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戰非自今日始。早在配額時代,中美、中歐尤其是中美,在紡織品貿易中就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在中國加入WTO后,紡織品貿易問題并未得到解決。根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等文件規定,在《WTO協定》生效之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如果某WTO成員認為由于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進口增加造成該國市場混亂,該成員國可以要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減輕或避免市場擾亂。與此同時,進口成員可以對中國相關產品實施為期不超過一年的配額或數量限制。這就是所謂的對中國不利的幾個條款之一———紡織品“特保
”條款。
為此,美國政府于2003年制訂并公布了對華紡織品特別保障措施調查程序,拉開了中國入世后中美紡織品貿易戰的序幕。中歐有關紡織品貿易的“戰火”燃起則稍遲于中美。2005年4月,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了《對中國輸歐盟紡織品采取保障措施指南》,點燃了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的導火線。5月23日,歐盟紡織品委員會通過了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的提議,同意對中國紡織品啟動“緊急特保”程序,中歐紡織品貿易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戰的產生與發展,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現實的考慮,它是長期以來國際紡織品貿易紛爭的繼續,也是中國入世后在新的情況下的發展。說到底,是中美、中歐各自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博弈。在美歐,紡織業是其“夕陽”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紡織業仍是一項國內經濟的重要產業,加上人力資源的優勢,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所以,一旦世界紡織品貿易配額體制結束,有關紡織品貿易紛爭的產生就很自然了。
不過,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也不盡相同。中美有關紡織品貿易的爭端,是中美之間諸多貿易爭端之一,除此之外,在有關中國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上,中美之間也存在分歧。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產生后,中國政府已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美國仍然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除經濟利益之外,也與執政者的政治利益以及主管當局所采取的政策有關。而中歐紡織品爭端目前正在磋商解決過程中,雙方對達成解決方案都持較為積極的態度,相信只要雙方能夠進一步溝通,從中歐關系大局出發,互諒互讓,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是能夠得到較好解決的。 上海外貿學院 WTO研究所高永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