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著名經濟學家談全球經濟危機
前不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發表演講,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成因與現狀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Joseph E. Stiglitz: build a new financial system
斯蒂格利茨: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金融體制
這次經濟危機的確是一次影響深遠的危機。這是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在很多方面都有別于之前的經濟危機,它是經過長期積累而釀成的一顆苦果。金融行業遭受重大沖擊,損失嚴重。之前,它們運行良好,而如今卻遭到毀滅性打擊。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金融體制。但是,此次危機又不僅僅是一個金融領域內的危機, 而是一場宏觀經濟危機,這兩個方面的相互影響非常復雜。我想強調的是,在金融危機的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宏觀層面的問題。當前的全球經濟體系處于嚴重失衡狀態。在美國,沒有收入的人們被告知:“沒關系,我們可以借著花錢”,而事實上,這種靠舉債來維持的經濟是相當不穩定的。
在過去十幾年里,維持美國經濟以及一定意義上維持著世界經濟的,正是嚴重的經濟泡沫。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當我們解決了金融機構中存在的問題之后,我們如何才能找到替代這些泡沫來發揮作用的東西?當經濟處于低迷狀態時,沒有泡沫可供我們利用。或許有人說我們可以制造出新的泡沫。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根本是錯誤的。除非對經濟進行根本性改革,否則,即使是我們解決了金融危機的問題,要維持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也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先讓我們回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通過那次危機,各國都認識到,如果沒有足夠的儲蓄,它們將面臨喪失經濟主權的危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介入,要求它們開放市場,實行經濟自由化,這是一個國家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各國開始積累巨額的儲蓄。這種做法短期來看或許對保護相關國家有好處,但就世界經濟的長遠發展來看卻是十分不利的。數以萬億的儲蓄被積累起來,而美國成為這些巨額儲蓄的最終消費者。這一模式一直沒有被打破。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拿什么來代替這種模式?這也是為什么我對世界經濟走向持比較悲觀看法的原因。在全球化時代,一國發生的事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如今的美國正在向外輸出“衰退”。盡管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遠遠超過30年前,然而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一國的增長仍然不足以彌補歐美經濟急劇下滑所帶來的影響,這也是我之所以持悲觀態度的原因之一。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作為世界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發展中國家卻沒有資源去實施刺激計劃。發展中國家是這場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的無辜受害者,它們有刺激計劃,有政府救助,有用于合作的財政津貼,但它們卻沒有資源去實施刺激計劃。除非在資源方面獲得援助,否則發展中國家將面臨嚴重的經濟下滑。事實上,一些發展中國家受到的沖擊已遠比美國嚴重。然而問題在于,援助往往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提供,它會將政策限制強加給受援國,例如要求受援國提高匯率等等。
這場危機不同于1997年金融危機,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當時,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國家可以通過出口來推動經濟復蘇,然而如今的危機卻是全球性的,除非全球實現經濟復蘇,否則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其他國家問題重重的時候實現增加出口的目的。去年,拉動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出口,而今年美國的出口能力受到削弱,這無疑會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經濟走出危機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經濟刺激計劃;二是金融系統重建。我們希望重建金融系統,所以,我們很快就制訂出了重建方案。雖然金融系統重建方案的規劃開展得十分迅速,但方案進展卻并不順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行。
在布什政府時期,由于巨額的戰爭開支和歷史問題,美國的國債從5.7萬億美元增加到10萬億美元以上。但是,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們國家的儲蓄不斷增加,超過了GDP的10%,這樣的數字以前從未有過。資源是有限的,在一個地方使用了,就不能在別的地方再被使用。美國政府花銷如此之大,不單美國人很難想象,所有的人都覺得很難理解。
美國政府資助銀行7000億美元,但是隱性的資助可能達到數萬億美元。所以,有許多政府的措施我們并不清楚,盡管它們的數額都很大。我們希望憑借這些措施來重建我們良好的體制,讓民眾得以安居樂業。事實上,美國政府更應該資助那些實際做信貸的優質銀行,而非一直沉溺于賭博的投行。最近,AIG拿政府的補助給公司高管發獎金,徹底激怒了美國人,盡管獎金并不是用來發給為公司帶來損失的人,而是發給為公司帶來利潤的人。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向后看,而非向前看。實際上,如果7000億美元被投資到新的貸款機構,按10倍杠桿計算的話,可以創造7萬億美元的信貸能力。這就是美國并不順利的金融重建方案。現在美國為解救一些危機中的銀行,不斷地進行國有化,而在中國,正在做的卻是私有化。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方案注定要失敗。
刺激方案必須快速有效,能夠迅速刺激經濟,滿足更廣的需求。美國的刺激方案進展得并不好。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經濟刺激方案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減稅,希望國民可以更多的消費。但是,雖然政府認為國民消費太少,但是他們卻認為自己消費太多。這樣,方案對經濟的刺激效果十分有限。
中國做得相對要好很多,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民眾對政府非常有信心。而在美國,民眾對政府已經沒有多少信心,對布什政府已經沒有信心,對奧巴馬政府雖然還充滿希望,但是危機的持續使得民眾現在并不是很滿意。
世界金融危機改變了全球政治環境,這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很大。中國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措施是一攬子的刺激方案,方案中提出要增加出口,創造更多的教育機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并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居民的收入,以此來刺激消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增強社會保障,為居民提供“保險”,從而直接和間接的刺激經濟。
中國的儲蓄率非常之高,我認為主要有3點原因:一是居民的儲蓄率只是稍微高些,更好的社會保障會直接或間接地改善居民的消費狀況,從而降低儲蓄率。二是中小企業儲蓄率很高,這是因為它們很難獲得信貸,為了企業擴大經營他們不得不進行儲蓄。三是中國的一些行業中存在著不正常的高收入,不正常的高利潤以及不正常的高留存收益,這一情況部分反映了該部門的低工資水平。
某些行業的高利潤引發了大量的投資,中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供給增長和需求增長的不平衡,大量出口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這些都是中國經濟中存在的不平衡問題。但是要將這些經濟中的不平衡消除是非常困難的,有可能會帶來通縮的壓力以及宏觀經濟的風險。關鍵的問題是要繼續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同時還要保證一個更和諧、更穩定的市場經濟。我對中國最終達成這一目標很有信心,但是這一進程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
有3個關鍵建議。
首先,需要一個新的全球信貸機構,而且它的監管應該比現有的機構更好。其次,要建立一個全球經濟協調委員會。最后,要有一個新的全球儲備體系。這是一個很早就被凱恩斯提出來的問題,而目前的系統運行并不良好,所以現在到了需要對其進行改革的時候。
我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復蘇當中會扮演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
首先,中國通過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會保持其經濟繼續增長,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貢獻。其次,通過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中國也會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和綜合的復蘇做出貢獻。而通過參與G20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中國將會促成它們的改革,這些改革將會是重塑信心和打造一個更穩定的全球經濟所必需的。(本刊記者 井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