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林斯潘:人是非理性的動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4:05 第一財經日報
丹尼爾·格羅斯(李海 編譯) 《白板報》專欄作家 在電影《關于亨利》中,由哈里森·福特飾演的一位如日中天的名律師腦部意外遭受損傷,但在后來的康復過程中,他逐漸找回了自我。我建議人們照它的模式拍一個續集:一位如日中天的知名經濟學家寫了一部回憶錄,揭示了他人的人性特點。電影名不妨叫做《關于艾倫》。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可謂是一個數據迷。在他的努力下,打造出了一個最富于理性和信息最靈通的經濟機構。身為艾茵·蘭德(著名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忠實信徒的格林斯潘曾相信,市場資本主義注定會在20世紀大獲成功,因為它滿足了集體主義無法滿足的人類追求。但當不久前美國《新聞周刊》編輯喬恩·米查姆和本人一道前去采訪格林斯潘,問他從寫作新回憶錄《動蕩年代》當中有何收獲時,他回答說,他的寫作經歷越發使他相信一點:人性要比他從亞當·斯密以及《源泉》(艾茵·蘭德所著哲理小說)那兒獲知的復雜得多。 格林斯潘似乎認為,既然支持資本主義的各種理由絕大多數都來自理性化的考慮,那么,對其提出反駁的肯定來自于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人性特點。“這一點促使我得出一個普遍結論:假如你想創造一個經濟典范的話,你需要對經濟的主體——人——的狀況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寫作回憶錄的同時,格林斯潘沒忘記時不時地將注意力從電子數據表及數據集上移開。在追求私利之外,他還發現了其他一些人類行為共性。“當你到了我這把年紀時,你就會明白: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都在重復著彼此的老路,表現得都同樣那么狂熱而理想化。”他說道。格林斯潘還回憶起了他的另一項發現:生活在與世隔絕群體中的人們活得很開心。當年,當劉易斯與克拉克(二人均為美國早期著名開拓者)同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首次遭遇時,這兩位探險家也發現了人性的共通之處:“這些社會群體完全是在與世隔絕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此外,為了替經濟中的非理性行為找到答案,格林斯潘還轉而研究起了心理學和人類學。當經濟處于牛市時,投資者們無比興奮激動;而當出現下降趨勢之時,他們又毫無根據地悲觀和害怕起來。經濟泡沫當中以及泡沫破滅之后投資者的這些古怪行為,一直以來都令經濟學家摸不著頭腦。在回憶錄中,格林斯潘對批評他曾有意縱容泡沫發生的人進行了激烈的反駁。他回應道,盡管泡沫現象是一種非同常規的人類行為,而非一種理想狀態,但它卻是人天生固有的。世界各地看起來都有泡沫產生,而且還一而再地發生。“歷史上有一長串被人遺忘的泡沫現象,但一當記憶褪色,原來的那種泡沫本性似乎又得到恢復。”他在書中寫道,“隨著現狀無法滿足期望,泡沫最終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其結果就是人們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從原來的極度興奮轉為極度擔心。” 那么,除了泡沫破滅對經濟發展有好處這一點之外,從泡沫當中我們還應當汲取哪些教訓呢?格林斯潘認為,泡沫現象日益表明了一點:市場經濟是由消費者們所支配的,從而要受到人類內在本性的左右。 回到人性尋找根源也幫助格林斯潘解決了一個困惑人們已久的經濟難題。在過去150年里,盡管在提高生產率方面出現了從蒸汽機到互聯網的一系列革新,但在一個長期階段內經濟生產率的最高增長卻只有年均3%。格林斯潘是如何解釋這個問題的呢?“問題的最終答案可能在于人類只能按照這個速度運轉。”他說道。人類就是不能以更快的速度產生并應用新思想。“問題的癥結在于,不管怎樣為人類下定義,人類就是難以超越自己。” 這位最后的“唯理論者”似乎已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經濟發展當中,恐懼、對變革的抵制、興奮過頭以及人性局限扮演了比原先想象的更重大的作用。格林斯潘也承認,經濟學家也有人之常情的一面,他們在作預測時常常犯錯,這是因為經濟發展的真正驅動力正是易于感情用事而不聽從理智教導的人。經濟學家在預測經濟衰退和其他經濟惡化狀況方面做得很糟糕,一個原因是他們無法為人們的興奮過頭和害怕過頭——這些“巨大的未知變量”——找到合理解釋。“在經濟預測方面,我已經干了50年了,但至今我還沒看到我們的預測能力有何提高。”格林斯潘最后感慨道。 (LATWP授權刊登 李海 編譯)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