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經濟展望論壇之八: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21:49 新浪財經

    2007年12月21日 晚上7:30—9:30,第五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邀請到中國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楊壯教授,一起就“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話題進行一場精彩的對話。

    主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

  嘉賓:康榮平、楊壯(按姓氏音序排列)

  主持:王璞(北大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

  時間:2007年12月21日 晚上7:30—9:30

  地點: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2層

  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同學、各位來賓,網絡上正在收看直播的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北大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的合伙人王璞。這里是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的萬眾樓。這里正在舉行的是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起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

  2007年,是值得回顧的一年,中國國內的經濟形勢和在國際上的地位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黨的十七大順利召開,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明確了道路;2008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北京奧運會將拉開帷幕,也是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同時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這三組數據都值得我們期待。

  在這歲末年初之際,中國經濟展望論壇邀請了國內一流專家學者,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中國經濟的饕餮大餐,共同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今天是第八場討論,討論的主題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

  今天參加這個話題討論的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華商研究中心康榮平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楊壯教授。

  主持人:今天我們討論的這個話題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我想我們分成幾個板塊來討論這樣一個比較大的話題,首先第一個部分就是歲末年初,我們就盤點一下2007這一年里面有哪些讓我們記憶猶新的事件?我想首先有請我們臺上就坐康教授先談一下您認為2007年企業界值得關注的走出去的一些事例。

  康榮平:剛才我們還議論呢,今年沒有大事,不像前幾年。

  主持人:04年是聯想,IBM走出去。

  康榮平:對,今年感覺都是,非要說一個什么呢?感覺好像大家,就是越來越多的,數量已經非常多了,多到用一個什么概念?就好像一個命令下來,大家都在往外走(笑),有這種感覺。

  主持人:用一個不貼切的比喻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康榮平:今年是有一系列比較小的,不是那么大的,或者不是那么驚動的并購,也還是有很多,我前兩天看一個數,好像截至到10月份,并購總額已經是100多億美元了,這個數是比往年要突出一些。

  主持人:有沒有具體的一個企業的例子。

  康榮平:今年非要說一件事的話,我覺得聯想好像二季報還不錯,這個事還值得說一句!因為聯想那次并購等于是一個“蛇吞象”,我一直喊大家不要學,因為風險太大,你沒有柳傳志那兩下子你不要去試,但是對聯想來說也確實很不容易,都多長時間呢?將近兩年了。

  主持人:04年公布,05年正式完成,應該算三年了。

  康榮平:將近三年了,現在終于看數字來說,已經不錯了,穩住陣腳了。

  主持人:但也有一個不好的消息,他走出去以后,原來是戴爾第一,惠普第二,他第三,現在格局好象有一點變了,是不是惠普第一了,戴爾第二,宏基第三,是不是他第四了。

  康榮平:那一塊我不太清楚,當時好像聯想是第九。你通過并購你到前六就夠本了(笑),我當時算了那么一個帳,不管怎么的,往前進了,而且今年從數字上盈利各個方面,好像把中國的經驗拿到印度去有一些效果,拿到德國去也有一些效果,這一塊還是很振奮的。

  主持人:楊壯教授您談一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事件。

  楊壯:我剛才也跟康老師講了,不太像前兩年中國企業出去引起轟動的效應,而且大家都在追蹤,像在國內,比如說像哇哈哈事件,在國外發生這種事件,或者原來TCL在國外發生的事件,我就感覺沒有這樣突出的事件,但是我很同意康老師的一個說法,今年雖然沒有這樣的事件,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都在做著走出去的企業。

  我知道的一個小案例就是我們的汽車公司,他們在海外通過貿易,通過建廠的方式,在很多地區都生產汽車,銷售汽車,中國汽車行業走出去是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現象,因為這個現象我自己想點評的一件事,就是21世紀的今天和我在當年1986年到89年在美國所學習期間遇到的南韓現代在美國出口汽車過程當中的滑鐵盧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形勢發生變化以后,整個中國出去的狀況和當年的狀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概是在三四年之前,當奇瑞、吉利說出去的時候,我還有一點擔心,當時我還跟他們的主任談話,覺得中國的企業在中國整個市場中沒有完全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走到國外是不是要重犯當年南韓企業在美國,85年、86年進軍過程中遇到的麻煩。因為南韓企業到美國,我記得當時韓國的現代企業和南斯拉夫企業,兩家汽車在美國賣,賣了一個最低價,大概是3千到5千塊錢,當時美國人很實際都去購買,半年之后,美國消費者報告,對他們整個汽車的品牌和汽車大概十幾項方方面面的標準進行了測評,結果非常不好,后來就撤出了市場。中國企業出去,為什么現在這個情況發生變化?

  這一點我也很想聽聽康老師和王總的意見,現在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認為一個變化就是整個當時韓國在初期的時候,他做的很多的嘗試自主的科研,它的很多的設計包括他的內部零部件在20年前幾乎是不合格的,而現在我們企業把這個車打開看了一下,忽然發現它的內部的很多組裝件已經是來自于國際標準化市場,國際標準化組裝之后標準化,通過國際標準性能已經走了一大步,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出去可能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而這個機遇是南韓企業以前所沒有遇到過的。

  康榮平:楊老師提到汽車是個很好的例子,今年確實一方面汽車的出口量已經成了規模了,給世人,不光是中國人很深的印象,另外就是很多汽車廠是宣布在海外建廠的消息,不斷的出現,剛才楊老師提的問題也很有意思,因為前兩天我們在韓國開會,還討論了中國企業發展的不同環境這個問題,因為當時我跟韓國的同行們說這么一個情況,我說韓國的企業基本上是在一個,不是很開放的國內市場成長起來,這有它的好處,但是中國企業是跟韓國、日本都不一樣,是高度開放的國內市場成長起來,因為剛才我沒深想,您提的問題很好,也許這也是一個因素,就是說奇瑞也好,吉利也好,走的也是比我想象得快(笑),走得還行,我想是不是跟這個因素有關系,中國的國內市場現在國際化程度非常高了,所以在這個市場能出頭露臉的企業,或者說比像當年南斯拉夫就不用說了,可能比南韓的一些企業從競爭力這個角度還要好一些,當然您說的那些東西確實是一個時代不同的背景。

  主持人:我覺得中國企業走出去這樣一個課題,剛才康老師楊老師從汽車行業做了深入的分析,我覺得首先我們應該再聊一聊什么算中國企業走出去?我想最起碼到境外去投資算走出去,到國外去上市,資本市場獲得一些資金的支持,不管它業務是在哪兒,也算走出去,還有出口也算走出去,出口量增加也算走出去,我們的產品走出去了,所以我們走出去可能有好幾種類型,我覺得2007年中國企業的出口,我們出口從04年開始總值就超過了一萬億美元,今年的具體數據還沒有出來,中國的對外投資也超過了160億美元,這是06年的數據,所以我想中國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的力度,07年應該也是比較迅猛的發展之勢,我想從這三個意義上,還有沒有,我想請楊老師和康老師再補充一下,還有沒有走出去的說法?在對出口這一塊我們去年,07年出口還是遇到了一些麻煩或者叫問題,食品等等,那么就這些方面,我想從這兩個角度請康老師和楊老師看看有沒有可說的。

  康榮平:我理解走出去,從這個角度吧!就是說中國提出走出去的背景,實際上它最主要要解決的應該是,排在最前面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出口太多了帶來的貿易摩擦,為了解決貿易摩擦,需要把你的對外直接投資在那兒建廠可以避免一些貿易摩擦,比如說為當地解決就業,稅收,等于把你的生產或者把你的一部分產業轉移出去,這是針對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是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像石油各種礦產資源是越來越缺,我前兩天看報紙上說,今年石油的進口依賴度要達到47%,那么跟這個背景有關,也是海外直接投資。石油、礦產,所以我個人的理解走出去,我是比較狹義的,最主要的或者說排在首位的就是對外直接投資包括并購。

  從中央提出走出去的背景來看,像產品出口應該不算了。因為它實際上是為了解決出口所帶來的問題而提出來的走出去。

  像海外融資這些也都可以算,但是好像在我這兒排的次序稍微低一些。還有一類,不管是海外設研發機構還是通過并購獲取技術,還有一類走出去是獲取技術。我前面講了兩大類實際上是我的理解,中央提出來的一個大背景,那么我再加一個技術和資金,或者是四個吧,兩個大的兩個小的。

  楊壯:我就談我自己的一點想法,關于走出去!剛才康老師講得很全面了我再補充一個就是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當年也是我在美國學習期間,86年到89年,整個中國現在遇到的現狀和當年的情況,日本在美國遇到的情況幾乎相當雷同,當時的情況也出現過一段石油危機,石油危機80年代出現,當時的情況出現了日本的經濟起飛,日本第一,日本可以戰勝一切,當時還出現一個情況日本和美元的匯率升值升得相當厲害,由于政治上和經濟上兩個因素使得日本在當時不得不采取到海外建廠,這樣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把工廠變成本地的工廠,雇傭本地的勞工,像本田、豐田這樣的汽車,這樣在國內減少這種政治上的摩擦。

  我想當前中國的情況很像,但是中國又多了一個復雜情況,遇到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這個里面我們看到了很多意識形態的東西,因為當時跟日本不存在這個問題,日本要購買、戰勝美國企業,日本比美國企業競爭力強,這一點很多人認同,但是他們并沒有談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在我們這一次外出的過程當中,可能還存在一個很大的點,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不僅是在美國,在歐洲也出現,這給中國的企業造成了很多很多的壓力,但這種壓力實際上也推動更多的中國企業往外走,還必須得到外面去建廠,必須跟外面組合,必須跟世界的企業能夠結合在一起,大家一塊兒共同來創造這種財富,表面看好像防止你去,但實際上他是一種動力。

  我也比較傾向康老師談的狹義的這個概念,我比較傾向走出去基本上是你要變一個環境,在那邊生產、服務,與當地人結合在一體,不搞合資在戰略上也要搞同盟,我也同意一點,我們現在很多很多的企業到海外上市,這種方式也應該作為走出去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這個部分現在趨勢相當猛,看一下中國的VC,有多少個企業,像我們EMBA的班上,100號人,當時上課的時候就有好幾家企業準備上市或已經上市,所以這個趨勢是我們幾年前從來沒有見過的,而他們之所以學EMBA,就是因為上市以后給他們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機遇。

  主持人:聽了兩位老師的談話,也是一個中國企業為什么要走出去的原因之分析,包括康老師提到兩點,出口受阻,海外投資建廠可能解決了一部分的原因,還有資源的獲取也是我們走出去的原因,我想可能還有更多,我覺得還有一些考慮比如市場的獲取,我們要去當地拿市場,比如華為走出去,華為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我個人認為,是一類比較成功的典范,他是靠技術走出去,而且他走的是先到中低端,然后再逐步進軍發達國家的市場,所以我覺得華為這兩個角度,一個是技術先導,一個欠發達地區,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走出去,他是為了拿到當地的訂單,也在外面設一些研發、生產,包括他也到印度設廠,獲取印度的人才,走出去為了獲取什么?為了獲取當地的人才,為了獲取當地的市場。還有一個走出去就是說我們國內現在來看,成本的優勢,由于人口紅利給我們帶來的成本的優勢在逐漸的減少,因為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同時我們環境的成本現在講和諧,講可持續發展,環境的成本也在提高,環境的成本企業付出的成本提高,人才付出的成本提高,也使我們企業有了一種走出去的動力。所以走出去的原因分析,我想還是想請楊老師康老師再多少補充一點兒,就是為什么走出去?進入這樣一個話題。

  楊壯:從微觀角度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原因太多了,比如我們講一個品牌,我們現在很多中國的企業在中國本身他自己沒有品牌意識,另外中國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局限性是相當之大,中國很多企業研究了南韓和日本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就發現,一個企業要真正走到國外去,首先要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自己品牌的地位,我覺得做品牌做得可能最好的一個企業就是三星,三星品牌曾經排列,80、90年代的時候位置很遠,100多位,前幾年國際上一個很著名的雜志評價三星品牌,已經到了第20位,但是三星品牌的后面的幾位其中有一位是索尼,這一點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真正的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品牌,了解這個品牌,崇尚這個品牌,追隨這個品牌,那么我們這個企業的增長會很快很快。

  另外我也很關心人才,走出去也是在培育人才,中國的企業在國內盡管培育了很多人才,但是我們國際化的人才還不是很多,我們真正的懂國際市場,懂國內市場,了解國際的文化,了解中國的文化這樣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我們出國的人很多,很多出國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國外以后,好像又不了解國內了,我們有些沒有出過國的人,在國內研究中國企業的經營戰略,研究毛澤東的這種戰略思想,研究中國的文化國情,研究得相當透徹,但是當我們一旦到國外去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國外的人情,整個環境和中國的人情環境完全不一樣,用原來一套方式方法去在國際市場拼打,可能也會出現問題。這個走出去的動力,我說在這里面要到國外去搜集很多的人才,能夠讓他們真正了解國外,了解中國的情況下,給中國企業上到一個臺階,同時走出去也是給中國企業一個啟示,就是在國外的這種環境里面,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戰略定位和思維模式。

  其實我想舉個例子,最近北大國際EMBA我們到了延安,因為我們有一些軍科院的專家,他們專門講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以及主要矛盾。我們研究這個戰略之后就發現,毛澤東之所以當時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彭德懷在毛澤東的指導下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績,是因為毛和彭很多人對中國的國情極為了解,摸得相當之透,他把中國的環境,天時地利人和都搞得很清楚,所以取得了很多次的勝利,在解放后一段時間后所出現的問題,是因為毛本身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環境認識不清。

  我們就講朝鮮戰爭,我問了一下軍事專家,我們同樣用游擊戰、伏擊戰、運動戰的方式打,我們頂多打一個平手,這一點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因為環境發生變化,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還用的當年的這種戰略和戰術,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中仍然采用同樣的方式,一定會吃虧,一定會有預見不到的情況,我就想在整個國際化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可以使我們的企業更加具有戰略性的思維、思想,能夠在國際化的調整我們在中國運營的方式。

  我舉個例子,還是舉華為,對華為我非常非常尊敬,他們在海外這幾年整個的擴展過程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現在的海外業務已經達到了70%,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從全世界各個地方,除了美國之外幾乎都有他們的足跡,但是在看他競爭的模式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里面有很多原來在中國市場所采用的方式,這些方式在有些國家和有些地區是成功的,在中東,在印度,在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還有一些拉丁美洲國家,相對是成功的,因為這些國家的國情、文化以人為本的東西,人際之間交往的規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打這個仗可以用這個方式,但是在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的市場國家,我們在用我們原來采用的一些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或者是人海戰術去拿一個項目,或者是利用人際關系去拿到一個東西,那可能就要重新思考,這也是我們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北大國際EMBA學員在思考,在不同環境下采用不同經營戰略模式的一個課題,也引起了很多的想法,對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一層的研究。

  主持人:楊老師作為最好的EMBA的經濟研究中心的教授,在研究這樣一個課題,不同環境下企業競爭的模式,我非常同意楊老師所說的,不僅是一個地形地貌,百姓這些環境,而且我覺得最重要的環境是競爭對手變了,我們在解放戰爭的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國民黨的軍隊,當然他也比我們強大,但是他跟美國的軍隊的軍備還是有質的不同,所以在國內競爭實際上比如說我們聯想跟方正,跟同方跟長城電腦的競爭和聯想到了國外,跟戴爾、惠普競爭又不一樣。

  另外一個華為,我們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一直是做企業管理戰略的研究,我們也對華為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跟蹤和研究,我注意到華為在兩年前的換標事件,華為的標是一輪太陽,換成了更圓潤的太陽,不像原來的太陽有棱有角了,后來在華為報上就寫了,今天的戰略,華為走出去戰略就不一樣了,原來就是“狼性”的服務,非常犀利的手段,到了國外換標以后,這是一個品牌戰略,他提出一個什么呢?他說寧丟一點份額,也絕不破壞一塊市場,這是兩年前的轉變對他今天拿到了國外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這也得益于他理念的提升和升華,才有今天這樣一個結果,這是我就楊壯老師談的我的一點心得,我也想請康老師再點評一下,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康榮平:剛才楊老師講得很好,我想接下來做一點推論,其實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化實際上是經濟全球化,我就提出一個觀點,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的發展帶來深刻的變化,是什么呢?比如說上個世紀80年代前,咱們假設從1990年開始,劃那么一個線,那個時候企業的一般形式我認為是國內企業,就是以一個國內市場為他主要運營目標的,這么一個企業的一般形式,是絕大多數。而跨國企業或者叫跨國公司是企業的特殊形式,因為它是少數。我倒覺得經濟全球化正在帶來一個非常深刻的變革,就是跨國企業或者說跨國公司正在成為企業的一般形式,什么意思呢?

  因為前面我已經強調了,中國市場的一個特點就是高度開放,那么高度開放意味著什么呢?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在WTO以后,你面對的競爭對手它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它是全球的市場和資源來配置來運用,如果你中國企業僅僅靠著國內的市場,國內的資源的配置去跟這些全球化的企業來競爭,你永遠是處于弱視。

  所以我現在經常強調這個,因為跨國企業或者叫跨國公司成為企業的一般形式是一個很長時期,可能它先從大型企業,而且應該說現在對于大型企業來說,跨國化已經是他們生存的一個前提條件了,就是說走到今天,再往下走,可能是中型企業、小型企業,我也不知道要過多長時間,但是這個前景已經看得很清楚,就是說未來肯定跨國企業是企業的一般形式,那個會成為多數,當然這里面為什么呢?

  其中一條就是說經濟全球化,包括好多技術的變革,電腦、互聯網使企業跨國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原來你想想,80年代以前,小企業做跨國經營那幾乎是非常非常難的,不是說出口,就是說海外做投資或者說跨國的經營,今天小企業出去比原來要容易得多,未來可能更容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今天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首先是大企業,應該是多數已經是到了你必須出去了,你不運用全球的東西,你在競爭上永遠是處于弱視的,當然中國有一些特殊,有一些國有大企業不是靠這個,那另當別論了。所以我想在這一塊多強調這么一下。

  跟這個相關的實際上是給咱們理論界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原來企業管理理論,企業競爭理論,這些東西實際上它是以國內市場為基礎的,另外有一塊跨國公司理論,這兩者原來是分家的,現在對于我們理論工作者一個非常急迫的任務,就是要把它統一起來,咱們簡單地說企業要通過各種努力來獲取競爭優勢,原來這個話說的基本上是指當地市場或者國內市場,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你要有全球的觀點,你要爭取在全球的范圍內想法去獲取競爭優勢,我就補充這一些。

  主持人:康老師又率先把這個管理話題,走出去話題引向深入,就是企業走出去是一種必然,是一種普遍現象,是一種骨子里的觀念上的意識,原因就在于全球經濟一體化。也舉了例子,跨國公司的普遍數量提高,以后可能演變到中型企業、小企業。

  我這里先舉個例子來支持一下康老師,但是我又想讓楊老師準備一下反對康老師,比如說馬云所領導的阿里巴巴,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因為互聯網的技術做一個B2B的商務網站,最近到美國拿到了錢,又成為了市值最高的中國公司,這是今年的事吧,又回到了前面,這算走出去一個比較大的事,但是他這個走出去,大企業走出去了,怎么走出去的?在資本市場拿到了錢,這叫走出去吧!同時由于他拿到錢,這個平臺會做得更好,更好就會引導更多的中小企業走出去,什么走出去?就是它的服務走出去了,產品走出去了,當然這是第一階段的走出去這就叫大企業借雞生蛋,借美國資本市場的錢發展自己,同時帶動了小企業走出去,借力打力,小企業借助阿里巴巴的平臺也順勢把產品服務送出去了,這是我稍微支持一下康老師。

  同時我也想請楊老師反對一下康老師,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楊老師帶了很多EMBA學生,他們都是事業上的佼佼者,否則他也入不了經濟研究中心,也成為不了楊老師的學生,楊老師這些學生里面佼佼者,但是普遍來說還都是立足于國內市場,扎根于國內來作,并不是華為這樣的企業居多,可能是中小企業居多,那這些佼佼者他們可能會反對,他們要走出去,他們會說,我就要在中國發展,大部分的企業立足中國,走出去是10年以后的事情,我想楊老師的學生會不會有這樣的觀點!

  楊壯:這個比較復雜的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讓我完全采用這個的話,我可以給你采用這個,但是我給你講一下現實的情況,現實的情況不是這么簡單,在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先接康老師一個話題,他說的是跨國公司普及化或者普遍化,或者是一般形式,這個東西我們就談到MBA的教育本身,本身在以前我們都講到MBA的教育一定要國際化,國際化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MBA的學生一定要學國際金融課,或者是國際管理課,或者是國際文化課,現在到北大國際MBA,你有時候看不到這樣的課,因為每一個課都具有國際因素在里面,很難很難現在把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分割開,從這個含義上來講,我是支持康老師的。

  但是從另外一個含義上,一些行業有一些中國特定的行業,在這里面他們做得風風火火,這里面涉及到政策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比如舉個例子,在2007年兩大行業最為引人注目,第一個是基金,第二個是房地產。房地產這個行業,我覺得從實際上來看,它相當本土化,所謂本土化的含義在于什么地方呢?從政策來講,從外國人進來的機率不大,同時他們進來以后,就在中國這個里面怎么去造房,得出的性價比中國人也很喜歡,而且房地產這個行業特殊性,具有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拿到一個項目很難很難,如果你沒有政府關系的話,你很難拿到這個項目,而外國公司憑借他的實力本身或者技能本身到中國來講,不一定拿到這個項目,所以很多外國企業到中國來,房地產發展了很久也沒有發展出什么東西,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又支持了康老師的意見,在發展房地產的過程中,咱們不說別的,就說潘石屹和他的夫人,他們所辦的這個東西,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生根,是因為他們引進了大量的國外的這種經驗,他們人沒有出去,他們把這種經驗、經歷以及里面的設計的思維、理念引進中國,跟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他們做得相當好。

  所以我在想一個問題,世界已經發展到今天,我們往海外走是一個必然,中國企業遇到在國內經營,也遇到大量國際化問題,而且它和國際化的很多思維理念戰略結合在一起,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MBA教學過程中,把所有的課從原來有中國的經濟課,有國外經濟課,有中國管理課,有國外管理課,這個課又把兩者之間結合起來,這好像也是一個趨勢。從這個含義上來講,我們可以肯定一下一本書《世界是平的》,但是我想引一個話題,我覺得平的背后有很深層次的沖突,平的是形式本身,我談一個國際化觀點,我們看到企業往外走,也像日本、美國企業當年往外走,看到了今天中國的高樓大廈,馬上使我想起香港、東京,看到今天的高速公路,馬上使我想起德國和南韓的高速公路,看到大家上著網覺得世界真平了,但是我自己覺得對于中國企業最大的挑戰,在平的背后我們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在平的背后有著很多很多的沖突、矛盾、博弈和危機,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重視,我們就會在表面整個鶯歌燕舞。像我們的學員到美國畢業,美國就這個樣子,比中國差遠了,現在我們還有一個議論,中國進入市值經濟,就是中國這么短的時間,世界十大企業中國具有五大市值,中石油是第一大,還有銀行,因此中國的國際化已經跟國外完全接軌了,對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我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因為我覺得我們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的危機,如果不重視這些事情,可能我們在今后的國際化的路上要摔跤。

  主持人:我們的企業要想發展,無論立足本國發展還是走出去,在海外銷售,在海外融資,在海外投資這些發展,我想都是要有最起碼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廣闊的視野,在中國成功的企業家里面,比如說百度、攜程、如家,其實都是我們的學者在海外,在美國商業最發達的地區讀了書,然后在最好的跨國公司里面工作了一段時間時候,然后做了立足于中國本土的事情,但是他們的思想都是全球化的思維了,又把我們的話題進一步引向深入了,因為我們除了在海外投資,在海外建廠,在海外銷售走出去,還有在中國做服務,做海外的在線同步的服務,外包業務,包括審計、財務這些都同步來跟全球同步對接,還不只是我生產一個產品賣給你,我想都已經逐步逐步的展開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稍微的回顧一下,在過去幾十年間,就像我們改革開放初期七幾年招商引資,80年代初,現在我們開始逐步逐步的走出去,這種端倪已經出現,那么我們走出去再往前看過去的20、30年,我們走出去的模式大概有哪幾段?

  康榮平:如果就以海外直接投資作為主要的線索,改革開放以來我把它劃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劃成1979年到1995年。第一個階段我起了一個名字叫轉折型起步。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是說這個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體基本上是一些國有的大企業,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事情,比如說首鋼在那個期間的代表性的企業,等于它建立很早了,49年以后得到比較高速的發展,屬于原來關起門來發展到很大,突然把門打開了,告訴你往外走吧!做個什么比喻呢?一般嬰兒大概兩三歲開始學走路,如果這個孩子到了三歲還不讓他學走,還是讓他爬,到了五歲你讓他學走路,他學走路,他的動作,他的速度跟三歲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那個階段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我叫它“躍進性”,它跟那種自然而然出去的企業不太一樣,就是我剛才說的比喻,他都五六歲了才讓他走,剛邁第一步就想跑,跟三歲的孩子肯定不一樣,他的協調能力,各方面的能力都不一樣。我叫轉折型,所謂轉折就是原來不讓走,但是又長得挺大個了,一個轉折讓他們走,特點能表現出來就是一個躍進性。當然那個階段交的學費也相當高。

  第二階段,我把這個起點劃在1996年到2003年。為什么劃在1996年呢?我發現改革開放后產生的一批企業,他們是在國內通過競爭慢慢長大了,長到國內市場也比較激烈了,他們開始自然而然地往外走!這一批企業我統計了一下,他們的第一次海外投資最集中是96年,一大批,包括海爾等一大批企業都是96年海外第一次投資。剛才我也說了,它的特點就是走出去的主體開始發生變化,一批新的跟原來那種國企,這批企業里面還有新國企。

  主持人:因中國國內市場洗禮然后走出去。

  康榮平:因為國內確實市場比較飽和了,競爭很激烈了,主要是因這種自然而然的出去。

  第三階段,就是04年以后。為什么定在04年呢?我又換了一個角度來劃分,在03年以前的前兩個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的方式都是當地新建,并購是一個很小的地位,04年是一個拐點,以聯想收購IBMPC作為一個標志,那一年一大批企業包括TCL很多都是發生在那一年,那一年我查到的數據海外并購占海外投資的比重一下子上升到36%,我要沒有記錯的話,在以前的年頭大部分就是10%幾甚至更低,就從這兒出現拐點,到05年就更高了,超過50%,就是并購所占的比重。所以04年以后叫加速發展的階段。

  這三個階段我也不是統一的標準,我自己就分了這幾個標準,能說出一點兒根據,劃了這三個階段。

  主持人:中國WTO以前,20多年,中國以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以后,WTO以后,明顯的感覺到開始享受WTO成員國帶來的優惠的待遇,然后由單向的招商引資變成了雙向的招商引資,也有對外投資和對外開放,剛才康老師已經把這個階段劃分了,主要是圍繞投資線條來劃分的。

  楊壯:這一方面我覺得可能康老師他數字方面掌握得更好一點,因為關于跨國公司包括中國的跨國公司出去,國外的跨國公司進來,康老師我看了他一些書里面都有詳細的記載,我想從這個角度談我自己的一點觀點。

  我覺得我們談的是走出去,但是走出去有時候談這個問題,我總覺得跟外國企業走進來分不開。因為有時候你劃了這個點以后,你不太清楚這里面它的一些自然而然產生的背后一些原因,外國公司到中國來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國企的GDP占的比例越來越低,民企特別是跨國公司合資企業里面的東西越來越高,而且現在在很多跨國公司中,換了所有制之后,你不大清楚他到底是哪個國家的,里面也有中國,也有外國,而且現在中國的企業在這邊也有很多,而且我還看到了中國的企業家在跨國公司最后到了國外,走向國外是必然,不僅是跟我們剛才所說的這些東西有關系,我自己覺得他可能和我們整個這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市場上,90年代以后我認為,92年鄧小平南巡以后,在中國市場上的跨國公司、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在幾個主要的行業里面,家電業、汽車業、IT業還有零售業等等這幾個行業打了幾個回合以后,走出去到后來,這就成為了一個必然,因為這個戰爭是從中國的市場已經打到了國外,我之所以要說這一點,因為我要想引進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個想法。

  在整個跟國際接軌,在中國國內接軌的過程中,中國企業看到了自己在企業整個自身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如果只在中國市場進行競爭的話,它不論是在戰略還是經營,不論是品牌還是技術,不論是人才還是其他領域可能都無法趕超,從這個含義上來講,我自己不是特別想劃分一個階段,我只是說從90年代以后,深層次的國外的競爭越來越厲害,深層次也就是國際化究竟是什么東西?我是想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國際化這個東西,如果我們只是把國際化分階段,國際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什么樣的變化?而且我們談到國際化的時候,這個東西究竟是什么?這個很值得我們深思,我想就這個問題其實一會兒大家可以進行一次討論。

  主持人:我想請您開一個頭。

  楊壯:我自己認為國際化就是中國企業往外走,在走的過程中,康老師把這個東西劃了一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我自己認為,中國企業都在這些方面有了一個進步,但是又找到了其他的問題。首先中國企業往外走要明白一個思維上的國際化,思維上的國際化是中國企業意識到國際化是什么?我不太愿意中國企業在國內競爭和中國企業在國外競爭和外國企業在中國和中國企業在外國分割開,我覺得中國企業在外國每一個階段都表現出中國企業不斷的成熟,我講的第一個就是戰略思維的國際化,按康老師的劃分方法在70年代到90年代,整個企業定義還不是非常的清楚,國有企業還沒有完全進行改革,政治、思想為主線,很多問題上的決策不是按企業的決策而決策的,按的是整個,不但是拍腦袋還有很多政治的因素在背后作為導向的,但是就按這個分發,96年到03年,中國的企業成熟度很高,那時候中國企業在國內,國際企業在中國,大型國際企業在中國,競爭之后,大家感覺到一個企業應該具有一種國際思維能力,國際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包括什么呢?危機意識,企業的目標,企業的經營對象,企業生存的目的,這是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我認為國際化意味著什么呢?不僅僅意味著高樓大廈,很大的程度上意味著制度的變化。這跟我剛才講的這一點也是一樣,國際化的制度思維。我為什么講這個制度呢?我覺得現在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有這么多企業出去了,我看到的很多企業最近出去之后,他們的企業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說新東方,原來的俞敏洪手下原來北大的一些朋友,很多人,他們自從股權以后都出局了,招了一批新的職業經理人,招他的CFO和很多人都是有著豐富的國際化的經驗,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在整個過程當中,不僅僅是出去,他的在觀念,在制度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只是舉這個例子,看其他的上市公司,在制度方面的變化極為重要,在民企這里面表現尤其突出,國企也突出,但是國企里面還有一個點值得大家思考,也就是說,我們不論現在看中石油還是中石化,還是看我們其他的大型的中國人壽還有工商銀行,如果說國際化,我們出去了,但是我們制度是不是從根本上進行了改革,中國企業出去和中國企業在國內進行改革是連在一起的,剛才康老師講的階段的變化,不僅僅是在形式上,實際上在實質上也發生變化。

  第三條,國際化代表的人文理念的國際化。我們考慮出去的時候,不是到外面僅僅去為了生存,因為我們在前一段時間學了一個案例,我們浙江的企業到了西班牙賣鞋,那個老板感到很困惑,為什么?一個大鞋廠庫存全部都被燒掉了,但是他去了以后,我們研究這個案例很復雜,我們企業去了以后都是為了賺錢,企業的思維是盡早的能夠在國外建立一個市場,但是我們有一個思維,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文化的理念,你要成為一個社會的人,一個講社會道德的人,你到外面去你要考慮到,那個地方是祖祖輩輩都是制鞋的中心,你一個溫州企業到那兒去,也不顧及這些東西,最后把人的飯碗都擠掉,這個東西可能不是國際化思維所走的一條路,我們有些企業到了美國之后,也是犯了當年日本企業在美國同樣的問題,日本企業出去以后,自己對美國的形式,他把這一套行為就帶出去了,對當地的風俗習慣尊重不夠或認識不夠,乃至出現無數的美國最高法庭案件,我寫的就是這樣一篇論文。

  主持人:能介紹一下這個案例嗎?

  楊壯:日本的企業在美國,在當時出現了一片呼聲,日本第一,日本會戰勝世界,日本會購買美國。當時日本集中買了哥倫比亞公司,買了很多很多企業,不可一世,但是他買這個企業的時候完全沒有按經濟價值去做,因為日元升值,結果他買了很多東西是沒有正確的決策,在那個時候日本企業也很厲害,到美國,到了紐約建了很多銀行的分支,去了以后,他們就把日本的行為舉止帶過去,我見的這個案例很簡單,美國12個女工對日本企業的總經理,對他們的這種歧視待遇表示抗議,抗議到美國中級法院,最后到了最高法院,最后要庭外解決,這個案子打了好幾年,日本企業虧損很多,就是日本企業把日本企業的這種管理模式,行為舉止帶過去,就是到那兒去以后,就是女工不僅有你自己的工作,還要去,來客人以后要倒水倒茶,這個東西是看似很簡單的文化現象,在日本這個地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到了美國,美國人就認為這是一個歧視,最后是給每一個女工都進行賠償,這就導致日本在3、4年的時間一直反思他們自己的行為。他這一套使得日本的企業,包括我們知道的豐田還有本田這些企業回到日本之后也重新對日本的模式開始進行探討,在日本過度下是不是也進行一些改革,我要講的這個東西對我們有什么含義呢?中國的企業出去以后,可能在思維理念,行為舉止,制度,戰略模式以及我們的文化概念都要進行一次提升,如果不提升的話,我們出去只是一個形式,我們的行為舉止基本上還是中國的這種行為舉止,在中國這個社會里你是有土壤的,但是到了國外可能就要遭殃,這是我覺得可能給我們最大的一個啟示。

  主持人:楊教授談到了,實際上就是國際化的難點,我們要回歸到我們的這個題目上,走出去的難點,楊教授談到了從管理、制度、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等諸多方面都要注意,都要注意跟所在國、境外的對接,同時我個人的體會有幾個字,要低調,要和諧,楊壯教授從他講的燒鞋的例子,講到日本企業用美國女工,由于文化的差異帶來的負面的經濟損失,這兩個例子說明了,我也想請康老師再就我們走出去戰略的難點,給我們做一些補充。

  康榮平:我先講一句,剛才楊老師提這個非常好,中國企業現在走出去,有些事情你在國內可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你出去了以后確實,楊老師剛才總結得非常好,你的觀念上要有一個提升,你一定要始終有一根弦就是互利共盈,包括你剛才講到華為那個例子也是非常好,你出去了你再搞狼文化,你去了把人家的東西都給搶了,人家什么都沒有了,活都活不了,那根本就不行。互利共盈這個原則或者這種觀念要,我們的企業家要首先提升的一個就是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并不容易,西班牙燒鞋的例子,其實類似的例子非常多,但是確實提醒我們,這次十七大提出和諧世界,我覺得提的非常好,你中國以前那些年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帝國主義欺負,現在你開始往世界走的時候,你應該怎么做?這個事情你要認真的思考。那個時候一直是在批判,確實以前帝國主義那種掠奪性的東西,那些做法,但是你中國企業要是不留意,你有的做法跟他們在有一些地方是很接近的,你要不認真的想一想,完全按照你國內的思維去做的話,不顧及別人的,是非常非常不應該,或者說應該改進的。

  下面我想講一個難點,其實剛才楊老師已經提到了,表面上看來或者說從硬件上來看,好像世界現在是比較平了,但是從軟的方面來說,其實鴻溝非常大,我最近兩年在研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為了做一些比較,我把日本企業和韓國企業走出去,這兩年又做了一些研究,我發現一個問題,因為中國企業是最晚的,東亞,就是這些企業不管你做得多大,很少有大型的海外并購歐美企業成功的案例,誰能舉一個、兩個例子,大型的,東亞的企業并購歐美企業,大型的并購成功,非常少非常少。我為什么扣這個問題呢?當時跟TCL包括臺灣的明基很快就敗下來,包括聯想的并購所碰到的這些困難,最后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就是說目前全球所運轉的市場經濟也好,企業制度也好,實際上是歐美,歐美文化或者是歐美企業或者是歐美國家他們建立起來的,相關的規矩,相關的商業語言等等等等都是西方語言為基礎,西方文化為基礎。實際上他給東亞的企業眼前對我們來說就是對中國企業,對你走出去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鴻溝。它表現在中國的企業,其實日韓一樣,它不可能在短時間大量的聘用或者管理歐美的中高層的管理人士,短期內是做不到的,無論是在你進入那個市場,尤其表現在并購,因為馬上你要處理這個問題,所以回過頭來我才理解了,因為很多年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我說日本人干嘛,自己搞那么一套日本式的,它又非常崇拜美國人,但是它又自己搞了一套所謂日本式經營,其實我這個問題琢磨了很多年,我到今天好像才信明白一點,它沒有辦法,中國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我跟蹤了比如說像TCL李東升,他在10月份接受一個媒體采訪的時候還說,因為他是并購以后就全球招聘,他說到今天我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助手。就國際化這個問題上。

  明基的例子給我印象更深,明基的國際化年頭很長了,我本來對它抱很大的希望,我想能不能創一個奇跡?當然了他作為一個戰略決策。事后李昆耀我看對他的采訪給我印象非常深,他說為了這一次提升,我已經事先準備了8、9個高級的國際化人才,這些人才都是在歐美市場上打拼過十幾年的高級經理人,準備了8、9個,但是當這個事情的發生過程中我才發現8、9個遠遠不夠,我估計至少要30個,就是說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這個事情很快敗下陣來,他的背景包括聯想咱們現在看來,從經營數字上挺順利了,前兩天中國企業家公布了聯想的高管18個人,中國面孔吧!我用這個詞,6個。老聯想只有4個人,你們自己算吧!楊元慶我記不住他的原話,他說我們沒辦法,我們只能這么一點一點的走,因為你沒有人,硬上去不行的,就是6個中國人的面孔有2個還是后聘來的,比李東升那兒強一點兒,起碼他運營得很好,這一點上是比TCL好多了。

  是去年還是前年的一個數據,麥肯錫還是波士頓哪個公司我也不記得了,這兩個企業做了一個關于國際化人才需求的一個調查得來一個數,這個數我也不管怎么得來的吧!他認為中國企業目前所需要的這種比較中高級的人才是75000人,他認為中國目前所具備這個資格和合格的只有5千人。具體這個數到底準確,對不對,我不敢說,但是這個差距我覺得是對的。這個是中國企業要說走出去的難點,我覺得這個是最大的難點。因為我這些年,年年都在跑少說幾十個走出去的企業,當然主要在國內跑,大家提到的,其實真正說到難的都是人,有的企業一個市場已經考察了好幾遍了,我也不提名字了,最后遲遲不能投資,就是派不出去人,因為你派出去人,就像第一個階段,經常派一個老總,起碼派一個到兩個翻譯,就是說有的翻譯懂財務的,那個翻譯懂技術的,就是到這個程度,那個時候都是這個現象,現在你不行啊!而且這種人才不是在國內培養出來就是合格的,就像李昆耀說的,8、9個都是在歐美市場打拼過十幾年的,他才認為是合格的。

  所以,中國企業要想走出去,你要現在就開始,開始干什么?開始培養人才,開始去網羅人才,雖然人才是很剛性的,你要走出去就要先做這一步。包括到楊院長這兒培養出來的,或者送到你這兒來培養。

  主持人:我講一個我切身的體會,全球國際化做得最好的一個企業,近些年來,三星做得特別好,特別出色,地位、品牌都在穩健的提升,三星06年請北大縱橫做營銷做市場做研究,十年前,做的是人才的研究課題,什么課題呢?進入中國市場,派了一批人來,但是中國也招聘了一些人,但是這兩批人產生了一些分歧或者說有兩種聲音,這種情況下,他如何去更好的人才本地化這樣一個課題去研究。這是第一步,能不能派出人去?第二派出人去了以后,還要撤回來。

  康榮平:三星大規模的培養國際人才是94、95年開始,我說的大批的開始,在這之前他就大批培養人才,中國史是一部分。

  主持人:培養了國際化人才,派到中國來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實現把人員抽回去,人員的本地化,這是更難的一步,所以中國企業首先第一步,如果走出去的難點,康老師講了就是人才問題,我們第一步能不能派出人去到海外,第二步我們能不能把派出去的人收回來,這個我覺得更難。我覺得我自己再提一個,三星06年請北大縱橫做市場、做營銷,做研究,十年以前做人才的研究課題,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個難點,除了剛才楊老師說的一個管理制度,責任,和諧發展,還有康老師講的人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確實走出去也要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就是我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品牌形象,就是國家形象對中國企業走出去至關重要,比如韓國走出來,其實韓國世界杯足球那種拼搏,那種血性,那種團隊,韓國的演出,我不太看電視據,歌星,韓流,這些其實都已經同步進來或者先期一步進來了,這都是一種文化的輸出,國家形象的輸出,國家形象輸出到什么程度?聯合國秘書長都是韓國人帶隊,當國家形象輸出以后,我企業跟著走出去就容易,這也是一個難點,我們國家現在要轉變一個什么觀念呢?國家怕中國,覺得不確定,我前幾天在17號到25號去法國訪問,我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去法國訪問,我到一個朋友家里,他講怕中國,第一人口多,第二政策上還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是我覺得這個逐漸的在消除,所以我們現在要全國一起努力,包括學界、企業界還有出國的留學生一起努力,把中國好的文化給傳遞出去,中國禮儀之邦的定位傳遞出去,中國最強大的時候是周圍的小國家受惠最好的時候,都是幫助周圍的小國家,中國什么時候欺負過別的國家?只有一個時候就是成吉思汗,那個時候是他先占領了歐洲,相當于一個外來戶嘛!所以中國現在就要把這些東西講出去,我們要發愿中國是好的,我們強大以后,要讓世界人民周圍人民受惠,就是這種品牌,這種文化,這種境界,包括我們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負責任,這些觀念要用一切辦法,我們都可以用網絡的形式傳遞,當我們傳遞以后,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是這樣一個形象的時候,他們就不害怕了,就會接受你,這樣我們企業走出去就容易了,這個工作其實我們十多億人都可以做的,去不了國外可以用互聯網發郵件、寫東西,表達我們的心聲。所以這些東西我認為國家形象和國家文化的突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可以再往下談一個話題了,我們哪些行業,哪些產業最有可能率先走出去?我們請康老師、楊老師再幫我們分析一下,同時再加一個話題,我們國家應該從哪個角度來扶持,來支持企業走出去?

  楊壯:沒有深層次研究,所以我就談一點我的體會,我覺得哪些企業走出去,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應該用比較優勢這個觀點來看問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究竟是什么?比如說我們剛剛去了印度,印度的比較優勢就是他有一大批IT人才,而且IT人才大部分都是國際化,因為他在海外生活經歷多年,然后來做這件事情,又講英文,所以他的IT業走出去走得最快,而且在整個市場上有一席之地,中國的企業哪些方面有優勢呢?剛才王總談了這個問題以后,我腦子里面想了一下,在世界扁平之后,中國人和美國人和印度人和其他地方人都有一個平臺之下就是我們的新經濟,所謂的新經濟?就是我們的網絡。現在我們看一下我們互聯網和互聯網相關的這些企業創新的案例相當之多,不僅僅有百度還有很多很多的企業,淘寶等等這些企業,做得都很大,那么這些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個行業里面,我們中國人不比別人落后,因為整個這個行業就是在90年代后期建立的,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我們80后的這些人也都馬上進入這個企業,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中國有可能往外走的很重要的一點。

  另外一點,中國有很好的,我不說人文教育,很好的理工科的教育,從小數學的教育給了我們很多得天獨厚的東西,大家仔細看一下,我給大家講日本,我到日本參觀日本企業的時候,日本企業招聘了很多中國學理科或者工科的人去進行軟件開發,印度塔塔公司到中國來,一個很重要的,把中國當做世界整個戰略格局的重要的一個棋子,一個原因就是到中國來招聘這些英文還不錯的軟件人員,塔塔公司在杭州大概招了一千多人,中國的劣勢在什么地方?就是在這個行業的劣勢語言在語言,不如印度人的語言,但這個點上我們可能比較可以出去。咱們就談比較優勢,先不談制造業,到國外去制造,從中國制造這一方面也有很多優勢,但這是一個很老的題目,很多人都有研究,我們談一個服務業,中國的有些服務業,比如說外國人說中國的,微軟據說在中國上海已經建立了呼叫中心,中國的服務行業由于中國的文化可能比別人做得還好,因為中國人給你提供服務的時候還給你追蹤問題,有些人覺得,中國人英文講得還可以,他還問你很多問題,這是其他企業所沒有的,另外我覺得跟這個東西也比較接近的是涉及到中國文化的一些行業,文化產業現在特別值得關注,我說這一點是因為,也是我的經歷,我跟大家講,最近在美國特別特別招聘的一個職業就是教中文的老師,在美國曾經有一些中國的留學生到那邊當阿姨,大概在一個人家當阿姨每天去給家里做一些勞工,住在那個地方,大概一個月可以拿一千美元左右,要到那個地方去,能夠給他家里面人教中文,還有一些美國大量的私立學校講中文,教中文,這樣的人的工資是10倍。

  主持人:相當于產業升級換代一樣,服務業升級換代。

  楊壯:原來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大概學日文的人數是學中文人數的3倍,現在學中文的人數是學日文的人數的2倍到3倍,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烹調,中國的藝術,中國的醫療,中國的孔子、孟子,就是傳統的中國文化產業是中國的一個比較優勢,別人是沒有的,就是日本公司在89、90年公司以后,大家都呼叫日本購買美國之后,接踵而來的就是日本文化的入侵,日本方方面面的文化在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歷史研究所,日本的各種文化,包括日本的烹調,日本飯,日本的插畫的藝術都是在美國,給日本的國家形象跟剛才王總講的國家形象很有關系,帶來了很好的東西,我自己想從這些角度來講,可能對中國也是一個比較優勢,因為你出去以后沒有人能跟你競爭,你是獨家的,別人跟你競爭做都做不了,因為這些行業本身具有獨特的中國特征。現在我覺得從現在開始,奧林匹克之后,這個行業應該發展起來,我提一點自己的,沒有研究的想法。

  主持人:非常好,楊老師從他自己的觀察角度提出來了中國企業,有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比較優勢的國際化的發展,舉出一些例子和行業,我這里也想從中國企業,中國會鼓勵哪些行業走出去?從中國的現實來看,對在海外投資資源開發類是相當鼓勵的,比如礦山、石油。第二個有助于中國的勞務輸出的海外的投資,國家也肯定會鼓勵,因為中國人多嘛,到海外投資,比如說到海外我們現在正在給中焦集團在做它的戰略,實際上國家肯定會鼓勵他們走出去,因為他走出去會帶動國內的,走出去投資路橋這一類的基礎設施,可能會帶動國內市場的勞務流。第三個也鼓勵那些能夠到海外去,能夠利用海外人才搞技術創新這樣的人才,比如說華為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就是利用剛才楊壯教授講的印度的國際化的人才來為我所用,這個可能也是鼓勵的。第四個就是中國也會鼓勵這些服務性的產業,比如說我前幾天參加物流管理高峰論壇的時候,我做主持,當時一起參加的還有中遠物流公司的總經理和中郵物流公司的老總,我們在對話當中,他們也表達了比較強烈的在海外發展的意愿,中遠物流他的業務其實全部是國際化了,這個國家也會鼓勵,我想從國家鼓勵的角度四個方面,剛才楊壯教授講了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談到了這個問題,我給康老師剩了一個題,國家可以給哪些支持,支持企業走出去?

  康榮平:我10月份跑了十幾家企業,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境外貿易加工區,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一個問題,中小企業走出去是到目前為止,因為中小企業大部分都是民營的,它能得到的支持是最少的,而且不像日本,日本等于自己創造出來一種綜合商社了,綜合商社在中小企業走出去的過程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國由于這種體制,想學綜合商社也學不了,試過,不行,因為國有企業讓他做服務性的事情,貿易公司都是坐在家里面吃高利潤的,你讓他那么辛辛苦苦的掙蠅頭小利,根本就是南轅北轍,不可能。但是那誰來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畢竟中小企業,我前面說了,跨國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但是畢竟還有那些成本在那塊兒,信息不對稱等等的,我倒發現,因為中國政府現在在大力推境外貿易加工區這件事,它是采取企業做主角,你們來報名報到商務部,我想做什么,我有什么條件,完了根據大家的情況來審批,所謂審批就是你一旦被認可了以后,有相應的國家的政策包括補貼,包括建筑方面,各個方面的資金,一些政策上的優惠都能跟上,這個事情我也跑了一家兩家境外的,我覺得,現在因為也剛剛開始,這個方面恐怕對中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下一步的走出去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一個扶持的作用。

  我剛才想起來,因為最開始講到今年的大事,楊老師想起一個汽車行業想得很好,我后來突然想起來要說一個地區今年值得一講的是非洲,非洲熱。你看前兩天開非歐什么高峰會議,據說那個會現在等于是第四屆,04年就想開,兩邊一直吵架開不起來,要不是中國現在對非洲這么大量的進軍的話,可能還開不起來(笑),我覺得是好事。

  主持人:康老師說到最后又把前面一個話題想起來了,07年有什么大事做了一個回憶,這也預示著本場對話的結束。對08年,對中國經濟的一句祝福之語,或者展望之語吧!我想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當中這樣的提法,我想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會有諸多的有利因素,比如說我們在外匯等金融手段上的外匯管制,金融政策方面我們會不會有更加有利于企業走出去的舉措?因為中國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接近1.4萬億美元,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我們會不會有進一步這樣明晰的政策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要拭目以待,今天我覺得能夠跟楊老師、康老師做這樣一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對話,我們也算是完成了任務了。比如說什么算走出去?第二個,走出去的原因?第三個,中國企業走出去過去20年的過程當中,分成哪幾個主要階段?第四個走出去的難點?第五個在哪些產業,哪些行業方面可以走出去?第六個,我們走出去會獲得什么樣的一些政策扶持或者國家的引導,或者有哪些引導性的政策?我想應該說內容還是非常的豐富的。接下來讓他們每人用一句精彩的對中國經濟

  楊壯:我內心特別期望,所有的中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能夠在新的一年中,2008這一年中持續不斷的進行制度改革,制度包括激勵機制和公司治理。文化改革,我特別熱衷提倡一個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因為我們沒有在深層次上面反思中國文化的利和弊,以便我們每一個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能夠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成為一個有品格,有品質,有專長,有視野的,受外國人,受中國人,受全世界人,提高中國人民形象的企業家和領軍人物。

  康榮平:這是一個挺難的題,08年希望中國企業順利吧,假如到08年底還有這么一個會,不管誰坐在這兒,希望他們很容易就找出幾個亮點來。

  主持人: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我們所在的這個會場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我真心希望今天跟楊老師和康老師短短的兩個小時的對話能夠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一些幫助,同時我也代表我所在的公司組織北大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表一個態,我們非常愿意就中國企業走出去這樣一個課題對中國企業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謝謝。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