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沈坤榮: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半句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18:17 第四屆中國經濟學年會記者國貿組 | |||||||||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南京大學:沈坤榮教授談如何做好學問 年會記者國貿組 李春梅 田虹 高琪
記者:沈教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南京大學經濟系的教學特色和學科建設情況? 沈教授:對不起,讓你們等的時間太長了,今天剩下的時間都是你們的。南京大學經濟學教育的特色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強調課程體系建設,把本科生、研究生應該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打扎實,發揮南京大學傳統的數量經濟優勢。強調數理基礎,開設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課程,我們的部分課程采用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和國際接軌的能力。第二強調師資建設,重視師資配置。強調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本科生,尤其是一二年級本科生開設一門完整的課程是我們由洪銀興教授任系主任以來一直堅持的傳統。讓學生一進入南京大學就能感受到一流的教學氛圍。 南京大學歷來都重視本科生教育,沒有比本科生更能打出自己學校的品牌和特色。因為他們都是本地區最優秀的學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培養的話,簡直就是一種浪費。在本科生教育中,我們實行導師制,每位導師分配兩三位本科生,讓學生盡早地在學習中發現興趣,讓課題引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可以培養和引導的。 記者:由您的回答來看,南京大學的經濟學教育非常注重學生的基礎理論。但是,隨著現在的高校擴招,大多數經濟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而是要走向多樣化的工作崗位。您怎樣看待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您認為研究生在就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沈教授:打基礎是一個過程,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具有競爭力,可以表現為就業成功率高,或者想繼續深造的話,能獲得深造的機會。就經濟學的就業來看,以前,認為偏理論性的學科就業差一點,偏應用的就業率會好一點。但由今年南京大學經濟學科就業率來看,理論性專業的就業率并不低于其它應用性經濟類專業。這是因為社會逐漸認識到,好的基礎經過恰當的鍛煉后,潛力釋放的空間更大,能夠使未來的就業團隊發揮更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雖然我現在沒有統計數字,但南京大學經濟系這兩年的就業情況符合這種社會共識,偏理論的研究生就業率更好一點。 你剛才問到研究生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很好。研究生階段最主要是學到分析問題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的視角和切入點。有了這種方法和本領,無論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都會有競爭力。從就業角度,研究生有各種興趣,就業各取所需,可以到政府、學術部門或企業。到任何部門都需要分析問題,提出方案。如果在研究生階段能夠形成良好的看問題的視角,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有了這些能力,研究生到哪個崗位都是有競爭力的。 那么,怎樣才能有競爭力?如果躲在書齋里面,就書本而言書本,永遠沒有競爭力!對于中國的經濟學研究生,我認為沒有比中國這樣改革開放的現實更值得研究,更值得去思考了。關鍵在于使用和國際慣例接軌的方法,針對中國的經濟現實,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首先要打好方法論的基礎,有了這樣的研究視角和方法論基礎,那你的研究思想、研究結論會得到社會承認,研究結果也能得到社會的運用,而這本身就是競爭力的體現。 記者:謝謝您講這么多,每個研究生入學初期能聽到這番話都是幸運的。您開始提到南京大學在本科生教育中實行導師制,那您帶的學生很多,本科生,研究生, 博士生,而您又承擔大量的科研任務,您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呢?我也了解到您的學生都很優秀,請問您是如何避免研究生教育出現“放羊”現象的呢? 沈教授:我的時間三三開,三分之一是教學,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課;三分之一是科研,大學老師教學的特點就是在重復中創新,用一流的科研支撐一流的教學。如果沒有一流的科研,肯定不是一流的大學老師;三分之一是和社會交流。沒有比交流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過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為下一步研究提供動力。 學生的數量太多肯定影響培養的質量,我們系的做法是適度控制導師的招生規模。一個導師招多少個學生合適?沒有明確的答案,為此我們討論決定,盡量使每位導師都能指導學生,但每位導師所帶學生數的上限是“學生數/導師數+2”,學生喜歡的老師可以多帶兩個。有人多帶就有人少帶,這對導師本身也是一種激勵,而對招收博士生更是嚴格限制人數。 就我個人而言,在學生培養上,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培養方法。 本科生更多的是引導,比如前面提到的興趣培養和引導。 研究生是指導,比如看書的方法,看教科書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是一種看法。但我更主張我的研究生看好的文獻,如world bank的report、working paper、一流研究機構的研究論文。讀文獻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很多的方法,很多的數理模型,很多的名詞,不是很清楚,一知半解甚至一竅不通,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看數理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去做計量模型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導師的指導在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比如現在的書都很厚,研究生不知如何入手。導師應該從浩如煙海的書中理出一個頭緒,告訴學生沿一個怎樣的研究思路去看書,讀文章,嘗試研究課題,嘗試寫文章。與其讓學生讀十本書后才知道哪一本好是好的,還不如告訴學生哪本書值得先看一看,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導師的責任很重,因為導師要讀更多的書。再如,研究生開始寫作存在很多不規范的東西,愛寫長句,文法、標點不規范。直接教他怎么寫是一種方法,但我習慣的方法是把他交上來的論文由A4紙擴印到B3紙上,擴大文行的間隙,然后用紅筆密密麻麻的修改,最后把改好的論文讓學生再整理一下。學生們都是很積極,很聰明的。他們看到一片紅色首先是很震撼,下次再也不敢寫粗糙的東西。有些東西是不需要說出來的,這些雖然是很細節的東西,但可以潛移默化。這樣花一點時間可以矯正很多問題。 博士生教育完全可以和自己的研究結合起來,一起討論的過程也是研究課題的過程。 記者:據我所知,您本科是數學出身,您的論文中模型實證類論文密度也比較高,您怎樣看待經濟學中的數學? 沈教授:經濟學是強調思想的過程,數學只是一種工具和方法,就如計算機和英語,巧妙的運用方法是為了表達思想。我非常反對把經濟學純數學化,毫無目的的數學推理和演繹,把經濟學變成高不可攀的東西。我也非常反對教師在上課時把簡單的道理深奧化,為學生著想,應把深奧的道理簡單化。 記者:對,作為學生非常支持您的觀點。我的同學中也有理工出身的,他們數學功底很好,但他們經濟學直覺比較欠缺。您在轉專業過程中遇到過這方面的問題嗎? 沈教授:這里面有十年的漫長過程。我讀經濟學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博士后研究兩年,還有兩年在國外進行學習和研究,經歷了十年完整的經濟學研究和訓練,真有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感覺。 記者:我覺得您的每個回答都可以體現這句話。您的研究選題都非常有生命力,您的研究方法很先進! 沈教授:謝謝!前年和去年,我到斯坦福大學從事高級學者的訪問研究,接觸到世界一流的教授,非常先進的研究方法,我覺得很好。但研究中國的經濟問題,經濟學要本土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國外的經濟學家十分關注,在與國外學者合作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國外學者對中國的經濟問題非常感興趣。但是有一點,畢竟國外的經濟學者看待中國的經濟問題存在距離感,沒有比中國的學者立足中國國情的研究更能了解中國。 中國的經濟問題全世界都在關注,如果我們能用一種規范的分析方法,踏上國際交流的平臺去交流,讓更多外國的學者了解中國的經濟現象,了解中國經濟運行的過程,把這個問題變為全世界經濟研究學者都來研究的對象,使得研究團隊多樣化,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才能更現實,更全面具體。中國的經濟學經過最近25年的發展,學科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臺,在下一階段,如何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經濟學現象,成為下一步教學和科研的重點。如何吸引更多的學者加盟到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事業中來,使中國的經濟學更加繁榮,這個任務需要新一代研究生博士生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來講如果我們能培養出有這樣的學術素質,有這樣的學術胸懷,特別是有國際學術對話能力的研究生意義很大。 記者:您的深懷遠慮很有魄力,讓我非常感動,作為研究生,我感到自己的責任。那是不是可以把您的研究成功秘訣歸結到兩點,一是您有很好的研究方法,一是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為研究提供了很豐富的研究對象,深厚的研究土壤。 沈教授:就我自己而言,談不上什么,但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了解中國的現實。我在博士后階段有多次調研經歷,為起草98年和99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調研時,我走過十五個省區,從沿海的發達地區,上海、浙江等,到不發達的貴州、寧夏等貧困地區,看到很多貧困線上的農民的生活。中國發展差異比較大,既有現代化的城市,又有不發達的地區。比曼哈頓還要曼哈頓的上海,人畜同居的貧困鄉村生活之間的對比,在研究時給我們很大的動力。如何使13億人口中8、9億的貧困農民走向富裕的道路,能不能讓他們通過工業化,城市化,農村的現代化脫貧致富。從這個意義來講,中國經濟研究的任務繁重。 我的家鄉蘇州是中國25年農村工業化發展的縮影。 25年前,蘇州也以農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從鄉鎮企業的就地工業化,到后來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的發展,使蘇州成為著名的工業園區,成為制造業的基地。蘇南已成為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制度變遷使生產率得到很大釋放。我的一篇論文中曾提出TFP(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得益于制度的變遷。從案例角度來講,蘇南的發展看到制度變遷的成功,但到廣闊的腹地,能否按比例配置這樣一個改革進程值得深入討論。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講,中國25年的經濟發展,更多的注重效率標準。沿海地區先富裕起來是效率標準的體現。體制改革,工業化進程都是效率標準的體現,這種效率標準使中國的經濟總量得到前所未有提升,人均GDP從10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部分發達地區達到幾千美元。經濟總量達到1萬1千億美元。但是要繼續發展下去,需要更多地關注公平,比如要提升就業水平,讓社會公眾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縮小地區之間的差異,建立良好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進行大范圍的公共支出,讓不發達地區的人受到良好教育,為未來增長提供潛力;通過區域協調支持西部大開發,老工業區的改造,這些都需要推進公平的政策體系作為導向。理論界的研究首先應該在效率的基礎上關注公平問題。高校是研究的先導,把社會關注的熱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形成理論研究的成果,泛化成政策的成果,運用到實際。所以,如果真的立足中國國情,從社會公眾的共同愿望出發,研究的空間很大。做研究也好,做教育也好,就有一種熱情,一種動力,沒有比參與到自己國家的經濟大廈建設中去更有價值的了!我支持我的學生到海外進一步深造,但如果能有機會回來,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研究方法運用到分析中國經濟問題上來,這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 記者:沈教授,從您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發展的赤子之心。我們可以從您身上學到太多東西了!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沈教授:謝謝你們。 沈坤榮教授簡介:沈坤榮,男,1963年8月生,江蘇省吳江市人。1986.7 獲理學學士學位(南京大學數學系);1991.2 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南京大學商學院); 1996.7 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1996.12-1998.12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 博士后,其中1997.01-07 在荷蘭蒂爾堡(TILBURG)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2002.07-08 美國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經濟系合作研究;2002.08-2003.08 美國斯坦福(STANFORD)大學經濟系高級研究學者。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價格協會理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