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洪崢:追求人品和能力兼優投融資方能降低風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 23:47  《國際融資》

  ● 投資專家談投融資中把控人的因素

  創業板開通,風險投資興旺。我國正加快建立金融大國資本大國的進程。在投融資中,人的因素是關鍵。但人的因素極其復雜,鮮有文章談及商戰中人的因素的判斷和把控。本文圍繞投融資中人的因素展開討論,涉及畸形的投融資關系、人的類型分析、提出把控人的因素的若干建議,以提高風險投資的成功率

  To reduce investment-financing risk:

  pursue excellent character and outstanding capacity

  追求人品和能力兼優投融資方能降低風險

  ■ 洪崢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風險投資的概念隨著互聯網熱潮來到中國,人們漸漸地熟知了“投資是投人”的說法。例如:“是投資一流的項目、二流的團隊還是投資一流的團隊、二流的項目”,大家都回答應該投資后者,理由是一流的團隊能把二流的項目打造成功。在經歷了許多投融資的坎坷、磨難和悲喜劇之后,人們深刻理解到:“投資是投人”實質上包括投資方和項目方雙方的相互考量,不僅投資方對于項目方要做盡職調查,項目方也要對投資方進行甄選。只有對雙方能力、人品有相當的彼此認可,才能降低風投的風險。

  回顧十多年來風投若干畸型

  技術方對投資方的“釣魚工程”

  上世紀90年代末,中關村某著名高科技企業的研發骨干被拉出來,作為技術方與做貿易的某民營老板合資,專攻國家信息工程項目。技術方告訴投資方,僅僅投資幾十萬就可以做起來(如今盡人皆知,高科技項目的技術研發是個無底洞,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絕非是幾十萬可行之事)。老板想從傳統行業向高科技發展,幾十萬又不多,于是就決定合資。不料資金遠遠不夠,國家項目推遲啟動,技術方一再要求追加投資。老板也不甘心前期投資打水漂,咬牙硬著頭皮前行,累計兩年投入了二、三百萬。等于技術方把投資方這條魚“釣”上,就難以脫鉤了,逼著投資方追加投資,稱之為“釣魚工程”。老板感到被騙,雙方關系搞到只能用“惡劣”二字形容,斷難合作長久。這種案例是技術方有意無意地誤導了投資方,使投入的資金血本無歸。

  民企合伙投資:“志不同道不合”

  進入2000年之后,我國各種背景的民企老板也躍躍欲試風投。曾有注冊約1億元以中關村高科技名頭的風投公司,投資由四方平攤合資。由德高望重退休高級干部一方為董事長,由另一方曾為國家大型金融機構的中層經理任總經理執掌運營。這位年輕人關心自己的錢甚于關心他人的錢。先是按照協議,他作為投資的一方,應當注入的1/4資金不到位(其他三方均到位)。他僅注入幾十萬,之后這位總經理為自己發高薪,不到一年就把注入的幾十萬以工資形式收回自己囊中。董事會將其撤換,由四方中另一投資方任總經理,這一方喜歡做房地產,經營房地產一段時光后,不見起色。董事會又決定由德高望重老干部親自執掌公司,他覺得注冊1億的風投公司可有大手筆。一年后,終因種種原因公司名存實亡。此案例的啟示是:各個投資方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如果事先沒有達成共識,合資后又沒能盡快獲利以滿足各方利益訴求,則合作難以長久。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國家風投政策推出遲緩的大背景下,此類案例甚多。

  國企投民企:“道不同不與為謀”

  國營企業投資民營企業,無論國企占多么小的股份,國企往往欺負民企。因為各自的背景、文化、體制不同。國營企業的思維沿襲了國家機構中“官本位”潛規則,講究上下級、紅頭文件,并不把法律(例如《企業法》)放在眼里。而民企行事依據只有法律,所以國企投資民企就出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2003年,外省一家大型國有電子制造企業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向北京一家高科技中外合資民營企業投資,成為低于50%的小股東。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股東會、董事會上,這位國企小股東以國企傲視民企的姿態出現發指示、做結論,儼然是民企的上級領導。而民企股東也似乎認為矮他三分;融資這個詞匯在國企民企間也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民企股東談融資指的是風投和資本市場,而國企股東談融資指的是國家銀行貸款。當股東間發生分歧時,國企領導從外省打一個電話,不通過民企控股股東們,就可以把財務連保險柜整個卷到外省。真是氣死《企業法》沒商量!民企股東也無心向其討個法律說法,因為國內的法律系統民企難以起訴國企成功。結論:國企民企的投融資,如果不了解各自的“家譜和家規”,就別在同一個鍋里攪馬勺。

  外資投民企:“淘金心態”撈一把就走

  外資從來都懼怕中國的國有體制、官本位、紅頭文件,此次中國鋁業投資澳大利亞力拓失敗就是一例。惹不起躲得起,不跟你玩。所以外資愿意投資中國民企,因為大家都是按照法律說話。但是,外資投民企就是真心實意幫民企成長嗎?投資都是為了高倍回報,問題是許多外資沒有等到中國民企這只“豬”養肥了就要殺。

  長期以來,無論是美國納斯達克還是加拿大溫哥華股市(后合并于多倫多股市),投資人都青睞中國民營高增長企業。曾經有一批以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的投資人為首的天使投資團隊在美國注冊公司,在北京建立總部,投資中國各地的民營IT企業,在美國股市上市。這批風投的心態很簡單“盡快在美國股市套利,撈一把就跑”,他們壓根就沒想過與中國民企長期共同成長。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對于中方企業注資遲緩。對企業人員待遇,拖欠工資,不上福利保險。對于企業發展,則為迎合國外投資機構的口味而瞎指揮。如果達不到資本市場的業績要求,就對中方企業高管發火;對國外資本市場做假賬。在投資方和項目方艱難磨合中,在美國、加拿大的投資團隊內部也糾紛不斷,第二輪投資人把第一輪踢出局,上市公司總裁頻繁更換。對于此類投資人,用急功近利、刻薄冷酷形容不為過。本世紀初的網絡泡沫破滅及2008年的金融風暴,大批此類投資項目陷于滅頂之災。中國民企若與這種投資方共事,無異于一場災難。

  不太畸形的投資案例《SHARK TANK》

  美國ABC電視2009年8月推出《SHARK TANK》頻道,再現項目方尋求風投時與投資方的對話。稱為《SHARK TANK》(鯊魚箱)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投資人像鯊魚一樣尖刻逐利;二是說投資人聰明,能幫助項目方看清方向。

  最近一期《SHARK TANK》對話是一位發明折疊式吉他的創業人Jeff向五位風險投資人尋求資金。

  Jeff開價融資50萬出讓5%股權。5位風險投資人認為其公司并不值1000萬,核心價值只不過是發明的折疊小裝置,及大眾對于吉他的喜愛。結果3人拒絕投資,幸運的是有2人還價,這2人并非只是千萬億萬富翁,他們還是技術專利和電視營銷的專家。投資人開價50萬要求占有發明專利所有者(公司)的51%股權。創業人Jeff與投資人激烈爭論,投資人寸步不讓。最后,創業人Jeff退讓到50/50股權平分,投資人仍然寸步不讓,曰:“Jeff,你并不知道你真正要什么,也不知道公司戰略方向,所以,風投要以控股權引領公司成功,大家共贏。”結果雙方不歡而散、垂頭喪氣。這個有趣的案例顯示出,項目方Jeff并不了解自己的戰略方向,也不了解如何甄選好的投資人作為合作伙伴。

  歷數上述這些畸形和失敗的投資方項目方關系,給人們什么啟示呢?人們知道風投過程難免坎坎坷坷、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通過上述案例希望大家有所自我保護,對于風投有個清醒認識。

  首先,國家政策和金融海嘯之類屬于“天時”,是企業無法掌控的,在此暫且不論。“投資的關鍵是投人”則對于任何利益相關者都確確實實是真理,對于投資方和項目方均是真理。一方面,投資方對于項目方進行盡職調查時,不僅要考察財務、市場、技術等,也要對于創業團隊尤其是領軍人物進行人品和能力的考察。有趣的是,大部分投資機構首先看的是財務。一些有經驗的投資方則反之,先要求與創業團隊尤其是領軍人物面談,感受一下其人品和能力,否則不耽誤工夫。另一方面,項目方尋找投資人時,也不能僅僅看其是否有錢(我國民企尋求投資人時往往想“他只要真的出錢就OK啦”)。其實,如果投資方只是出錢,那么項目方得到的其實太少了。篩選投資方的真諦是:他不僅出錢,而且帶來企業長期發展的所需資源。這種投融資長期合作成功的把握會大大增加。

  簡述人的幾種類型

  既然人的因素如此重要,在此粗略分析幾類人:

  技術派

  技術出身的人由于長期鉆研技術,天然有兩個缺陷:一是不懂人;二是不懂錢。他們認真務實精神可嘉,但是在投融資和市場開拓時,往往難以和資金方和市場方和諧共進。曾有技術專家口頭禪:“給我足夠的錢,我能造出原子彈”,認為自己的技術價值超高。此口頭禪可笑處在于:給任何一個人足夠的錢,都能造出原子彈,因為他可以雇錢學森去造原子彈。什么叫“足夠的錢”?辦企業和投融資的精髓是:以有限的錢,在有限的期間內,達到最大的回報。對于辦企業而言,市場和資金的的確確比技術更重要。這是技術出身的人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例如:他們往往死抱著自己的技術專利不放,而不懂得把技術融入企業、投融資中,使大家(包括他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解決技術派的局限,只能讓他們在創業中摔打,另外,對他們進行投融資及市場方面的培訓也很有效。

  生意人

  我國廣大的中小企業經營者、企業主可稱為生意人,大部分尚難以稱為企業家。盡管經歷30年的發展,投機性仍是其基本特征,表現為誠信缺失、辦事不規范。這在投融資中是致命傷,是投資方最害怕之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投融資活動恰恰大量的在他們當中進行,例如急需錢、或者掙了錢急需投資新項目找出路。必須指出:廣大的中小企業家的投機性與我國大環境、政府政策、國營對于民營的擠壓有關。他們為了在夾縫中生存和發展,難以做長期打算,先活命撈錢要緊。但是盡管如此,大環境日漸規范,我國最優秀的企業家領袖如萬科的王石、聯想的柳傳志,他們堅持走長期規范發展的路,乃為廣大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指出了人間正道。資本市場日漸深入、不可避免的企業轉型,都促使他們迅速提升素質。他們積極地參加五花八門的總裁培訓班就是一證。

  結論:在投融資時,首先考察的是他們的誠信記錄,企業經營是否規范。考察誠信并不復雜,就是看他能否與利益相關者公道地“分金銀”。根據筆者的經驗,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這點。

  從政下海

  我國有大量的從政下海者參與項目和企業,參與投融資。這批人具有各種背景,有在職官員在外低調搞自己副業;有保留職位下海,失敗了有退路;有官場失意徹底下海;有退休官員等等。這些人重視和標榜其在政府的資源、背景和歷史,因為官本位文化,企業界對此很是高看一眼。我們在投融資時常遇到從政下海者,要注意下列因素:

  在其位與不在其位,他們掌控的資源大不一樣。例如在北京這個“皇城”,有許多本地外地吹牛者,其實很難成事;所以,要考察其確實掌控的資源和價值。

  年齡因素:20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想掙錢,不敢掙錢,不知道怎么掙錢,而且端著官架子,容易誤事。70年代前后出生的從政下海者(30~40多歲的人)敢干會干,出了許多富豪、成功企業家。投融資時,要注意區別對待。

  官場上最重視烏紗帽,與他們合作時,首先考慮合法安全,其次才是賺錢。

  對于“在其位者”,用萬通馮侖語“離不開、靠不住”,很是貼切。投融資時如何應對這些人是個學問。

  海歸派

  改革開放及經濟全球化,中國涌現了大批不同背景的海歸。他們的最大優點是:在在西方發達國家環境中養成了做事認真規范習慣。他們的最大缺點也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環境中養成的做事認真規范的習慣,因為這使得他們在中國“水土不服”。他們用中國的國情(人情大于法、關系學、國有體制)對比西方認為是錯誤的事情,使得他們遲遲不能融入中國環境、適應和應對國情,找到自己發展之路。所以,本土的投資機構聘用海歸并不多。只有當涉及民營企業海外上市時,才需要有海歸背景者充當顧問、法律、財務、上市承銷人等角色。一般說,有西方發達國家經歷的人,投融資中誠信程度要高一些。

  如何把控人的因素:幾點建議

  應當追求人品和能力兼優嗎?

  在投融資項目合作中,人們會遇到新朋舊友、形形色色的合伙人。常被一些問題困擾,如:“此人能力不錯,但似乎人品有些問題,可以合作嗎”?“此人忠厚老實,但能力較弱,能讓他加盟嗎”?不一而足。筆者的看法是:在追求我們自身人品能力提升的同時,的確應當要求合伙人的人品和能力兼優,方可應對風投中的坎坷和艱難。

  應對方略

  對于投融資而言,較理想的人的素質是哪些呢?

  1.    人品——當面對利益訴求時,他能否公平公道地與合作者分利。許多投資家、企業家過不去“分金銀”這一關,不要幻想與之合作會有豐厚回報,往往是你的回報遠不及郁悶多。

  2.    “中庸之道”——他能照顧到各方面,因而能聚人氣。進而聚集許多資源,這是投融資很需要的。

  3.    “心中有數”——心中有錢數,知道錢在哪?并且知道如何去掙到它。無論投資融資,圖的都是回報,參與者應當做個掙錢的明白人。相反,糊涂的人該掙的錢不去掙,不該掙的錢他去爭,這叫攪局。

  筆者認為上述3點最重要,此外才是投資家、企業家相應的職業專業素質。

  最后,既然人的因素在投融資中如此重要而復雜,那如何應對呢?

  “農民運動講習所”——素質提升。毛澤東在革命前,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告訴干部、農民工人如何干。我們在投融資中遇到人的問題,許多時候不是人品問題,而是沒有人告訴他投融資的基本道理。投融資的過程應當是不斷學習、不斷調整適應的過程。

  “發展是硬道理”——以“從長計議”聚合人心。投融資中,往往在“分金銀”上起糾紛,因為都是切身利益。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很有用,告訴大家不僅看眼前、更要看長遠(例如上市),這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從而較易協調分歧、聚合人心。

  誠信+保護意識,一個不能少。不誠信,投融資必敗;不知道保護自己,在兇險的商戰中,尤其是面對我國誠信、規范缺失的國情,必死無疑。二者是辯證統一。

  退出機制——坦然面對合分。投融資和商界中的分分合合實屬正常,獲得階段性成果之后退出,出現意想不到的危機而終止項目,合作伙伴反目,都是常見之事。對分手要坦然面對,保護自己、獲取階段性成果、或最大程度地降低損失,就當作一個項目結束,欣然前行,于事業于健康均好。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