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是高稅的最終受害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13:02 新浪財經 | |||||||||
讀者:苗立 就像“炒房有功”文章里講的,征收高額稅收的直接結果就是阻呵交易,即使假設總體房屋需求沒有被抑制,而是完全轉移到一級市場(購買新房),仍然導致二手房交易在房屋交易總量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無法為一手市場交易價格提供有效的參照和制衡,從而提高房屋開發商及其資金提供方的定價能力,加強(其實是簡化)政府對房價的直接控制能力。
消費者才是最終的受害者,而不是炒房投資/投機者。相對于二手房市場來說,一級市場(開發商)的供應價格彈性明顯要低──由于投資周期的限制。面對同樣的消費需求價格彈性,消費者需要為買房支付更高的價格。所以,抑制二級市場,真正傷害到的還是對房屋有實際使用價值需求的消費者。對于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雖然交易被抑制了,無法兌現財富的賬面價值,但是短期內并沒有顯性的損失。 但是,也由此可見,民間的“藏富”現象是一種被迫的選擇。難道阻止民間資源(包括貨幣和非貨幣)的正常流通,減緩流通速度,就可以阻止通貨膨脹了嗎?政府抑制重要生產資料二級市場交易,是對“私人部門”參與經濟活動的打壓,以針對二手房交易討論征收資本利得稅為佐證。 |