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兩種可能》書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14:11 《財經》雜志
《崛起?!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兩種可能》書評 近30年來的中國經濟留給人們的謎題太多,以至于對中國的增長只能用“奇跡”來形容。當然,認真的研究者也明白,增長與所謂崛起有很大差別。中國增長背后,隱藏著一系列潛在并日益凸顯的問題,它們是否會激化社會矛盾,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 在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動力時,論者的觀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向:從國際角度看,是外部力量(具體為外商直接投資)驅動了經濟增長,與之相應的是人民幣長期被低估,推動了低成本制造業的出口擴張,造就了中國奇跡;從內部審視,不少學者則指出,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及強勢政府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當然,這兩種觀點或許并不構成沖突,而更多地可以從互補角度來看待。 福禍兩相依。增長的原因背后,隱藏著崩潰論者發現的危機。對于崩潰的可能,有學者歸納出八個方面:貧困與失業帶來的社會不穩定,腐敗扭曲資源配置,水資源及其他環境污染問題加重,能源消耗高但產出較低,金融系統抗風險能力差,國有企業若失去壟斷地位則競爭力堪憂,外商投資減速,以及作為隱患的臺灣問題。 那么,中國的危機會以何種形式體現呢?是會重蹈拉美的覆轍,還是走上日本的老路?此外,印度模式對中國又意味著什么?《崛起?!》第三部分重點分析了這三種可能的參照路徑。 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均與政治體制的專制是拉美國家經濟轉型中遭遇的重大問題,盡管有論者認為,中國即便存在“拉美化”,也只是集中在收入分配領域。但無論如何,政治上的同構性還是讓“拉美病”成為值得中國警惕的一種傾向。 日本在地產與證券泡沫破裂后,經濟一直步履蹣跚。中國的快速增長也讓人憂心經濟已過熱,調控不當就會犯和日本一樣的錯誤——大量不良銀行貸款、競爭力衰退、無節制的能耗等等。 人口數量上與中國相近的印度近年來的崛起,對中國的沖擊不小。有論者認為,印度依靠本土企業的內源性增長,會比中國依靠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更為持久;另一方面,印度的民主政治在長期中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活力,要遠高于中國。盡管有人認為印度起碼落后中國十年,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未來的走向。印度的潛力,或許正是中國下一步轉型的一個方向。 在剛剛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的討論轉向了“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這暗示著中國深深嵌入到了全球化進程之中,而且已是舉足輕重。對此,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意義,與美國崛起或日本與歐洲的復興對于世界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一個富裕的鄰居總好過一個來自貧民窟的鄰居。對中國而言,以更負責也更具合作精神的姿態進一步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去,這或許可以同時回答“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以及“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的問題。- 《崛起?!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兩種可能》,本力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本文作者為上海法律與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