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菲爾普斯的凱恩斯3.0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 04:37 21世紀經濟報道

  凱恩斯1.0版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給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73歲的宏觀經濟學家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菲爾普斯是著名的新凱恩斯主義者。同弗里德曼和盧卡斯一樣,菲爾普斯得獎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的解讀、批判和發展,但是他們的路線略有不同。菲利普斯曲線是20世紀60-70年代構造成經濟學最具熱點的焦點話題。英國統計學家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發現,一百年來英國的通脹率和失業率存在較為明顯的相反關系,通脹率較高則會伴隨著較低的失業率,反之亦然。菲利普斯曲線給凱恩斯的信奉者們帶來新的青春而野蠻的靈感。因為根據傳統凱恩斯主義的學說(不妨把它稱為凱恩斯1.0版),只要沒達到充分就業,無論怎樣用刺激需求的擴張性政策,都不會帶來物價的上升;只有達到充分就業,此時,凱恩斯才宣告擴張手法的失靈,因為社會總產出達到最大化,貨幣擴張政策帶來的僅僅是物價的上升。

  凱恩斯1.0版明顯同美國20世紀40-50年代的經濟現實不符。被羅斯福新政色彩感染的美國,已經雇用了大批嗜好動輒刺激經濟的凱恩斯主義者,他們鼓勵政府大幅度支出刺激疲軟的戰后美國經濟。不僅給國內的資本家濫發信貸支持,而且還用美元來支援歐洲及日本經濟重建工作,致力于鐵幕政治后的經濟聯盟體系的相互呼應。很快,美國人就發現,信貸的寬松的確伴隨著經濟增長、就業增加,但也出現了強勁的物價上漲。

  于是,菲利普斯曲線從凱恩斯的掌紋上預言了一個新政策取舍的權謀:如果想要提高就業,就必須忍受通脹;如果想控制物價,就要忍受失業率的增長。很顯然,菲利普斯曲線代表的凱恩斯2.0版哲學要比凱恩斯1.0更富有沖突性和權衡性。它改進了1.0版本中政策“總是無副作用”的

神話。它也構造了新的教條:政策總是有效的,只要舍得下決心這樣做。

  滯脹的出現,刺穿了菲利普斯曲線臀形上的教堂。滯脹意味著前所未有的形態的出現。高失業的增長和高通脹并存。例如在1974年,美國的工業產出下降了13%,與此同時,CPI卻上升了12%。在1979年,美國的工業產出的增長率為零,而CPI則位于13%的高位。這讓一直對凱恩斯2.0投射出先知先覺般懷疑目光的菲爾普斯和弗里德曼興奮不已,他們開始涂改和完善菲利普斯曲線,提交新版本。

  他們把“預期”作為新的關鍵變量引入模型。菲爾普斯認為,用菲利普斯曲線衡量通脹和失業率,總存在一個誤解,一個滯后量。他的觀點同弗里德曼高度一致,他們不約而同且獨立地推導出改進版的菲利普斯曲線。他們思想的關鍵在于引入了“預期”。政府過去引發的通脹會帶來通脹預期,這個預期將影響下一階段人們對貨幣政策的看法。比如,人們會把這個“預期”加入到新的工資談判和要求里去。順便說一下,人們的這種預期,是一種“適應性”預期,即用過去的數據和印象來推測將來的存在。同盧卡斯發動的宏觀經濟學革命里的“理性預期”不一樣的。理性預期,不僅和過去有關,而且面向現在和未來,它說涵蓋的智性要遠遠超過有點單調的“適應性預期”。這毫不奇怪,在弗里德曼和菲爾普斯眼里,政府和人們之間的智力搏斗基本上是平等的;而在盧卡斯看來,政府的智力要低于民眾的智慧。

  也就是說,在菲爾普斯的通脹公式里,最終的實際通脹率不僅同失業率存在函數關系。而且,還要加入人們的預期的通脹增加值。如果政府想表示出低通脹的友善哲學,那么政府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打消人們的通脹預期。即過去的低通脹事實可以構建未來的低通脹心理。反之,如果過去政府貨幣政策的急功近利、機會主義將帶來民眾長久的心理陰影。

  凱恩斯3.0版的核心

  必須承認,菲爾普斯和弗里德曼對菲利普斯曲線這個框架懷有很深的依戀之情,這是一個可悲的智力資源的沉沒。一方面在于,他們都曾經活在菲利普斯曲線有效期,盡管這條曲線越來越無效,他們還是相信,根本原因在于這條曲線并沒有畫完全,它不僅有平滑的曲線帶,它也有垂直帶。即在經濟趨向于一個低失業率點之后(同凱恩斯1.0的區別在于,這個點是充分就業),無論如何使用貨幣擴張政策,只會產生物價上漲,不能帶來任何就業的增加。菲爾普斯把這一失業率點叫“均衡失業率”,而弗里德曼則敬畏地稱其為“自然失業率”,這是自然主宰的失業底線。可以順便將增加了垂直帶的菲利普斯曲線叫“凱恩斯3.0”。

  “凱恩斯3.0”的核心是,從長期看,政府當局制造的貨幣擴張對降低失業沒有任何幫助和影響。但在短期,也許有那么一點小小的幫助。它的另外一層含義是,凱恩斯1.0宣稱的可以消滅非自愿失業是錯誤的,除了摩擦失業以外,3.0承認另外一些非自愿失業是“自然”的,不能“人工消滅”的。

  凱恩斯3.0還激發了人們尋找“自然失業率”的熱情。在1968年這個數字是4%,到了1970年則變成了6%。自然竟然也在神秘頻繁地波動,真讓人感到無所適從。菲爾普斯自己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了,他悄悄地開始不提均衡失業率了(即自然失業率)。直到粗暴的盧卡斯將這些具有“自然氣質”的失業都打入“自愿失業”的另冊,他狂妄地宣稱,人們找不到工作,除了等更好的工作出現以外,就是因為他們太懶,不愿意找合適的工作,或者他們的眼光太高了,以至于他們自愿在家呆著一邊涼快。盧卡斯的舌頭虛構了很多馬蜂,這是理性預期學派來勢兇猛去勢頹然的一個“報應輪回”。但是,盧卡斯說貨幣一直是“中性”,無論長期短期,都對經濟沒有幫助。這一言論有米塞斯般犀利的味道,無疑,是對的。

  試想,如果自然失業率和塞入“垂直帶”的完整菲利普斯曲線還在主導著格林斯潘的思維的話,那么很可能就不會誕生出“格氏奇跡”:低通脹和低失業率并存。受過凱恩斯3.0版荼毒的

美聯儲主席,一看到低失業率就會想到要“反通脹”,大幅度提高利率,宛如歐洲央行。而結果很可能會扼殺了“硅谷經濟”的融資和技術創新資本的效率。多年來,弗里德曼一直不遺余力地表達對格林斯潘的敬意,是否包含著對謬種流傳的一種致歉?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