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嶺南大講壇:普遍幸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5:08 南方網

  普遍幸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

  王占陽

  主辦: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承辦:南方都市報

  時間:11月3日  地點: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廣東省科技圖書館報告廳

  主題簡介:17大報告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嶄新階段,應該讓更多的國民充分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福祉。可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與目標,就是追求普遍幸福。我們的時代是社會主義吸收一切先進文明成果與經驗的現代文明時代。在這一歷史時代,人類所能實行、也應實行的只能是以民眾最大福祉為訴求的新式社會主義。以此為本質和訴求的社會主義,已經是現代文明的本質屬性。沒有這樣的社會主義就沒有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正是有中國特色的新式社會主義,它已經和仍將繼續磅礴于全世界。在當今中國,只有真正實行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最終實現普遍幸福主義的現代化。

  嘉賓簡介:王占陽,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理事。近年來在新著《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2006年)等著述中創造性地提出并系統地闡述了關于普遍幸福主義、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基礎理論,影響頗大。

  王占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做思想理論上的交流。廣東是中國最富有革命傳統的省份之一,從辛亥革命直至改革開放,莫不如此。這是全體廣東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光榮和驕傲。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實質上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最偉大、最深刻、也最具決定意義的社會革命。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機會,實際上已經不多了。中國能否最終實現現代化,幾乎就看改革開放最終能否取得成功了。

  然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改革開放的道路,并不平坦。中國究竟向何處去、改革開放究竟向何處去,這個根本性的大問題,經常在困擾著我們。最近幾年的第三次大爭論,就是最新的事例。但是,亦如歷史上的每一次大爭論都帶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一樣,第三次大爭論也實際帶來了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而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最大成果,就是黨的十七大報告。

  在這種背景下,我今天來講普遍幸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主要是想講一些比較新的社會主義基礎理論問題。我在這里所講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基礎理論,這就是普遍幸福主義和新社會主義的基礎理論。這些理論的某些核心思想是在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來的。從那以后,經過了16年的研究和思考,我才在2004年底出版的《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一書中將其和盤端出。近三年來,這個理論又有了較大的發展,而且至今也仍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由于這個理論的內容很多,所以今天只能非常簡要地講幾個問題。我認為,從基礎理論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只在站在普遍幸福主義的高度,才有可能比較透徹地搞清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大問題,進而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的最新發展。下面,我講八個問題。

  一、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

  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看似很復雜,但實際上,只要找對了主攻方向,并不難講清楚。實際上,只要通過追問什么是“主義”,我們就能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主義”、什么又是社會主義呢?

  首先,任何“主義”實際都有兩大內容,這就是價值觀和大思路。“主義”就是由這兩大內容構成的。價值觀是“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沒有價值觀,就沒有“主義”。因此,我們不僅應當從科學角度認識社會主義,而且還必須從價值角度認識社會主義。如果不能從價值角度認識社會主義,那就不可能真正地懂得社會主義究竟是什么。

  其次,在“主義”的這兩大內容之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價值觀,而不是大思路。價值觀與大思路的關系,實際上就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目的與手段,目的第一,手段第二,手段為目的而服務,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就表明,在理論上,社會主義首先是一種價值觀,而不是一種科學。在實踐上,社會主義也首先地是一種現實生活中的價值體系,即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實現,而并不是一種歷史必然性。毋庸贅言,既然社會主義首先是一種價值,那么我們自然也就只有首先從價值的角度去考察,才有可能搞清社會主義究竟為何物。馬克思、恩格斯實際也是首先從價值的角度認識和界定社會主義的。正是在這個視角度上,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就“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級形式上的復活”。恩格斯的這一論斷,就其基本精神來說,無疑是正確的。由此,我們也就不能不說,如果不懂得社會主義就是“自由、平等、博愛”的話,那就是既不懂得什么是社會主義,也不懂得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果拋棄了“自由、平等、博愛”,那就是從根本上拋棄了現代社會主義,因而也就是從根本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由此,所謂“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究竟有多少社會主義,自然也就大致清楚了。而《大國崛起》中說,到戴高樂時期以后,自由、平等、博愛已經在法國大體上得到落實了,那實際也就是說,在那里,社會主義實際已經不再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了。(《社會主義首先是一種價值》,6月7日《南方周末》)。

  最后,“主義”不僅首先是一個價值范疇,而且還是一個價值選擇的范疇。也就是說,“主義”實際首先是一個標志著終極價值、最高價值、首要價值的范疇。“主義”是一個外來詞,英文中表示“主義”的后綴詞尾-ism,就是至上的意思。以哪種價值為至高無上的價值,就是哪種“主義”。比如,以自由為首要價值的主義,就是自由主義。以民主為首要價值的主義,就是民主主義。以平等為首要價值的主義,則就是平等主義。如此等等。那么,社會主義所追求的終極價值、最高價值又是什么呢?我看只有一條,這就是公民的普遍幸福。

  這是因為,第一,古往今來,世界上各種社會主義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往往非常大,甚至是斗得不可開交,但它們仍然始終存在著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這就是它們至少在口頭上都主張讓大多數、絕大多數、以至全體社會成員都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它們的這種最大公約數,就是社會主義的共同本之所在。是不是社會主義,實際最終就是要看這一條。所以,我在1995年就提出,社會主義可以用三字加以概括,這就是“大家好”,大家都過好日子。

  第二,歸根到底,所謂“好日子”,實際就是幸福生活。人的全部追求,歸根到底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對于任何人來說,人生幸福都是它的真正的最高價值目標、終極價值目標。由此,所謂“大家好”,自然也就是公民的普遍幸福。

  毋庸贅言,既然“主義”實際首先是一個標志著終極價值、最高價值、首要價值的范疇,既然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最高價值又正是在于公民的普遍幸福,那么,我們也就不能不說,所謂社會主義,實質上就是普遍幸福主義。

  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再來看十七大報告,就會發現,十七大報告的最重要的理論精神,實際就是確認了“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這一理論觀念。因為報告講得很明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歸根到底就是造福人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也正是為了造福人民。這就將人民幸福(即公民的普遍幸福)明白無誤地放在了黨和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目標、最高價值目標的崇高位置上了,因而也就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的理論觀念。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就是十七大報告給予我們的正確回答(汪洋:十七大就是要讓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好),也正是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所取得的一項最重大的理論成果。這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由此出發,我們就能在極廣闊的范圍內,實現更大、更徹底的思想解放。

  二、從結構社會主義轉向功能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這是一個價值論的命題,也是—個功能主義的命題。

  這是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某物的功能,就是它的價值所在;反過來說,某物的價值,也正是在于它所擁有的對人有用的功能。

  這就意味著,我們判斷人類社會中的各種事物、現象、過程等等究竟是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客觀標準,只能有一個,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普遍幸福主義的社會功能,即看其是否能夠給最廣大人民帶來最大幸福。凡是能給人民帶來普遍幸福的,就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東西;反之,凡是不能給人民帶來普遍幸福的,則就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鄧小平的“三個有利于”,講的實際就是這個意思。黑貓白貓,抓住普遍幸福就是好貓,就是社會主義的貓。這就是功能主義的社會主義觀,或者也可以叫做功能社會主義。

  與功能社會主義相對立的,就是結構社會主義。功能社會主義與結構社會主義的區別在于,功能社會主義認為在人的世界里,事物的性質在于它的功能,而不是在于它的結構,因而主張著重從功能角度給社會主義下定義。結構社會主義則認為,事物的性質在于它的結構,而不是在于它的功能,因而主張著重從結構角度給社會主義下定義。

  那么,功能社會主義與結構社會主義,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呢?我們舉一個醫院的例子來看一下。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真正的、徹底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只能是功能社會主義。只有始終堅持功能社會主義的方向,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實現、增進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才有可能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否則,按照崇拜某種結構而忽視人民幸福的所謂結構社會主義的思路走下去,我們的思想就會僵化,甚至是走到“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反社會主義和反現代化的邪路上去。

  進一步看,既然社會主義的實質是在于它的功能,那么真假社會主義自然也就是可以通過實踐而獲得檢驗的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真假社會主義的唯一標準。實踐直接檢驗的是功能,間接檢驗的是結構。通過實踐的檢驗,如果某種結構確實能夠給人民帶來普遍幸福的話,那就是證明了它確實是具有普遍幸福主義的功能的,因而這種結構自然也就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結構。反之,如果某種結構被吹得天花亂墜,但是,經過實踐的檢驗,卻發現它并不是造福人民的,而是禍害人民的,那就是證明了它并不具有社會主義的功能,因而這種自命為社會主義的結構,自然也就并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結構。

  由此,我們再來看,十七大報告究竟是怎樣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呢?顯然,它并不是按照結構社會主義的標準去證明的,而是按照功能社會主義的標準去證明的。如果按照結構社會主義的標準來衡量,現在非公有制經濟已占60%以上,這就只能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質上就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報告所大力強調的是改革開放在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并以此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則正是在按照結構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證明這一點。

  由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地認識到,一個社會究竟是不是社會主義,實際并不是在于非公有制經濟是否占據多數地位,而是在于它是否能夠實現、增進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在非公有制經濟占據多數地位的歷史條件下,也完全能夠實現、增進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這在中國是這樣,在各發達國家和地區,自然也都是這樣。而這種社會主義,就是新社會主義。

  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出,所謂第三次大爭論,實際主要地就是功能社會主義與結構社會主義的一場大爭論。所謂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實質上也正是要從結構社會主義的“左”傾僵化觀念中徹底地解放出來,從結構社會主義徹底地轉向功能社會主義,從而真正地做到從實際出發為人民謀幸福。以“貓論”為靈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質上是功能社會主義,而不是所謂結構社會主義。功能社會主義的原則應當貫徹到底,而不是一碰到所有制結構這類問題就縮回去了。我們需要的是徹底的功能社會主義,而不是半途而廢的功能社會主義。只有徹底的功能社會主義,才能實現徹底的思想解放。

  最后,這里還應說明的一點是: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按其實質來說只應是功能社會主義,實際并不是不重視社會主義結構,而是要從功能角度識別真假社會主義結構,從而盡可能地避免因誤解而導致的重視假社會主義結構、忽視真社會主義結構的方向性失誤,并由此而使真正的社會主義結構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建構。

  三、全面展開對于社會主義的再認識

  十七大報告把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溫家寶總理還在十七大期間特別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解放思想,就要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在社會主義問題上實現全面的思想解放呢?我認為,只要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功能社會主義、實踐是檢驗社會主義的唯一標準這些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基本理念,我們就能夠以高屋建瓴之勢,勢如破竹地全面展開對于社會主義的再認識,并由此而實現最全面、最徹底的思想解放。在這里,我想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1、什么是社會主義基本價值?毋庸贅言,既然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那么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自然就是普遍幸福主義的價值體系。既然如要實現公民的普遍幸福,那就必須使廣大社會成員能夠普遍享有效率、公平、富裕、自由、平等、博愛、人權、人道、正義、民主、自治、和諧等等基本價值,那么,所有這些惠及全體公民的基本價值,自然就都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而并不是資本主義的的基本價值。一個社會能否普及這些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極端重要。我曾就黑磚窯事件寫過一篇題為《基本價值觀決定社會走向》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南方周末》或互聯網上找來看看。從這個觀點看,十七大報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就是空前充分地肯定和貫徹了這些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這一點,也是很具有歷史轉折的意義的。

  2、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重新認識社會主義,也包括重新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而科學的實質就是實事求是。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所謂科學社會主義,實質上就是實事求是的普遍幸福主義。因此,只要既堅持一切為了造福人民,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就是從根本上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從鄧小平理論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始終具有并不斷地發展了這兩大特征,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就是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

  3、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簡要地說,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因此,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具有普遍幸福主義的社會功能的社會制度。據此,譬如,既然社會保障制度是一項具有普遍幸福主義功能的社會制度,那么,這種制度當然就是一項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制度。由此可知,十七大報告大力強調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實際就是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4、什么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毋庸贅言,既然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那么,在最一般的意義上,所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際就是具有普遍幸福主義功能的經濟制度。由此定義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我國目前的經濟制度何以在整體上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制度了。簡要地說,這種經濟制度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這就是它的社會主義性質的之所在。

  我們過去曾經認為,私營經濟就是少數人幸福主義的經濟,私營經濟的大發展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但現在看來,這種認識實際是不確切的。嚴格說來,私營經濟實際是具有兩重性的經濟。私營經濟的大發展能夠逐步導致公民的普遍富裕,這種現象實際在馬克思、恩格斯時期就已出現了。所以,恩格斯晚年回到家鄉時,就曾驚奇地發現,當地工人家的門臉甚至裝飾得象宮殿一樣富麗堂皇。在西歐,私營經濟的發展導致兩極分化的現象,確曾存在過,但這實際只是一個短期現象,而并不是一個長期趨勢。私營經濟的大發展能夠逐步導致公民的普遍富裕,實際就是它的社會主義性質之所在。我們說私營企業家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實際就是從功能上肯定了私營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顯然已經大大地超過了馬克思、恩格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的載體,事實上已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轉向了個體私營經濟。大體說來,哪個地方的個體私營經濟獲得了大發展,哪個地方的人民就比較富裕。廣東、浙江、江蘇等省的情況,就是典型事例。過去三十年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從普遍貧困迅速地發展到普遍小康,實際主要地就是得益于個體私營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得益于個體私營經濟的大發展。十七大報告提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社會主義”,“在今天的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實際就已暗含了這個重要觀點。當然,另一方面,單有個體私營經濟的大發展,還不可能最終實現人民的普遍富裕。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公平分配就越來越重要了。而十七大報告也正是對于公平分配給予了高度重視。這就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發展,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

  ……

  總之,只要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普遍幸福主義就是功能社會主義、實踐是檢驗真假社會主義的唯一標準這些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基本理念,我們的思想就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因而我們也就能夠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合理性與重要性。

  四、從傳統社會主義轉向新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一個好東西,但要實現這個理想,又必須有一定的條件。空想社會主義就是不講條件,或者是靠人發善心,或者是在那里蠻干。而馬克思主義則建立了一種好的傳統,這就是搞社會主義一定要講條件,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這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精神。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呢?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設想,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到終點之時,才能實行社會主義。

  但20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已經證明,時至今日,資本主義也仍然沒有發展到頂點,而且仍將擁有長期的歷史活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中國消滅不了資本主義,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可能消滅資本主義。

  在這個問題上,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陣營內部一直存在著低估資本主義生命力的傾向,但一再糾正這種錯誤認識也是馬克思主義陣營中的一個好傳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考茨基、鄧小平。

  資本主義仍有活力,問題就來了:能不能搞社會主義呢?

  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論。這里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是沿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思路,完全否認實行社會主義的可能性,認為中國現在只能走資本主義道路。二是沿空想社會主義的思路,完全肯定實行社會主義的可能性,認為現在就可以興無滅資,甚至主張搞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從互聯網上看:雙方斗爭得很激烈。但這兩種對立的思路又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堅持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兩極對立的傳統觀念。

  而事實上,這兩條極端主義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只搞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必然會導致尖銳的社會矛盾,甚至會導致社會大爆炸。只搞社會主義,沒有必要的生產力基礎,事實上也只能是平均主義,普遍貧困,因而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怎么辦呢?人類探索了一個世紀,終于確認,辦法就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

  那么,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究竟是怎樣結合的呢?我曾寫過一篇題為《論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四種形式》的文章,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形式實際非常多,但其最典型、也是最直觀的形式,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保障制度相結合。在現在的世界上,一方面,資本主義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這就最簡要地證明了,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歷史時代,實際既不是社會主義消滅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也不是資本主義消滅社會主義,而只是新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歷史時代。

  那么,什么是新社會主義呢?我們說,所謂新社會主義,就是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則是資本主義滅亡以后的社會主義,因而也可以說是未來社會主義。那么,這種未來社會主義何時才能實現呢?按照鄧小平的觀點,有可能一兩千年以后才能實現。所以,我們現在所能積極建設的,事實上只能是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新式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新式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并不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初級階段,而是新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束后,我們也并不是要再搞一個“三大改造”,而是仍然要沿著中國特色新社會主義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現在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社會主義,實際上都是這種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新社會主義。在這一點上,我國與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實行的社會主義,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只是,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所以,我國的新社會主義又只能是有中國特色的新社會主義。這一點,當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進一步看,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歷史時代,新式社會主義實際上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本質組成部分了。現在的發達國家,實際都已擁有了發達的新式社會主義。我們過去總是習慣于把發達國家叫做資本主義國家,但現在看來,這種提法至少已在很大的程度上過時了。人類文明現在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種高度,這就是,如果沒有新式社會主義,那就不可能沒有現代化。所以,小平同志在南巡談話中指出,中國如果不搞社會主義,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條。小平同志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新式社會主義。我認為,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是有世界眼光的,也是完全正確的。

  總之,我們現在搞現代化,既要有資本主義,又要有社會主義。既要適當地拉開收入差距,又要發展社會保障,實行自由、平等和博愛。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實際是現代文明的兩個輪子。因此,我們如要實現現代化,那就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們過去曾經實行過所謂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后則開始轉向新社會主義。但前20多年實際主要是補了市場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課,這只是轉向新社會主義的第一步,而從十七大起,我們則已經是在補課的基礎上,開始更加直接地轉向了新社會主義。十七大的里程碑性質,實際就是在這里。

  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能夠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否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這是當前的一個尖銳的理論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公有制經濟占據多數地位的前提下實行市場經濟,是能夠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的。但是,事實上,在市場競爭領域內,真正應當和能夠占據多數地位的,實際并不是公有制經濟,而是各種直接私有制經濟。那么,在直接私有制經濟占據多數地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又究竟能不能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呢?對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這里,問題的關鍵,首先就是要搞清究竟什么是富裕。我認為,所謂普遍富裕,應當是指個人物質生活資料領域的普遍富裕,而不是包括生產資料在內的普遍富裕。

  這是因為,第一,如果把生活資料領域和生產資料合在一起計算,再加上一個“相對貧困”的概念,那么,我們就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全世界只有比爾-蓋茨一個人是富人,其他60多億人則都是窮人。而這顯然是荒謬的。換句話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將生活資料領域和生產資料合在一起計算的話,那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只有將富裕界定為個人物質生活資料領域的富裕,普遍富裕才是可能的。

  第二,更根本的是,人的物質需要,歸根到底是對于物質生活資料的需要,而并不是對于物質生產資料的需要。因此,衡量人在物質生活中的貧困和富裕最終標準,也只能是人對物質生活資料的占有水平,而不是人對物質生產資料的占有水平。由此,我們也就可以在原則上確定:在今天,能夠占有和享有具有現代性的基本生活資料,就是富裕;反之,不能占有和享有具有現代性的基本生活資料,則就是貧困。而按照這個標準來考察,我們就可以發現,由于人的物質消費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對物質生活資料的需要也是有限的,因而人在物質生活資料領域的富裕實際上也是有限的。人的物質富裕的這種有限性意味著,從根本上來說,先富起來的人們實際上已經不再可能再繼續富裕下去了,而這種“富裕停滯”也就為后來者也都逐步地達到物質富裕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可能。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進一步看到,按照這種實質性的貧富定義,目前的發達國家實際上已經從根本上實現了普遍富裕,而不再是19世紀那種狀況了。誠然,在這種發展階段上,人們對于物質生活資料的占有水平和享有水平也仍然是有差距的,但這種差距基本上已經不再是實質性的貧富差距了,而主要地是富裕程度的差距了。由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否實現普遍富裕這個問題,也就從根本上得到了肯定性的答案。

  最后,我們從以上分析中還可以看出,結果平等并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完全可能的。如果結果平等是指現代基本生活資料占有水平的相對均等,它就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如果硬是要把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合在一起算,它就永遠都是不可能的。我們應當明確,占有生產資料只是發展經濟的手段,占有生活資料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每個人都需要享有基本的現代生活資料,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通過直接占有生產資料去辦企業。企業家需要生產資料,是因為那是辦企業需要生產資料。如果不是企業家,那你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實際上,企業家的個人物質生活需要滿足后,他辦企業就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了。在這時,他辦企業與文學家寫小說、藝術家搞創作、學者著書立說等等之間,就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了。也就是說,在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后,大家所從事的工作,就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的工作了。人各有志,不能強勉。我們絕不應當樹立這樣一個社會標準,似乎誰占有多量的生產資料誰就富人,而其他絕大多數人則都是窮人,結果造成幾乎是全社會范圍的心理不平衡。如果樹立了這樣一個社會標準的話,我們的社會和文明就會被拜金主義所毀壞。

  由此,我們也應當進一步地明確,所謂“收入差距”、“貧富差距”,實際只應是指個人基本生活資料占有水平方面的“收入差距”或“貧富差距”,而不應當把生產資料也計入在內。在這個意義上,恩格斯曾經指出,只要每家都住上了有暖氣的房子,那就是實現社會主義了。我認為,撇開具體細節方面的出入不談,恩格斯的這個話,無疑是表述了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征的。而從這個觀點來看,既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在個人基本生活資料領域實現了從普遍貧困到普遍富裕的大發展,那么我們也就不能不說,改革開放的道路,實際就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大發展的康莊大道。

  六、關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滅剝削方式的特殊性

  以上講到了結果平等、共同富裕。那么,進一步看,實現了消費資料的結果平等、共同富裕是不是就是消滅了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剝削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應當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剝削?傳統的定義是:無償占有他人勞動。但這個定義過于寬泛了。剝削的實質,實際上是無償占有他人用于生產個人必要消費資料的勞動。舉個例來說,某人一天需要吃一斤糧食,他平均每天也能生產一斤糧食,但他生產的糧食卻有一半被人無償占有了,結果他就餓肚皮了。這就是剝削。剝削之所以遭人恨,也正是因為他使被剝削者受苦了。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知道,所謂消滅剝削,實質上就是要讓勞動者重新占有他所生產的全部必要生產資料。

  進一步看,消滅剝削,又并不等于消除貧困。一個不受剝削的個體農民,也有可能處于赤貧狀態。但是,如果能在個人消費資料領域內實現了脫貧致富,那就已經是消滅剝削了。因為,在這時,勞動者用于生產個人消費資料的勞動已經被他自己所完全占有了,因而所謂剝削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滅剝削實際并不等于消滅資本家,而是等于把資本家變成沒有剝削的資本家,即變成擁有生產資料經營支配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消滅剝削以后,還會有許多這樣的大中小資本家,特別是還會有比爾·蓋茨這樣的大資本家,而且仍然是很需要大批的資本家。在這時,“資本家”一詞的內涵,也就變成“為社會服務的資本營運專家”了。

  所以說,現在的資本家根本不用害怕“消滅剝削”。消滅剝削實質,就是要善待員工,就是讓他的員工們也都能夠享有現代文明時代的正常生活水平,而自己則仍然是一位資本家。

  由此亦可知,鄧小平的計劃實際就是:21世紀中葉消滅剝削,實現人民的普遍富裕,從而使中國成為一個擁有大批社會主義資本家的標準的新式社會主義的新社會。

  七、如何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

  如何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這是這次改革方向之爭中的一個大問題。我認為,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主要靠兩條,一是實行所有制改革,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二是實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公平分配。去年年底,我曾經發表一篇訪談,我在那里提出,所有制改革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今后的改革重點,已應轉向分配制度改革。也就是說,從制度角度看,今后實現公民普遍富裕的主要途徑,就是實行公平分配。我相信,這也正是當時中央的意向之所在。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重點,并不在于在市場競爭領域內發展公有制經濟,而是在于發展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這是因為:

  1、在國家干預下,所有制決定分配制度的邏輯己在某種程度上失效,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已經可以直接來源于國家和工會,這就使它的獨立發展能夠成為可能和現實。馬克思那時強調所有制決定分配制度,是因為那時沒有國家干預,國家基本上只是一個“守夜人”,這樣,自然就是誰掌握了所有權,誰就擁有了分配權。而進入20世紀以厲,特別是

二戰以后,國家已經在愈益廣泛地參與國民收入分配了,國家權力本身就是一種強制性的分配權,國家法律框架內的工會也可以擁有相當大的參與分配權,這就使人們已經有可能不再是通過改變所有權,而是通過社會主義政治力量推行的公平分配,而逐步地實現公民的普遍富裕。

  2、在市場社會主義中,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社會主義所有制決定社會主義分配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決定社會主義所有制。也就是說,當國家政權和工會推行普遍幸福主義的分配制度的時候,它們不僅是改變了分配制度,而且同時還創造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間接公有制。

  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間接公有制呢?

  首先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認為,所有制通過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環節實現。所以分配制度也決定所有制。

  其次,舉例:1000萬。百分之五十。

  目前世界上間接公有制發展程度最高的是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經過公平分配,把百分之六七十、七八十的剩余價值分配給勞動者了,這就確立了社會主義間接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了,因而他們的經濟制度也已主要地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了。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實質上也正是大力發展通過社會主義分配制度而實現的間接公有制經濟。在這種條件下,一切生產、交換領域的非公有制經濟,都是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的稅收和財政而

為人民服務的,都是可以因此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分配領域的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的,因而這些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就成為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不是社會主義的對立物。

  3、從另一角度看,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著重發展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對立起來也是不對的。這是因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生產領域的公有制經濟,而且還包括分配領域的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包括社會主義的稅收和公共財政。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發展分配領域的公有制經濟,更已成為了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中心環節。在這時,是否著重發展分配領域的公有制經濟,就成為了真假社會主義的試金石。而我國現在就是已經進入到了這樣一個發展階段。

  由此,我們再來看十七大報告。在經濟方面,十七大報告的最大特點,就是從重視所有制轉向了重視分配制度,就是將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從所有制改革轉向了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走上了主要依靠發展普遍幸福主義的分配制度來實現人民的普遍富裕的新式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道路。而這種新式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道路,也就正是世界各國賴以實現現代化的共同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正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八、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新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還沒有定型,還要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得到堅持和發展。

  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一點也不輕松。雖然我們在以往的三十年中已經通過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仍然未能取得不可逆轉的決定性勝利。中國現在仍然是在十字路口上。未來的關鍵就在于能否通過改革避免權貴資本主義、早期資本主義的前途,爭取最終實現中國新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

  在這一歷史時刻,十七大就顯得非常重要。十七大開得非常好,處于十字路口上的中國大有希望。十七大后,最重要的是落實。而在落實之中,我認為,改善民生、發展民主和普遍樹立現代社會主義價值觀,是最重要的。歷史是合力的產物。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勝利。讓我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創造全體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共同奮斗!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走進城市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