮。 無論是在首都哈瓦那還是在小城市都可以看到50 年代的老爺車。 導游蓋斯說,“古巴的工人心靈手巧,無論什么樣的車都會修,而且還會自己制造配件。許多50 年代的車時至今日還能保持良好的狀況。”他補充了一句,“不過,就像80 歲的老人,你總不能要求他們去跑百米吧。司機們都知道,這些老爺車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60 公里。不過。由于馬車一個小時還跑不到30 公里。古巴人對于這個速度已經非常滿意了。”在哈瓦那街頭,蓋斯指著一臺老爺車說,“看,這臺車是20 年代的福特。如果你運到國外去,可以換兩臺新車。可惜政府不讓老爺車出國。不過,如果你們誰要愿意買輛老爺車,可以交給我來保管,下次來的時候再開。說不定還會增值呢。” 在翠尼臺飯店門口,停著幾輛老爺車。沒有商標,仔細尋找才發現了雪佛萊的十字標記。另一輛龐第亞克(Pondiac)造型夸張,兩翼突出,好像飛機一樣。不知道刷過了多少次油漆,雖然有11點坑凹不平但是顏色依然鮮艷。看起來,古巴人對這些老爺車情有獨鐘,在許多油畫中各色老爺車成為主角。 我問一個正在修車的人,“咳,伙計,你的車造型很棒!” 他很高興。 “你喜歡哪個牌子的車?”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拉達。” “為什么?” “配件比較便宜。” 古巴司機的水平不敢奉承。我門去翠尼臺坐的是德國奔馳客車,質量應當不錯。可是,在回程中開到半路就拋錨了。巴士的后面蓋滿了噴出來的機油。反正是公家的車子,司機不管三七二十一,“小車不倒只管推”。最后,停在半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司機站在馬路中間和導游討論應急措施,好象馬路是他們家的。別的汽車從他身旁開過去,居然毫不在乎。路上拋錨的車不少。有些車一邊開一邊冒黑煙,大概和我們的車子沒拋錨前的狀況差不多。等了40 多分鐘,總算來了另外一輛旅游車,把我們捎到臨近的城市。在那里又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盼來了接我們回瓦拉德羅的汽車。 三、住在古巴 瓦拉德羅的星級賓館和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飯店基本上沒有什么差別。從機場到飯店,路旁的住宅顯然經過了刻意裝修。走出瓦拉德羅才能看見真實的古巴。 1959 年革命以后,無論是在哈瓦那還是在偏僻小鎮,幾乎沒有蓋什么房子。大部分民居又矮又小。有些房子充其量不過10 個平方米,只能叫做窩棚。偶爾見到幾棟四層樓的宿舍,就算當地最好的民居了。我想窩棚誰都見過,為了尊重古巴朋友的感情,就沒有拍照片,挑他們最好的集體宿舍拍了幾張。 從窗戶和陽臺上伸出來曬衣服的竿子,飄揚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太太輕輕地搖頭,悄悄告訴我,床單、衣服都很舊了。 翠尼臺有200 多年的歷史,歲月似乎被凝固在殖民年代,鎮上沒有增添什么新的建筑。從瓦拉德羅到翠尼臺,只有三分之一的山路,其余部分應當是古巴比較發達的地區。居民住房之簡陋實在令人感嘆。如此住房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見不到了。 導游專門帶我們進幾家民宅參觀。大概是因為夏天太熱,這些房子大約有3 米高,室內通風良好。有個80 多歲的老太太熱情地接待我們,展示給大家看她收集的各國明信片。她的房子剛剛粉14刷過,前面是客廳,后面三間臥室,最后是廚房兼吃飯間。老式冰箱已經具有文物資格,不知道是否還能工作。灶臺上連個油星都沒有,要不然老太太有潔癖,要不然就是專門擺樣子給游客看的。為了迎接外國游客,一些工人在整修古建筑。所謂整修也就是在外面刷一層粉。那些尚未修整的房子嚴重欠缺維修,連門框都腐爛了。 在街頭有不少出售一些工藝品的攤販。可能是集體生產的,這些工藝品大同小異,看過幾家就夠了。 四、粗放管理的農業 我們的旅游車離開高速公路之后,穿行在一片又一片甘蔗林中。有些地方的甘蔗長勢不錯,農民正在使用機器收割甘蔗。有些田里的甘蔗稀稀拉拉,還有一些田里什么都沒有種。(圖20 遠處是甘蔗田,椰子樹下是被撂荒的土地) 導游解釋說,因為糖賣不出去,所以用不著種那么多甘蔗。其實,明眼人不用多問就知道,這么好的土地被閑置撂荒,只能說明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 16在古巴革命博物館內可以看到農民高舉砍刀支持革命的宣傳畫。這種大砍刀是專門用來收割甘蔗的。導游說,砍甘蔗是非常強的體力勞動,為了增加能量,農民常喝兌了蜂蜜的白酒,久而久之,成了古巴的一種名酒。在翠尼臺的飯店里我們特地品嘗了一杯,甜甜的,好像并不兇。(圖21 在翠尼臺小酒館中邊聽音樂邊品嘗蜂蜜酒) 我們經過一片桔林。路旁的卡車上已經裝滿了剛剛收獲的桔子。導游介紹說,古巴的桔子沒有公害,沒有污染。由于基本上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古巴的農產品確實沒有污染,不過品種單一,質量一般。在飯店里我已經見識了古巴的桔子、木瓜、菠籮和西瓜。桔子的味道不錯,但是個頭不大。西瓜,紅的不多,也不怎么甜。 古巴大部分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地勢平坦,只有西北、中部和東南部有一些并不太高的山地和丘陵,自然條件相當好。主要農產品有甘蔗、煙草、咖啡、可可、玉米、大米和劍麻。只要在古巴鄉村走走就可以看到農田管理水平不高。粗放式的田間管理和我們當年人民公社非常相象。與此形成鮮明對照,臺灣人口比古巴幾乎多一倍,而土地面積只有古巴的三分之一,人均可耕地的比例更少。可是,臺灣幾乎每一塊土地都得到了精心耕作。臺灣的農業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能夠出口。其水果的質量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土地制度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1959 年,古巴革命剛成功就在農村推行土地改革。規定土地所有者最多只能擁有30 個卡瓦耶里亞土地,超額部分一律由國家征用。失去了土地的大莊園主跑到美國去了。這些莊園主在美國大肆活動,鼓動美國議員,企圖復辟,奪回失去的莊園。他們在1961 年組織了吉隆灘登陸。在入侵被粉碎之后,土地改革速度加快了。古巴政府在1963 年頒布了第二個土地法,私人擁有的土地限額降低為5 卡瓦耶里亞。又把一批地主攆到美國去了。隨后,古巴政府通過稅收、信貸、資源分配等多種手段使得擁有土地不再有利可圖,土地國有化的進程繼續推進。在農村中并存著國營農場和“小農”組成的生產組織兩種所有制。在目前,只有12%的土地在名義上依然歸私人所有。 我問蓋斯:“擁有土地的農民能否出售土地?” 回答道:“要賣的話只能賣給本村的農民。” “人們能否在屬于私人所有的土地上蓋房子?” “不可以。必須得到政府的批準。” 古巴所有的住宅屬于政府所有。老百姓有居住權,但是沒有所有權,其子女有繼承權。“擁有土地和沒有擁有土地有什么區別嗎?” 蓋斯回答說,“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古巴人并不認為擁有土地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古巴土改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但是卻沒有很好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沒有有效地使用良好的自然資源。好在古巴的自然條件非常好,用不著擔心吃不飽肚子。毛澤東說:“窮則思變”。正是由于不慮饑寒使得古巴農業改革的惰性非常大,以至于保留了絕無僅有的計劃經濟。五、貧與富的選擇人只要活著,就面臨選擇。如果讓你選擇貧與富,當然選擇富。如果在平等與不平等之間挑一個,大部分人選擇平等。可是,如果選擇了“富”之后卻要搭配“不平等”,怎么辦?對社會制度的選擇往往落入效率和平等不能二者兼得的困境。 在經濟學中效率與平等是一個永恒的爭論課題。市場經濟強調效率,可是強調過頭了必然導致貧富不均。計劃經濟強調平等,強調過頭了扼殺了效率,最后導致普遍貧窮。來古巴旅游,好就好在可以讓人們親身體驗一下這對矛盾。 早就聽說古巴窮。親眼一見,確實很窮。讓古巴導游感到最尷尬的就是他們的食品分配制度。我試探著問蓋斯:“聽說古巴人每人每月只供給3 個雞蛋?” 他回答說:“是的。一家四口,在一個月里可以購買12 個雞蛋。但是不能一次購買,起碼要分二次才能買回家。瓦拉德羅是旅游區,供應情況比較好,每人每月可以買到5 個雞蛋。”“其他肉類食品?” “每個人每月供應一斤雞。逢年過節,政府還分配一點牛肉。” “豬肉?” “從來沒有供應過。可以到市場上去買,不過價錢高得很。” 和中國不一樣,古巴沒有發什么肉票,雞蛋票,而是憑證供應。我和太太騎車到離瓦拉德羅不遠的小鎮奧地斯蒂卡村。在商店外面看見古巴人排隊,每人手里拿個食品供應證。售貨員在供應證上劃上幾筆,再翻開自己的大帳本登記,然后才收款。那天沒有雞蛋或其他食品供應,人們排隊的目標是買像胳膊那么粗的香腸。按照家庭人口多少,切給你一寸到二寸長的一段。18古巴的農民是沒有工資的,他們必須到菜市場出售農產品才能得到現金。我們在菜市場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農民出售蔬菜、水果以“生產隊”為單位。每個攤位上掛塊小黑板,寫清楚蔬菜價格。西紅柿大的大,小的小,有青有紅,每公斤3 比索,黃瓜4 比索。還有木瓜、芋頭、南瓜、青菜等。蔬菜質量不怎么樣,和當年中國生產隊的大田作物極為相象。在如今中國的菜市場上恐怕很難賣得出去。賣菜的農民似乎對顧客沒有多少興趣,從不吆喝,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圖22 古巴的菜市場) 我問導游,古巴的自然條件這么好,有這么多土地,為什么不多養些雞,多種些蔬菜?導游解釋說,古巴生產許多優質食品和水果,不過都出口換機器設備了。我偷偷一笑,類似的理由早就聽說過了。幾十年前,饑腸碌碌的中國學生沒有一個不恨蘇修的。勒著中國人脖子逼債,把我們的好蘋果全拉走了,太缺德了。 古巴人的購買力和生活水平如何? 蓋斯告訴我,古巴的平均工資大約為每月300 比索。按照官方匯率,一個比索比一個美元還略微大一點。如果折算成人民幣,每月2000 多元。這個數字似乎還可以接受。仔細打聽一下,才恍然大悟,古巴和當年中國一樣,實行外匯雙軌制。外國游客只能使用外匯卷,一個美元換一個古巴比索的外匯卷。在民間,一個比索的外匯卷可以換25 個古巴比索。在商店的柜臺里陳列的白酒標價6 比索,外國人買的時候用外匯卷,古巴人用古巴比索,雖然是同一個價錢,實際上外國人多支付了25 倍。 搞清楚匯率關系之后再來看看古巴人的生活水平。古巴人平均工資水平每月300 比索。如果折算成美元只有12 美元,低得難以想象。但是,其購買力卻比12 美元高得多。在商店里一件襯衫賣20 比索,一雙運動鞋30 比索。折合成美元只不過1 美元左右。古巴人能歌善舞,大概對音響設備具有特殊偏好。商店里最貴的商品是菲利普的音響,要價900 比索。相當于一般人三個月的收入。19中國制造的“三星”牌的電冰箱849 比索,要價似乎貴了一些。古巴人和改革前的中國人一樣,一般不用電冰箱,現吃現買。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第三大城市。偌大一座城市,街上居然沒有幾家商店,更沒有什么商品廣告,連商店的招牌都沒有幾個。市中心有條步行街,且莫談什么“購物街”,因為除了手工藝紀念品之外基本上沒有東西可買。 20看見一群婦女排隊買東西,湊過去一看,原來是在賣小鏡框。這玩藝在北美的一元商店(OneDollar Store)中有的是,跑到古巴來反倒成寶了。 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家食品商店,不出所料,在貨架上沒有幾樣商品。許多人在排隊,等候買豬腳,每人允許買一只。賣香腸的柜臺前沒有人排隊。也許是香腸的質量不好?本地人買香腸是要憑證的,外國游客隨便購買。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對外國游客特別友好,再一想,恐怕不是這么回事。外國游客必須使用外匯卷,別看標價相同,不知不覺中老外被狠狠宰了一刀。(圖26 似曾相識的國營理發店) 21有一家店鋪的門面很漂亮,里面很多人,跑進去一看,原來是家理發店。和當年中國國營理發店一樣,四周擺上一圈理發椅子,許多人坐在長椅上排隊等候。 在街頭,有個理發師正在為一個孩子理發,旁邊站著四、五個大人看熱鬧。只要街上一有什么稀奇的事情,馬上就圍上來一群人。古巴一個星期上六天班,仍然生產不出足夠的產品來滿足社會需要。老百姓缺乏時間概念,游手好閑的人比較多,這一點和中國改革前的狀況極為相似。 話又要說回來,如果僅僅看古巴人每個月吃幾個雞蛋,恐怕很難解釋為什么古巴人的平均壽命長達77 歲。也很難解釋為什么古巴的排球、棒球、跳高等體育運動都位居世界前沿。總的來說,我們見到的古巴人衣著整齊,文明禮貌,健康良好。 古巴的失業率只有1.9%。幾乎人人都有工作。我們在古巴周游一圈,很少見到營養不良的人。面包店里,一群人正耐心地等候新出爐的面包。3 個比索可以買5 個一公斤左右的大面包。便宜得幾乎不要錢一樣。買面包不憑證。雖說吃得不太精致,毫無疑問,古巴人吃得飽。古巴盛產甘蔗,甘蔗渣可以用來釀酒。古巴的烈酒“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非常著名。3-4 個比索可以買一瓶。大約合人民幣1 元。 古巴是個島國,魚又多又便宜。沒有雞蛋沒有肉,就多吃點魚吧。 傍晚時分,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燈下,彈著吉它唱起歌。有魚,有面包,吃飽了肚子,兩杯老酒灌下去,閑著沒事,禁不住隨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 古代,莊子和惠子辯論。莊子說,水中的魚是多么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快樂不快樂?莊子回答,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懂不懂魚的快樂? 古巴人快樂嗎?回答這個問題的要害在于你是不是古巴人。 如果說革命的目的是為了平等。那么,當革命成功之后,下一步該往何處去?假若革命的結果就是貧窮,那么為什么還要革命?古巴的教訓告訴我們,貧窮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無論什么主義,貧窮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在革命之后要有正確的激勵機制和公平競爭環境。要鼓勵人們多干活,多生產,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為大多數人謀福利。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最終是要被民眾和歷史拋棄的。 六、啼笑皆非的全民健保 最近,中國流行一個順口溜:“教改把你二老逼瘋,醫改給你提前送終,房改把你荷包掏空。”許多人對于醫療衛生改革非常不滿。看病貴、看病難,讓老百姓怨聲載道。導游蓋斯很自豪地告訴我,古巴實行全民健保,所有的人看病都不花錢。古巴的醫學教育非常發達,有不少出名的醫學院。我們在哈瓦那、西恩富戈斯和馬塔薩斯看見了好幾個醫學院。導游介紹說,古巴的醫生被認為是很受尊敬的專業,工資水平也比其他行業高,每月平均工資可以達到700 比索。古巴經常派醫療團出國幫助亞非拉人民。路過一家藥店,我看見柜臺里陳列的藥品寥寥無幾,還趕不上我們當年工廠里的保健站。蓋斯解釋說:“生大病住醫院不用花錢,醫院里有各種藥品。出院之后,公家只提供一些常用藥。如果用點比較好的藥,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我問:“藥店柜臺中陳列的是常用藥還是‘好藥’。” 他回答說:“當然,只有‘好藥’才陳列出來。” 我問:“只有這么幾種藥,怎么夠用?” 他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很愚蠢,“要吃好藥,就讓海外的親戚寄回來好了。”古巴人口1200 萬,在美國的古巴僑民有300 萬。幾乎家家都有海外親友。每年從美國寄回古巴的外匯有5 億美元之多。美國總統小布什覺得吃虧了,2004 年4 月,下令對古巴僑民的匯款實行審核,希望將匯款總額控制在2 億美元以下。卡斯特羅勃然大怒,下令停止美元在古巴流通,任何人若要將美元轉換成古巴比索必須支付10%的特別費。在全世界,只有古巴敢于對美元采取歧視政策。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古巴僑民用各種途徑將美元寄回家中。雖然美元在名義上已經退出了流通領域,實際上在古巴貨幣市場上仍然三足鼎立:古巴比索,外匯券和美元。在古巴的飯店可以看見三個中央電視臺的頻道。那天,恰好看見一個電視采訪。北京同仁醫院擁擠不堪,要天不亮去排隊掛號。可是隔兩條街的醫院卻門可羅雀。衛生部的官員說,一般的病完全可以到普通醫院就診,并不是非去大醫院不可。顯然,這位官員沒有來過古巴,否則,如果有人抱怨看病貴,看病難,他大可介紹一些患者來古巴就診。 由于社會平等程度比較高,古巴的社會秩序井然,犯罪率并不高。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官員的腐敗貪污問題也并不怎么嚴重。 上學或下課的中小學生是古巴街頭最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古巴實行全民義務教育,所有的孩子都必須上學。哪怕是非常偏僻的鄉村,如果看到比較好的建筑幾乎都是學校。按照年級不同,中小學生穿不同顏色的校服。不僅校服是免費統一供給的,還給學生提供早餐和午餐。只有晚飯是24在家里吃。如果考慮到這一點,每人每月三個雞蛋就似乎不那么恐怖了。看起來,不僅是哈瓦那的孩子,就是鄉村小學孩子們的營養狀況都不差。 因為我不會說西班牙語,沒辦法直接和古巴老百姓溝通。通過導游的介紹,由于所有的人都差不多,住房、醫療和教育條件雖然比較差,似乎古巴人還算滿意。 看看古巴,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當年。在上個世紀60 年代,中國人天天大喊“反對資產階級法權”,大家的工資都差不多,貧富差距很小。 住房,大家都住在筒子樓里面,三代同室的情況比比皆是。 教育,雖然上學不用交學費,不過沒有幾所大學,招生人數有限,全國只有70 萬在校大學生。考不上的,就上山下鄉。 看病難的問題似乎也不存在,在農村有赤腳醫生,在單位里有衛生所。別看沒有什么好醫好藥,抹點紅藥水,吃片阿斯匹靈還挺方便。 如今一切都變了。人均住宅面積從1979 年的8 平方米迅速增加,到2005 年達到24 平方米。醫院多了,藥品也多了。每年大學招生就好幾百萬。在社會進步的同時,貧富差距引起了人們強烈不滿。還是孔夫子說得對:“不患貧,患不均”。中國人的住房、醫療、教育的水平遠遠超過了古巴,可是中國人的怨氣也遠遠超過了古巴。目前,關鍵不在于如何提高住房、教育和醫療的檔次,而是要花點力氣來照顧弱勢群體,不要讓貧富差距過大。 說到底,只有兩條路可以挑選,一條是繼續改革,在改革中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要推動稅制改革,增強公共財政能力,通過政府轉移支付來幫助弱勢群體。另一條路就是倒退回去,劫富濟貧,重新實行計劃經濟分配原則。剝奪富人確實能夠實現平等,卻不能達到均富。如果不能采取措25施提高勞動生產率,久而久之,競爭機制就會被懶惰、平庸所代替。最后,“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如果大家窮得叮叮當當,革命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起碼應當請二類人到古巴來看看他們的住房、教育和醫療。一類是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官員,另一類是怨氣沖天的人。講道理挺費勁,只要到古巴來看一看,自然會得出有益的結論。 七、美麗的哈瓦那 哈瓦那分為二個部分:老哈瓦那和新哈瓦那。如果把新哈瓦那理解為最近修建的城市可就大錯特錯了。老哈瓦那是西班牙時代修的,新哈瓦那是美國殖民時代修的。哈瓦那絕大部分建筑落成于1959 年革命以前。也許只有革命紀念碑和它旁邊的國防部大樓才是近年的建筑。 古巴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位于老哈瓦那的總督府就是這個時代的象征。1898 年美國打敗了西班牙,取而代之。1902 年成立了古巴共和國。政治中心從總督府轉移到了總統府,也就是現在的革命博物館。 古巴的國會大廈很有氣魄,導游說,這是美國人在1929 年修建的,難怪,無論是造型還是內部的布置都很像美國國會。 老哈瓦那很有歐洲古典風味。古老的廣場,狹窄的街道,陳舊的民居,相當完好地保存了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筑特征。有些房子已經東倒西歪了。古巴人沒錢蓋新房子,只好在老房子里將就著過日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老哈瓦那確定為文化遺產。謝天謝地,古巴沒有“破四舊”,許多古老的房子和封資修的建筑和雕刻得以保留至今。 在總督府后面有家老旅館,叫做“兩個世界”(Ambos Mundos)。這是當年大文豪海明威下塌的地方。在古色古香的門廳中,一個女郎正在彈鋼琴。旅館中所有的布置,甚至連所用的家具都盡量保留當年的特色。連電梯都依然是30 年代的,不知道是否還安全。樓上511 房間被永久保留給海明威。在海明威的小說中有些情節似乎就是在這家飯店發生的。幾乎每個文化素質不算太低的游客都要到這里“朝拜”一趟。 旅館門廳墻上掛著海明威各個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海明威和卡斯特羅的合影。非常遺憾,我不知道海明威的著作中有沒有談到古巴革命以及他和卡斯特羅的交往。在俄國訪問的時候,我注意到另外一位世界級的文豪高爾基。革命前,他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寫下了著名的三部曲,像勇敢的海燕一樣呼喚暴風雨。可是革命成功之后,高爾基再也沒有寫過什么傳世之作。如果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海明威對古巴革命的評價也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 拐過幾個路口,有家很小的酒店,后邊的小房間據說是海明威常來就餐的地方,允許人們在墻上留字。于是,從墻角一直到天花板全被人們的簽名所覆蓋。如果北京在什剎海或者香山“發現”一處曹雪芹常去的小酒店,也允許人們在墻上留言涂鴉,生意一定紅火。當我們在哈瓦那老城參觀的時候,不聲不響地過來一個人,手里一個畫夾,隨著我們一邊走一邊畫,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個游客的輪廓,居然還有幾分神似。簽名之后很禮貌地送給本人。給多少小費就看你對畫像的滿意程度。就是不給錢,畫家也絕不失態,很有禮貌地彎腰致謝,再為另外一個人畫像。 剛剛轉過海明威旅店,對面過來三個人組成的小樂隊。領頭的人在旅游團的隊伍內相中一位施主,圍著他邊走邊唱,好像是在歡迎王公大臣出巡。非纏著這個人掏出錢包來不可。所幸他們的胃口并不大,只要拿出一張票子來,無論面值大小,他們立刻就把音調抬高,頂多再唱八拍就結束了這曲贊歌。 古巴雪茄,世界聞名。據說一支好的雪茄煙要賣好幾十美元。最好的雪茄品牌叫作“翠尼臺”,正是我訪問過的那個古城的名字。導游把我們領到雪茄煙專賣店中,他說,古巴的雪茄煙都30是國營企業生產的,價錢到處都一樣,關鍵問題是千萬不要買假貨。我剛進門的時候,一個黑人小伙子湊上來,小聲說,半價,半價。看起來,假貨就在門口。我對香煙一點興趣都沒有,更不要說雪茄了。同伴問我,你怎么不買上幾支送人,我搖搖頭,回答說,害人之心不可有。在同伴購買雪茄的時候,我挑把椅子坐下來歇口氣。 要看哈瓦那全景,最佳位置是海峽對面的Sam Carlos 城堡。我們穿過海底隧道,在城堡上的飯店坐下來用餐。要塞雄偉堅固,易守難攻。腳下是18 世紀用來拱衛海港的大炮。在藍天白云之下,海峽對面的老哈瓦那和新哈瓦那歷歷在目,風景如畫,真是一個“美麗的哈瓦那”。新哈瓦那有二棟地標建筑高樓。一座是當年的希爾頓酒店,現在的名字叫自由哈瓦那飯店(Hotel Havana Libre)。另一座是豪華的古巴酒店(Hotel National Cuba)。導游得意地介紹說,當年這里是加勒比地區最大的賭場。如今在古巴已經禁絕了黃、賭、毒,這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些話中國人當年就說過。不知道怎么回事,口袋里有點錢之后,沉渣泛起,這些污穢又冒出來了。 在人類歷史上,讓后人記住一個古老王朝的,不是君王的家譜、玉碟,而是這個時代留下來的代表建筑。出色的建筑是一個時代的濃縮。只要有萬里長城和兵馬俑在,人們就記得住秦始皇。古巴革命47 年,留下來的建筑幾乎是空白,讓后人如何評說? 八、游艇和坦克的見證 在哈瓦那市中心的革命博物館前面陳列著一輛坦克,在博物館后面的玻璃房子里陳列著一艘游艇。這是古巴的二件國寶,它們見證古巴歷史性的轉折。 31古巴雖小,卻注定要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古巴進行了一系列非常獨特的實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無論是革命還是反革命都不能輸入或者輸出。只有當地的民眾才有權選擇他們的國家制度。只有民眾選擇的制度才能在這個國家扎下根來。 1952 年,在美國支持之下,巴蒂斯塔發動軍事政變,廢除憲法,解散議會,取締各政黨和團體,建立了親美的軍事獨裁政權。古巴政局動蕩不安,2 萬多人被殺害,10 萬多人流亡海外。巴蒂斯塔擁有強大的軍事機器,卻喪失了民眾的支持。年輕學生成為反對獨裁統治的先鋒。在1953 年7 月26 日,27 歲的卡斯特羅帶領150 多名青年攻打圣地亞哥的蒙卡達兵營。倉促舉事,幾同兒戲。起義失敗后卡斯特羅被捕。他在法庭受審時發表了“歷史將宣判我無罪”的演說,卡斯特羅的口才第一流,極具鼓動性。也許巴蒂斯塔壓根就沒有把這個毛頭小伙子放在眼睛里,關了不到二年就把他趕到墨西哥去了。卡斯特羅在墨西哥認識了比他還小2 歲的格瓦拉。1955 年5 月一群古巴愛國青年在墨西哥成立了“七二六運動”組織,從此奠定了古巴共產黨的基礎。卡斯特羅流亡墨西哥僅一年多,于1956 年11 月底他和格瓦拉等83 名青年乘坐“格拉瑪”號游艇,從墨西哥出發潛回古巴。在古巴登陸的時候與政府軍交火,死傷慘重,突圍進入馬埃斯特臘山區的只有12 個人,7 支步槍。樣板戲中唱道,“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總共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不知道怎么回事,這段唱詞中的數字和古巴的故事非常相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軍在反圍剿戰斗中越戰越強。 1957 年3 月,哈瓦那大學學生會主席埃切維里亞為首的青年直接攻打巴蒂斯塔的總統府。他的膽子比卡斯特羅還大。可惜在起義中壯烈犧牲,否則,古巴革命領袖也許是這位老兄。起義軍余部或在都市或在山區堅持反抗斗爭。各組革命力量經過卡斯特羅和格瓦拉的整合之后漸成氣候。在三年之后,起義軍逼近哈瓦那,哈瓦那的學生和工人發動總罷工和武裝起義,里應外合一舉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 從這段歷史可見,古巴革命生根于民眾之中,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如今,在革命博物館后面修了一棟玻璃大樓,把“格拉瑪”號游輪當作圣物供奉了起來。 古巴革命成功以后連續發表了二個哈瓦那宣言,在農村開始土地改革,沒收大莊園主的土地。這些革命對象紛紛逃亡美國。 在古巴革命勝利一周之后美國政府就正式承認了古巴新政權。卡斯特羅和他的助手以個人身份訪問了美國。雙方都在進行選擇。最后,大批流亡的古巴人說服了美國政府, 1960 年5 月美國宣布停止一切對古巴的援助,兩家終于撕破了臉。美國中央情報局積極支持流亡者潛入古巴。他們認為,既然當年卡斯特羅能夠以幾十個人的力量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為什么就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 山雨欲來風滿樓。1961 年1 月,美國宣布和古巴斷絕外交關系。 324 月17 日,1000 多名古巴流亡者在美國飛機、軍艦的掩護下在吉隆灘登陸。可是僅僅72 個小時,登陸的古巴流亡者就全軍覆沒。輸入反革命失敗了。被俘獲的坦克如今被陳列在哈瓦那的革命博物館前面。 古巴革命勝利之后連續二次輸出革命。第一次是在1966 年,格瓦拉帶人進入玻里維亞。一年后被俘犧牲。古巴革命白白折損了一位杰出的領袖人物。第二次是在1975 年,在前蘇聯的支持下古巴派遣了50000 多軍隊去非洲的安哥拉幫助“革命”。打到14 年,損兵折將,什么結果也沒有打出來,只好偃旗息鼓,撤回古巴。 歷史證明,在政治制度的選擇上,外部勢力越俎代苞只能適得其反。外部壓力也許只會讓這個制度更為鞏固。 九、有可能導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場 瓦拉德羅機場起落的班機并不多,可是機場的跑道很長,設備也不錯。在飛機降落的時候,我突發奇想,當年是不是在這里停過蘇聯的重型轟炸機?倘若如此,在這里幾乎觸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1992 年7 月,蘇聯把一批中程導彈秘密運進古巴,同時,蘇聯最精銳的伊爾-28 重型轟炸機也悄悄飛進了古巴,建立了空軍基地。哈瓦那是首都,目標太明顯。東南的圣地亞哥離開關塔那摩美軍基地太近。畢竟轟炸機要起飛上天,容易被人看見,不像導彈那樣可以藏在山洞里。也許把瓦拉德羅和西恩富戈斯的機場當作轟炸機基地的可能性最大。 10 月,美國的U2 高空偵察機拍到了蘇聯導彈和伊爾-28 重型轟炸機的照片。全美立刻陷入恐慌。當時,雖然美國和蘇聯已經有了洲際導彈,但是準確度不夠。只有中程導彈才能打得比較準。33蘇聯的重型轟炸機可以從古巴起飛直接攻擊華盛頓。中程導彈將美國主要城市統統置于蘇聯的威懾之下。 美國總統肯尼迪年輕氣盛,在10 月22 日斷然宣布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強力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視下迅速拆除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 當時,蘇聯有幾艘貨船正在向古巴駛來。美國偵察機拍下的照片立即登上了報紙頭條,甲板上明擺著導彈。既然有導彈就必然有蘇聯軍人。10 月23 日肯尼迪下令攔截所有開向古巴的船只,勒令聽候美國軍艦的檢查。美國的航空母艦和海軍戰艦迅速封鎖了加勒比海,海陸空軍在全球進入了戰爭狀態。 當美國攔截這些船只的時候,蘇聯是否肯讓這些導彈和軍人落入美國之手?如果不肯的話,蘇聯會不會也派出護航艦隊?雙方的艦隊會不會開火?一旦開火,已經部署在古巴的導彈會不會直接落到華盛頓頭上?那個時候還沒有聽說過導彈攔截系統。倘若蘇聯的導彈從古巴飛了過來,美國是向莫斯科還是向哈瓦那報復?或者干脆在導彈升空之前先把蘇聯在古巴的導彈和空軍基地干掉?當時,剛剛鬧過柏林危機。蘇聯在歐洲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兵力,80%以上的中遠程導彈,處于戰略主動地位。可是,加勒比海等于是美國的后院,蘇聯海軍和空軍使不上勁。當時,全世界的神經都高度緊張起來,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此開打。臺灣海峽兩岸的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睡不著了。 在兩個世界尖銳對峙中,赫魯曉夫敗了下來。10 月27 日赫魯曉夫下令,蘇聯船只不要進入美軍攔截區。駛向古巴的蘇聯貨船掉頭轉向回去了。赫魯曉夫寫信給肯尼迪,同意在聯合國監督下從古巴撤出導彈。為了掙點面子,要求美國撤消封鎖和保證不入侵古巴。 肯尼迪當天作出答復,蘇聯必須先從古巴把導彈撤出去,美國才能考慮保證不進攻古巴。28 日,赫魯曉夫復信肯尼迪,聲明已經下令拆除古巴的導彈基地。赫魯曉夫在倉促之中稀里糊涂地替卡斯特羅當了家,同意讓聯合國代表去古巴核實。 卡斯特羅是條漢子,赫魯曉夫要撤導彈,他管不著,可是讓美國人登上古巴的土地,沒門。當眾給了赫魯曉夫一個耳光。赫魯曉夫只好灰溜溜地答應在蘇聯撤出導彈的時候由美國海軍在公海上進行船靠船的檢查。 肯尼迪要求蘇聯撤出重型轟炸機,赫魯曉夫立即答應在30 天內全部撤完。伊爾-28 重型轟炸機夾著尾巴溜回去了。赫魯曉夫偷雞不著反蝕一把米。 在60 年代中蘇大辯論中,毛澤東指責赫魯曉夫從冒險主義極端走到了投降主義另一個極端。按照毛澤東的脾氣,要不然就別去,既然去了就干到底。管他娘的,攪他一個地覆天翻。當初斯大林讓中國出兵朝鮮,讓中國人去前線拼命,他躲在后面賣軍火。蘇聯把導彈運進古巴,孤注一擲,騎虎難下。這回該把赫魯曉夫放在自己放在爐火上烤烤了,看他如何下臺?千算萬算,沒料到赫魯曉夫是個軟骨頭,寧肯丟臉也不敢玩真的。 不幸中的萬幸,古巴導彈危機沒有導發世界大戰,但愿古巴的機場再也不要起落轟炸機。 十、最大的頭像 古巴人懷念格瓦拉。書店和紀念品攤頭有許多格瓦拉的照片。照片上年輕的格瓦拉身著簡單的軍裝,甚至赤膊赤腳和普通老百姓在一起,談笑風生。在哈瓦那革命廣場的一棟大樓上用鋼板做了一幅高達幾十米高的格瓦拉畫像。這是古巴最大的頭像,不知道在世界上還有沒有更大的? 格瓦拉于1928 年出生于阿根廷的羅薩里奧。在醫科大學畢業之后他在危地馬拉政府中有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可是,格瓦拉寧愿放棄舒適的生活,投身古巴革命。 1959 年革命政府成立,格瓦拉擔任工業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據說,在格瓦拉擔任政府要職期間,其家人仍然搭乘公共汽車。西方反古巴的報紙雜志不少,可是迄今為止還沒有聽說卡斯特羅和格瓦拉有什么奢侈腐敗的傳聞。 格瓦拉在1960 年寫了《游擊戰》一書。人們公認格瓦拉是在毛澤東之后又一個創新游擊戰戰略和戰術的人。據說,毛澤東對格瓦拉評價很高,寄予厚望。 按照一般邏輯,格瓦拉在古巴革命之后功成名就,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了。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再度放棄權力和優裕的生活,不顧嚴重的哮喘病,于1966 年進入拉丁美洲最窮的玻利維亞,發動反政府的游擊戰。可惜,格瓦拉出師未捷身先死,犧牲的時候才39 歲。他的游擊戰理論既沒開花更沒結果。毛澤東對格瓦拉的評價再也沒有為公眾所知曉。 格瓦拉失敗了,他為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雖然短促,但充滿了浪漫和傳奇。在上個世紀出現了一些英雄人物,他們為了理想而不惜貢獻自己的一切。進入新千年之后,斗轉星移,浪打船搖,理想褪色了。在沒有英雄的時代,格瓦拉成了古巴革命的驕傲。 十一、剪不斷,理還亂 古巴和美國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 導游弗朗索很得意地告訴我,古巴和你們中國不一樣。如果有人不想在古巴生活,我們給他們選擇的自由。只要50 比索就可以辦張護照,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問:“古巴人主要去哪里?” “美國。” “美國給簽證嗎?” “當然不給。只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能正式申請到美國發給的簽證。” 古巴和美國的佛羅里達隔海相望,每年有不少古巴人采用各種方式偷渡進美國。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僅僅在2005 年美國海岸警衛隊就扣押了2712 個古巴偷渡客。也許是非法偷渡的人太多了,在瓦拉德羅的碼頭上居然看不到私人游艇。 我問道:“如果美國抓到了偷渡的人,如何處理?” “那有什么關系?大了不起送回來。古巴這樣的人多了去了,政府不會把這些人抓起來,更不會把他們關在監獄里。不過,偷渡的人肯定會被開除公職。沒了工作,你還可以再次偷渡嗎。有志者事竟成。最后,這些人還不是都進入了美國。過幾年就把錢寄回家里來了。”有些國家給古巴分配了一些移民的名額,在古巴曾經發行了一種彩票,花上幾塊錢買張彩票。如果你中彩了,其中的一項獎勵就是給你一個移民的名額。 難民潮不斷地往卡斯特羅臉上抹黑。古巴政府虱多不癢,置之不理。開放流亡也有好處,基本上趕走了國內的反對派。用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將不同意見的群體分隔開來。投奔美國的人極少有人愿意再返回古巴來“鬧革命”。流亡者在佛羅里達叫喚了幾十年,叫乏了。也許他們終于明白了根本不可能在海外改變古巴的社會制度,近來已經不怎么聽見他們的聲音了。有一對加拿大老人特別喜歡到古巴來度假。他們已經來過四次了。老太太悄悄告訴我,古巴的基層黨支部對民眾還保持著嚴格的控制。他們鼓勵人們向黨交心,并且檢舉匯報鄰居的動態。基層組織要定期召開思想工作會議,反對貪圖享樂的資產階級思想。我付諸一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司空見慣,不值得大驚小怪。 由于時間限制,我沒有去詳細調查,好像古巴并沒有將老百姓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沒有對過去的農場主實行什么無產階級專政。也許是那些反對革命的農場主都跑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去了,留在古巴的只有貧下中農,用不著再劃分階級了。古巴人說,他們的階級斗爭不象前蘇聯和中國那么殘酷。我真不知道當年卡斯特羅反華的時候是如何描述中國的。 美國政府把卡斯特羅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恨得牙齒癢癢的。古巴北面隔海相望是佛羅里達,古巴島的南頭是關塔那摩美軍基地,形成兩面夾攻的態勢,可就是拿卡斯特羅沒有辦法。經濟制裁幾十年,古巴還是古巴。如果要給卡斯特羅評功擺好,也許有這樣一條:“不向霸王讓寸分”,在美國的眼皮底下,硬頂了47 年。美國確實很兇,不過,頂它一下,也沒有什么大了不起。姑且不論是非曲直,就憑這份勇氣也值得向古巴豎起大拇指。 古巴街頭完全沒有商業廣告。在路旁經常可以看見在圍墻上刷著“將革命進行到底”、“社會主義好”之類的標語。從機場出來的公路兩旁有一些標語牌強調全民教育的重要性,告訴青年人“讀書學習才有未來”。只看見一塊比較象樣的標語牌上畫著幾位革命先驅的頭像,下面一行大字“紀念革命47 周年”。在海邊的情人大堤旁有塊標語牌很有意思,上面畫著美國總統布什的頭像,指控他是恐怖份子。 美國要制裁古巴,所以美國公民不能來古巴游覽度假。如果不聽話,回去就給你穿小鞋。前些時候,美國依里諾斯州的州長自作主張帶了一幫人訪問古巴,試圖打開雙邊關系。結果,回家之后就挨整,手下的人不是被解雇了,就是因為逃稅進了監獄。據說,這位州長也逃不脫監獄之災。誰叫你不聽招呼的? 在加拿大則恰恰相反。在大選的時候,說幾句和美國不一致的話是件很時髦的事情。美國總統不喜歡的事情很多,在關鍵的事情上加拿大確實不敢冒犯,可是,到古巴去旅游似乎成了顯示獨立性的舉動。如今,從美國領空上飛過去的波音737 上,加拿大人興高采烈,成群結隊地飛往古巴度假。在古巴的星級酒店外面,住著哪國的客人就懸掛哪國的國旗。五彩繽紛的萬國旗在艷陽下隨風飄揚,有加拿大、英國、德國、瑞典、荷蘭、俄國等,惟獨沒有星條旗。古巴在2005 年出口23 億美元,可是外國人旅游就送來了50 多億美元。 古巴人取笑道,我們允許古巴人去美國,不管是旅游還是定居都可以,可是美國政府不讓古巴人去。我們歡迎美國人來古巴,可是美國佬不敢來。 經濟制裁若要成功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替代性。必須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結成同盟,把被制裁的國家孤立起來,圍個結實,水泄不通。第二,時效性。必須速戰速決。如果拖上三、五年,制裁的對象皮了,制裁就沒效了。第三,有效性。必須給被制裁的對象以沉重打擊,因此最佳的制裁對象是自己的朋友。如果兩家關系比較密切,經濟上的依賴性比較高,一旦實行制裁必定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沖擊,迫其就范。 從1914 年到1990 年,世界上出現過118 次比較大的經濟制裁。美國參加了其中的77 次。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制裁完全不符合上述三個條件。拖的時間最長,直到今天也沒有什么結果。美國切斷了古巴貿易渠道,前蘇聯伸手進來,賣走了古巴糖。古巴有了替代市場,美國制裁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如今,連加拿大、歐洲各國都紛紛和古巴恢復貿易來往,美國所謂的經濟制裁損人不利己,徒具虛名而已。 38古巴再次向世人證明,經濟制裁可以給一個國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是并不能改變他的社會制度。如果經濟制裁損傷了一個國家民族的尊嚴,其結果往往是背道而馳。 十二、古巴艱難的探索 古巴出口糖、石油和煙草。按照2004 年數據,荷蘭是古巴出口商品的最大的買主,占22.7%。其次是加拿大,占20.6%。中國排第三,占7.7%。當年古巴最大的貿易伙伴俄國排第四,7.5%。古巴進口69 億美元,外貿逆差比較高。進口商品來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古巴當年的宗主國西班牙,占15%。委內瑞拉第二。美國政府跟古巴誓不兩立,可是古巴從美國進口商品總額排在第三位,占11%。美國海關管得很嚴,凡是從古巴來的,無論是美國人還是外國人,嚴格限制攜帶古巴煙、酒。可是,對于賣出去的美國商品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一涉及到利益,胳膊肘就向里拐。 哈瓦那有條唐人街,卻是一個沒有中國人的唐人街。在過去幾十年里面,中國和古巴的關系并不十分融洽。有幾家中餐館,只有裝飾還是中國風格,看看服務員都是老外,也就不要再問他們的中國菜是否地道了。 在1990 年,前蘇聯突然崩潰。失去了外部援助,古巴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但是,卡斯特羅像倔驢一樣,仍然堅持批判中國的經濟改革。卡斯特羅吃了不少虧,杯弓蛇影,心有余悸,可以理解。這兩年,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給卡斯特羅講過鄧小平的名言,“發展是硬道理”。他大概慢慢想通了,古巴開始務實,兩國的關系漸漸好了起來。 古巴開放的步伐還是很快的。既然開放了,那么就由不得你改革還是不改革了。古巴以開放為前導,試圖以旅游和石油來積累資金。 從瓦拉德羅到哈瓦那的路邊聳立一座高大的鉆井,上面飄揚著古巴和中國的國旗。中國石油公司在古巴投資開采石油。中國制造的“磕頭機”沿著海岸線綿延100 多公里。我跑到油井附近去看看,連變壓器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2006 年3 月,中國吉瑞向古巴出口600 輛汽車。肯定大受歡迎。吉瑞公司的總經理說,為了適應古巴的情況在防震和防腐上做了一些特殊處理。不知道這位經理有沒有來過古巴,加強一些防震措施無可非議,如果說需要特別的防腐措施,不知道所云何故。古巴不下雪,路上從來不撒鹽,對汽車防腐的要求和美國、加拿大差老遠了。 古巴目前還沒有動手改革土地制度,更沒有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在中國的經濟改革中,港商、臺商積極回大陸投資,并且把大陸的產品推向全球,功不可沒。可是,古巴的僑民和古巴政府的關系似乎還沒有解凍。古巴在制造業上相對落后,沒有給老百姓創造多少就業機會,除了糖和石油之外,沒有什么商品可以出口。古巴是否能夠通過發展旅游和石油來擺脫貧窮,還要看看再說。世界上的事情很復雜,有人好走極端,把民主說得神乎其神。民主對于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專制、封閉的國家必定落后,但是并不是實行民主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就拿拉丁美洲來說吧,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玻利維亞等國家實行民主制度,為什么發展不起來?古巴窮,可是這些拉美國家還不如古巴。和古巴僅僅一海之隔的海地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其國民收入還不到古巴的一半。2005 年12 月,玻利維亞選出了第一位土著印地安人總統莫拉萊斯。他上臺之后就訪問古巴,表示要向古巴學習。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也和卡斯特羅打得火熱。你有你的道理,人家有人家的道理。從與人為善的角度也許可以提些建議,但是,尊重別人的選擇卻是民主最基本的原則。 確實,古巴是人類的一個探索和實驗。雖然并不很成功,但也并不能全盤否定。在古巴,有理想,有倔強,有自尊,有奮爭;也有荒誕,蹣跚,封閉和落后。擺在古巴面前的有問號,有感嘆號,卻沒有句號。 道可道,非常道。古巴革命走過了47 年,天在變,道也在變。恐怕,越是看起來不變的,一旦變起來會讓人瞠目結舌。 躺在瓦拉德羅沙灘上,回顧我在古巴看到的形形色色,感觸萬千。好像不是在度假而是在搞經濟學研究。應當多約些朋友來這里好好探討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