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學界動態 > 經濟學人--汪丁丁 > 正文
 

汪丁。涸僬勀_踏實地的自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09:38 CENET

  汪丁丁/文

  假如一個人的婚姻具有如此強烈的新聞效應,假如個人選擇具有如此巨大的外部效應,那么,我們就應當詢問,這樣一個“市場社會”,它的心理基礎是否足夠扎實?是否能夠延續?是否不可能成為社會博弈的新的均衡?

  若干年以前,我們論辯:自由不是飄浮在天上的理念,自由是一種真實生活,故而只在生活中才有所落實,這叫做“腳踏實地的自由”。大約三十多年前,哈耶克曾經感嘆:自由若不能成為全體人民奉持的一種生活態度,那么對任何個人而言,例如對蘇格拉底而言,就都不會有自由。

  一段關于腳踏實地的自由的亞里士多德式的經濟學敘說,首先詢問的是:在何種“不自由”狀態中,我們將在何種程度上失去一切關于“幸福”的感覺?哈耶克的回答是,根據我的理解,自由并不一定意味著快樂,甚至不意味著幸福,因為自由人的生活需要承受痛苦——例如,承受失業、競爭、為金錢而謀生的痛苦。因此,對經濟學家來說,腳踏實地的自由首先是一種權衡:在不同種類的痛苦生活之間,選擇較好的那種生活。

  經濟學,像其他學科一樣,有大道理,還有許多小道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穩態”社會里,你最需要知道的,是那許多小道理,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知道亞里士多德在經濟學創立之初,在《政治學》和《倫理學》里面提出來的那些大道理。

  如果你生活在一個迅速變革的社會里,例如中國社會,那么你最需要知道的,很可能首先是大道理,而不是那些對你而言顯得格外瑣碎的小道理?上ВF在流行的經濟學是學生們從他們的西方老師那里帶回來的,于是它被表述為一大堆西方老師們關心和仔細研究過的小道理。讀到這樣經濟學,我們就難免產生“不合用”的感覺。故而,亞里士多德的經濟學更加親切,是更切近我們關于人生選擇的經濟學。

  所以,在各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中,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比較不痛苦的,把它們稱為“幸!薄,F代經濟學告訴我們如何選擇:

  (1)懂得你自己的偏好,或者,效用函數。

  (2)熟悉你周圍的世界,或者,可選擇的行動方案的集合;蛘,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就是參與城邦政治。因為人的最高自由是通過政治行動來落實的。例如,你的各項權利,是通過你和鄰居們達成了某種政治協議,才得到后者的尊重和維護的。

  (3)在可選擇的行動方案的集合之內權衡,找到那些最符合你的偏好的行動方案并加以落實。

  上列人生選擇處方,能在多大范圍內適用呢?經濟學家說,在產權界定清晰的范圍內,都適用。所以,人生選擇的關鍵,在于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事前看清楚選擇方案的集合的邊界。越是在轉型期內,個人選擇的社會環境(包括個人的諸項權利)就越是不能確定。因為,如上述,社會對每一個人的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是政治行動的結果。轉型社會的諸種不確定性當中,最顯著的是政治不確定性。

  這樣,經濟學里面的“大道理”告訴我們,人生的可選擇性,依賴于政治行動。這里,政治是廣義的,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群體行為——社會選擇理論是研究這類行為的新政治經濟學工具之一。

  社會選擇理論也有它自己的大道理和許多小道理。其中,最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大道理之一,可以翻譯為這樣的看法:一群人,如果他們的偏好太接近,差異太小,那么他們的政治行動將如同被一個“獨裁者的偏好”統治著那樣,雖然可以十分理性,十分有效率,卻往往是不自由的——因為少數人表現出來的獨特偏好會被忽視甚至遭到壓抑。柏拉圖對此感悟甚深,因為他的老師蘇    

  格拉底就是被這樣過于統一的大眾偏好給投票表決處死了。這篇文章開篇引述的哈耶克的感嘆,也是就蘇格拉底之死而發的。

  個人的自由,于是首先依賴于他周圍是否有更多的個人愿意選擇更自由的人生。楊振寧博士的私人生活,不論它在某些方面顯得多么不符合生活的“慣例”,畢竟,它是大眾政治行動的后果之一——我們不是通過政治行動選擇了市場導向的社會變革嗎?我們不是至今仍然不愿意放棄市場社會給每一個人帶來的比較幸福的人生嗎?那么,為了不那么自相矛盾,我們為什么不能容忍我們當中的一個人在他自己的可選擇集合內獨立選擇呢?

  另一方面,楊振寧博士和翁帆女士也一定會理解:在這樣一個市場導向的社會里,畢竟,輿論也有它自己的偏好,會在它的可選擇集合內作出獨立選擇。它若給我們任何一個人帶來了痛苦,我們只能把這種痛苦看做自由生活的代價之一。

  然而,這里報道的輿論傾向十分值得警惕。假如一個人的婚姻具有如此強烈的新聞效應,假如個人選擇具有如此巨大的外部效應,那么,我們就應當詢問,這樣一個“市場社會”,它的心理基礎是否足夠扎實?是否能夠延續?是否不可能成為社會博弈新的均衡?

  例如,推而廣之,我們是否將派一名警察到我們鄰居家里去搜查“黃碟”、以便讓我們的社會良心不受打攪?我們是否將立法禁止大學生情侶入住任何雙人房間、從而不讓我們習慣了的傳統生活方式貶值?我們是否打算檢查每一個人的日記、以免其中一些離經叛道的念頭在日后毒害青年?

  自由,一旦要成為腳踏實地的,就要求每一個人養成與自由生活相適應的道德意識——所謂“自由的精神氣質”。一個不能養成這種精神氣質的民族,恐怕永遠難以擁有自由。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汪丁丁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