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在發展的前沿發現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1:18 北京日報
“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創新北京建言獻策 在發展的前沿發現問題 主論壇演講·政治篇 一道優美的理論紅線 房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考察研究和諧社會理論形成的過程,對于深入學習和領會這一理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998年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中國社會出現了引人注目的三大社會景觀:告別短缺,國企“攻堅”,城市購房。這三個帶有指標性的變化預示著中國社會階段性轉換的來臨。與這三大社會景觀相映成趣的是這一年“官民矛盾”上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官民矛盾發展的一個“拐點”,其標志是行政訴訟案件激增。官民矛盾上升的同時,其他社會問題與矛盾也有所發展。 中央提出“以德治國”,反映了黨中央見微知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針對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中央再次提出“以德治國”意味深長,它是對長期以來側重強調經濟增長的發展思路的一種調整,德治與法治結合更意味著試圖構建一種社會發展雙重價值目標體系。但是,“以德治國”的新口號,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夠重視和反響。盡管如此,“以德治國”應當說是黨中央見微知著,對于變化了的形勢做出的最初反應。 科學發展觀的意義在于提出了發展的經濟目標之外的社會目標。2003年初,“非典”暴露了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相脫節、公共醫療事業滯后的弊病。于是,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五個統籌”,推進科學發展?茖W發展觀的意義在于提出了發展的經濟目標之外的社會目標,提出了經濟發展必須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經濟發展的根本意義在于實現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茖W發展觀,是我們黨總結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新經驗而得到的新的認識成果?茖W發展觀是不是當前我們黨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完整的認識呢?在科學發展觀的啟發和推動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黨中央又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應當說,這是我們黨對于社會主義本質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認識的再深化。 我國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且發展不平衡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將長期面臨多種矛盾,它們將貫穿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甚至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如何在長期存在結構性矛盾的條件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是需要我們黨在未來進一步探索和解決的歷史性課題。從根本上講,和諧社會理論就是當前我們黨對于這一歷史性課題的初步思考和認識,也將成為指導未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指針。 從以德治國到科學發展觀,再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像一道優美的紅線勾畫出新世紀我們黨領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探索歷程。(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主論壇演講·黨建篇 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闡釋 夏文斌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際出發,圍繞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實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這就是: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 一、探索、認識、運用“三大規律的最新成果”。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黨一如既往地探索、認識、運用“三大規律”的最新成果,主要體現在:1、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和運用的深化。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長期任務和永恒課題,需要我們根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從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深化的角度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時代價值。2、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和運用的深化。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不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的理解,豐富和發展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而且是對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正確認識、運用和深化。 二、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闡釋。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什么時候堅持并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獲得勝利;反之,必然蒙受損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正是堅持了我們黨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我們黨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闡釋,這些成果不僅成為堅持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時代范例,而且與時俱進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作者為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論壇演講·文化篇 民族精神要有新的時代內涵 韓 震 一個民族國家,只有經濟發展是不夠的,必須伴之以一種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認同力量,那種凝聚人民、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國家內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它不僅須臾不可缺少,而且也影響著一個民族現實的發展進程。 民族精神既具有明顯的歷史繼承性,也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那么,我們現在處在什么時代呢?目前,世界的時代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成為時代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盡管必須有歷史傳統作為起點,但是新民族精神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和特征,這種民族精神應該是理性的(不走極端、不走偏鋒)、自覺的(不是被動的)、開放的(寬容差異)、與時俱進的。我認為,當代民族精神的時代性可以表現為自覺性、合理性、開放性、進取性和創造性。 自覺性。隨著民主化進程的發展,現在的民族精神越來越多地呈現為有自由權利和個人自我意識的公民的自覺選擇,而不是社會內部被動地、無意識地被灌輸的結果。現在,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設民主、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體中國人民的自覺選擇。 合理性。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應該是符合科學精神的,科學精神要求現代的民族必須鼓勵公民遵守社會規則,必須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識,應該鼓勵公民行為的合理、適中,抵制極端主義行為。一句話,新的民族精神應該體現文明、民主、理性的時代特征。 開放性。開放就必須寬容地對待他者,即使對待民族國家內部也需要寬容和開放的態度;開放就必須拒絕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小集團封閉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應該鼓勵公民樹立團隊精神,而且也應該鼓勵更廣泛的交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磨礪自己的意志,拓寬自己的生活空間,推進自己的思考深度。 進取性。在千百年的封建主義文化束縛下,我們的民族精神被某種保守的心態所籠罩。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適應時代的要求。反過來,我們的民族進取心也在塑造著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 創新性。我在10年前就指出,歷史傳統只能是我們文化的起點,我們應該在這個起點上延伸或創造出新的輝煌。文化只有在創造中才能展現其魅力和活力,民族精神只有在創新中才能體現其世界性的價值。 總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弘揚民族精神,更需要我們以開放、自信和創造的姿態培育與時代相適應的民族精神。(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 主論壇演講·經濟篇 哪些因素在掣肘企業持續競爭力 寧向東 在一批中國企業逐漸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如何保持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如何讓中國的大型企業盡快成為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是引人關注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固然有華為這樣一些穩定發展的、競爭力蓄積速度較快的企業,但也有很多企業雖然在一段時間里面光彩照人,卻不能持續地取得成長。導致上述情況出現的因素很多,固然有中國企業發展時間短的原因,但我們也要注意,從企業的角度看也有值得自己深刻反思的因素。 首先,是我們還缺少一批真正能夠具有戰略視野的企業家。中國的古話叫做: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我曾經研究過一些國外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一個有遠見、有戰略眼光、有獨特魅力的領導人,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原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批企業家憑借他們的智慧和勤奮,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他們對如何應對新的競爭局面,如何在低毛利的狀態下逐步創建并有效管理一個正規的國際級企業缺乏經驗。后進其實并不可怕,怕就怕這些企業家中的一些人對此缺乏清醒的認識,視野有限卻剛愎自用,這將會使企業走不少的彎路。 其次,是我們目前的企業組織還比較多地停留在利益導向、而不是合作導向上,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還是處于人治和山頭的狀態。這些都導致企業的內部格局還較大程度地停留在產品競爭階段或服務競爭階段,無法形成一種通過全員有效合作而形成能力競爭的格局。在個別企業里面,一項有益的做法甚至無法在企業內部首先得到有效的傳播,而首先被競爭對手學習。 第三,是企業的競爭視野普遍短期化,在研發方面缺乏積極并持續的投入。這一方面固然有財力不足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由于企業往往有明顯的畏難情緒,以及不愿意進行艱苦的長期投入。誠然,中國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差距非常大,但如果沒有追趕的決心和勇氣,就更沒有可能追趕成功。當然,我們還可以列舉出更多的因素,但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因表現突出值得我們格外重視和注意。 (作者為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分論壇精彩發言摘登 網絡管理要防止兩種傾向 陸俊(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網絡“虛擬世界”并不是一個“虛幻”的空間,它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的延續和伸展。幾乎可以這樣講,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所遇到的不和諧現象和因素,都能在網絡世界中找到。因此,我們不僅要看到網絡的“工具”意義,更要看到新的信息傳播方式的社會政治意義。網絡管理要切忌兩種傾向:一是當發生網絡不和諧現象時,抑制網絡發展,把全部罪過推給網絡,甚至把網站、網吧等一關了事。一個是對網絡負面現象不聞為問,一切任其自然。這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和做法。 要建立“文化統一戰線” 侯且岸(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授):理論的創新,我們決不能搞理論上的“閉關自守”、“抱殘守缺”,而是要努力吸收一切文化的優秀成分。其一,建立多元取向,不斷變換認識視角,努力把取向的多元與角度的靈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理論思維方式上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其二,建立“文化的統一戰線”,理解“非馬克思主義”。應該說,“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雖是一字之差,但就認識理念來說,卻是根本不同的,兩者不容混淆。而在這方面,我們有著十分深刻的歷史教訓和現實教訓,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已經和正在失去很多“非馬克思主義”的朋友。 建議建立大人口管理體制 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加,“條塊分割”的現行人口管理模式不再適應人口問題復雜化和綜合化的形勢等都要求對現行的人口管理體制進行一定的變革。我們認為,當前,實行首都大人口管理體制,不僅必要,而且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現實可行性。 正視工會制度中的不信任現象 佟新(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沃爾瑪建立工會事件的復雜過程表明,外資企業違反中國法律拒建工會代表著多種力量之間的沖突關系:工會制度建設中的勞資沖突、地方政府的短期經濟效益與國家長期社會和諧發展之間的沖突、工人與工會的潛在沖突,等等,這表明,資方、地方政府、工人們等多種工會的利益相關者對工會缺乏普遍的“信任”。因此,需要對我國的工會制度和勞工體系進行一定的反思。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如何解決 丁蕓(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一些相關經驗,北京解決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建議做到:經濟適用房供應方式實行租售并舉、盡快建立“人頭補貼”的住房補貼方式,使政府的優惠真正落到實處;廉租住房要改革現行申請體制,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擴大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適用范圍,擴大廉租對象覆蓋面;限價房應解決好價格問題、限價商品房的性質和購買者資格等問題。 從一份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 趙莉(北京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人才資本是創意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存在人才“瓶頸”問題,因此,必須盡快集聚大批優秀的創意產業人才,主要路徑是構建多元化的人才開發體系、創建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模式、構筑誘發創意的人文環境等。 要學到西方管理文明的精髓 李五四(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今天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是資金短缺,還是技術落后?我認為,都不是,而是管理的短缺和管理科學與技術的貧乏。西方管理學與中國文化,兩種文化、兩種社會文明積累了無數歲月的鴻溝,中國人要想真正掌握“管理學”中的“管理”精髓,又豈是會說幾句行話、會背幾個定義、會描幾條曲線、會用幾個軟件那么簡單的事。由于我們堅信“槍桿子里出政權”,我們就讀不懂華盛頓,搞不懂華盛頓用槍桿子打下江山為什么卻不坐江山,更搞不清楚他失去槍桿子五年后怎么又當上了總統,于是,我們也就學不會也用不了社會組織的民主規則、民主文化以及民主的組織機制,因此,學到西方管理文明的精髓是一個關鍵。 “信息孤島”問題亟待根本解決 鄯愛紅(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目前,我國發生災害及各類突發事件時,都是以部門為單位逐級匯報,缺乏快捷、有效的溝通渠道,最大的問題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門壟斷,無法在危難時刻統一調集,迅速匯總。雖然政府在信息化建設上投錢不少,但機構間“信息孤島”的現象尚未根本解決,而且,由于“責權利”等諸多因素,應對復合危機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效率較低。 司法腐敗必須防止 李曙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近年上訪數量的增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司法制度的不健全。司法是維護個人權利的最后一道保障,如何防止司法權受到非法干預,保證法官的獨立性,是今后司法制度改革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司法獨立與黨的領導問題、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問題,確保司法公正,防止司法不公和腐敗現象。 本版文字在組稿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謝!——編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