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午
10月份CPI達到了4.4%,創下年內新高,“通貨膨脹”又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有著自己的獨特看法。
《中國經營報》:9月份M2余額達到69萬億元,現在市場熱議貨幣供應量超發,你如何理解?
王國剛:貨幣統計與貨幣供應兩者是不一樣的概念。我們的貨幣統計有M0、M1、M2,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貨幣供應。在貨幣統計中,M0是央行發行的貨幣,叫貨幣供應量,大家使用的各種現金都屬于M0的范籌;M0加上機構的活期存款,就是M1;M1加上準貨幣叫M2 。準貨幣主要包括機構定期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和財政存款。這就意味著,M2減去M0,剩余的部分全是存款。以今年9月份為例,M2余額為69萬億元,M0是4萬億元,那么兩者之差是65萬億元,這65萬億元是存款,而不是央行發行的貨幣。
居民儲蓄存款2010年9 月底為30多萬億元,65萬億元中有30多萬億元是居民存款。居民存款當中,有18.5萬億元是定期存款,有11.8萬億元是活期存款。當居民都把錢存到銀行里,試想當大家都不買東西,這對物價是什么影響,是抬高物價,還是抑制物價?顯然是后者。
如果我們簡單地把M2當成貨幣供應量,討論與物價的關系,這可能過于簡單了。教科書上說,過多發行貨幣會引起物價上漲,這個理論沒有問題。而我們剛才討論的是貨幣統計而不是貨幣供應。最直接的問題是,當大家把錢存到銀行不消費時,物價會受到抑制。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講中國貨幣超量發行就是錯誤的說法。根本的問題是中國儲蓄率增加,活期存款增多,不論是居民、企業還是政府層面,直接表現在銀行存款的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央行發行貨幣多了,而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表現為M2的各經濟主體的存款多。這是央行不可控制的,因為不可能禁止存款。
《中國經營報》:10月份公布的CPI達到了4.4%,創下年內新高,你認為物價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國剛:2009年物價預測是負增長,是負0.7%,可是當年政府定的預期目標是CPI增長4%。實際上這為政府提供了一個資源品調價的空間,其中包括水、電和燃氣等等。這種調價從2009年5月就開始了。我們能說這種價格上漲是央行發行過多貨幣導致的嗎?
第二個因素,今年中國的自然災害較多,是歷史上比較少見的。這對農產品產生了極大影響。我們認為這時候的貨幣政策不僅不應該收,從財政政策角度應該發放財政補貼。
對于CPI的統計口徑問題,西方國家的CPI由工業制品構成,不包括農產品和資源產品。而中國食品占CPI權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工業制品來計算,中國非食品類價格從1998年到現在,最高上漲不超過2%,而大部分年份是負增長,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中國不存在通脹。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
任何價格現象都是貨幣現象,任何價格變動都是貨幣現象,但是不等于任何價格變動都是貨幣政策現象。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