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經濟學年會產業組織專場綜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14:38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 |||||||||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張璐 胡向婷 本次年會的產業組織專場分三個部分,共有11篇文章入選。除去南開大學王海東沒有到場,其他作者分別在三個時段報告了其它10篇文章。 第一和第二部分在2004年12月11日下午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進行,共報告了4篇文章。
接下來是來自日本神戶大學的胡秋陽博士匯報的《關于中國進口誘發結構和進口變動的要素分析——與日本的比較》。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包括中間品進口在內的中國進口的發生機制做了時序列的定量考察,并對進口變動做了因素分析。為了明確把握中國的階段性特征,在作上述考察時,作者將中國的情形與同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的60年代的日本,及進入成熟階段的1985年到1995年的日本進行了比較。這篇文章最終認為,中國各產業生產活動中的中間品進口替代有一定進展,但對一些行業,基礎性的中間品投入中進口品比率在不斷上升。對中國的考察結果和與日本的比較提醒了我們國內基礎性工業中間品供應能力的問題。中日兩國的最終需求項目對進口的誘發效果更偏重于間接效果而不是直接效果,在與日本的比較中發現我國最終需求的進口誘發水準相對較高。在中日兩國,中間品進口的增長成為進口增長的主要部分,體現了其重要性。而且,中國后期大半以上的進口增長是由于最終需求變動的間接影響。對這篇文章,評論人首先給予了肯定的評價,認為這篇文章對政策制定有積極的意義,政策要考慮最終品生產對進口的影響。但同時評論人認為,可以進一步在整體的基礎上對單獨行業進行研究,并透過實證揭示的現象本身去探討背后的原因。另外,在行文和文獻上可以進一步改進。 第三篇匯報的文章是來自臺灣中正大學的黃金樹、蔡惠羽和臺灣高苑技術學院財金系 李仁耀的《外國技術授權策略與本國關稅政策之探討》。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一個理論模型討論了在自由貿易和關稅的情形下的外國技術的授權策略。文章發現,首先,外國廠商的利潤和策略受到本國技術發展的影響;其次,外國技術授權策略不受本國關稅政策影響,且外國最佳授權策略也恰恰使得本國達到最大福利。對這篇文章,評論人給出了以下幾點意見:首先,評論人認為文章的模型缺乏一般性,文中的需求函數是一個線性需求,這是一個非常強的假設。其次,評論人建議作者可以把模型推廣到多個廠商的情形。另外,可以適當做一些規范分析。作者的回應認為,也許模型的結果的確依賴于線性需求的假設,但是多個廠商的模型應該不會影響到文章的結論。 最后,中國地質大學的肖建忠老師講述了文章《中國制造業企業凈進入的影響機制研究》。這篇文章發現,在制造業全樣本的計量分析中,資產利潤率并不是促進企業進入的正相關變量;然而,在競爭性制造業部門,資產利潤率的影響機制相反。同時,影響企業凈進入的變量中,地區收入水平、市場容量、人力資本發展水平、物質資本的積累能力基本上是企業凈進入的正相關因素,但是由行業結構所決定的規模因素對企業進入和退出構成內生性的障礙。周雄飛老師對文章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理論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對變量的劃分和一些概念的敘述也可以更加準確。比如,對規模經濟這個變量的說明和進入概率的的解釋。另外,周雄飛老師建議模型可以納入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問題的框架討論,兩位評論人都建議,在方法上可以用到博弈模型。作者的回應則認為,建立博弈模型只有在研究進入問題時才較為可行,但是凈進入同時考慮到進入和退出兩個方面,在考察廠商的退出時,博弈則不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緊接著進行了產業組織專場第二部分的討論。在這一場討論中,分別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四位作者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了陳述。本場討論由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的臧旭恒教授主持,由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的李長英教授和吉林大學的金成曉教授進行評論。 首先是南開大學的王燕報告了《激勵性規制合同設計中逆向選擇問題的解決方式》。在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問題中,前人已經做了許多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比如,對分離均衡的探討。作者在這篇文章里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提高甄別企業類型的能力和手段,降低企業的信息優勢;其次,提供合同菜單,通過企業的自主選擇來顯示信息;第三,實行收益、收入分享機制,優化效率與租金結構;最后,按業務競爭程度分類實施不同激勵機制。評論人提出的建議是:可以簡練常識性的理論模型,而且,文章用到的參考文獻過少,后面的論述和理論模型的關系不緊密,作者可以進一步改進。 接下來是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周小鈴報告的《存在網絡外部性的動態競爭》。該文章針對具有網絡外部性的商品和異質性的消費者,討論了在位網絡供應商和進入者如何通過一致性定價和利用價格歧視進行壟斷定價的不同定價策略進行競爭。文章源起于2001年拆分中國電信集團的產業規制舉措,提出了具有網絡外部性的產品的廠商可以直接通過定價策略的不同吸引部分消費者,從而在客戶群達到一定的臨界水平時,自然地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此,產業市場的競爭和平衡企業的市場勢力不一定需要政府提出強硬的規制政策。文章的理論部分以連續類型消費者的壟斷模型為基礎,分別得出了同時定價時和在位者存在價格調整滯后時的均衡市場結構與均衡價格。當存在滯后調整并且網絡外部性足夠大時,市場不能被完全覆蓋,從而產生了多期競爭問題。由此揭示了兩競爭的網絡供應商分別采用歧視性價格和一致性價格的最優動態定價策略。在有限期和無窮期情形下,價格歧視都能減少過度惰性而提高效率。對于進入者定價行為的信息不完全并且網絡外部性足夠大是動態問題產生的必要條件。但是,即使在靜態問題中,由于有可自我實現的理性預期的約束,網絡外部性的存在也與不存在外部性時的定價策略有根本性的差異。動態問題中,動態歧視價格的制定方法在每一期都不同,一致性價格的形式除了在有限期情形中的最后一期改變之外在任意期都相同。同時,文章結論指出網絡外部性越大,每一期的價格越高。評論人對于本文的評價中提出了幾點很有啟發性的建議,其中,本文模型假設兩個網絡供應廠商的成本結構相同,這一點專家認為可以進一步擴展為不對稱的廠商成本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對諸如電信和互聯網類型的產業特征進行更符合現實的刻畫。 第二場的第三篇文章是《B-C電子商務市場價格離散及其動因分析》,作者是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趙東梅。文章做了一系列的實證分析后認為,零售商的服務特征中,配送與支付、交易的可靠性、信息提供以及退貨說明的差異能夠導致價格離散;購物的便利性和網站速度差異對價格離散影響不明顯。零售商其它特征中,進入市場時間的不同將導致價格離散,而第三方認證和網站聯結數沒有顯著影響。在市場特征中,價格離散會隨著競爭者數目的增加而增加,隨著消費者的參與度的提高而增加,產品的受歡迎程度不會影響價格離散。產品的特征,音像制品和禮品的價格離散比書大,而其它產品種類的價格離散與書的沒有不同。早進入在線市場的、純網銷商會標注更低的價格。而且并不是更優質的服務伴隨更高的價格,相反更優質服務的企業反而標住了更低的價格。最后,業績不同的網站定價依據往往不同。評論人認為作者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觀點并做更詳盡的敘述,并就數據的篩選提出了一定的質疑和看法。 第二場的最后,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汪浩老師報告了他最近的研究:《連鎖超市“通道費”》。這篇文章主要基于上海家樂福與炒貨協會的關于通道費的一系列爭執,在理論上討論了通道費在市場格局和競爭中的作用和意義。這篇文章敘述了一個這樣的觀點:通道費往往是下游的零售寡頭擴大其市場力量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下游以寡頭形式存在的大超市可以排斥其他小超市的競爭,并讓供應商向自己轉移利潤。汪浩老師認為,無論如何,小超市都有存在的價值,評論人與作者隨后探討了一些相關的規范問題,主要集中在這個問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第三場關于產業組織領域的討論在2004年12月12日上午8點到10點進行,參加現場討論有2篇文章。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白永秀教授主持討論,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的汪浩博士和日本神戶大學的胡秋陽博士為評論人。 首先是來自中山大學的李杰報告了與蔡澤輝合作的文章《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兼并選擇》。這篇文章通過構建一個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Stackelberg-Leader模型,研究政策性補貼、不確定的市場需求容量以及關稅率水平這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中國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兼并行為。作者的研究發現當不確定的市場需求容量足夠大的時候,合并行為會發生在國企與私企之間;當不確定的市場需求容量較小時,合并行為究竟是發生在國企與私企之間,還是發生在外企與私企之間,則取決于政策性補貼的程度以及關稅率的高低。只有當政策性補貼的程度比較低而同時關稅率的水平又比較高的時候,才會出現私企與外企的合并行為。而在其它情形下,合并行為都只會發生于國企與私企之間。胡秋陽博士在評論時指出文章中的實證部分只涉及到飲料行業,而文章研究的問題應該是關于更廣泛的行業的問題;同時,文章模型中設定的企業關系與實證部分檢驗的實際數據銜接稍顯不足,因此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擴展。汪浩博士則在模型設定上給出了兩點建議:這篇文章中理論模型的前提假設比較強,而博弈模型的假設過強會使得其結論過于直觀;另,模型中三種所有制的企業都只有一個,如果每類企業都有多個,企業的行為和文章的結論也許會有很大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做擴展。白永秀博士則指出影響外企進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行為,建議作者將該因素加入模型中進行討論。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王冰報告了文章《給予消費者異質性的非線性定價理論研究》。文章在對與非線性定價密切相關的幾種定價規則進行辨析的基礎上,研究了兩種對消費者異質性進行模型化的方法,并以一通信公司的全球通和神州行定價方式為例闡釋了非線性定價理論在通信行業中的應用。作者的研究表明,非線性定價的成功之處在于它針對增量市場進行價格設計,降價有可能降低企業的收入,但降價同時會擴大顧客的消費,非線性定價將低價格鎖閉于降價所帶來的增量市場而不損及原有市場,因此可以獲得帕雷托改進;傳統的需求表或需求曲線對于非線性定價是不充分的,企業必須借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獲取并分析消費者異質性的有關信息,這樣才能夠設計出較好的非線性價格方案。胡秋陽博士在評論時指出文章研究的關鍵問題是消費者異質性,而現有的對這一現象的系統描述、樣本抽取及模擬都存在信息缺乏的問題;同時政府對定價原則的影響在文章所討論的幾個行業內是很重要的因素,政府的作用也應該納入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