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庭:中國崛起的咒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3:12 CENET | |||||||||
《金融時報》亞洲版總編輯 李爾庭(John Ridding) 在預測充滿活力的亞洲各經濟體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的書中,為這些經濟體貼上“公司”(Inc)的標簽,這已成為一種成人儀式,而且往往也是個咒語。 上世紀80年代有日本公司(Japan Inc)一說,不久,韓國和亞洲地區其它小虎經濟體也
其中有兩本書恰如其分地描述說,中國的經濟復興與先前一些亞洲公司的經濟復興非常不同。兩本書拋棄了統一模式或“亞洲價值觀”等陳舊概念,意識到中國崛起引發的巨變相當復雜,且規模之大毋庸置疑。 兩本書都有些沉悶的章節。但書中一些說法聞所未聞。據特德?費什曼說,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中國人,和美國、加拿大,及英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幾乎一樣多。奧蒂德?申卡爾補充說,沃爾瑪(Wal-Mart)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比英國或法國進口的還要多。 在這些大數字的背后,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書是如何評估中國復興的本質,以及它為何(用申卡爾的話來說)“與一個世紀前美國的崛起、而不是與當代先行崛起國家的進步有更多共同之處”。 中國相對開放的國內市場是個值得考慮的關鍵因素。隨著韓國和日本成了保護主義的代名詞,許多跨國公司已蜂擁進入中國更加開放的大門。 對兩位作者而言,其中的意義重大!爸袊鞘澜缟衔ㄒ灰粋這樣的國家:其國內汽車制造商同與之競爭的外國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這樣企業就有可能學到雙方的最佳運作,而最終可能得到比合作雙方更多的知識,”申卡爾寫道。 大陸市場的吸引力有助于解釋一對顯見的矛盾,即中國盜版猖獗的商業環境和每年逾5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 申卡爾描繪了一條有說服力的路線,即中國令人生畏的生產基地的影響——通過國際零售市場、價格、消費者,最終進入西方的各個社會領域。他認為,中國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巧逢全球零售商的整合行動,這已加快并放大了中國的影響力。“憑借在市場的勢力,它們(零售商)可以銷售未經檢驗的品牌,”他寫道。 中國的消費品潮水般涌入全球各市場,資本又反向流入中國,這已在社會和政治層面造成了分裂和緊張態勢。在“買美國貨”運動中,豐田(Toyota)車在底特律曾被砸成碎片。但申卡爾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規模、為保持成本競爭力而進行外包的重要性,以及消費者在價格上獲得的益處表明,目前不太可能出現任何有意義的“反華”聯盟。 兩本書都論證了中美經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將減少中國的崛起所受的制約。但如果說兩書在這些地方觀點相似,那么它們的風格很不一樣。學術界人士申卡爾進行了更具理論性的論證,記者費什曼則縱觀了有趣的事實和一些重要思想。因此他表示,美國將因缺少會說普通話的人而處于不利地位,并援引了一項最新統計數據:美國的中學只有5萬名學生學中文!澳憧隙〞䥺枺l將成為更好的全球企業管理者?是那些在華工作并以英語為母語的管理者(他們通常要依靠精通中英雙語的本地經理),還是能直接與員工打交道的中國經理人?” 兩本書的不足之處是對中國體制缺陷的評價方面。中國的崛起也許與日本、韓國的崛起很不相同。但有必要記住,由于狂妄自大,日韓兩國“不可阻擋”的前進步伐驟然停頓下來。在韓國,亞洲金融危機揭示了腐敗的信貸分配狀況。而事實證明日本體制僵化。 日韓的缺陷阻斷了它們的前進步伐,中國也有許多與這兩個先行崛起的國家非常相似的缺陷。壞賬令中國的銀行不堪重負,此外,正如韓國向民主制的過渡是個喧囂動亂的過程,中國的經濟崛起也可能造成社會分化和它所產生的各種期望,因而帶有自行毀滅的惡種。 這些都是重大的遺漏,這兩本書的參考術語也有這樣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崩潰可能會構成巨大的全球挑戰,其程度不亞于它們的崛起。 《中國公司》(China Inc),作者:特德.C.費什曼(Ted C Fishman),出版社:Scribner,定價:26美元。 《中國人的世紀》(The Chinese Century),作者:奧蒂德.申卡爾(Oded Shenkar),出版社:沃頓商學院出版社/培生教育(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Pearson Education),定價:29.9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