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學者隨筆 > 經濟學人--左小蕾 > 正文
 

制度性成本導致虧損 中石化獲百億補償的是與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31日 14:10 經濟觀察報

  左小蕾

  2005年底由于中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虧損,獲財政部一次性補償100億人民幣的做法引起很大的爭論。我認為,有兩個問題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

  第一,應不應該補償中石化?

  中石化的虧損是怎么造成的?根據報道,中石化的虧損是因為國際

石油價格和國內成品油價格增長不同步,成本上漲利潤大幅下降,每生產1噸成品油虧損230元左右。所以中石化的虧損是由于國內對成品油的價格控制造成的,而非中石化的經營、管理以及市場周期變化所致。中石化的虧損是屬于制度性成本。制度是國家規定的,國家對中石化進行制度成本的補償,似乎也可以自圓其說。

  但是為什么只補償中石化?制度性的成本影響的是全部煉油行業,財政的補償也是稅收的一部分。財政利用稅收進行第二次收入分配,就是為了收入分配更公平。如果沒有對全行業進行補償,對中石化的補償就顯得不夠有說服力。不能因為中石化是境外上市公司,境外投資者的聲音可能對中石化的形象有影響,就動用財政收入對中石化進行補償,實際是對外國投資者進行補償。

  事實上,正因為中石化是境外上市公司,境外投資者應該早就明白國內的經濟環境和一些基本制度安排。投資中石化就等于接受這些制度安排,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比如石油化工行業的長期高壟斷性,中石化獲取的壟斷利潤使境外投資者獲益匪淺;比如中國長期的低資源稅,中國石油企業海外上市使海外投資者分享中國寶貴的、同時是廉價的不可再生資源。中國的石油資源稅最近從每噸8元人民幣提升到30元人民幣。據報道,美國的石油資源稅每噸超過130美元。長期的低資源稅已經給境外投資者巨大的隱性補償,低資源稅也使石油類企業的海外上市使我們的不可再生資源流失嚴重;中石化在石油開采領域的業務得到的其他優惠待遇也都通過上市公司傳遞給了境外投資者。這些都是制度性安排帶給中石化的境外投資者的好處。

  而因為中石化屬于高壟斷行業,價格受到控制也是順理成章的制度安排。在國際石油價格較低的時候,中國成品油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外國投資者獲得了價格控制的好處,而且是中國消費者埋單。同樣的道理,去年由于價格控制造成中石化虧損,投資者也應該承受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說,財政的補貼就未必真有道理了。不能只接受制度性的收益,而不承擔制度性的損失,更何況這些制度性風險都應該在信息披露中反反復復地給投資者們解讀過。所以沒有理由因為中石化是境外上市公司,為照顧境外投資者的情緒,由全體中國老百姓出錢補償境外投資者,在國際市場上變相搞“形象工程”。

  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是對投資者權益的最大保護,而不是保證其投資收益。嚴格說來,靠補貼做出來的報表上的利潤,是包裝上市公司實力的虛假信息,是對投資者知情權的損害。

  第二,什么是解決中石化這次虧損的正確方式?如何避免重復這樣的虧損?

  首先,應該調整價格。如果在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時候,國內的油價能夠同步調整,使成本上漲的影響至少被價格向上的調整部分抵消,中石化的煉油企業就沒有虧損一說了。國內石油價格一直低于國際油價,這次中石化的虧損是價格調整滯后之過。包括前段時間南方一些地區發生的供油短缺的主要原因,也并不完全是國際油價高企。石油價格高企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但為什么只是我國的幾個地區缺油呢?國際油價和國內成品油倒掛以及定價體制不合理應該是主要原因。

  價格調整到位以后,我們可能會發現許多關系都理順了。能源的短缺,煤電的供求,交通和運輸的緊張都會得到緩解。一些受高油價約束而生產過剩的行業可能也會進行相應的整合。

  至于油價沒有即時調整是擔心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之慮,才是財政 “補償”的“用武之地”。受價格調整影響的無非是成品油使用者,主要包括私人轎車、公交巴士、的士、企業用車、政府用車和農用機械和車輛以及其他工業用途等等。工業用油成本的提升在理論上是可以轉嫁到產品的最終消費者身上的,所以我們主要關注最終消費者。企業用車、政府用車不必擔心;能買得起私人轎車的人應該能夠承受油價的變化;“的士”可以提價。所以財政“補貼”可以鎖定在公共交通工具和農用車輛。只要公共財政的機制能夠正確地配合價格調整機制,并執行到位,“轉移支付”的第二次收入分配的功能就能充分發揮公平和效率作用,使企業更好地進行市場化管理,使社會和諧穩定。

  其次,當前應該具備油價調整的條件。宏觀指標顯示,目前是高增長低通脹,是難得的經濟環境。適度調整油價不會造成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油價調整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時機。我們的油價調整機制應該與國際油價聯動。從長期來說,如果要擺脫受國際油價擺布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就是要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定價體系,取得定價權。在成品油價逐漸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應該讓資源稅也與國際接軌。增收的資源稅應該用來進一步發展公共交通,改善由于石油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

  核心競爭力是保護不出來的。有補償做后盾,使中石化們沒有技術創新和改善管理的動力。價格的保護,是對低效率能源使用的保護,可能造成能源使用的極大浪費。這些都與“十一五”規劃倡導的自主創新、向低耗能產業整合和建設

節約型社會的目標相背離。進行成品油價格控制的體制的改革,制度、體制與形勢變化和經濟發展共進退,才能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8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