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弗里德曼之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2:07 新世紀周刊
米爾頓·弗里德曼三次對中國的訪問,幾乎可以說是當時中美之間交流的縮影 用學術貢獻和社會影響力來衡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可以說是20世紀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經濟學家。這位學術界的大人物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與其夫人羅斯合著的自傳《兩個幸運的人》中,除了美國之外,另一個占據篇幅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 1980年、1988年、1993年,弗里德曼三次來華訪問。他在自傳中寫道:“對中國的三次訪問是我們一生中最神奇的經歷之一……” 1980年的訪問是唯一一次由官方正式邀請的訪問。邀請者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邀請者希望弗里德曼就世界經濟、通貨膨脹、計劃經濟社會中市場的運用等問題發表演講。這時的中國,改革的進程剛剛開始,人們對于未來要走的道路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只是知道過去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弗里德曼沒有聽到一個人說過文革的好話。但他也發現,人們往往對經濟問題知之甚少,對市場體制運作的方式基本上一無所知。比如,在一次座談中,一位將要前往美國考察的副部長的問題是:“在美國誰負責物資分配?”弗里德曼的反應是“嚇了一跳”。他建議這位副部長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看看,了解一下沒有中央分配者的經濟體制是怎樣運轉的。 弗里德曼這時對中國的判斷是改革剛剛開始。并且不能排除出現反復的可能。 1988年,主要是在張五常的安排下,弗里德曼第二次訪華。這次訪華是三次中最重要的一次,這不僅僅是由于弗里德曼見到了當時中國的主要中央領導人,而且由于訪問的范圍更大,弗里德曼得以對中國有了更深入的觀察和了解。同時,弗里德曼的自由經濟觀點,在當時中國改革持續深入情況下得以更清晰地傳遞給了中國的決策者和學術界。 在這次訪問中,弗里德曼在各地走訪了許多正在蓬勃發展的商品市場。在這些市場中,客人真實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也看到了中國進一步改革面對的核心問題,那就是政府是否愿意為了經濟發展而放棄自己的某些特權。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訪華。這時的中國改革,在經歷了反復以后,重新開始快速發展。客人在中國已經可以享受到不亞于其他國家的服務。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弗里德曼還訪問了成都和重慶等地。私營企業、民間商業的發展給弗里德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時的中國政府的改革方向似乎與1988年有所不同。政府開始強調日本韓國式的對經濟的控制,認為這是未來的方向。弗里德曼顯然無法同意這一點。但這時的中國,已經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樣盡量地吸收外界知識了。但另一方面,弗里德曼關于市場與政府關系的觀點這時倒更符合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國到底是走向自由市場制度,還是嘗試一條 “第三條道路”?這個已被弗里德曼解決的問題將繼續困擾中國多年。 在三次訪華中,弗里德曼近距離地觀察了一個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的變遷過程,他盡力向中國人介紹了他關于自由市場制度的知識,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觀念。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深入影響了一大批中國人——其中不乏能夠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中國發展道路的人。可以說,在這十幾年中,弗里德曼原有的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擴充到了中國,而中國,也因此受益良多。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