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經濟學教育基本上是邏輯推斷、理論綜述,用經驗的結論去印證現實中的現象。”“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推進,我們傳統的理論教學已經不能適應市場,也與發展脫節”改革后的課程體系設置大量增加了面向市場的應用型課程,意在給學生一個規范的經濟和金融分析框架體系。
本報記者 徐以升 見習記者 楊少華 發自北京
讓市場決定課程設置
傳統的中國經濟學教育模式正在被顛覆。隨著中西方結合探索教育模式的思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院校正在嘗試改革傳統的經濟學教育模式。
新的教育模式中有兩個特點最突出:新鮮的課程體系設置和以“海歸”為主力的師資力量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教授、中美合作高級金融實驗班(研究生班)參創人之一瞿強告訴本報記者,“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推進,我們傳統的理論教學已經不能適應市場,也與發展脫節,我們的基本目標是立足于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實踐要求,參照北美商學院的教育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該實驗班的教學模式已經獲得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瞿強表示,改革后的課程體系設置大量增加了面向市場的應用型課程,意在給學生一個規范的經濟和金融分析框架體系。
人大該試驗班現任負責人梁晶教授表示,國內金融學教育的課程體系過去以宏觀金融為主體,這與國外微觀金融為主體的情況完全不同,國內的畢業生留學到那里會發現連最基礎的課程都沒有學過。而社會發展更需要微觀金融的課程體系設置,這是與發展相吻合的。
“斟酌之下,我們決定全盤改。”
梁晶所說的微觀金融,大多指中高級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公司財務、投資學、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投資等等更為接近市場的課程。
上海財大經濟學院院長、力主借鑒歐美經濟學教育模式的田國強,在上任不久后就拋出了一份《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博連讀”培養方案》,而一些之前從未列入碩士生課程的“頂級課程”赫然成為碩博連讀學生第一年的課程,《高級微觀經濟學Ⅰ、Ⅱ、Ⅲ》、《高級宏觀經濟學Ⅰ、Ⅱ、Ⅲ》、《高級計量經濟學Ⅰ、Ⅱ、Ⅲ》等均成為必修課。該碩博連讀方案的核心,也被評價為重新規劃教學課程體系。
此外,包括經濟金融學高等學府中央財經大學等在內的5所院校,在2002年率先在本科生教學中開設了“金融工程”專業。中央財大金融學院郭劍光表示,該專業意在培養學生熟悉現在的金融工具的特性和功能,掌握資產定價知識和理論,同時讓學生具備扎實的數理分析基礎和運用數學模型的技能。
“海歸”勢力乘勢而上
“我們開設了微觀金融的課程,但是現階段,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達不到這個要求,國內大多院校也達不到這種要求,既然我們引進了西方的課程體系設置,我們也只能嘗試引進西方大學的師資,引進對象主要是在外的著名華人教授。”梁晶教授介紹了人大金融實驗班的師資情況,“一半多的課程由美國大學經濟金融老師來上課。”
在該實驗班師資配備中,16門課程中有9門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教授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匯豐銀行高級經理等授課,另有5門則是人大原有的“海歸派”教授授課。師資配備中不乏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教授)、田國強(美國得州A&M大學教授)等名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副主任海聞則向記者介紹,CCER100%是海歸派師資,這些人首先在國內受過教育,后到海外學習深造,將理論及研究方法帶回中國。“經濟學基本原理,一般由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傳授,而有關高級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則安排剛接受過國外最新鮮、最先進理論、有活力的青年教授來擔任。”
此外,很多大學現在都積極聘請國外華人知名教授,乃至老外教授來學校講學,將國外第一手的信息及研究方法帶到國內,供國內的學生學習和思考。
田國強在就任上海財大經院院長的就職演講中也提及,要引進熟悉世界經濟發展、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國際社會中已取得一定聲望的中青年教師。“從海外招聘優秀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這些人才接受了海外正規嚴格的經濟學系統教育,他們不僅能夠自己進行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同時能夠幫助學院培養學生,開設新課,并帶動整個學院的研究與教學水平。”
梁晶同時向記者提及了人大的師資本土化進程,現在的師資以國外著名教授為主,但同時也著意安排本校青年教師作為他們的助教,以學習國外名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指導思想,這樣一個階段下來,本校的教師終能擔當大任,師資力量的本土化也將逐步完成。
“到時可能就不叫實驗班了,只要我們的師資力量建設起來,我們就要把這種教學模式在全院推廣。”梁晶表示,目前人大金融試驗班的學生只占該學院研究生的四分之一。
中國國情可以放進西方經濟學模型里面去嗎
北大、清華、人大、上海財大這些高等院校對經濟學教育模式的探索,基本代表了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學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即引進更為貼近市場的微觀金融課程體系,強化數理知識的基礎性位置,而課程體系的調整也需要師資力量的相應調整,在初期更多的是財力雄厚的學校直接引進海外華人師資。
梳理我國經濟學教育的發展后可以發現,目前上述院校的模式探索,讓我國的經濟學教育處在了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
“10年前的經濟學教育基本上是邏輯推斷、理論綜述,用經驗的結論去印證現實中的現象。”海聞教授對記者介紹。
“不可否認,以往也有很多優秀的理論工作者,他們在具體工作中總結了很多準確的經驗教訓,比如通過經驗,他們認為不能盲目大躍進,這樣一定會勞民傷財,普通的語言很準確說明了一件事。”海聞表示,以往的理論大多只能說明某件事情是對或錯,但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告訴人們為什么對、為什么錯,不能形成體系,不能發揮普遍的指導意義,反映到具體的教學上也是如此。
而現代的西方經濟學引進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用假設、模型、數學的語言,進行規范的分析,這是現代經濟學的框架,比傳統的更加準確,更易把握,隨機性小,也更客觀。
海聞教授指出,我們學習西方經濟學,要掌握的是一個分析框架,而不是在一定條件下得出的結論。在這個框架內采用不同的假設、不同的公式,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把中國的情況放到模型中,就會得出適用于中國國情的結論。在海聞看來,雖然許多經濟學名著出自西方學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問題,但他們歸納出來的許多經濟學理論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普遍行為。
相關鏈接
改革從本科生開始
目前國內各主要院校在改革經濟學教育模式時,更強調微觀金融和數理知識,而現在普通院校經濟類學生讀的數學大多為經濟類數學,即考研數學中的“數四”,是最簡單、涉及內容最少的類別。但觀察來看,這些大學在探索經濟學教育模式時,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強化了本科生的數理知識。
實際上,田國強在就任上海財大經濟學院院長時“燒的第一把火”,恰恰就是這一點:調整當年入校的本科生課程,形成一個強化經濟學基礎理論教學的新體系,其中一項是將“高等數學”改成“數學分析”,而目前全國經濟學院給本科生開這門課的可謂屈指可數。
參照國際經驗,田國強強調了數理基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計量經濟學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和支柱性作用。而為了突顯上海財大的這一亮點,田國強同時提出需要盡快辦本科生數學和經濟學的雙學位班。
無獨有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實驗班”也是數學和經濟學的雙學位班。而要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和部分該類學校“數四”的要求不同,清華經管需要考最難的“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