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財經》雜志6月薦書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16:12 《財經》雜志

  新經典

  《財富的革命》,(美)阿爾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著,吳文忠、劉微譯,中信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本書是托夫勒最新的作品,與其1980年的名作《第三次浪潮》一脈相承。作者認為,
“美國和無數其他的國家正在向高智商的知識經濟過渡,知識在財富創造過程中越來越大的重要性即將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人們無論貧富,都將生活在這種革命性的財富之中,或者受制于這種財富所帶來的后果。

  這本書的敘事與托夫勒以往一致,大量使用經驗性題材,并直接從經驗概括出普遍主義命題,從而缺乏充分的學術性論證。為補足這一學術性論證,建議《財經》讀者參照閱讀德魯克關于“知識社會”的一系列著作和臨終前發表在德魯克主頁上的那些文章。同時,對于熟悉經濟學理論的讀者,建議閱讀貝克爾和墨菲2000年發表的《社會經濟學》,和博依索特的著作《知識資產》的2005年版中譯本。來自這三方面的學術論證不僅支持、而且修正了托夫勒這部預言型作品的許多看法。

  《凱恩斯傳》,(英)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著,相藍欣、儲英著,三聯書店2006年5月第一版

  斯基德爾斯基以其特有的貴族方式長期研究凱恩斯,而為學術界稱道。例如,這部冗長的、帶有濃厚的思想史風格的凱恩斯傳記,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寫作,延續了30年。作者為這一中譯本撰寫了序言,其中提及凱恩斯對可能阻礙中國長期發展和繁榮的一些因素的真知灼見。

  此外,作者試圖論證,凱恩斯的思維方式大體上是直覺的、藝術的,從而是東方式的。由于這些論證,我們相信,這篇中譯本序言確實縮短了凱恩斯與中國讀者的距離。最后,作者在這篇序言結尾處寫道,凱恩斯相信,“文明是少數幾個人的個性和意志建立起來的一種單薄、脆弱的外殼。人們只能通過巧妙地制定和不擇手段地維護規則與習俗來保持文明。”而凱恩斯自己,正是那建立和保持文明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知識與情趣

  《博弈論與經濟模型》,(美)戴維克雷普斯著,鄧方譯,商務印書館2006年5月第一版

  這本小冊子是學習博弈論的必讀文獻,英文初版于1990年,作者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博弈論新一代領軍人物之一。在只運用最基本的代數算式的前提下,全書勾勒性地介紹了非合作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和框架。作者對博弈論成功之處的總結和對不足之處的剖析,是本書最為人稱道的部分。

  作者認為,博弈論在經濟學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提供了模擬和分析動態性競爭互動的技術手段”。而博弈論的缺陷,在于它需要極為準確地說明參與者所采取的策略,但現實中常常難以做到;博弈均衡過多,以致無從選擇;幾乎完全沒有說明參與者將如何選擇策略,也無法說明博弈規則的形成與改變。

  《中華文明史》,袁行霈、嚴文明、張傳璽、樓宇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不同于通常的文明史,這部四卷本文明史開篇概括中華文明的精神要素——陰陽觀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整體思維,然后才敘述由地理的和社會的諸要素決定的文明演化。在敘述結構上,接應著晚近西方史學界提倡的“去中心化”方式,強調中華文明的雜多性質和走向文明的不同道路。

  主編們指出,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注意,首先是民族的融合,其次是外來文化的吸收。所以,與其余三大古代文明相比,中華文明表現出獨特的連續性,同時,也就表現為“多元的傳統”。

  《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美)托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作者將全球化劃分為三個階段。“全球化1.0”主要是國家間的融合,“全球化2.0”是公司之間的融合。而在“全球化3.0”中,個人成為了主角,膚色或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再是合作或競爭的障礙。網絡的普及,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因特網輕松實現社會分工。在作者看來,這一波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這就是所謂“世界是平的”的由來。作者列舉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就包括中國加入WTO。未來30年內,世界將從“賣給中國”變成“中國制造”,再到“中國設計”,甚至“中國所夢想出來”。

  托馬斯弗里德曼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曾三次贏得普利策獎,被公認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

  本刊學術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