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一個傳奇的學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8:47 《中關村》
林華(北京) 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這是世界銀行首次任命發展中國家人士出任這一要職。 佐利克在當天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林毅夫是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是經濟發展領域尤其是農業方面的專家,他的到職將會給世界銀行帶來“一套獨特的技能和經驗”。佐利克還表示,他期待在非洲發展、南南合作以及農產品和能源價格等諸多領域與林毅夫進行密切合作。 分析人士認為,林毅夫入職世界銀行將有助于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經濟之間的交流、溝通。而林毅夫能否不負眾望,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豐富佐利克思維,把中國經驗成功地嫁接在世界銀行的發展理念和行動中去,人們都將拭目以待。 最有希望獲得諾獎 1986年,剛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獲得博士學位的林毅夫到世界銀行實習了3個月。他不會想到,時隔20多年后自己將再度步入世界銀行總部,作為首席經濟學家兼副行長。 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宣布對林毅夫的任命,林毅夫將于5月31日正式就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林毅夫創造了一個紀錄:在世界銀行這一全球最大發展機構的60多年歷史上,他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 1979年5月的一個夜晚,當時名為林正誼的臺灣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連長,毅然夾著兩個籃球跳入黑暗中的臺灣海峽,冒死從金門游泳兩千米成功泅渡廈門,并更名為林毅夫。 兩個多月后,林毅夫來到北京大學求學。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到訪北京大學,林毅夫被選為翻譯,從此與舒爾茨結下不解之緣。1982年從北京大學取得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后,他即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成為舒爾茨的弟子。4年后,林毅夫取得博士學位。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林毅夫作為改革開放后從西方學成歸國的經濟學者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就職,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發展。林毅夫是從研究中國農業問題入手,走上經濟學研究之路的。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他的學術研究之路昭示,對中國經濟改革和中國農村問題等都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這使他成為目前國內最受關注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1994年,林毅夫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在糧食問題、電信改革、銀行改革、WTO、通貨緊縮、宏觀調控、土地問題、農民工問題、住房問題等幾乎所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中,都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出的聲音,逐漸受到高層領導的矚目,成為國家決策的高級“智庫”之一。作為中心的主持者,林毅夫積極為中央很多重大決策的制定出謀劃策,參與了國家“十五”和“十一五”規劃的制定,林毅夫本人也被輿論視為官方的重要智囊之一。 如今,林毅夫的頭銜很多。除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外,他還先后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 作為國際經濟學界最受矚目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林毅夫被視為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經濟學家。2006年底,久負盛名的英國劍橋大學馬歇爾講座向林毅夫發出邀請,請他在2007-2008年度的講座上發表演講。林毅夫成為這個被譽為“諾獎搖籃”的國際經濟學界頂級講壇的第一位中國學者。 這20多年中,林毅夫不僅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更是積極的推動者和自覺的研究者。作為經濟學家的林毅夫走進社會大眾的視野之中,這與他在關于“三農問題”上的一系列建言是分不開的。 1998年后,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生產能力過剩、新增投資比較小和新增就業機會少等問題。這又造成本該流動的農民流動不出來,已經流動出來的農民又返回鄉村。另外,眾多鄉鎮企業在競爭中也紛紛倒閉。一方面,這致使農村集體經濟負債累累;另一方面,又迫使早先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又回流到農業中。在這種背景之下,農民收入增長特別慢,“三農問題”也更為突出。 據此,林毅夫提出,“我國從1979年開始的改革以農村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當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內需不足、市場疲軟、通貨緊縮困境的突破口,仍然在廣大的農村!敝挥写蛲ㄞr村勞動力向外流動的渠道,消化掉城市中過剩的生產能力,才有可能解決三農問題。 為此,林毅夫建議中央政府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一場以實現農村自來水化、電氣化、道路網化為核心的新農村運動,加快農村地區和生活消費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啟動廣大的農村市場。因為,這一政策既可以刺激國內消費需求,使中國早日擺脫通貨緊縮,又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和改變農民觀念等。 后來,林毅夫提出的“新農村運動”建議及具體內涵逐漸被國內學界及政府部門所認同,這為今后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學術支持。 林毅夫的學術研究之路昭示,他對中國經濟改革和中國農村問題等都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這也使他成為目前國內最受關注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世行的“歷史性決策” 由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通常由歐美人士擔任,林毅夫就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將改變了世界銀行的格局,傳遞了一種中國深度參與世界經濟的信號,發出了第三世界的聲音。 更由于這一職位是“為世界銀行設定研究議程并幫助該行確定學術方向”,林毅夫的任職將扭轉世界銀行向為西方禁臠的性質,使得這一機構的援助思路朝向更為客觀的趨勢發展。 多年以來,世界銀行的援助原則一直秉承歐美國家篤信的私有化、貿易自由化和歡迎外資等原則。伴隨援助的還有意識形態的強行附加。實踐證明,這種填鴨式的援助不僅導致主要受援地區的非洲國家陷入“民主式”混亂,而且非洲貧窮落后的局面并未改觀。而被世界銀行作為援助重點的南美地區,在上世紀80、90年代偶然“井噴式”經濟發展后,最具代表性的阿根廷模式也陷入經濟危機的泡沫。 中國也是世界銀行的主要受援國,但并沒有出現“輸血”排異現象,而是形成了造血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銀行援助的典范。到2007年,中國已經積累了1.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除了在環保上還接受世界銀行貸款外,中國還成了援助國。 世界銀行在華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經濟政策的兼容性,中國經驗值得向世界銀行推廣。 早在醞釀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提名人選之初,佐利克就明確了從發展中國家遴選的原則;林毅夫不僅來自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且其學術成就深深植根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他對“中國奇跡”的經濟學闡述早已受到國際上的認可。 佐利克表示,林毅夫是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是經濟發展領域尤其是農業方面的專家,他的到職將會給世界銀行帶來“一套獨特的技能和經驗”。佐利克還表示,他期待在非洲發展、南南合作以及農產品和能源價格等諸多領域與林毅夫進行密切合作。 事實上,林毅夫能脫穎而出,其背后隱藏著世界銀行尋求新發展方向、中國經濟發展之特殊性,以及佐利克要為世界銀行確定新戰略思維這三大深層次原因。簡言之,佐利克要借林毅夫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系統性研究和思維,為世界銀行尋找一條新的戰略出路。 佐利克近年來的為政歷史提醒世界,佐利克的行長任期將可能成為世界銀行未來發展的重大拐點:佐利克任白宮貿易代表后確立的“雙邊、區域及全球自由貿易化進程三管齊下、多邊為主”的對外戰略,成為布什總統兩任來的對外經貿戰略主軸;佐利克轉任副國務卿后力排眾議把中國確定為“利益攸關者”的戰略定位,開辟了中美戰略關系的新篇章。 7年多來佐利克的這兩大政績讓世人看出,學者的嚴謹思維、決策者的微妙平衡,加之鶴立雞群的戰略思維,形成了佐利克近年來的從政特色。而這一特色,也可能成為佐利克執掌世界銀行的最大亮點。 其實,世界銀行是由歐美國家主導操控的世界性金融組織,并非慈善機構,也需要考慮援助成本和收益。世界銀行任命林毅夫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一方面是在未來援助方向上進行“學術性”調整,將中國經驗在發展中國家推廣,另一方面更在于將中國納入西方主導的體系,從人事入手,要求中國承擔更多援助責任。 盡管中國經濟發展中仍存在大量的問題和極大挑戰,但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沒有非洲等最不發達地區的發展目前面臨的瓶頸,沒有世界銀行尋求新方向的壓力,以及沒有像佐利克這樣的戰略思維家出掌世行,就難有“林毅夫現象”。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林毅夫現象”的背后,蘊藏著國際經濟發展戰略板塊的階段性移 動和調整。 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正在形成蝴蝶效應,布什總統罕見地在其任期之末拿出近1500億美元托底美國經濟。剛從滯漲中走出的日本經濟也有重新走低的趨勢。一輪全球性的股災之后,油價、糧價、原材料價格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都不見走低。2008年,全球經濟面臨著全面衰退的風險。在此情勢下,已成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被納入世界銀行決策機構,帶有必然性。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由于佐立克代表美國政府的半官方立場,林毅夫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也釋放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信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