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報每周演講:自主創新與中國經濟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7:01 文匯報
我們通過引進學習,加速了現代化進程,可以看出學習效應之高、學習效應之好。但是從人類歷史進步的長河來看,一定是研發效應、研發收益高于學習效應、學習收益,否則就沒有人愿意做研發。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發,是因為在它的財務結構里,用于研發的開支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投資,并且是有高回報的投資。但在我們自己的財務結構里,本來利潤空間就很小,還要再增加研發費用,難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F在財務結構很難跨過這個轉變的周期階段;一旦跨過這個時間段,我們的企業發展肯定會不一樣。 大家知道,2006年的全國科技大會以后,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用15年的時間將中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這個命題不論對國家的生存發展而言,還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對過去發展模式的反思,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一、為什么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1、改革開放成就與發展模式反思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力增長、企業競爭力提高、中國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回到“以人為本”方面而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我更多想講的是問題,F在我具體講幾個與技術創新等有關的問題。 一是DVD付費。在2001年《中美知識產權雙邊協議》簽定后,第二天,在荷蘭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產的DVD被查扣。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或者跟美國有直接雙邊協議之前,人家可能也沒有直接約束我們的辦法,但是既然簽約了,采用了他們的核心產品,就必須技術付費。因此,談判的結果是給3C聯盟付費,每臺DVD9美元,給6C聯盟每臺DVD付6美元。最近美國貿易委員會還在就DVD問題進行討論,談判中討論是否多追加每臺3美元。到現在為止,DVD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了。這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可以看出自主知識產權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或者對產業生存競爭能力的影響。 二是GSM手機標準。GSM標準是歐洲人出的標準。我們采用GSM標準就救活了諾基亞。本來諾基亞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不強的,企業已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中國市場一開放,表現為采用標準的開放,馬上就救活了諾基亞。 中國人現在下決心上自己的數字電視,這是對WTO規則深層思考的結果。WTO規則反對一切形式的壟斷,包括關稅、配額和許可證等等,但是WTO偏偏保護以知識產權形式存在的技術壟斷。因此,掌握標準的人,就掌握了話語權,實際上也就掌握了市場。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要出臺自己的數字電視標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 再來看產業技術快速發展的成本。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發展,具有了很強競爭力。但是在我們的產業技術發展背后,我們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我們可以以彩電為例。當年,我們在全國布下120多條生產線的時候,突然發現,彩電的關鍵零部件是彩管,因此再引進彩管生產線;當我們把彩管生產線布得差不多了,突然發現電子槍技術是關鍵;當我們把電子槍技術也引進之后,電視機已經背投化了;當我們再引進背投技術時,電視機已經平板化,即液晶化、等離子化了……這個產業取得長足發展背后的成本非常高,F在中國電視機發展很快,全球范圍內,30%的電視機是中國人生產的,但是在產業進步背后,所花費的成本之高也是驚人的。 2、大國經濟要求自主創新 中國是一個發展、轉軌、開放經濟中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大國。前年媒體曾經有過一場爭論,討論“四億條褲子換一架空客飛機是否值得?”從經濟學觀點看,或者從整個國家的進步、發展意義上講,毫無疑問,“四億條褲子換一架空客飛機”還是要換。因為我們首先要參與分工,找到在分工關系中自己的位置,在“看懂”、“學會”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創新。在加入世界市場分工體系的時候,只能從產業鏈的末端切入,然后朝產業鏈高端爬升。也就是在學習型創新的基礎上,再走向自主創新。從企業行為上講,首先是跟著巨人走,然后是與巨人并肩走,再到踩著巨人肩膀走的過程。我們不能好高騖遠。實際上,做四億條褲子,只是簡單地拿點加工費,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又沒有品牌。我們只能在“看懂”和“學會”的基礎上進一步消化吸收創新。 對我們國家而言,研發投入還嚴重不足。200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為2367億元,占GDP的1.5%,而發達國家一般在2.5%。經過30年的引進后還是一味引進,如此的發展方式值得深思。在科研開發費用占銷售額的比例上,外國大公司的比例可能是5%乃至8%。當然中國也有好的企業,比如華為,其規定企業的科研開發費用不得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8%,而實際上還要遠高于這個數字。 3、跳出專利陷阱,擺脫技術依賴 在中國開放的過程中,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技術輸出,實際上有明顯的戰略。如最近的“娃哈哈”和“達能”之爭,可以說是我們的無知或者說無奈。有學者甚至認為,我們現在已經陷入開放的陷阱,因為我們今天在全世界貿易領域受起訴“知識產權侵權”和“反傾銷”的案例很多。怎樣看待跨國公司的行為?我們曾經提過“以市場換技術”、“以市場換資金”、“以市場換管理”等,最后換來的是一味的引進、購買,還是換來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的確,我們通過引進學習,加速了現代化進程,可以看出學習效應之高、學習效應之好。但是從人類歷史進步的長河來看,一定是研發效應、研發收益高于學習效應、學習收益,否則就沒有人愿意做研發。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發,是因為在它的財務結構里,用于研發的開支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投資,并且是有高回報的投資。但在我們自己的財務結構里,本來利潤空間就很小,還要再增加研發費用,難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F在財務結構很難跨過這個轉變的周期階段;一旦跨過這個時間段,我們的企業發展肯定會不一樣。 4、站在實踐前沿,把握關鍵要素 從長遠利益看,國家經濟安全和產業發展規律,都迫切要求我們努力創建自主創新型國家。國家競爭能力取決于城市競爭能力、企業競爭能力、技術與人才競爭能力,對于這些決定競爭能力的不同層次和內容,需要我們去發現關鍵要素,開發要素報酬的潛在價值。 我們希望實現產學研結合,可是今天做企業的人論文寫不好,學校里的人成天在圖書館里找課題,不熟悉實踐前沿的困惑是什么。有報道說,中國的學者參與國際會議,有著名的“3S之說”:見了面“shake hands”(握手)和“have a smile”(微笑),然后坐下來就是“silence”(沉默),不說話了。我們的科研課題來自哪里?一定要來自實踐,而不只是頭腦里。不能夠只是跟在別人后面,被掌握前沿技術的人牽著鼻子走。我們的科研力量還要有分工。對于實踐應用課題以及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中國的學者負有使命。 二、創新方式與創新路徑 1、創新方式的類型 現在有種約定俗成的概括:第一,模仿性創新。實際上是學習效應問題。浙江有很多企業做得很好,首先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比如說浙江有19個產品是全球產量第一,小到喝飲料的吸管,據說每根吸管的利潤是0.00001元。 第二,集成性創新。在模仿性創新的基礎上,就開始集成性創新。當今社會,我們最需要的是集成性創新,而集成創新的關鍵是管理。通常研究經濟現象,范圍經濟、規模經濟,有一個經濟現象沒有研究透,就是協同經濟,這是管理學科研究的問題。人們常說,水桶注水能力取決于最短木板的長度。展開而言,不僅是長度問題,還有材質問題、箍桶的技術問題,我覺得這就是集成創新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企業家集成創新的舞臺可能更大。 第三,原創性創新。即發現與發明效應。這里不做更多解釋。 2、創新的路徑 現在的創新有兩類:一類是常規發展路徑,另一類叫跨越式發展路徑。我們喜歡跨越式發展,現在的企業管理就非常推崇“顛覆型創新”。其實這里面有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所謂常規發展,就是自我積累式成長。而跨越式發展則是超常規、跳躍式成長。王選的激光漢字照排系統,現在全球中文報紙的激光照排系統中90%采用了北大方正技術。這種跨越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必然有一個累積過程。我們不應該過分推崇跨越式,或者過分推崇完全否定原來形式的顛覆型創新。 三、創新主體的社會分工 1、企業是實現自主創新的主體 這個問題似乎無須更多討論,似乎已成共識。其實,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真正解決。為什么企業是實現自主創新的主體?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認識。 市場發現需求信息,需求激發創造。市場是企業競爭博弈的場所,問題在于企業自身是否重視市場。市場發現了需求信息,需求激發了創造。創新是要有市場的,沒有市場的創新只是用來評獎的。 市場容納競爭博弈,競爭激發創新。因為受到對手和同行的刺激,所以競爭激發創新。比如可樂,麥當勞肯定和可口可樂合作,肯德基一定是和百事可樂合作,這叫結伴競爭。這種競爭關系改變了全社會的商業生態。本來說同行是冤家,把對手打死,現在是對手好我更好。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在市場中培養競爭合作關系,實現創新?今天我們的產業集中度還不夠,企業還很小,每個企業所提取的科研經費很少,所以我們提倡技術戰略聯盟,把每個企業的錢聯合在一起,那可能就是很多的錢,同時也減少了重復投資。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前面講的DVD解碼技術就是通過聯合開發成功的。在高新技術領域,開發風險太大了,通過聯盟方式可以分散風險。我們的企業要看到這一點,不要只想著把對手打倒;什么時候考慮考慮和對手也聯合起來。 2、政府應有所作為 首先,從WTO規則的技術壁壘看。我國政府已經明確要研發自己的數字電視標準,并且原則性地頒布了一個數字電視技術標準的框架。我們也下決心要搞一個手機3G標準,大家都在爭所謂的TD-SCDMA技術,這實際上是保護了中國市場。所以我們要研究今天的市場,在這些領域里,要勇敢地喊出“我們要搞自己的標準了”。這是對技術標準的掌握。 其次,政府行為如何與企業行為相匹配?在科研投入規模、科研立項方式、科研成果評價激勵、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科研市場秩序維護、科研專利制度創新、社會創新文化培育等方面,我們整個社會的科研體制很多地方還是沿襲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比如科研資金的投放,在面向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比例結構、科研項目立題、項目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創新。 再次,政府在區域協調方面大有可為。比如產業結構之間的雷同現象,所謂“同而不和”,造成全社會資源重復配置,需要我們走整合和產業分工的道路,在這些方面政府責任重大。 從政府的采購行為看,我們的很多采購行為其實是不合理的。當年韓國政府規定政府采購一定要采購國產貨,韓國政府官員坐的車都是“現代”。我們今天似乎成了萬國博覽會的汽車加工廠,這是值得檢討的問題。 3、積極培育社會中介組織 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中介組織嚴重不足,而且很多中介組織缺乏自律。 我們幾乎所有的協會組織都是政府職能的延伸,都是政府官員退居二線后的庇護所。就此而言,我很佩服溫州商會,溫州商會是真正在市場中成長起來的行業自律組織。從打火機應訴到溫州皮鞋在西班牙被燒等事件中的表現而言,溫州商會是一流的,市場行為非常規范。 信息技術服務機構作為中介組織,作用也很重要。比如全國牙防組織本來是個子虛烏有的機構,是某企業做廣告弄出來的?磥,正規中介機構沒有發育起來,旁門左道就出來了。此外,中介組織還包括成果轉化中介機構、金融服務機構和法律財務服務機構等。 我們的企業是否需要這些中介機構?在這方面,我們的企業認識嚴重不足。 4、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愿望 在座的大學生們是不是愿意大學畢業后自己創業?我在上海參加再就業志愿團工作的時候,看到2001、2002年主要是下崗工人問題,而現在主要是大學生就業問題。大學生愿意出來自己創業,是社會進步的反映,F在大學生就業率不高,反映了我們自主就業、自主創業的意愿不足。把就業變成創業,那就偉大了,是一個民族力量的體現。大學生都愿意自主創業的話,我們民族的創造力會更強。 四、在創新過程中轉變企業生存方式 1、制約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七大要素 中國企業聯合會曾經做過大范圍的《中國企業500強科技自主創新問卷調查分析報告》,把制約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因素歸納為七大要素。 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我們政府在制訂《科技發展綱要》的時候,如何考慮企業的位置,創新的重點應該放在什么地方,政府與企業和市場之間如何分工合作,就政府工作而言,科委和經委又怎樣分工?這些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好。企業是創新的平臺,最終要以企業為主體。 激勵制約機制不完善,高素質人才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在美國沒有職務發明的專利,只有個人專利,在日本有職務和非職務發明的專利,在中國也有職務和非職務發明專利之分。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專利申請周期很長,影響了后續產業化的節奏。 缺乏創新的社會氛圍,技術市場不健全。我們社會有一個不好的傳統文化,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種觀念實際上不鼓勵創新,而鼓勵大家因循守舊,表現為一種相對封閉的開發體系。 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相關政策環境不完善。比如軟件產業既不是第二產業,也不是第三產業,所以既不能享受第二產業的優惠政策,也不能享受第三產業的優惠政策。這說明傳統的管理體制、規則、標準出了問題,直接制約了軟件產業的發展。 此外,近半數企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多數企業認為產學研缺乏溝通;我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還有限。 2、企業生存狀態的缺陷 檢討一下我們企業的生存方式,可以發現,我們企業的生存狀態有缺陷,表現為缺乏問題意識、競爭意識、進取意識、開拓意識和危機意識,F在國有企業碰到很多發展瓶頸,發展不好,因為好多企業不是真正按照企業規律在做。沒有危機意識,認為出現問題就是在給企業抹黑,那么我們的企業怎么能夠在發展過程中發現新的生產要素呢? 按照杰克·韋爾奇的說法,做企業就是在創新商業模式。他在GE公司的十多年,把一個百年老店整治得青春煥發。他為了物色接班人,考察了六年,最后把位置讓給了伊梅爾特。韋爾奇卸任的時候,整個集團利潤的70%是財務公司創造的。整個企業資本運作、購并、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是在財務公司。這才是企業家。 3、發現開發“默會知識”,提升戰略駕馭能力 我們要發現新的生產要素,開發“默會知識”。所謂“默會知識”指核心競爭能力。什么是核心競爭能力呢?就是讓人家看不懂,學不會。退一步說看得懂,也很難學會。再退一步話說就是看得懂學得會,也要花很長時間學習。這樣的企業在市場上才能領先,才能有研發效應的高回報。所以要發現新要素,發現人家看不懂的東西。 其中的關鍵是戰略駕馭能力。做企業要做到什么境界?企業通常有自己的規劃。規劃是以今天的能力想明天做什么;戰略是明天會怎么樣,今天做什么準備。兩者完全不一樣。明天會怎樣是由很多外界因素決定的,今天須做準備?墒俏覀兒芏嗥髽I缺乏戰略意識。韋爾奇就有戰略意識。他看到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看到全球化的產業結構重組趨勢,所以重點加強了財務公司在全球范圍產業重組的調研和產業重組的決策。 4、善于發現關鍵要素,推進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 管理學有一句話: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在創新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關鍵要素。 集成性創新,主要的實現途徑是經營模式的創新。我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讓墻壁賺錢”的故事,也就是紐約鉆石交易所設立的故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危機時,在紐約有一幢老樓,是個沒有客人的閑置賓館。這時來了一個年事已高的南非鉆石商人,他拄著拐杖一層層地往上走,最后他發布一條指令:二到四層走廊兩邊可鏤空的都鏤空,改成鉆石陳列櫥窗,把賓館改成鉆石交易所。這樣賓館的入住率就上去了。這一管理學上的案例就是:讓墻壁賺錢。實際上他發現了新的生產要素,把這一生產要素整合到原有的生產要素上,原有的要素就被激活了。 5、善于處理產業化節奏,將要素轉化為收益能力 我特別強調集成創新,強調管理經營創新,強調發現新生產要素。集成要有新東西才有意義,老的東西集來集去,生產要素沒改變。要善于處理產業化節奏,將要素轉化為收益能力。 泰森咬了霍利菲爾德的耳朵。媒體就大幅報道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了耳朵缺角的巧克力,之后大家都“咬耳朵”。 再如“9·11”后的紀念T恤!9·11”以后,美國市場上就出現了紀念T恤,正面是雄偉的世貿雙塔,背面是被炸的狼煙滾滾的圖案。很多美國人搶著買,買來是藏的,不是穿的。這就是善于發現要素,也許這種生產要素有生命周期。 這實質上也就是人文知識創意。不要以為創新只在自然科學中,只在企業產品創新中;從經營、管理和產業規律看,社會科學知識非常重要,它大大延長了產品生命周期。各行各業都要學學產業結構規律、市場競爭規律,都要按規律辦事。 6、善于集成各類要素,實現綜合創新 在創新過程中,企業是主體。因此就有了集成創新如何實現綜合創新的問題。企業家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集成者角色。企業家可集成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商號、商標。 企業家發現問題的能力,就是創新。當然,創新的產品怎樣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又是一個學問。規模、范圍、技術、工藝、競爭、合作、行情、輿論等等都是企業家應該關注的因素,都是創新的因素。企業生存方式上的創新是實現根本創新的根基。 在座的大學生是否愿意自己出來做企業?我鼓勵大家多向比爾·蓋茨、盛田昭夫等大學沒有畢業就出來做企業的成功企業家學習。在他們的身上,集中了優秀企業家的素質。在座的同學們要培育這種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 講演者小傳 張暉明 1956年7月生,江蘇南通人。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科學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副理事長、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現代企業理論與實踐、技術進步和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城市經濟發展與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主持省部以上科研項目十多項和多家公司改制或發展戰略設計,先后獲省部以上科研獎七項,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教師獎、上海市優秀志愿者組織獎等獎項。有著作《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國有資本存量結構調整研究》、《企業技術進步與跨越式發展》等;在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