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月5日訊 “人民網·2006年度十大好書評選”活動日前圓滿結束。活動自2006年12月15日推出以來,截止2006年12月31日24時整,共接到1500余位網友的有效投票,統計顯示:2006年度,《大碰撞:中國改革紀事》、《一代名士張伯駒》、《列儂回憶》、《品三國》、《周恩來的晚年歲月》、《20世紀思想史》、《于丹<論語>心得》、《八十年代訪談錄》、《長征》、《我的名字叫紅》10本圖書最受人民網網友關注。這個結果,有力地表明,在眾多領域的圖書中,人民網網友更傾向于關注時政、歷史、思想、人文類圖書的特點。(文松輝)
《大碰撞:中國改革紀事》
內容提要
吳敬璉先生把2004年以來的爭論稱為中國改革的“第三次大爭論”。而馬國川在這本書的開頭說2004年8月的“郎顧之爭”“揭開第三次改革大爭論的序幕”并不十分準確,實際上大幕早已拉開,爭論從未間斷。只能說,“科龍事件”的極端例子把國企改革上升到了意識形態層面,從而把改革爭論推向了大眾,推向了網絡,使得這場爆發已久的爭論最終“落地”了。 從這個意義上,把2004年以來的爭論叫“第三次大爭論”也可以成立。
本書作者以起年輕人的大膽和敏感,從新聞視角和大眾視角評述在這場 “第三次大爭論”中的一些政治、經濟現象,反思改革成果。該書寫得很熱鬧,很好看,具有一定的政治深度,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馬國川,《中國改革》雜志社記者、編輯。長期關注改革大局,曾在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發表文章,被多家媒體聘為特約評論員、專欄作家,在評論界頗有影響。
目錄
序
1.引子中國改革:一江春水,潛流暗涌
2.郎咸平:臺灣——香港——大陸
3.一篇奇文揭開第三次改革大爭論的序幕
4.一個有爭議的制冷工程師?一個資本狂人?
5.顧雛軍向郎咸平發出了律師函
6.經濟學界集體失語了嗎?
7.楊帆的抱怨
8.張維迎:善待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9.非主流集會支持郎咸平,張文魁單刀赴會
10.左大培等三人致中央領導的公開信
11.吳敬璉溫和回應媒體開啟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
12.社會學家眼中的郎顧之爭
13.秦暉大洋彼岸來信:要天平還是要尺蠖?
14.楊啟先:回首國企改革路,MBO是逼出來的
15.周其仁:我不愿意在“大政府”下討生活
16.法學家終于“登場”了
17.程恩富等十位學者發表公開聲明
18.上海經濟學人圓桌會議:經濟爭論不要泛政治化
19.陳志武:診斷重要,開處方更重要
20.張維迎:學者不是民意代表,不應該迎合任何人
21.旋渦里的周其仁
22.《光明日報》八人談:警惕新自由主義思潮
23.國資委在行動
24.2005年是“改革年”?
25.韓朝華:郎咸平的解決方案完全是外行的
26.中國經濟學界“諾貝爾獎”盛會上不同的聲音
27.“非公經濟36條”出臺遭遇違憲質疑
28.劉國光掀起“劉旋風”?
29.吳敬璉:改革的動力來自有志于振興中華的人
30.顧雛軍被拘:結束還是開始?
31.“中國醫改不成功”?
32.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憤怒了
33.住房改革爭議四起
34.工業化道路之爭:難得的一場學術爭論
35.再來一次“巴山輪會議”?
36.高尚全: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中國改革
37.十月:爭論走向白熱化
38.丁學良:中國真正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
39.香港來的“和尚”會念經?
40.新望:中國經濟學家的貢獻何在?
41.建行香港成功上市,引爆銀行改革大爭論
42.中國社科院學術報告廳里的掌聲
43.劉國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
44.《財經》雜志四人談:不要動不動就“向富人開炮”
45.“皇甫平”再度出山掀風波
46.孫立平:改革共識基本破裂?
47.站在2006年的門口:爭論向何處去
48.吳敬璉:這是改革開放25年來第三次大爭論
49.非公經濟36條:一年盤點難稱意
50.物權法草案征求意見引起軒然大波
51.最牛的一封信?還是最荒謬的質問?
52.高尚全:建議中央最高領導出來講話
53.劉吉上書中央,不能讓否定改革的觀點繼續泛濫
54.胡錦濤講話為改革爭論定調
55.尾聲:樹欲靜而風不止,改革正未有窮期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