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鄭新立:經濟增長格局變化與戰略選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13:14 文匯報

  經濟增長格局變化與戰略選擇

  ——鄭新立教授在北京“經濟形勢與宏觀調控高層論壇”上的講演

  “十一五”時期到2020年,是我國經濟走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既可以成為一個快速增長期,也可能成為一個矛盾多發的徘徊期,能不能爭取第一種前途,避免第二種前途,取決于增長方式轉變、擴大內需、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四大問題的解決。中央有關文件已經明確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只要全國上下團結一致,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解決矛盾,排除障礙,就一定能實現預期目標。

  2003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的喜人局面,增長格局明顯變化?茖W分析經濟運行的新特點,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戰略,是把良好的發展勢頭長期保持下去的迫切要求。

  一、國民經濟進入了一個平穩較快增長的新階段

  縱觀四年來經濟運行的特點,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平穩較快。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度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二是物價漲幅比較低。四年間消費品價格年均上漲2.3%,既克服了1997-2002年的

通貨緊縮趨勢,又避免了通貨膨脹。三是經濟效益比較好。前三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年均增長25%,去年財政收入和企業實現利潤增幅又明顯提高。四是出口連年大幅度增長。2006年進出口總額達17607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五是能源交通瓶頸制約迅速緩解。能源生產迅速增長,2006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5億千瓦,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6.22億千瓦,居世界第二位?偟膩砜,經濟運行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高效益的良好局面,說明
宏觀調控
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在經濟上升階段,實行有保有壓的方針,既有效抑制了鋼鐵、水泥、電解鋁、
房地產
等行業投資的過快增長,又對符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求的行業和項目的投資實施鼓勵政策,從而有效克服了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因素,避免了經濟增長由較快轉為過熱。

  分析近幾年經濟增長的格局,出現了四個明顯的變化:

  第一,經濟增長重心北移。近幾年北部一些省份利用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煤電、鋼鐵、機械制造等重工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前五位的分別是內蒙、山東、天津、江蘇、河南。

  第二,在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的比重迅速上升。去年前三季度,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比重為7:3。隨著重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其巨大潛力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不斷釋放出來。

  第三,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經濟成為工業的增長點。去年1-3季度,股份制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比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股份制經濟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多元化的要求組織起來的,這一部分企業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說明經濟增長的活力在不斷增強。

  第四,外向型經濟的比重達到較高水平。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外貿依存度已達70%,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資源,來滿足經濟發展對各類生產要素的需求。

  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一是粗放型增長方式仍沒有改變,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去年我國GDP占全球的6%,而能源、鋼材、水泥和淡水的消耗量分別占全球的17%、30%、40%和15%。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為發達國家的四到六倍。這樣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二是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2003-2005年投資率平均為42.3%,而消費率逐年下降,2005年已降為52%,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以上。造成消費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資增長相對于GDP增長比較緩慢,1990年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是16%,去年已降為10%。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65%的工薪階層工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廣大中低收入者雖有消費意愿,但缺乏支付能力。三是城鄉、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擴大到3.2∶1。城鄉發展不協調不僅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康的進程,而且制約著內需規模的擴大和城市經濟的發展。區域發展差距實際上是城鄉發展差距的反映。中西部的發展落后于沿海地區,集中表現在中西部農村的發展落后于沿海農村。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低;就業壓力大;教育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結構的需求;藥價虛高,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突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

  二、以自主創新帶動增長方式轉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做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增長方式轉變,支撐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舉措,也是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

  要抓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當前,我國多數企業尚未建立起技術進步的機制,技術開發投入明顯不足。據統計,中國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僅占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中,3/4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2/3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活動,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1.52%。

  調動企業技術開發的積極性,必須針對癥結所在,抓住深層次矛盾,深化企業改革,建立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的體制機制。要建立產權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由董事會代表投資者利益進行經營決策,從企業長遠發展出發增加技術開發投入,以有效克服企業經營決策的短期行為。所有的大中型企業都應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真正把科技進步作為關系企業興衰的頭等大事。

  要以企業為主體,形成產學研結合的科研力量合理配置?茖W院的研究機構和大學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企業主要從事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要以市場為導向,盡可能縮短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時間。大企業要成為帶動行業技術進步的排頭兵,同時也要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要鼓勵應用型科研院所進入大型企業內部。

  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國際化、市場化的有利條件,實施開放式的自主創新。

  (1)把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技術進步的主要途徑。在國內技術同國外先進技術還有一定差距而且能夠引進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這種省力、省財、省時的形式。在引進時,要由用戶與設備制造企業、設計研究單位聯合引進,在引進的同時制定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案。

  (2)用系統集成的方式實現重大裝備和產品的國產化。重大裝備和產品涉及多個技術領域,協作配套關系復雜。要在現有制造企業或設計院的基礎上,加快培養一批能夠提供總承包服務的工程公司或成套公司,使之能夠承擔研發、設計、制造、安裝、維修等一攬子服務和“交鑰匙”工程。

  (3)通過國際招標、技術轉讓提升國內企業技術水平。要推廣“三峽”模式,即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對主要設備實行國際招標,由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聯合投標,以國內巨大的市場為資源換取國外企業的技術轉讓,逐步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

  (4)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推進原始技術創新。在關系國家安全和我國已有一定優勢的高技術領域,集中人力、財力,采取打殲滅戰的方式進行攻關,力爭在原始創新上取得突破。

  (5)通過國際并購獲取國外企業的技術資源。發達國家有一些具有相當技術水平的企業,由于市場或管理等原因瀕臨倒閉,通過對這些企業的國際并購,擁有其產權,可達到雙贏的效果。

  (6)通過國際合作合資進行技術開發。對一些共同的重大技術課題,與國外企業或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研發,風險共擔,成果共享。也可以與國外企業建立各類合資公司,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

  (7)通過委托開發擁有知識產權。對一些國內研發能力較弱的重大研究課題,通過國際招標,委托給國外的研究機構,其技術成果的產權為我所有。

  (8)自主研發設計由國外制造或進口關鍵部件。對于一些由國內企業研發設計,但國內尚不能制造的高技術產品,可外包給國外企業制造,或進口部分關鍵零部件,由國內企業制造。

  (9)擴大加工貿易高技術產品進口零部件在國內研制配套的比例。對加工貿易中高技術產品所進口的零部件,積極進行自主研發、制造,不斷提高配套水平,逐步實現加工貿易落地生根,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由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政府要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和法制環境,同時要逐步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根據國務院關于鼓勵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建立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三、擴大消費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近些年來,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已經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這種失衡狀況如不能盡快加以改變,將直接威脅到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把基本立足點放在擴大內需上,把擴大內需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居民消費上。

  第一,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近四年來,隨著中央連續三個“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但與城鎮居民相比,增長速度仍明顯較低。而且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基數相差3倍多,農民收入增長3個多百分點的絕對量才相當于城鎮居民增長1個百分點。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關系經濟全局的大事,作為我們黨代表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實際行動,切實抓緊抓好。

  第二,擴大消費領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2005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降為36.7%,用于改善住、行條件和醫療、教育、通信、休閑等服務性支出已占消費支出的60%以上。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也下降為45.5%,用于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的支出增幅明顯快于其它支出。城鄉居民消費都在向享受型、發展型轉變。宏觀經濟政策要有利于推動這種轉變,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第三,擴大消費信貸,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消費信貸發展很快,目前已占銀行信貸余額的15-20%。根據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消費信貸的比重可以提高到30%左右。因此,我國消費信貸還有發展的潛力。為了解決銀行因消費信貸增加造成資金流動性降低的問題,應積極進行住宅貸款證券化試點,以分散銀行消費信貸風險。

  第四,調整投資結構,改善消費環境。要圍繞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調整投資結構,努力改善消費的硬環境和軟環境。要嚴格控制住房價格,擴大住宅市場交易規模。加快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完善電網和交通體系。為擴大居民住、行、信息通信方面的消費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五,整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商品服務質量,是擴大消費的前提條件。要繼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確保食品、藥品質量安全,防止價格欺詐行為,使人民能放心大膽地消費。要倡導建立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第六,合理引導消費預期,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要通過良好的市場預期促進消費市場的穩步均衡發展,避免出現排浪式消費。鼓勵節約型消費、無害型消費、文明型消費,避免炫耀型消費、跟風型消費、奢侈型消費。大力推廣節能住宅、節能汽車和無污染產品。要使消費的擴大能有力地促進廣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智力開發和社會和諧。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所在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市場的擴大,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所在。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和提高糧食產量,確保主要立足于國內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同時要大力發展高效益農業和設施農業,提高土地的產出率。要實施以勞力換土地的戰略,擴大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主要包括花卉、水果、蔬菜、藥材、茶葉、畜產品等的出口,適當進口一些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包括國內短缺的糧食和飼料。擴大農產品出口,關鍵在于按照國際標準確保產品質量,要盡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制度,積極發展綠色食品。

  新農村建設要把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狀況擺在突出位置,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共服務的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要把重點放在鄉村道路、飲水安全、清潔能源、環境衛生四個方面。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爭取使每一個沒有升上學的高初中畢業生集中進行一到兩年的職業培訓,每人學會一門專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積極推廣農村低保制度。

  要深化農村改革,建立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機制。首先要建立國家財政支持和農民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多年以來,由于多數農村集體經濟削弱,由鄉和村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名存實亡,雙層經營體制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家庭單層經營。這種分散的小生產,很難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要求。要以今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開始實施為契機,積極推動各類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鄉鎮機構改革為重點,推進與農村稅費改革相配套的各項改革。全面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3號文件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應認真貫徹落實。通過搞活農村金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五、發展社會事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改變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局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努力擴大就業。未來十幾年,是我國就業壓力最大的時期,也是青壯年人口比重最高的人口紅利期。必須抓住機遇,創造勞動力充分就業的條件,加快經濟發展,為老齡化的到來做好物質準備。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繼續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要深化戶籍、勞動就業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要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維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當前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比重偏低,壟斷行業的收入過高;再分配中對收入的調節不力;第三次分配中慈善捐助數量太少。加強收入分配的宏觀調節,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發揮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價位、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對工資水平的引導作用。確定國有企業管理者與職工工資的合理比例。加快壟斷行業改革,保障所有者權益,實行工資總額控制制度。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快城鎮廉租住房建設,規范和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

  貫徹教育優先的原則。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的最大優勢,要把人口多的壓力變為人力資源財富,必須通過發展教育提高人力資源能力。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強化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教育經費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技能性人才短缺,是當前人才結構中的突出矛盾。必須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

  改革醫療衛生體制。一是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二是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規范收支管理,糾正片面創收傾向。三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四是引導社會資金依法創辦醫療衛生機構。五是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這些措施的貫徹落實,將有效地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講演者小傳

  鄭新立

  1945年2月生,河南省人,經濟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1970年參加工作,1976年任邯邢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副處長。1981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經濟組處級調研員、副組長。1988年任國家信息中心副總經濟師。1990年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政策法規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2000年6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在計劃和投資體制改革、宏觀經濟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撰寫了100多萬字的著作和論文,收入《鄭新立經濟文集》第一、二、三卷和《21世紀初的中國經濟》。兼任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