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黎清 通訊員華萱)昨天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決定下午4點半舉行“授予張培剛華中科技大學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儀式,這是該校第一次頒發該獎。遺憾的是,頒獎儀式前兩個半小時,張培剛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8歲。
張培剛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被譽為“發展經濟學之父”。1913年,張培剛生于湖北紅安。193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學系。1945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名震哈佛,和韓德培、吳于廑一起,因成績優異被中國留學生稱為“哈佛三劍客”。張培剛的博士畢業論文《農業與工業化》獲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最佳論文獎和大衛·威爾士獎。1946年夏,張培剛回國,1952年底調至正在組建的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工作。上世紀80年代,《農業與工業化》被當作“發展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張培剛則被尊稱為“發展經濟學創始人”、“發展經濟學之父”。
1998年,在張培剛帶領下,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取得培養西方經濟學專業博士的資格,張培剛也在85歲高齡成為博士生導師。
張培剛主要著作有《農業與工業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通論第一卷:農業國工業化問題》、《發展經濟學往何處去》、《新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等。
張老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27日(周日)上午9點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我們本來都在籌劃明年為張老慶祝100歲壽誕,沒想到……”昨天下午2點3分,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建華收到張老去世的消息時,難掩悲痛。
“最后一次見到張老是在10多天前。當時他正在醫院里準備做氣管植入手術。”張建華回憶說。當時,張老雖然已不能說話了,但意識依然清楚。1988年,張建華成了張老的弟子,碩士畢業后,繼續在張老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張老一直在參加雙周研討會,直到90歲,活動實在不方便了才停止。”每兩周一次,與青年教師和學生一起開研討會,張培剛堅持了20多年。
1995年,張建華和張老合寫一篇關于中國經濟在亞太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論文。“張老一般不會合寫文章,這樣的情況很少。”張建華說。經過反復交流,張建華交出了初稿,張老做了認真的修改。“我收到他的修改稿后驚呆了,他從頭到尾改了一遍,滿篇都是紅字。”張老不但從學術的角度對論文進行了修改,從文章的結構乃至字詞句的用法都進行了推敲。“我忽然覺得自己的語文都沒學好。”張建華說。
昨天下午4點,記者趕至武漢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培剛的大舅子譚崇臺的家,91歲的譚老表示,剛接到消息,很悲痛,孩子們已經趕過去了。
2009年,譚崇臺獲得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12月,譚崇臺作為張培剛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又參加了第三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并宣讀了頒獎詞。
說起張、譚兩位教授的結緣,還有一段頗為傳奇的描述:1944年冬天,譚崇臺在哈佛大學遇到彼時也游學美國的胡適。得知他來自武漢大學,胡適立馬問:“那你們可知道張培剛?他在這里很有名氣。”那時張培剛到哈佛讀書也不過3年時間。在譚崇臺眼里,“土氣、質樸”的張培剛當時不知道憑什么贏得了胡適的青睞。也正是這個“土氣”的年輕人,后來成為了他的妹夫——1953年,譚崇臺的妹妹譚慧成為張培剛的妻子。
“我。”譚崇臺沉重地說。
昨天下午2點04分,協和醫院副院長姚尚龍接到一條短信,是張培剛的女兒發來的:“爸爸已經走了。”張老所住ICU醫護人員悲痛一片。
該院老年病科管思明教授說,張老國慶期間因為感染住進了醫院,其夫人也因身體不舒服,同時住院,不到兩周,張老的病情穩定了,不顧醫生及夫人的勸說,硬是返回家中,再次在書房忙碌。出院不到6天,10月28日晚,張老被再次送入醫院,照顧老人的親戚說,出院的這6天,他基本上沒怎么吃東西,呼吸也很微弱。29日凌晨3點,張老住進ICU。
干部病房護士長夏漫介紹,老人最初住進來,在ICU度過危險期后,意識一直都是清醒的,睜開眼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們,快回去休息吧。
夏漫介紹,因為張老的頸椎、腰椎以及胸椎都有問題,平時都無法做到真正的平臥,沒有住院時,在椅子上度過的時間最多,瞌睡來了就靠著休息一下,醒來繼續看書寫東西。住院了,考慮到張老無法平臥,護士都會在老人腰間塞一個枕頭,將床搖起來,盡量讓老人家舒服點。盡管這樣,張老每晚的睡眠都不超過三個小時,只要醒來,第一件事是謝謝醫生護士,讓大家回去休息,第二件事就是問眼鏡在哪,他要看書。
(記者鄒嬋娟 通訊員黃冬香 涂曉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