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11月薦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2:08 《財經》雜志 | |||||||||
新經典 《掠奪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療》,施萊弗、維什尼編著,趙紅軍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多年以來,為著堅持《財經》的自由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復雜”立場,我們努力
《思想的未來:互聯網時代公共知識領域的警世諭言》,萊斯格著,李旭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最近10 年由大公司推動的日益嚴厲的知識產權法律實踐,是否將使未來人類的創造力完全枯竭?這本書的作者,被稱為美國公共知識分子五十名領袖之一,是影響當今美國因特網公共政策的關鍵人物之一。不僅以言論,而且以行動,維護知識創新者免于知識產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法律糾纏的自由。如果你是瀏覽過萊斯格教授個人網站和他的“p2p”博客政治論壇的讀者,我猜測你會對這位依靠個人努力卻試圖捍衛全人類思想的自由權利的高瞻遠矚的斗士肅然起敬。 知識與情趣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周國平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寫自傳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難客觀冷靜,“心靈自傳”亦然。是做自我反省,還是陷入無窮的自我辯護,分寸殊難把握。寫成此書時,作者年近六十,說:“我仍是當年那個既敏感又淡泊的少年。”也許這就是在寫作和思考中,作者對自己心靈形成的定位,這個定位和對于自身經歷的回溯結合在一起,——包括和郭世英的交往、引起爭議的三次婚姻。 《鏡與世俗神話——影片精讀18例》,戴錦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我們應該怎樣看電影?在對情節和故事的消費之外,尚有別的選擇。但是這建立在一個認識之上,即電影不是自然而然的故事,它是一個光影形成的幻覺,背后是影片的意識形態與意義結構。因此解讀電影的策略之一,是能夠揭破電影敘事語言,發現其中的敘事結構和意義結構。作者在前言中說:“一個電影的解讀者,不僅應該是一個電影專業欣賞者,而且也應該是走出洞穴、直視陽光的社會批判者。”本書提供的是這樣一種實踐,使用作者研究、意識形態批評等電影理論,分析了《十誡》等18部影片。 《美國心靈——關于這個國家的對話》,比爾·莫耶斯著,貝蒂·蘇·弗洛爾斯編, 三聯書店2004年6月第一版 中文譯名容易引起誤會,本書的英文名字是A World of Ideas(《觀念世界》),取自作者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工作時主持的一個節目,這個節目邀請了各個領域的學者和知識分子進行訪談,其中包括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物理學家楊振寧、政治哲學家謝爾登·沃林等等。本書由這些訪談實錄輯成。作者說,和他們的交談如同一次樂趣無窮的學習,從他們每個人身上獲得了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這并不容易,在一次訪談節目里聊出這些頂級學者的思想光芒,本身就說明了訪談者的水平。 本刊學術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