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經濟學研究再獲諾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1:49 第一財經日報
三名美國經濟學家因在機制設計理論方面的貢獻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王慧卿 諾貝爾經濟學獎又一次落到信息經濟學相關研究者的頭上。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萊昂尼德·赫維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埃里克·馬斯金和芝加哥大學的羅杰·邁爾森3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所作的貢獻。 “機制設計理論”是當代經濟學的熱門理論。機制設計理論可以看做是博弈論和社會選擇理論的綜合運用,也可稱為委托代理理論。其核心思想是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設計一套制度,以實現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保證機制正常運行。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壟斷者和一個監管者,監管者將要設計一套框架,從而使得壟斷者不濫用市場優勢。另外一個例子是,如果你想賣一幅稀有的油畫,拍賣行需要設計一個透明的制度,可以使你賺錢。 “委托-代理問題是所有經濟當中最基本的問題,只要有兩人及以上參與,就會面臨這個問題。而這次獲得諾獎的三個人正是著眼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電話采訪時說。 在“機制設計理論”出現之前,分配理論的微觀經濟學分析基本上等同于市場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只有在充分競爭、完全信息等情況下,市場機制才能充分分配資源。 但是現實世界總不是完美的,比如市場競爭不一定充分、信息不一定對稱等。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市場分配問題,成為“機制設計理論”誕生的主要原因。 生于1917年的赫維奇被譽為“機制設計理論之父”,上世紀40年代就以研究博弈論出名。其196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拉開了“機制設計理論”的研究序幕。 1973年,赫維奇在《美國經濟評論》雜志上發表論文《資源分配的機制設計理論》,大致奠定“機制設計理論”的理論框架。他還提出了非常關鍵的“激勵相容”概念。 上世紀70年代,“相關性原則”和“實施理論”的出現令“機制設計理論”出現了大發展。“相關性原則”大大簡化了對機制設計問題的分析。今年57歲的馬斯金和56歲的邁爾森分別將這個概念延伸到了標準的貝葉斯納什均衡。 在“機制設計理論”方面,馬斯金最出名的工作則是“納什均衡可實施機制”。 邁爾森在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具體的經濟問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拍賣問題和監管問題。邁爾森于1981年提出了“最優拍賣設計”理論。 張軍認為,機制設計理論解決的問題來源于信息經濟學,機制設計的目的就是減輕信息不對稱問題引起的委托-代理問題。赫維奇是這一理論的開創者,而馬斯金和邁爾森則代表著目前研究的主流。 此次三人獲獎在學術界也被看作是眾望所歸。 “機制設計理論”實際上是博弈論在資源配置問題上的應用。信息經濟學相關研究者已經數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94年,美國經濟學家海薩尼、納什以及德國經濟學家萊因哈德-澤爾騰因博弈論研究獲得諾獎。2005年,經濟學家羅伯特·奧曼和托馬斯·謝林也因博弈論研究而獲得諾獎。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