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憲:重商主義還在影響中國經濟生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12:16 新民周刊 | |||||||||
國際的經驗事實告訴我們,就每一個短期而言,一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是依靠內部需求,尤其是內部的消費需求(其占比一般為三分之二以上),不可能主要靠出口,在長期,也不可能靠投資。 撰稿/陳憲
因為教過《經濟學說史》這門課,對重商主義有些了解。看到當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總覺得還有重商主義的影子。一次和留美回國的周洛華博士聊起,他說,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時,有一位教授也如是說。 重商主義是全盛于16、17世紀的一種經濟思想。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是商人資本(最初的資本形態)占統治地位、產業資本在進行原始積累的時期。重商主義宣稱,只有貨幣或能夠實現為貨幣的物品(主要指金銀)才是財富。這種貨幣即財富、財富即貨幣的觀點,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新興資產階級對貨幣資本的渴求。 重商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財富來源于流通領域,商業是致富之源。但國內流通的利潤只是讓渡利潤,只有將商品輸往國外,才能增加一國的貨幣量。因此,國家要富強,必須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增加國際收支盈余。以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標志,經濟學成為科學以后,對重商主義的進步意義及謬誤已有系統的評價。這里不再贅述。 我們當然不能把當下中國的國際貿易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乃至國內消費需求不足,與重商主義簡單地掛起鉤來,更難以計算和證明其相關性,但是,我們可以從發展階段、現行體制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發現重商主義對今天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 就資本原始積累的水平而言,中國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與重商主義時代大致相當。當然,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我們也不能機械地進行比較。而且,畢竟人類社會已經跨越了重商主義時代,公開主張其思想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然而,今天中國社會出現的種種對貨幣資本的追逐,資本原始積累的現象,總是認為貿易順差比逆差好的思想,與重商主義時代有相似之處。這不能不說重商主義的影響與發展階段有著密切的關系。 國際的經驗事實告訴我們,就每一個短期而言,一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是依靠內部需求,尤其是內部的消費需求(其占比一般為三分之二以上),不可能主要靠出口,在長期,也不可能靠投資。然而,中國這“三駕馬車”的狀況,不僅和國際經驗相去較遠,還表現出重商主義影響的痕跡。第一,投資率居高不下(2003年和2004年都在40%以上),大大高于國際一般水平。這不難理解,中國這么大,發展水平又比較低,需要投資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要有那么一點可能,需要就會轉化為需求。一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體,或由其推動的投資,二是外國(境外)直接投資,三是在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的條件下,民間的直接投資,這是拉動投資需求的三股主要力量。第二,與第一點相對應,消費率居低不上,大大低于國際一般水平(2003年和2004年都不到60%)。消費是收入的函數,長期以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低于經濟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這是消費率長期走低的主要原因。在城鄉二元結構、經濟體制轉型的背景中,還存在著許多導致消費率難以提高的因素。例如,在社會保障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時,人們就會犧牲現期消費,增加儲蓄以獲得未來消費。第三,消費率低,最終需求不足,高投資所產生的巨大生產能力就把目光盯住國際市場,出口自然旺盛,貿易持續順差。重商主義所期待的結果產生了。 不難看出,中國“三駕馬車”的這一狀況主要與現行體制有關,因此,可以說,當下的某些經濟現象與重商主義的主張相似這件事,是被現行體制倒推出來的。這再次深刻地證明,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經濟生活中絕大部分問題的關鍵。當然,也有許多觀念層面的東西,也是重商主義影響存在的原因之一。如中國人勤儉持家、偏好儲蓄,也可以對消費率偏低給出一些解釋。還有人說,我們窮慣了,所以外匯短缺時的習慣沒有改掉。一直覺得出口比進口好,受出口才能促進經濟增長的傳統思想(即重商主義的思想)主導。不過,存在決定意識,經濟條件和環境變了,觀念就會變的,這倒不用著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