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經濟學家走下神壇 法學社會學應成顯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2日 12:17 青年參考 | |||||||||
王安/文 在不需要經濟學家的年代,中國學者仍極敬業。 1975年4月,孫冶方獲釋。這位老知識分子在7年牢獄中打了85遍《社會主義經濟論》的腹稿。1979年9月,孫冶方被確診為肝癌。為《社會主義經濟論》,從10月起一個7人寫
孫冶方期望畢其功于一役,以一部書涵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然而,25年后回頭看,在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在中國社會向國際潮流接軌的實踐中,出現了多少新事物、新觀念、新風險、新震蕩、新矛盾——改革的路徑,計劃與市場,生產要素組合、承包、租賃、股份制、國企MBO、現代企業制度、價格闖關、就業、通脹、股市、匯率、稅制、金融危機、WTO、通縮、新經濟、三農等——所有這一切,何止孫冶方困惑,何止現代人困惑,這種困惑必將留給下一代人。 最初的困惑在今天看來有點夸張。比如計劃與市場。柳紅在《吳敬璉傳》中記述了這么一個場景—— 1990年7月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總書記江澤民召開經濟問題座談會。一開始就有人說改革出了方向性錯誤,應該搞計劃取向。袁木接過話頭說:中央從來沒有講過市場經濟。吳敬璉說:陳云1981年就用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鄧小平在接見戒嚴部隊時也講了市場經濟。袁說:正式文件里沒有這個提法,就不能用…… 經濟學家在觀點和技術層面上的分歧是可愛的,而后來摻入了利益,于是事情就復雜起來,火藥味十足。2000年股市賭場論,厲以寧就被疑為有利益牽扯。2004年郎咸平挑起國有資產流失辯論,郎就被斥為臺灣特務。這種公開斥駁,甚或人身利害挑剔,在經濟學界達到了一個新境界,比其他許多行當超前半步。 在改革開放26年中,經濟學家確實風光,但也遭罵不少。學者盧周來認為,經濟學家錯位了,他們挨罵是在公共領域,而不在經濟學領域。中國經濟學家啟蒙之后就該歸位了,或者叫邊緣化了。現今經濟改革已是政治層面的改革,這時候經濟學到了應該淡出的時候,法學和社會學應該是顯學了。 但經濟學家確實播撒了市場經濟的火種。3月24日,4位經濟學家薛暮橋、馬洪、劉國光和吳敬璉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每人30萬元獎金。實在說來,這30萬對如今的經濟學家不算個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