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年會投資與證券市場專場綜述(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7日 20:57 CCER | |||||||||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李凱 本次年會的投資與證券市場專場討論的第二場于2004年12月11日下午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舉行,相關領域的3篇文章的作者分別進行了報告。 首先報告論文的是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的唐躍軍。他的論文題目是《年報預約披露、
接著,來自臺灣嶺東技術學院財務金融所的楊永列報告了他與其他三位合作者洪萬吉、李俊彥、郭祝武的論文《臺灣地區上市上柜銀行效率與金融指針之關連分析---三階段DEA之應用》。這篇論文主要利用Fried, et al.(2002)所提出調整投入變量之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對2000年臺灣地區35 家上市上柜樣本銀行進行效率評估并了解效率與金融指針關系;對舊公營銀行、舊民營銀行及新銀行成本效率的差異進行比較;通過三階段DEA評估模式,對臺灣地區銀行產業進行更準確的效率評估。由實證分析結果得知,在經過調整服務品質變量及去除隨機誤差運氣的影響后,臺灣地區上市上柜銀行與各分類銀行之總成本無效率主要源自于技術無效率,與未調整投入變量的第一階段DEA配置無效率的結果有所不同。結論是:銀行若想提升總成本效率,改善管理能力應是當務之急。文章又通過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分析結果發現,經過服務品質與運氣的調整后,成本效率值與每股盈余及股價的相關性提高,因此,驗證了三階段DEA的效率衡量能較為客觀的反映實際的效率結果。評論人巴曙松指出中國大陸的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所處金融、文化等“環境”因素關系很大。評論人李鋼也針對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設性的問題:例如,本文選擇的表示投入的三個變量有高度的相關性;如何解釋臺灣的新的公營銀行效率更高的問題,等等。 最后一篇文章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大學的Donghui Li, Fariborz Moshirian, Peter Kien Pham和Jason Zein合寫的《Wh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Large Shareholders –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nvironment》。雖然,全球證券市場上金融機構的總投資顯著增長,但是它們的個別持股規模,以及最終參與監管的動機,都由對于分散投資和流動性的偏好、以及市場上存在搭便車的問題而受到限制。這篇論文通過比較國與國之間的機構持股模式,發現機構作為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差別很大。更重要發現是,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宏觀治理因素,諸如對股東的保護、法律環境和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等決定。文章得出結論:良好的宏觀治理環境將增強機構持股人的干預能力,降低監管成本,從而使它們持有更集中的股份以最大化它們參與監管的收益。評論人巴曙松充分肯定了本文所研究問題的重要性,他指出“金融生態環境”的提法,與本文所論述的宏觀治理環境有共同點,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已經日益成為我國防范金融危機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