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由華爾街電訊編制的2005年(第二屆)“中國10大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排行榜正式揭曉。張五常、錢穎一、郎咸平、林毅夫、鄒恒甫、吳敬璉、張維迎、李稻葵、陳志武、田國強入選。備受爭議的郎咸平排名第三,讓這個榜單具有較高的公眾認同度。
這個榜單再次掀起媒體與學界對經濟學家這個群體的關注!2005年10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稱:最多不超過5個。這句驚人之語引爆了當時中國經濟學界關于經濟
學家道德危機的大爭論。
旨在給經濟學家正名
“很孤單。這半年的情形是,越來越孤單!崩上唐皆涍@樣形容自己在經濟學界的處境。2005年7月,格林柯爾董事局主席顧雛軍的被捕終結了延續一年的“郎顧之爭”。此番激戰之后,郎咸平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在丁學良發表“個人之見”后,媒體迅速對此進行了公眾調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經濟學家?結果顯示公眾信任率超過10%的經濟學家僅兩人:郎咸平(31.0%),吳敬璉(19.8%)。
丁學良之語無疑偏激,卻一定程度上擊中了中國經濟學家的軟肋。雖然可以對公眾調查的結果不置一言,中國經濟學界在2005年仍頗為尷尬。
華爾街電訊編制的經濟學家排行榜旨在“給經濟學家正名”。不過華爾街電訊董事會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教授的觀點與丁學良如出一轍:經濟學是一門非常專業、非常嚴肅的學科,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才可能有結果。
經濟學家不能“集體失語”
值得關注的是,榜單中除吳敬璉外,其余9位經濟學家均畢業于歐美名校,受過正規而系統的西方經濟學訓練。由于缺乏歐美名校的教育背景,部分經濟學家的空間受到了制約。
更多的經濟學家游離于公眾的視野之外。更令人感慨的是,在國際主流經濟學界,中國經濟學家的話語影響力亦有限。
蒙代爾指出,“評判一名經濟學家是否合格主要有兩點:第一,他對經濟到底了解多少;第二,是否有創造力。有很多人有一流經濟學的教育背景,但他們沒有創新思維,這也是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經濟學家的”。
此次評選經濟學家的指標包括3個方面:學術影響力(70%)、經濟影響力(25%)和社會影響力(5%)。
此次評選之中,只有39位中國經濟學家被提名“具有相當學術水準”。而在中國,被稱為“經濟學家”的約有6000人。
不過也有希望所在。業界有一種說法:中國人中,有兩個人最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一個就是錢穎一。 本報記者 譚文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